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艾青吹號者賞析

艾青吹號者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2-25 08:28:02

A. 艾青的《吹號者》的寫作背景和象徵意義是什麼

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
4作品原文
5作品賞析
6作者簡介
《吹號者》是一首現代詩,作者為艾青。體裁:現代詩。

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吹號者
作者
艾青
出處
《艾青全集》
作品體裁
現代詩
外文名
Trumpeter
基本信息
名稱:吹號者

體裁:現代詩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
好像曾經聽到人家說過,吹號者的命運是悲苦的,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



在那些蜷卧在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的

睏倦的人群里,

在那些穿著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群里,

他最先醒來——

他醒來顯得如此突兀

每天都好像被驚醒似的,

是的,他是被驚醒的,

驚醒他的

是黎明所乘的車輛的輪子

滾在天邊的聲音。

他睜開了眼睛,

在通宵不熄的微弱的燈光里

他看見了那掛在身邊的號角,

他困惑地凝視著它

好像那些剛從睡眠中醒來

第一眼就看見自己心愛的戀人的人

一樣歡喜——

在生活註定給他的日子當中

他不能不愛他的號角;

號角是美的——

它的通身

發著健康的光彩,

它的頸上

結著緋紅的流蘇。

吹號者從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濕的泥地上,

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

他看著那些發出睏乏的鼾聲的同伴,

於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

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沒有到來,

那驚醒他的

是他自己對於黎明的

過於殷切的嚮往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佇立了很久,

終於他看見這每天都顯現的奇跡:

黑夜收劍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顆顆地散去……

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從天的那邊到來……

我們的世界為了迎接她,

已在東方張掛了萬丈的曙光……

看,

天地間在舉行著最隆重的典禮……



現在他開始了,

站在藍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

他開始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

吹送到號角里去,

——也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么?

使號角由於感激

以清新的聲響還給原野,

——他以對於豐美的黎明的傾慕

吹起了起身號,

那聲響流盪得多麼遼遠啊……

世界上的一切,

充溢著歡愉

承受了這號角的召喚……

林子醒了

傳出一陣陣鳥雀的喧吵,

河流醒了

召引著馬群去飲水,

村野醒了

農婦匆忙地從堤岸上走過,

曠場醒了

穿著灰布衣服的人群

從披著晨曦的破屋中出來,

擁擠著又排列著……

於是,他離開了山坡,

又把自己消失到那

無數的灰色的行列中去。

他吹過了吃飯號,

又吹過了集合號,

而當太陽以轟響的光采

輝煌了整個開穹的時候,

他以催促的熱情

吹出了出發號。



那道路

是一直伸向永遠沒有止點的天邊去的,

那道路

是以成萬人的腳蹂踏著

成千的車輪滾輾著泥濘鋪成的,

那道路

連結著一個村莊又連結一個村莊,

那道路

爬過了一個土坡又爬過一個土坡,

而現在

太陽給那道路鍍上了黃金了,

而我們的吹號者

在陽光照著的長長的隊伍的最前面,

以行進號

給前進著的步伐

做了優美的拍節……



灰色的人群

散布在廣闊的原野上,

今日的原野呵,

已用展向無限去的暗綠的苗草

給我們布置成庄嚴的祭壇了:

聽,震耳的巨響

響在天邊,

我們呼吸著泥土與草混合著的香味,

卻也呼吸著來自遠方的煙火的氣息,

我們蟄伏在戰壕里,

沉默而嚴肅地期待著一個命令,

像臨盆的產婦

痛楚地期待著一個嬰兒的誕生,

我們的心胸

從來未曾有像今天這樣的充溢著愛情,

在時代安排給我們的

——也是自己預定給自己的

生命之終極的日子裡,

我們沒有一個不是以聖潔的意志

准備著獲取在戰斗中死去的光榮啊!



於是,慘酷的戰斗開始了——

無數千萬的戰士

在閃光的驚覺中躍出了戰壕,

廣大的,激劇的奔跑

威脅著敵人地向前移動……

在震撼天地的沖殺聲里,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里,

在狂流般奔涌著的人群里,

在緊密的連續的爆炸聲里,

我們的吹號者

以生命所給與他的鼓舞,

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

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

在死亡之前決不中止的沖鋒號,

那聲音高過了一切,

又比一切都美麗,

正當他由於一種不能閃避的啟示

任情地吐出勝利的祝禱的時候,

他被一顆旋轉過他的心胸的子彈打中了!

他寂然地倒下去

沒有一個人曾看見他倒下去,

他倒在那直到最後一刻

都深深地愛著的土地上,

然而,他的手

卻依然緊緊地握著那號角;

在那號角滑溜的銅皮上,

映出了死者的血

和他的慘白的面容;

也映出了永遠奔跑不完的

帶著射擊前進的人群,

和嘶鳴的馬匹,

和隆隆的車輛……

而太陽,太陽

使那號角射出閃閃的光芒……

聽啊,

那號角好像依然在響……

1939年3月末

作品賞析
現在是極少能聽到號聲了。但是,世界上有一些聲音,如鍾聲和號聲,與人的生命、靈魂和命運有著特殊親密的聯系,失卻了它們會感到深深的遺憾。在高聳的鍾樓上,虔誠的敲鍾人和搖晃的刻有銘文的大鍾,以及那回盪不絕的深沉的鍾聲,永遠會給人的心靈以肅穆的感覺。吹號者總是挺立在高處,吹號時目光炯炯、全神貫注的面部表情和姿態,是異常庄嚴的。吹號者把整個生命包括熱血化為聲音,傳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在戰爭年代裡,號角和軍旗同是一個部隊絕不可少的聖物。但是號角從來不是讓人頂禮膜拜的象徵物,它十分現實而可愛,永遠充滿生命的渴望和激情,千千萬萬戰士的呼吸和脈搏都彷彿與彎曲的銅號相通,並隨著號聲的節奏匯成了不可阻擋的旋律。

感謝《吹號者》的作者,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

吹號者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是一片黝黑,他就把黎明的聲音與光明一起吹送到寧靜的遠方:

「他最先醒來——/他醒來顯得如此突兀/每天都好像被驚醒似的,/是的,他是被驚醒的,/驚醒他的/是黎明所乘的車輛的輪子/滾在天邊的聲音。」

這是第一章開頭的七行詩,詩人把「驚醒」這個詞語重復了三次,加深了我們對「最先醒來」的吹號者被遠方傳來的黎明的滾動聲所驚醒的印象。但其實驚醒他的並不是天邊滾來的聲音,而是他對於黎明的「過於殷切的想望。」他意識到自己是黎明的通知者。因此,他起身立即拿起號角。上面摘引的七行詩,朗讀時三個不斷加強音量和感情重量的「驚醒」形成一浪高一浪的節奏。起伏而迴旋的號聲是從號管里帶著深情彎彎曲曲流出來的,並且帶著吹號者被驚醒時的震動感。我以為這震動感正是作者創作這首詩時在心靈上引起的對黎明充滿預感的顫動。從這里我們又可以深刻地領會到一首詩的語言和節奏是怎樣生成的。

1939年末,讀這首詩時,我正在一個中學讀書,並充當一名吹號者(為了領一點津貼),我懷著感激的心情,把它朗讀了不知有多少遍。對第二節我感受特別深切,因為我有吹號者真實的感受。作者在卷首的小引里說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這絕不是誇張之詞。我吹號不到一年,就累得患了肺病,在一篇文章里,我曾回憶到這段經歷。那麼我的號聲里也一定有著血絲。因此當我讀《吹號者》的這幾行引詩時,心裡非常難受。我為什麼對第二節感受特別深呢?這是由於這一節詩里吹號者的崇高的感情深深感動了我:

「他開始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號角里去,/——也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么?/使號角由於感激/以清新的聲響還給原野,/——他以對於豐美的黎明的傾慕/吹起了起身號,/那聲響流盪得多麼遼遠啊……/世界上的一切,/充溢著歡愉/承受了這號角的召喚……」.

當時我只有十六歲,盡管不是一個戰斗隊伍的吹號者,但我已經參加了中共的地下組織,對於人類的命運和民族的危難,有了一些覺悟。因此對於詩的深邃的內涵,我能完全領悟。我開始跟著艾青的詩學著寫起了詩。不論做人還是寫詩,吹號者的精神境界都給我很深的鼓舞和啟迪。當時我還畫過一張表現吹號者形像的畫,登在學校牆報上。《吹號者》不但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還懂得了詩人都應當是向人世間通知黎明到來的吹號者。象號聲一樣,詩人寫的每一行詩里,都有看不見的纖細的血絲,當時,我十分相信。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太陽》、《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以及後來的《虎斑貝》等詩都夾帶著來自詩人心靈的血絲。艾青是一個不惜付出生命的吹號者。

B. 《艾青詩選》的批註或賞析

(賞析):從藝術手法來看,在《礁石》一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一象徵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讀的時候,應該超然於物外,想得更深遠。的確,象徵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1、《北方》

悲嘆北方的貧瘠落後以及戰爭給北方民眾帶來的苦難,又謳歌北國民眾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具有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

2、《他死在第二次》

即使用崇高的理想也沒辦法來替代個人生命的價值。雖然人們一貫給犧牲找到理由,但是那些犧牲的人們我們有多少能記得他們的名字?



3、《黎明的通知》

黎明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有一個黎明。然而,對於一個民族來講,要爭取社會黎明的到來並不容易。必須經過血與火的抗爭,必須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與黑暗搏鬥。

4、《願春天早點來》

前期的作品,風格深沉,表現對春天的嚮往,詛咒黑暗,謳歌光明。

5、《我愛這土地》

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C. 《吹號者》的賞析是什麼

作品賞析

現在是極少能聽到號聲了。但是,世界上有一些聲音,如鍾聲和號聲,與人的生命、靈魂和命運有著特殊親密的聯系,失卻了它們會感到深深的遺憾。在高聳的鍾樓上,虔誠的敲鍾人和搖晃的刻有銘文的大鍾,以及那回盪不絕的深沉的鍾聲,永遠會給人的心靈以肅穆的感覺。吹號者總是挺立在高處,吹號時目光炯炯、全神貫注的面部表情和姿態,是異常庄嚴的。吹號者把整個生命包括熱血化為聲音,傳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在戰爭年代裡,號角和軍旗同是一個部隊絕不可少的聖物。但是號角從來不是讓人頂禮膜拜的象徵物,它十分現實而可愛,永遠充滿生命的渴望和激情,千千萬萬戰士的呼吸和脈搏都彷彿與彎曲的銅號相通,並隨著號聲的節奏匯成了不可阻擋的旋律。

感謝《吹號者》的作者,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

吹號者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是一片黝黑,他就把黎明的聲音與光明一起吹送到寧靜的遠方:

「他最先醒來——/他醒來顯得如此突兀/每天都好像被驚醒似的,/是的,他是被驚醒的,/驚醒他的/是黎明所乘的車輛的輪子/滾在天邊的聲音。」

這是第一章開頭的七行詩,詩人把「驚醒」這個詞語重復了三次,加深了我們對「最先醒來」的吹號者被遠方傳來的黎明的滾動聲所驚醒的印象。但其實驚醒他的並不是天邊滾來的聲音,而是他對於黎明的「過於殷切的想望。」

他意識到自己是黎明的通知者。因此,他起身立即拿起號角。上面摘引的七行詩,朗讀時三個不斷加強音量和感情重量的「驚醒」形成一浪高一浪的節奏。起伏而迴旋的號聲是從號管里帶著深情彎彎曲曲流出來的,並且帶著吹號者被驚醒時的震動感。我以為這震動感正是作者創作這首詩時在心靈上引起的對黎明充滿預感的顫動。從這里我們又可以深刻地領會到一首詩的語言和節奏是怎樣生成的。

1939年末,讀這首詩時,我正在一個中學讀書,並充當一名吹號者(為了領一點津貼),我懷著感激的心情,把它朗讀了不知有多少遍。對第二節我感受特別深切,因為我有吹號者真實的感受。作者在卷首的小引里說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這絕不是誇張之詞。我吹號不到一年,就累得患了肺病,在一篇文章里,我曾回憶到這段經歷。那麼我的號聲里也一定有著血絲。因此當我讀《吹號者》的這幾行引詩時,心裡非常難受。我為什麼對第二節感受特別深呢?這是由於這一節詩里吹號者的崇高的感情深深感動了我:

「他開始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號角里去,/——也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么?/使號角由於感激/以清新的聲響還給原野,/——他以對於豐美的黎明的傾慕/吹起了起身號,/那聲響流盪得多麼遼遠啊……/世界上的一切,/充溢著歡愉/承受了這號角的召喚……」.

當時我只有十六歲,盡管不是一個戰斗隊伍的吹號者,但我已經參加了中共的地下組織,對於人類的命運和民族的危難,有了一些覺悟。因此對於詩的深邃的內涵,我能完全領悟。我開始跟著艾青的詩學著寫起了詩。不論做人還是寫詩,吹號者的精神境界都給我很深的鼓舞和啟迪。當時我還畫過一張表現吹號者形像的畫,登在學校牆報上。《吹號者》不但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還懂得了詩人都應當是向人世間通知黎明到來的吹號者。象號聲一樣,詩人寫的每一行詩里,都有看不見的纖細的血絲,當時,我十分相信。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太陽》、《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以及後來的《虎斑貝》等詩都夾帶著來自詩人心靈的血絲。艾青是一個不惜付出生命的吹號者。

詩的第五節使這首詩的悲壯的情感升華到了聖潔的境界。詩人以淳厚的筆觸為吹號者的犧牲寫下一曲高昂的哀歌。吹號者死得壯麗無比,直到「被一顆旋轉他的心胸的子彈打中了」才寂然地倒下,然而號聲並沒有中止。最後兩段詩使吹號者和映著血和陽光的號角得到了永生。

「聽哪,那號角好像依然在響……」

以上是我對《吹號者》的解析,有些感觸是屬於我個人的,難免帶有感情的因素。下面簡略地談談這首詩在創作上給了我們一些什麼啟示。

首先,這首詩真正體現出一種生命感和生命形態。詩的「小引」就使我們深切地感到了吹號者和號角、號聲以及廣闊的原野,血肉地成為這首詩不可分隔的藝術生命的整體。如果沒有面孔蒼黃的吹號者發自心胸深處的呼吸和細微的血絲,號聲不僅不存在,更不可能飛向遠方去激勵千千萬萬個戰士。

前面摘引的第二節詩生動地體現出這個完美的精神境界。我們常說一首詩寫活了,說的就是詩中寫活了一個藝術生命。《吹號者》從開始到結尾都充溢著強大的回盪不絕的激情:這正是吹號者和號聲所具備的生命特徵。

其次,《吹號者》使我們加深了對艾青藝術個性的了解,它是樸素的,自自然然的,不露痕跡的。個性蘊含在詩的整體情境里,而不是在表面的詞句里,是修辭學無法達到的。

第三,對艾青的口語和節奏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沒有豐富的激情,就產生不了詩的節奏,而口語是最富於人性的親切感的,是直接從心靈里流出的脈息。

第四,艾青的詩都是心靈的自白。沒有純客觀的抽象,都是有真情實感的,即使是晚年寫的哲理性小詩,也是他的人生體驗的結晶,帶有詩人的某個歷史時期的真實的哀傷、痛苦和期望,以及詩人與現實人生的聯系。

(3)艾青吹號者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郁。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

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里,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

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