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千古名句
Ⅰ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什麼代誰的名句
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回葬耳。答」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麼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屍」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澤東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將兒子葬於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Ⅱ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出處意思和全詩。 滿意採納。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意思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裡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這是毛澤東主席的親生兒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鮮站場犧牲,彭德懷元帥請示毛澤東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屍體運回國內安葬,毛澤東主席說出的一句詩。
"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麼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屍」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澤東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將兒子葬於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2)馬援千古名句擴展閱讀:
一、題目典故
「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何須馬革裹屍還」應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典故出自《後漢書·馬援列傳》。
二、寫作背景
全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出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澤東收到電報後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澤東的矛盾心理。
最後作出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後寫毛澤東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一個片段,通過細節描寫反映出毛澤東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讀後讓人肅然起敬。
Ⅲ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誰寫的,全詩是什麼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是毛澤東寫的,並不是一首回詩文,而是一份電報。意答思是世界很大,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倒不必考慮用馬革將遺體運回國。
電報的背景: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毛澤東得知這個噩耗後極度痛苦。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澤東的矛盾心理,最後作出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最後毛澤東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批示。
(3)馬援千古名句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1)「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
白話譯文:此地以能埋岳飛而感到有幸;岳飛墳前以白鐡鑄造的秦檜夫婦像,不罵二人而寫白鐡之無辜,因二人而日夜為人所唾罵。
(2)「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代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白話譯文: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