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韻賞析
1、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颺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貳』 散文欣賞從那幾點把握
(一):注重對形象畫面或情景畫面描寫的考查。散文是以寫情感為最終歸宿,但情感往往是附著在某些客觀事物或者對象上,或者是融情於景,或者是借景抒情,抑或是托物言志。當作者將美好的東西定格在某些畫面上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很強的捕捉事物形象的能力,善於引導、剖析,最終加以識別。首先要在閱讀散文的時候,要感知散文的形象,這也是高考命題的一個考點,即注重對形象畫面或者情景畫面描寫的考查。例如選修文本張承志的《漢家寨》,文章寫了大西北特有的景緻。遠景有「雄偉天山」,「三百里空山絕谷」,「吐魯番盆地最底處的艾丁湖」,「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灘一望無盡」等;近景有「岩石是酥碎的紅石,土壤是淡紅色的焦土」,「無植被的枯山像鐵碴堆一樣」,「漢家寨只是幾間破泥屋」,「只露出泥屋的屋頂窗洞」等;還有幻景,「風蝕的痕跡像刀割一樣清晰,獰惡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血一樣的碎石」,「地平線上鐵色熔成銀色」,「向我傾瀉般延伸著,是漢家寨那三岔戈壁的萬頃鐵石」。向讀者展現了一副廣袤蒼涼的畫面,這樣景物盡顯荒涼、沉寂,沒有生氣,人跡罕至,為作者抒情表意起了鋪墊作用。 例如08年四川卷閱讀張秀亞《我愛水》,第15題從形象畫面角度設計題目:「文中描述了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通讀全文,我們能夠很容易的概括出「①冬雪皎白,薄冰試步;②春天溫柔,生機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陽輝煌;④秋意漸深,秋荷搖曳」。 08年重慶卷閱讀遲子建《時間怎樣地行走》,第15題:「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為「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後來對時間麻木而無所作為——十幾年前發現白發而感嘆時光飛逝——現在明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即以人生過程為線,貫穿對時間的不同感悟)」則很有層次畫面感。 (二)、注重對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客觀的萬事萬物融入作者筆端,總是浸染著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即使是草木蟲魚,也是傾注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無論是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還是議論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真實體現。 例如選修文本余秋雨的《都江堰》,作者對都江堰的情感的變化著實明顯,主要變現在游覽都江堰前後。游覽前作者沒有體會都江堰的價值,參觀後作者對其高度贊美並深為陶醉。「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游覽價值。」但游覽之後,作者不僅對其「景」情有獨鍾,甚至還認為「看雲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而且對其」神「無比崇敬,」突然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這種欲揚後抑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既深刻地表現了都江堰難以抗拒的無窮魅力,又使文章波瀾起伏,可讀性強。 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情感傾向,領會文章的主旨,欣賞作品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對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其中特別注重對情感或者主旨的考查,這也是高考散文閱讀的必考考點。 例如08年遼寧卷從維熙《雨韻》第17題設計為:「怎樣理解『雨韻』的內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來呈現『雨韻』這一主旨的?」答案為「第一問:①雨韻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韻是增強生命記憶的媒介③雨韻是大自然美麗的樂意。第二問:①先議論,談四季之雨與人生四季②再敘事,講老人與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後抒情,表達作者對雨中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例如08年江蘇卷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汪曾祺《侯銀匠》第13題:「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侯銀匠什麼樣的情感?」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侯銀匠對女兒的情感為:①甜:因為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嫁了個好人家(女兒有了個好歸宿);可以為自己女兒打首飾了。苦:女兒出嫁後自己會很孤獨;女兒出嫁也只能給這點首飾。②深沉的思念,難言的孤獨,自我安慰。 (三)、注重對行文思路或結構方法的考查。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等語句,從而把握文章的脈絡。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會亂走路的。」對文章思路或者結構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散文閱讀的考點,應該加以重視。 例如選修文本茅盾的《森林中的紳士》在文章結構方面獨具匠心。這是一篇構思講究、布局巧妙、過渡自然的精美散文。結構上層層推進,跌宕起伏。文章開篇巧妙引人入勝,一種「野獸」為什麼會被譽為「紳士」?其「得天獨厚」之處表現在哪裡?這些疑問都是僅僅地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吸引人繼續閱讀下文。第二段緊承上文,簡要介紹。第三段卻筆鋒一轉,以「但豪豬的『紳士風度』之可貴,尚不在那一身的鋼針似的刺毛」為過渡,進而多角度介紹了豪豬「紳士風度」的主要特點。正當讀者對豪豬刺毛的種種獨妙用興趣盎然之際,文章卻以「然而具有這樣頭等的自衛武器的它,卻有老大的缺點」為契機,轉而對豪豬先天缺陷的敘述,讓讀者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從文章結構來看,最後兩段雖然篇幅較短,但分量很重,形成了力抵千鈞的「豹尾」之勢。 例如08年湖北卷季羨林的《霧》,第19題就考查:「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讀全文,我們就可以知道行文思路: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②來到加德滿都後,作者開始「喜歡」進而「欣賞」後來「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③霧引發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四)、注重對關鍵字句的把握和分析閱讀優美的散文,常會感到如飲陳釀,余香滿口,回味無窮。產生這種美感的原因,一是思想情趣的美,二是語言文字的美。散文篇幅短小,語言美表現在:精煉與傳神,具有造型美;自然與深沉,具有含蓄美;暢達與和諧,具有節奏美…… 對字句的分析,一般來說,所問的語句不外乎這三種:對文章的結構起作用的句子、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運用了一定修辭手法的句子。 第一種:如08年北京卷鍾敬文的《碧雲寺的秋色》第18題:「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屬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麼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感驚醒了。」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此句在句末,這段話中被提及到的顏色的詞語在下段繼續提及到,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此可知:直接觸發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嘆。 第二種:如08年江蘇卷現代文閱讀選做題(甲)論述類文本閱讀《純朴的嗜血者》第19題:「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憐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還是活在書中的好。」這句話如何理解?此句在句末。應該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這句話應當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對濫用暴力;李逵這類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破壞性太大,「活在書中」可以對人們起警醒作用。 第三種: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時,一般要遵循這樣的步驟:首先明確用了什麼方法,然後說用這種手法表達起到了什麼效果,最後再聯系具體語句談表達了什麼內容,公式為:方法+效果+內容。 如08年安徽卷史鐵生《我與地壇》節選部分第16題: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很明顯題目要求我們從語言表達角度加以分析,按照方法,由此可知: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運用對比的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運用前後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從上面幾道題的解答中,我們不難發現,理解語句時,有時也要找出句中的關鍵詞的意義。這些關鍵詞先將其文本即詞典義把握清楚,然後再去聯系真各個句子或者全文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