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的賞析畫
① 飲酒其一 陶淵明 賞析
陶淵明組詩《飲酒》雖冠以「飲酒」之名,卻納入了豐富、復雜之思想內容。對社會現實之關注和批判。這類詩篇在《飲酒》詩中約佔半數。這個事實雄辯地說明,陶淵明並非像人們通常所說之那樣脫略世故、超然物外,忘情於現實。
《飲酒》詩之第一首,就抒發了他對動盪不安、變幻莫測之政局之無限感慨。從表面工看,詩人是在感嘆時序之變遷推移、人事之榮枯浮沉,骨子裡卻反映了他對時局之關切和隱憂,這是很有見地之。晉宋易代前夕,陶淵明感慨極多,但又無力改變這種局勢,於是只好以酒消愁。
在《飲酒》詩中,陶淵明不僅對時局表示了自己之憂慮和關切,社會現實之昏暗、道德風氣之敗壞,也使詩人感到憤慨不安這些也就成了他在詩中一再遣責之對象。
原文: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作者:魏晉陶淵明的《飲酒 其一》
翻譯: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共存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冬酷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1)飲的賞析畫擴展閱讀: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當以王瑤先生之說為較可信,即約作於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五十三歲。詩人在詩序中已說明這組詩非一時之作,但從「比夜已長」之句和詩中有關景物環境的描寫來看,這組詩大約是寫於同一年的秋冬之際。
在這二首詩中,詩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與情操。這些詩無論就內容還是就藝術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詩成熟時期的風格,因此也深受歷代人們的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飲酒其一
② 唐飲水的繪畫賞析
蕭離情
蕭鴻萬遺孀丁還鳳將次子蕭天晴託孤與萬蘇山莊之時,莊主蕭千秋尚有位養子,名喚蕭離情。因蕭天晴年長三歲,蕭離情便以兄事之,為人聰穎而天資奇高,音律武學不在蕭天晴之下,兩人皆得蕭千秋真傳又各自青出於藍。
蕭千秋年事漸高,意欲於二子之中擇選良才接任。蕭天晴繼承家學,時常以外人自處,而蕭離情顧憐兄長身世,又欽佩其為人,故而縱情山水,有意讓之。此後與杭州城「鶴發童顏」梅庄獨女梅君復相戀,私定婚約,一時傳為「梅妻鶴子」江湖佳話。
然而好景不長,朱元璋自感風燭殘年行將就木,向梅庄索要長生秘術遭拒,龍顏大怒,指使武林正派誣蔑梅庄乃邪魔外道,公然圍剿。蕭千秋得知禍事後,愛子心切,將不聽勸阻妄圖援救的蕭離情以鎖鏈囚於密室。梅庄頃刻淪陷,一門老少盡皆自刎而死。
隔日黃昏,萬蘇山莊見白鶴銜燭,瞬間火起,烈焰中蕭離情身影端坐,懷抱長琴,面容凄慘。蕭家父子聞詢趕到,為時已晚,遙隔火海,失聲痛哭。此後,蕭千秋於悔恨之中病逝,蕭天晴接任萬蘇山莊,思念亡弟,更名蕭別情。看破朝廷險惡,江湖卑劣,決心退隱,後創立君子堂。
朱允炆
一三九八年朱元璋駕崩,時值年少的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意氣正盛。缺乏政治經驗而輕舉妄動,下令削藩,瞬間導致諸王兵變,以燕王朱棣為首發動靖難之役,揮師南下,引燃戰火。戰事持續四年,建文帝節節敗退,最後於宮中自焚,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成了朱棣一生無法抹去的夢魘。
不久後,遠在西域的大漠鬼城勢力徒然大增,城主雷行空身邊出現一位來歷不明之人,短短時間內竟能號令江湖中人雲集趨附,並將矛頭直指當朝皇帝朱棣。民間由此人心惶惶,紛紛傳言建文帝尚存於世。大亂未歇,彷彿一切都才開始。 向九塵
向九塵曾是叱吒武林的風雲人物,因好管閑事,加之瀟灑放浪,故而樹敵甚多。曾與峨眉派女俠沐蝶音相戀,終因其喜新厭舊而冷落佳人,致使傷心而散,悔不當初。自結識九鶴道長後,幡然醒悟,拜入武當門下,從此不問世事。
皇甫遙
錦衣衛皇甫遙心腸毒辣,手段殘暴。自幼父母遭上任統領紀綱所殺,忍辱負重助紂為虐,通過血腥狡詐的連環陰謀取而代之。為人顛倒是非黑白,掌握生殺職權,橫行於朝廷之上,霸道於江湖之中。參與並引發諸多宮廷政變與武林事變,天下之人無不對其忌憚三分。一生唯愛慕容魏玉,只此不變。
③ 陶淵明《飲酒》賞析是什麼
飲 酒①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②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③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品評】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六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 「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 「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 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 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這首詩正刻 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象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 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無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 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鳥倦飛而知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 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彷彿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 歸宿。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④ 飲酒的賞析
《飲酒》解釋賞析
《飲酒》是晉末宋初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以下是小編精心准備的陶淵明的《飲酒》解釋賞析,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飲酒·結廬在人境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廬在人境]:構築房舍。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問君」二句:設為問答之辭,意謂思想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淵明自謂。
3.[爾]如此、這樣。
4.「山氣」二句:意謂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5.「此中」二句:意謂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
6.[見]通常讀作xiàn,但有時也被人讀作jiàn。(學術界仍無確切定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xiàn更好,彷彿南山出現在眼前。如:風吹草低見牛羊)
7.[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8.[日夕]傍晚
9.[相與]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11.[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鬧聲。指沒有世俗的交往。
12.[心遠]心遠遠地超脫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氣]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
16.[言]名詞作動詞,用言語表達。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里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賞析
本詩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採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采?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秘,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