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推薦加賞析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賞析:月亮好似畫家,月光好似銀色顏料,月亮把月光倒進海中,海面馬上就閃爍著銀光。
摘抄:我望向連綿的群山,它們像率性舞動的水袖,像韻味無窮的五線譜。
賞析:啊,我好像已經看到那連綿的群山。群山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摘抄:等到朝陽細長的觸角探出雲層,金線一樣的光芒穿過樹葉的縫隙時,銀杏樹上又會傳來一聲接一聲的關門聲。
賞析:多秒的比喻啊!我能想像到光芒穿過樹葉的縫隙,那樹下一定有很多可愛的「小星星」。
摘抄:月亮慵懶地打了個哈欠,緩緩地離開天幕。
賞析:我從「慵懶」這個詞感受到月亮的生活是多麼舒適,真愜意啊!
摘抄:那一天早晨,露珠在我的睫毛上閃爍成七彩的光線,枝椏和草蔓靜靜地簇擁在我身旁。
賞析:多麼溫馨的一幅畫面啊!「我」就像媽媽,而枝椏和草蔓就像小寶寶一樣親昵地依偎在「我」身旁。
摘抄:愛,統治了他的王國,不用一隻利劍。—赫伯特
賞析: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你可以用它觸摸別人的心靈。
摘抄:它的枝頭上出現了一團團紫色和白色的雲,這是由許許多多小花朵組成的。
賞析:我從「一團團」這個詞感受到了那些「雲」一定是非常圓潤的,樣子一定非常可愛。
摘抄:梨樹下的石凳上灑著一片寂寞的光斑,四周彷彿還若有若無遺留焯薰衣草的氣息。
賞析:梨樹似乎非常孤獨,從它的身上散發出了憂傷的氣息,連薰衣草都被感染了。
摘抄:槐花落盡,兩棵樹在陽光下陪我們站著,青澀的小梨藏在枝葉下探頭探腦。
賞析:我從「探頭探腦」這個詞感受到了小梨像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一樣,非常好奇,對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
摘抄: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它地下細小的泥沙。
賞析:從這句話我懂得了:默默奉獻的人才是最寶貴的,他們就像詩句中的泥沙一樣。
摘抄:再往上,就是一座毛絨絨的綠色小山。
賞析:毛絨絨的綠色小山,我可以想像那些小草一定是柔柔的,輕輕的,非常可愛。
摘抄:窗外藍色的天際中涌動著柔軟如羽毛的白色。
賞析:那種白色一定非常輕柔,像「棉花糖」一樣,讓人一看就想咬一口。
摘抄:淡淡的秋日,太陽的溫暖光芒四處游盪。
賞析:陽光就好似一位悠閑的人,在這兒走走,那兒看看,十分愜意。
摘抄:不一會兒,卻颳起了北風,太陽不知被吹到什麼地方去了。
賞析:在我的眼裡,太陽是風雨無阻的。但是,在這個句子里,我看到了一個像氣球似的太陽。
摘抄:接著她就開始凝視窗外那片無邊無際的荒野—它向四處擴張,似乎想爬到天上去。
賞析:那荒野一定非常大,它似乎想佔有所有的東西,就連天空也不放過。
摘抄:她覺得曠野上刮來的風非常刺臉,好像一個無形的巨人在咆哮。
賞析:如果在這樣的風中奔跑,那麼我敢肯定風就像一根針或刺,扎進你的臉上,非常痛。
摘抄:暴風雨已經停歇,灰色的霧靄和雲團被一夜的風掃得乾乾凈凈。
賞析:風好像一個清潔工,用它的「掃把「把天空中所有不美好的東西都掃走了,讓人們能夠看到晴空萬丈的天空。
摘抄:下雨時我經常出去,躺在灌木叢下聆聽雨水落在石楠上的柔和沙沙聲。
賞析:如果我躺在灌木叢里,我會傾聽雨點打在池塘里發出的清脆聲音。這時,水面會對著雨點露出它的酒渦,微笑著。所有的植物都非常熱愛雨點,花兒對它點頭,樹葉隨它起舞……..
摘抄:靈感—這是一個不喜歡采訪懶漢的客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Ⅱ 好的詩句加賞析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回夜,江春入舊年答,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次:停泊 北固山:在今鎮江市北,三面臨水,依長江而立。
潮平一句:意指水漲及岸,與岸齊平,亦見江面寬闊。 風正:順風
賞析: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寫長江兩岸風景,並抒發鄉思。行客要走的路還遠在青山之外,舟行駛在青山之間、綠水之上。綠水初漲,原來很高的兩岸變得和水面相平,以至於好像消失不見。江面上正吹著順風,但見江面上船帆高懸,正飛快的行駛著。殘夜未盡,太陽已經從東方大海中升起;江南春早,還在舊年已經有春意了。作者家在洛陽,舊年將盡,思鄉念切,因生托歸雁傳書之想。
此詩一開頭就著眼於江南的青山綠水;詩的第二聯,寥寥十個字,寫出了江南開闊的風景;第三聯新穎精警,毫無雕琢之痕,其中寄寓著漂泊異鄉的遊子之情,並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第四聯。
Ⅲ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彷彿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於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鑽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嚮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Ⅳ 20首古詩加簡短的賞析
1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2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3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4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Ⅳ 10首古詩加賞析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註解〕
危樓:高內樓,這里指容建築在山頂的寺廟。
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恐:恐怕。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揮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