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篇章賞析

篇章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2-16 17:37:13

㈠ 泰戈爾新月集賞析

《新月集》部分篇章賞析

《新月集》是泰戈爾(泰戈爾簡介)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出版於1886年。

當時,風華正茂的泰戈爾,正值春風得意。他的第一個女兒剛好降生,事業上也不斷取得成功。

溫馨的家庭,錦綉的前程,使得青年詩人身心愉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了這本著名詩集。

詩集問世之後,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

《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等篇什,是泰戈爾《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幾篇詩作,塑造了一個迷人的兒童世界。

詩集里著力描繪的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兒童。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東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一大奉獻!

認真品嘗包括《孩子的世界》、《開始》等篇章在內的《新月集》詩作之後,我們覺得,這些兒童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感人,主要得力於兩個方面:一是詩人充滿哲理的藝術思想,一是他非凡的想像力。這兩個方面,使這部著名兒童詩集,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些仔細地讀過《新月集》的人,特別是讀過其中《家庭》、《海邊》、《來源》、《孩童之道》、《孩子的世界》等詩篇的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共同感覺,都會覺得詩中那些抒情的小主人公,似乎有些撲朔迷離。他們與其說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倒不如說是生活在雲端里,大海邊。是大海與他們游戲,為他們唱迷人的歌曲;是新月和秋雲在夢中送給他們最初的微笑。他們是人,也是「神」。

彌漫於詩中這朦朧的神秘的色彩,對於刻畫孩子們的形象很有好處。使得他們從形態、性格、語言、行動、嬉樂,直至生活環境,都更像人們心目中的「天使」,更富有詩意和情趣,因而也就更為人們所喜愛。

這種藝術效果,是其他詩人所難以達到的。泰戈爾之所以把孩子們寫得這樣似「神」非神,「神」人合一,並非故弄玄虛,而是與他當時所奉行的一種藝術思想――把藝術的最終目的視為揭示神或「梵」的世界――有密切關系。它讓作者將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也賦予這些孩子比「人」更為可愛的形象。

體現詩人思想哲理又有助於表現孩子童真的,還有母愛。在詩里,詩人不是將童真看成為獨立的因素,而是讓它與母愛緊緊聯系在一起,加以謳歌、贊美,把二者看成為相輔相成的東西。這一思想,在《開始》、《不被注意的花飾》等詩里,尤為明顯。

他這樣做,不僅為表現孩子們的童心童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背景,而且還寫出了童真賴以存在的感情基礎。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沒有母愛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幸福的;而沒有幸福的童年,則是黯淡無光的。他的天真爛漫,他的無憂無慮,都將隨之失去。他的童心將是一顆被扭曲的,它有可能過早地被「成熟」所替代。

相反,只有在「母愛」的撫育之下,「童真之花」才會越開越艷麗。泰戈爾正是深明個中哲理,才將「母愛」和「童真」,共同予以贊頌的。這樣做的結果,既使《新月集》別具思想特色,也使孩子們身上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血肉豐滿。

從《金色花》、《告別》等詩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詩集里的孩子形象之所以如此可愛迷人,還與詩人的豐富聯想分不開。它從更高的層次上表現了孩子們金子般的童心。

孩子們大都好奇、富於幻想。在這好奇和幻想的翅膀上,常常附麗著孩子們的思想、性格、愛憎,以及嚮往和追求。因而詩人在詩作中,還讓他們聯想或者大膽幻想。從而進一步豐滿了孩子們的形象。

試如《金色花》中,詩人讓年幼的「我」張開幻想的翅膀,希望自己能變成「一朵金色花」。這樣,「我」一方面可以「笑哈哈的在風中搖擺」,在「樹葉上跳舞」;另一方面,還能挑逗母親,「匿笑」她找不著「我」時的可笑神情……通過這一系列幻想,「我」的天真、頑皮,「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我」的形象也因此更為人疼愛。

試想,詩篇中若沒有這稚氣而又美麗的聯想,「我」將大為遜色。

㈡ 求幾篇優美的散文,有簡短的賞析

《死水》賞析
李怡

《死水》是聞一多最著名的詩歌作品之一。又屬於詩人「死水」時期詩風轉變的重要代表。

這首詩後面曾署有一個寫作時間:1925年4月。據今人考證,實際的寫作時間應該是1926年4月,即詩人回國之後。老詩人饒孟侃回憶說:「《死水》一詩,即君偶見西單二龍坑南端一臭水溝有感而作……」(《詩詞二題》,原載《詩刊》1979年第8期)也就是說,「死水」就是這一溝的臭水,其中填滿了「破銅爛鐵」,殘冷炙在水中沉浮……但是,僅僅是這么一溝臭水似乎還沒有理由激起詩人如此強烈的情緒波瀾,聞一多肯定因「死水」而引起了對其他事物的聯想。我們也可以肯定地說,「死水」是具有文化意義、社會意義,按照慣常的說法,也就是「祖國」。

那麼,在聞一多這位愛國詩人那裡,「祖國」這一神聖美好的形象是如何與這溝臭不可聞的「死水」聯系起來的呢?這還得從詩人愛國主義觀念、民族主義意識的實際演化說起。

必須指出的是,所謂「愛國詩人」並不是可以運用於任何時代與任何詩人的名詞,詩人的愛國特徵(也包括他的民族主義意識)有它特定的背景條件,比方說國破家亡、民族危機爆發之際,比方說背井離鄉、浪跡海外的時候。聞一多作為引人矚目的「愛國詩人」,還是在他留學美國的時候。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濃煙滾滾、人聲鼎沸之中,在西方文化的強大壓力之下,詩人無限眷戀那「寧靜」、「和諧」的「家鄉」,在他的心中,那裡蘆花紛飛、月色溶溶,「有高超的歷史」,「有逸雅的風俗」,「金底黃玉底白,春釀底綠,秋山底紫」,落英繽紛。(參見《孤雁》、《憶菊》、《太陽吟》等篇章)顯然,在這種特殊的環境與心境之中,聞一多所熱愛的「祖國」是理想化的祖國,純凈化的祖國。也只有這樣理想的光芒和純凈的品格才足以讓他「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著東方式的「高潔」。

但是,夢幻遲早是要破滅的,尤其是對於尊重現實、所對偽飾的聞一多,當他剛一踏上思念已久的祖國,就完全失望了。在一個封建、落後、保守、頑愚的社會里,所有的寧靜與和諧都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經濟落後,政府腐敗,軍閥混戰,民眾愚弱,這才是活生生的現實。於是,所有「大希望之餘的大失望」都聚集了起來,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與北京西單的這溝「死水」重疊在了一起,——或許,是「死水」之腐朽停滯讓詩人聯想到了不思進取的中國吧?或許,是「死水」的惡臭污濁再一次擊碎了他落英繽紛的夢境,從而刺激著他痛苦的調整自己的「鄉情」吧!

詩歌題為「死水」,但詩卻並沒有怎麼描寫「死水」本身的客觀形象,而是面對「死水」引出的一系列想像,一系列泄憤式的詛咒。聞一多似乎還覺得 這溝死水還污穢得不夠,丑惡得不夠,他發著誓要丑上加丑,亂上加亂,把「死水」攪拌得油膩膩、紅鮮鮮,讓它發酵、生霉!聞一多說過:「只有少數跟我很久的朋友(如夢家)才知道我有火,並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來。」這種泄憤就是他「火氣」的表現了。

全詩共分五節,前四節都在具體描寫詩人是如何「調弄」這溝死水的。他的第一個行動便是「添亂」:扔進破銅爛鐵,潑入剩菜殘羹。不久,這些行動就產生了效果,在「死水」的浸泡中,銅氧化成了綠綠的模樣,鐵也銹跡斑斑,剩菜殘羹的油膩則浮動在水面上,又因霉變生菌而變得五顏六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氧化的金屬、發霉的飯菜又都發了酵,於是,「死水」便成了一溝泛著綠光的「酒」。它「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上面蚊蠅橫飛,烏煙瘴氣。至此,「死水」算是鮮艷奪目、光彩照人了,於是,幾聲青蛙的鳴叫傳來,又為寂靜的世界添上了幾分熱鬧。

傳統的詩歌闡釋一般都傾向認為,這些看似鮮艷、實則丑惡的物象就是「反動統治者」的象徵,舊中國就是這樣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我認為,這顯然還是對聞一多創作的「想像」特徵考慮不夠,這些物象並不是詩人對現實社會的「寫實」,而是詩人自己想像中要完成的「行動」,不是反動軍閥將「死水」變成了這溝「綠酒」,而是聞一多立下志願要把它變成「綠酒」!

那麼,詩人不是太有點「殘酷」了嗎?其實不然,正如俗話所說:「愛之愈深,恨之愈切」。詩人如此看重、如此計較,又如此地忍受不了這溝「死水」的刺激,實在是因為他太希望「死水」不「死」呀!他多麼願意自己曾經魂牽夢縈的祖國一如想像中的光華美麗,而當現實世界裡所發生的一切是這樣的出人意料,這樣的讓他悲觀絕望時,他能不因猝然的失落而心理失衡嗎?又能不情緒性的咒罵幾句、呻吟幾聲嗎?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期望是如此的強烈,又能夠理解這一期望與現實人生的深刻矛盾,那麼也就不難接受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普遍存在的這一「詛咒心態」。詛咒者並不是漢奸,不是中國的敵人,他們實實在在都是一群熱血男兒!相反,冷漠與無原則的贊頌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警惕的!魯迅說過,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如若有對中國大加詛咒的,他真心地歡迎。(大意如此)又有的同志出於維護聞一多的「愛國」形象,將「丑惡」喻為革命力量,說聞一多是隱晦地呼喚革命,我認為這既是生硬的,也完全沒有必要。聞一多作為「愛國」詩人,根本勿需後人替他作什麼辯護!至於作為情緒性詩歌的特殊含意,我想也並不難為人們所接受。

此外,《死水》一詩也是聞一多追求詩歌「三美」的典範之作,繪畫的色彩感不要我來多說了。這首詩節奏感極強(音樂美),每個詩行的音組數目都相等,它們都由四個音組構成,其中一個有三個音節,其餘三個是兩個音節,我們不妨看第一段: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長短不齊,變化沒有規律的自由詩就沒有這種特殊的音調和諧的效果了。

《死水》五節,每一節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是九個字,這樣也形成了詩歌的「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即所謂的「建築美」。

李漢榮《井繩》賞析
(作品賞析)三米井繩:美了父親的一生

作者:胡衛星

井繩,就是井繩,再普通不過:用青麻搓成。可散文《井繩》中寫到的「井繩」,早已失去作為井繩本身的意義,而更多地演繹為一種象徵。這3米長的井繩帶給父親的歡樂,對美國宇航員來說,也許無法理解,但「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我們卻可以理解,並欣賞到了父親手握3米井繩,美好自己一生的生活。

3米井繩,竟美了父親的一生。這不能不說文章在如下三個方面運用恰當。
絕妙的對比,按道理說,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這無論如何都算作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全世界都應為此驕傲與自豪。可是,作者卻不去寫它的這一個層面,而是將這舉世無雙的事具體到「用了很大勁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幾塊冰冷的石頭拿回來讓人類看」,並將與父親的「一眼井」「一根井繩」進行對比。有意思的是,這種對比不屬於一個級別,但讀者幾科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宇航員的務實讓人枯燥,而父親手中的3米井繩打撈的神秘的月亮卻極有引力。

精彩的細節。文章的語言近似科散評議詩,但其中並不缺少精彩的細節:「兩個水桶里,盛著兩個月亮,一前一後。猛一看,是父親挑著月亮;仔細看,就會發現是兩個月亮抬著父親,一閃一閃在地上行走。」如果將這段文字換成平實的寫法,就是父親月夜挑水。可作者筆的父親哪裡是挑水,哪裡是一種艱辛的體力勞動,簡直是一種舞蹈,是一種融於自然、樂於自然的閑適。僅「父親挑著月亮」一句,足以讓讀者張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無限的空間。而「仔細看,就會發現是兩個月亮抬著父親」,這個細節浪漫、詩意而想像大膽。

豐富的聯想。水井、井繩、月亮、石頭、嫦娥、吳剛、孔子、李白,這些毫不相乾的意象,在李漢榮《井繩》里,五顏六色相互關聯地嵌入字里行間,使文章似雨後彩虹,綺麗無比。作者之所以能奉獻給讀者這道絢麗的彩虹,是源於豐富的聯想。而這種聯想又分為抽象的聯想和具體的聯想。抽象的聯想是:從水裡,從歲月深處,一輪乾乾凈凈的初月正向你升起,並漸漸走向你,走進你的生活。從水井聯想到歲月深處,聯想到生活。這種抽象的聯想是對父親田園生活高度贊美。具體的聯想是:美國航天局讓人類離石頭越來越近,只抓了幾塊冷冰冰的石頭。這種由井繩而產生的具體聯想,並非對美國航天局探月行動的否定,而是讓讀者在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品味父親生活的自然、快樂,以及那種「野渡無人舟自橫」般的悠悠適意。

余秋雨:《莫高窟》
賞析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股罡風勁吹。.它擺脫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在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沖動與感悟,一種涌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想與想像中完成對所表現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敘誇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理趣的詩化特徵。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捲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里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

熱點內容
古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發布:2024-11-16 01:28:39 瀏覽:242
溫柔的成語 發布:2024-11-16 00:56:13 瀏覽:322
招聘的成語 發布:2024-11-16 00:54:42 瀏覽:938
良葯成語 發布:2024-11-16 00:35:40 瀏覽:543
牛痘的故事 發布:2024-11-15 23:58:22 瀏覽:234
猜成語止 發布:2024-11-15 23:55:43 瀏覽:139
一斤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15 23:51:19 瀏覽:650
小雞成語 發布:2024-11-15 23:47:40 瀏覽:437
帶歸成語 發布:2024-11-15 23:39:09 瀏覽:209
成語患什麼 發布:2024-11-15 23:39:02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