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惡語名句
『壹』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下句怎麼回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下一句
它的原型是先秦另一位儒家代內表人物的荀子容.《荀子》的《榮辱》篇說:「故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到了明朝的《增廣賢文》(當時的兒童啟蒙讀物),出現了一句這樣的話: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貳』 關於惡的名句
1.善者福,惡者禍。
出自《封神演義》。善良的人,會得到幸福。作惡的人,會招致災禍。
2.見善若驚,疾惡若仇。
出自孔融《薦禰衡表》。看見好人好事就會心喜如狂,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這是一個正直的人對待善惡應該有的精神。「嫉惡若仇」這個成語也作「嫉惡如仇」,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對待邪惡沒有半點兒妥協的態度。
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看重的德行就是與別人一起做善事了。在社會生活中,以善意的態度待人,助人為樂,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有利於家庭、社會的和諧。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准則,也是人們今後應該持有的思想。
4.善言不可離口,善葯不可離手。
語出《困學紀聞》。好話要常說,良葯要常備。
5.善言一句使人笑,惡語半句惹人跳。
語出民間諺語。善意的話,使人愉悅;傷人的話,惹人生氣。
6.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
語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做了許多善事,就會有福祉降臨;壞事做多了,必將會有災禍。
7.人之善惡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
這兩句話出自西漢劉向《說苑·談叢》。人的善惡並非出自人的本性,是受到外物的激發而產生的。與孟子「性善論」不同,劉向主張性無善惡,善惡並非生來如此,乃是受到人所處的環境、經驗、教育等的影響的。這兩句話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善去惡,約束自己的行為。
8.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語出戰國·荀況《荀子·性惡》。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他人們人所變現出的善良以免是人為的。
9.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速與來遲。
語出《琵琶記》。做好事、干壞事,終究會得到相應的報答,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即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
10.然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
出自《曾國藩家書·與諸弟書》。禍福是由上天決定的,善惡是由人自己決定的。由上天決定的是沒轍的,只得聽它了;而由人自己決定的,能夠做好一分就算一分,堅持住一天算一天。
『叄』 面對惡言惡語,如何回應才是高情商
當別人是那個性格時,不要去計較,提高自身的修養。
當別人比你強,輩分、職位、地位、財富、身材、相貌,都比你有優勢,你還有時間、有心情去計較這些么,只有努力提升自己,不能失去信心。
當別人和你時平輩時,可以相互調侃,不必當真,笑笑就過去了。
如果你比別人強,你就自嘲一下,沒必要較真。
『肆』 勸說不要隨便說傷害人的名言警句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專句出自《屬增廣賢文》的謎面,告訴我們要學慣用「愛語」結善緣,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