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禮儒學名言

禮儒學名言

發布時間: 2022-12-15 19:16:25

㈠ 儒家思想的經典名言

1. 德者事業之基。《菜根譚》
譯:道德是事業的基礎。
2.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
譯:做好事的家庭必給後代留下幸福,貫做惡事的家庭必給後代留下禍殃。
3.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譯 :講道德,心安理得;做壞事,心勞日拙。
5.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尚書.周官》
譯:財富可以修飾房子,道德可以滋潤人身,使人心寬體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譯:尊敬我的長輩,繼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我的子女,繼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子女。
7、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譯: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愛他;尊重別人的人,別人永遠尊重他。
8.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譯: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這就是仁。
9.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譯:先顧禮義後求利益才算光榮,先求利益而不顧禮義便是恥辱。
10.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四》
譯:別人對我有恩德,不應該忘懷;我對別人有恩德,不應該不忘懷。
11.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曲禮上》
譯: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缺點,對自己憎惡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
1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譯:與朋友相交往,說話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譯:君子以文章來交朋友,以朋友的幫助來培養自己的仁德。 1.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 《申鑒·雜言上》
譯:為國而憂、為國而樂,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慮個人得失,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漢·曹操《步出夏門行》
譯:老馬雖然卧在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美。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譯:不學就不能增加才智,無志向就不能成學業。
4.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譯: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過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宋·宋軾《晁錯論》
譯:古代創立大業之人,不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堅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
譯:志向不確立、猶如無舵之船,無繩之馬,飄盪放縱,到何處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沒有盡心嗎?同朋友交往不誠實嗎?
老師傳授的學 業沒有復習嗎?」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譯:自己作風正派,不發命令政教也能順利實行;自己的作風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別人也不聽從。
9.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禮記·儒行》
譯: 廣泛地學習永不滿足,身體力行永不懈怠。
10.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譯:羨慕水中游魚,不如回家織網。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
譯:君子用行動說話,小人用舌頭說話。
12.在上不嬌,在下不諂,此進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龔舍人書》
譯:處在上位不驕慢,處在下位不諂媚,這是進退的正確態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明·海瑞《治安疏》
譯:有幾分美就說幾分,一絲一毫不虛誇;有幾分過就說幾分過,一絲一毫不諱飾。
14.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譯:做了好事就希望別人看到,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壞事唯恐人道,這便是做了大壞事。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譯:富貴不能迷亂心意,貧賤不能改變志氣,威武不能屈節,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家語·在厄》
譯: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會因窮苦的境遇而改變自己高尚的品節。
17.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君子心地寬闊,小人經常憂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譯: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為器物;人如不學習,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賢君,建國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譯:青色從藍草中提取,但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變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3.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宋·司馬光《勸學文》
譯: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4.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譯:歷來求學的人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道理、講解知識、解答疑難。
5.雨澤過潤,萬物之滅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明·呂坤《呻吟語·禮制》
譯:雨水超過了需要即成萬物之災害,寵愛過頭,這是子孫的災難。
6.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旅獒》
譯: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後一筐土,則將前功盡棄。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溫習舊知識能有新收獲,便可以做老師了。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譯:天資聰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譯:過去的一切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於文學,猶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譯:人們對於文化知識,要象雕磨玉石那樣精益求精。
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梁·沈約《長歌行》
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一頭白發的時候學習,悲傷難過也是徒勞。
提醒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不應浪費時間
12.積財千萬,無過讀書。《顏氏家訓·勉學》
譯:積聚萬貫家財,抵不上讀書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學而成者也。《中說·禮樂》
譯:世界上沒有不經過學習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唐·楊炯《王子安集·原序》
譯: 富貴猶如天上浮雲,光陰才是無價之寶。
15.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宋·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學,以下問為恥的人常常自滿。
16.人不可以不學,猶魚不可以無水。宋·陸九淵《與黃循中》
譯: 學習既是智慧之源、進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
17.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宋·朱熹《勸學文》
譯:不要說今天不學還有明天,不要說今年不學還有明年。歲月流逝,成長的時光無法逆轉,
珍惜時光好好學習。
18.學無早晚,但恐始勤終惰。宋·張孝祥《勉過子讀書》
譯:學習無早晚,只怕開始勤奮後來怠惰。
1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菜根譚·後集百九》
譯: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可以穿透石頭,修習真理的人應該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21.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近思錄·為學類》
譯:膽要大而心要細,智慧要全面而行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小雅·鶴鳴》
譯: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
2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論語·為政》
譯:只讀書而不思考無所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也只會疲憊不堪。
2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譯: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只要堅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屬石頭也可以雕成花飾。
2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29.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清·劉開《孟塗文集·問說》
譯: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不學就不會產生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學識。 1.詩言志,歌永言。《尚書.舜典》
譯:詩表達志向,歌抒發情懷。
2.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譯:不學習《詩經》,就不會說話。
3.萬卷山積,一篇吟成。清.袁牧《續詩品.博習
譯:只有積累豐厚學問,才能寫出一首好詩。
4.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國維《人間詞話》
譯:詞以境界高為最好,境界高格調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譯:文章是治國安邦的偉大事業,是傳之不朽的大事。
6.所謂詩,所謂文,實國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鄭思肖《心史總後敘》
譯:所謂詩歌文章,實際上都與國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聯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朱子語類》
譯: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葉。
8.觀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讀書
譯:看一個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思想品德。
9.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乾》
譯:同類的聲音互相應和,屬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論禮》
譯:天地相合而萬物產生,陰陽相接而變化發生。
3.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荀子.天論》
譯:天有四時,地有資材,人有治理自然與社會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陰陽義》
譯:自然界的常規,是一陰一陽。陽是天的美德,陰是天降的災禍。
5.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貞觀政要.征伐》
譯:前進之中有後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滅亡的因數,得到了還有喪失的可能。
6.貧生於富,弱生於強,亂生於治,危生於安。《潛夫論.浮侈》
譯:貧窮來自富有,脆弱來自堅強,混亂來自太平,凶險來自安全。
7.物極則反。唐.孔穎達《周易.乾》疏
譯: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就向自身的反面轉化。
8.無小而不大,無邊而不中。唐.王勃《釋迦如來成道記》
譯:沒有細小就無所謂巨大,沒有邊緣就無所謂中間。
9.天下之事,不進則退,無一定之理。《近思錄.治體類》
譯:天下的事情,不前進就會後退,沒有靜止不動的道理。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譯: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遭遇突然出現的禍殃。
11.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十八》
譯:愚笨的人只要勤於思考,也會有對的時候。成語「千慮一得」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譯:公正產生明察,偏見產生昏暗。
13.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韓愈《原道》
譯:坐在井底看天,說天是小的 ,其實並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宋.蘇軾《策別安萬民》
譯:徒有虛名而無實際,其名聲不會傳之久遠;有實際而不加以播揚,實際也會萎失消亡。 1.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3.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5.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6.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7.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8.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9.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㈡ 關於儒家的名言警句

1、蓄來疑敗謀,怠忽荒政。《尚書》自

2、鳳皇於飛,??其羽,亦傅於天。《詩經》

3、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4、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

5、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6、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左傳》

7、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

8、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

9、吃一塹,長一智。《春秋》

10、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1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

12、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禮記》

1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

16、允恭克讓,光被四表。《尚書》

17、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

1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

19、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左傳》

20、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

㈢ 儒家經典名句100句

你好,儒家經典名句太多了,我給你推薦幾個:「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總之很多的,祝你生活愉快。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