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一句賞析
賞析詞語,理解分析
設問形式
1.品味加點詞或畫線句,指出其表達效果或妙處。2.畫線句運用丁哪種描寫方法或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3.品析詞語,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
4.文中多處寫到...,請任選一處,說說有什麼作用。
5.下列各項對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解題技巧
1.基本思路
第一步,從詞句的字面意思和描寫對象入手,確定題目的考點。
第二步,在文中定位該詞句,結合上下文語境,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分析該詞句的作用。從內容上,分析其對於人物刻畫、景物刻畫的作用;從結構上,分析其過渡、埋伏筆、做鋪墊、設懸念、推動情節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緊扣主旨,探究該詞句存在的價值。
第四步,按照「寫作技巧+由淺人深的分析」的思路答題。
2.具體方法
(1)考點突破法:弄清題目考點,從修辭手法、描寫方法、詞性、結構、人物情感、事物特點、寫法、主旨等角度分析篩選考點。
(2)語境推究法:結合所給詞句的上下文語境,在語境中推究所給詞句的意義、表達效果。
(3)人物突破法:針對寫人的記敘文,詞句的分析最終要落在揭示了人物怎樣的心理、性格特點或情感態度上。
(4)事物突破法:針對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或事物描寫的部分,詞句的賞析最終要落在表現了事物什麼樣的特點上。
(5)主旨解讀法: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文中所有的詞句最終都與揭示主旨有關,所以別忘記緊扣主旨解讀。
3.答題原則
針對分析詞句意義的題型:本義+語境義+主旨義(由淺人深,根據題目要求適當刪減義項)。
針對分析表達效果的題型:寫作技巧+語境義+主旨義。
城市裡的菜地
曉寒
河對面那一大片狹長的河洲,都用來種菜。河把土地分開,同時也把生活分成兩種。我的窗戶成了這座城市的一面鏡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豐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輩子的交道,來到這座小城以後,漸漸疏離了農事,把一片菜地當成風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閑了就去,點一根煙,慢慢地,邊走邊看。黃瓜花開了,偷偷繞過巴掌大的葉子,高舉在陽光中,潑辣辣地黃,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備。苦瓜開始顯山露水,溝溝壑壑都在膨脹,一刻不停地忙著擴充自己的地盤。芹菜拱出來,擠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還沒來得及抖落干凈。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腫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學會了用誇張的比例來表現自己的憨態可掬。這些花朵,葉子,瓜果上,都掛著不同的節令,像超市裡貨物上貼著的標簽。菜地,已成為我另一本鮮活的日歷
㈡ 漁家傲秋思 一句一賞析
1、「塞下秋來風景異」,作者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殊的環境。時間是秋天,地點在邊塞。風景沒說好,也沒說壞,只說了一個「異」。
2、「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秋來」,滿目蕭條;「風景」越發「異」得難忍,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實在寫人。即連大雁都不願在這兒呆下去了,但是,邊塞軍人畢竟不是候鳥,他們卻堅守在邊塞。
3、「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邊地的風號、馬鳴、羌笛之聲。角,是古代軍隊里吹的樂器。「四面邊聲連角起」,就是軍中號角吹動,四面八方的邊聲便隨之而起。在這里,作者是把軍中的號角作為主體來寫的,它帶動著邊地的一切聲音。
這就是說,邊地「雁去」了,邊地的駐軍沒去;不但沒去,而且用他們的號角,與邊地的人民緊緊相連。這聲音也許有點單調,甚至有點悲涼,但壯闊,充滿力量。
4、「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突出地表現出邊塞的安穩和牢固。「千嶂」,是寫山勢,層巒疊嶂,猶如巨大的屏風。「長煙」,是炊煙和暮靄所形成的一片霧氣。在「落日」中,邊地的孤城及時地把城門關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環繞,「長煙」籠罩,「落日」照耀,就不顯得那麼孤獨無靠。它是堅固的,結實的,嚴陣以待的。然而,城的堅固與否,更重要的還在於把守它的駐軍。
5、「濁酒一杯家萬里」這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裡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之情就愈加濃烈。
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並不滿足於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
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
6、「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愛山。「勒」,刻的意思。「勒石燕然」是勝利的代名詞。「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就是抗敵的大功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
這個「計」字很重要,它是計議、打算的意思,可見邊防軍人不回家是主動地、自覺的。若是把它理解為計策的「計」,那邊防軍人的不能回家就成為被動的、無奈的了。這樣理解,對邊防軍人的形象,對全詞的意境就都有損害。
7、「羌管悠悠霜滿地」,承上啟下,進一層強調邊防軍人想家思鄉的情緒,並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
8、「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里有悲的成分,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憂,是怨,是憤憤不平。他們憂慮國家的安全,抱怨朝廷無人整頓武備,更為當局沒有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而憤懣,以致邊防軍人久住「塞下」,將老,卻不能退休家園,兵少,卻不能與妻子團圓。
原詩:
《漁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釋義: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2)一詞一句賞析擴展閱讀: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這首詞作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
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後,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
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㈢ 請賞析一下柳永的《蝶戀花》,一詞一句具體地分析下。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
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黯然地升起從遙遠無邊的天際。碧綠的草色,迷濛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什麼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注釋】
(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2)危樓:高樓。
(3)黯黯:迷濛不明。
(4)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
(6)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
(7)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簡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闋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闋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庄《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古代詩詞名句最愛以下詩句: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賞析:年輕時離開家鄉年老才回來,一口鄉音未改兩鬢已是疏落蒼白。「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2、「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賞析: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前句寫你問我什麼時候會回去,我卻沒有準確的時間可以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歸的愁苦躍然紙上。次句寫出了極富形象性的原因:因為巴山下了大雨,這雨幾夜沒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滿為患了!
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何當」一詞表願望,「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的苦況所激發出來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此聯跨越上聯郁悶、孤寂之心境,而去設想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
,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重聚時的樂。詩句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賞析: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此聯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地點是揚子江邊的渡口,時間是春天,正是楊柳依依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間卻要分手,心中的離情別緒,恰好與這大好的春光形成鮮明的反差。那依依裊裊的柳絲,那蒙蒙渺渺的楊花,喚起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在寫景中,深寓著別情離緒,故有「楊花愁殺渡江人」。「愁殺」二字,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寫到極致。……
5、「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賞析:晚風陣陣,從驛亭里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此聯即景生情,揚子江頭,已是愁緒萬千,離亭宴上,更是難舍難分,欲言又止。「風笛」「離亭」都具有特殊意蘊,烘託了離人的特殊心境,實在是信手拈來,妙手天成。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