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傳賞析
㈠ 求文言文《司馬光小傳》的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是峽州夏縣人。父親司馬池,擔任天章閣特製。司專馬光七歲時,穩重的樣子如屬成人,聽到別人講《左氏春秋》,非常喜歡,回去為自己的家人講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從此手不離書,不知飢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個孩子登上水缸,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逃開了,(只有)司馬光搬起石頭砸破了缸,水流了出來,孩子得救了。司馬光砸缸之後,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寶元元年,司馬光年齡剛剛滿20歲,中進士甲科,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參加朝廷賜給進士的宴席時只有他沒有戴花,同年考中進士的人對司馬光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聖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㈡ 文言文翻譯《司馬光傳》
譯文:司馬光,字君實,是陝州夏縣人。他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天章閣待制。宋仁宗寶元初年,司馬光考中進士,這年他剛二十歲。他不喜歡華麗,在參加聞喜宴時,唯獨司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進士的人告訴他說:「君王賞賜的花,不戴不恭敬。」於是司馬光才戴上一枝。朝廷授予他奉禮郎一職,因司馬池在杭州,司馬光便請求任蘇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親,朝廷答應了。
他與別人一同負責諫院工作的時候,宋仁宗用於贈送、賞賜的東西,價值竟達百餘萬。司馬光率領同僚三次上書,勸諫說:「國家還有大的憂患,內外貧乏,不可專門效仿乾興的舊事。如果必須贈送、賞賜,應准許大臣向上進獻所得賞賜金錢來幫助營建山陵。」皇上沒有答應。
司馬光便把皇上賞賜的珠寶作為諫院的辦公費,黃金送給舅家,堅決不肯留在自己家裡。御史中丞王陶因為議論宰相不值日而被罷官,讓司馬光代替他。司馬光說:「王陶由於議論宰相被罷免了官職,那麼御史中丞我現在不能擔任。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後,再來就職。」皇帝答應了。
(2)司馬光傳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在司馬光諫仁宗立嗣一事中,語言表達方面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採用比較的方法來彰顯人物的特點。面對國嗣未立的情況,「天下寒心而莫敢言」,「寒心」是指極其地害怕。《新唐書·席豫傳》:「乃上書請立皇太子,語深切,人為寒懼」,此兩者的用法一樣。在當時那樣人皆自保的環境中,司馬光卻多次冒死上疏,「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當面向皇帝陳述自己的看法。通過比較的方法,很自然的將司馬光作為人臣不懼死的品格表現出來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