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息訟名句

息訟名句

發布時間: 2022-12-12 08:40:26

❶ 關於法律的古人的名言

1、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2、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3、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6、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
7、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孟子》

8、法者,定分止爭也。

9、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10、禁奸止過,莫如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所至矣,此謂治之於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輕其輕者,輕者不止,則重者無從止矣,此謂治之其亂也——《商君書·賞刑篇》

11、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12、任能者責成而不勞,任己者事廢而無功
13、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貴良吏者,貴其絕惡於未萌,使之不為非,非貴其拘之囹圄而刑殺之也——《鹽鐵論》

14、懲其未犯,防其未然——長孫無忌《唐律疏議》
15、銷惡於未萌,彌禍於未形——司馬光

16、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為外吏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潔,此從來不易之理。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公而忘私,小臣自有顧畏,不敢妄行——康熙《清聖祖實錄》

17、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屬按語》
18、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19、昔之欲抑民權,必以塞民智為第一義;今日欲伸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梁啟超
20、立國於大地,不可無法也。立國於20世紀文明競進之秋,尤不可以無法,所以障人權,亦所以過邪僻,法治國之善者,可以絕寇賊、息訟爭——孫中山

21、法是關於人世和神世的學問,關於正義與不正義的科學---《法學階梯》

22、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屬按語》

23、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陳弘毅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❷ 有關法律的古代名言

1、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2、制內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容。——《尚書》

3、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4、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5、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6、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慎到

7、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8、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唐·吳兢《貞觀政要》

9、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人臣者援私以為公。——《管子·君臣上》

10、37、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書》

11、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12、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3、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為

14、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15、設而不犯,犯而必誅。——曹操

16、賞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遠,不違親切。——《商君書》

❸ 孫中山的名言有哪些

孫中山座右銘——我是人民的公僕
孫中山治國名言

作者 治國名言
孫中山 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致勵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學而後知,人不能皆為學,必持教而後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之也。
孫中山 我的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孫中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孫中山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
孫中山 惟必有學識,方可擔任教育。蓋學生之學識,恆視教師以為進退,故教師之責任甚大。

孫子山15句名言
▲五權憲法乃兄弟我所獨創。

▲君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

▲物色有志學生,結為團體,以任國事。

▲凡百事業,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遲,利益愈大。

▲疾風然後知勁草,盤根錯節然後辨利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當大官

▲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進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實行。能實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進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

▲天下大勢,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孫中山奮斗勵志名言
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斗。
努力向學,尉為國用。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國家之本,(語錄搜 yulu.so)在於人民。
自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危難無所顧,威力無所畏。
夫以四百兆蒼生之眾,數萬里土地之饒,固可發奮為雄,無敵於天下。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
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當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
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立國於大地,不可無法也。立國於世紀文明競進之秋,尤不可以無法,所以障人權,亦所以過邪僻,法治國之善者,可以絕寇賊息訟爭。

孫中山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的「三民主義」理念。

孫中山民族認識

倡導「權能區分」——「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推行「萬能政府」——「廣興福利,大有為式」。

「人民之權」——政權應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項。

「政府之能」——「治權,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為「五權憲法」。

闡明人民行使政權的基本訓練與條件:民權初步,即議事規則。

提出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以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

在經濟思想方面,提倡社會互助理論:「人類進化之原則與物種進化之原則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在政治現代化建設方面,主張漸進主義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說:「軍政時期優先消滅軍閥土匪,應實行軍管。訓政時期優先基礎建設與民權初步訓練,應實行一黨執政。憲政實行之條件是全國半數以上縣市具有選舉罷免地方首長之條件,公民具有發動創制復決之條件,則選舉召開國民大會制訂憲法,還政於民,實行多黨競爭的現代政治制度。」

勵志做大事,不是勵志做大官,一定的,學習了!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