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大風歌
Ⅰ 《大風歌》如何鑒賞
《大風歌》整首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謂惜墨如金、高度凝煉。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假如說的《垓下歌》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於人的渺小的感傷。同樣的,對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風起雲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見汲古閣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這是對的。「群雄競逐而天下亂」,顯然是指秦末群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群雄競逐」的「雄」,《文選》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反亂。但一則這些反亂乃是陸續發動的,並非同時並起,不應說「群凶競逐」;再則那都是局部地區的反亂,並未蔓延到全國,不應說「天下亂」。故當以作「雄」為是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里,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在這兩句中,劉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局面。但是,正如風雲並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從這一點來說,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實屬偶然。盡管他的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而他之終於獲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與才智;但對於劉邦這樣出身於低微的人來說,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時代,他的努力與才智又有多少用處呢?所以,無論怎麼說,他之得以當皇帝,首先是靠機運,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以當進的人對之根本無能為力的自然界的風雲變化,來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至少是不自覺地顯示了他的某種心理活動吧!
Ⅱ 《大風歌》與《垓下歌》賞析和比較
《垓下歌》和《大風歌》雖同為楚歌體抒情短歌,但一是慷慨悲歌,一為雄豪絕唱;一是寫打江山者得江山之瞬間心胸,一是寫蓋世英雄之壯烈扼腕。真可謂各有千秋,不同凡響。
一、背景不同:
1、《垓下歌》是項羽困於垓下。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兵少糧盡,自知敗局已定。夜飲帳中,面對美人虞姬,寶馬烏騅,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氣蓋一世的英雄豪傑窮途末路的悲慨。《垓下歌》這首詩從項羽口中唱出,使人感到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英雄末路的無奈溢於言表。
2、《大風歌》是劉邦班師回朝。淮南王英布叛亂,劉邦親自率軍征討,英布敗逃,劉邦命其部將乘勝追擊,自己則班師回朝。歸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鄉沛縣,在沛宮擺下筵席,與家鄉父老縱情歡歌,酒酣劉邦擊築起舞,慷慨悲歌。《大風歌》劉邦唱得躊躇滿志,抒發了他的政治抱負。
二、情懷不同:
1、《垓下歌》是英雄氣短。動情地抒寫了一個曾經讓歷史也為之驚嘆的慷慨悲壯英雄的悲哀,令人動容兼動情。四面楚歌中,項王在驚訝之餘心生悲涼之感
2、劉邦吟唱《大風歌》是躊躇滿志。表現出了自己奪得天下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對人生經歷的一種思考,也是面對這個龐大的漢帝國如何發展的一種躊躇與興奮。
三、風格不同:
《垓下歌》與《大風歌》,雖一為英雄末路的悲歌,一為開國雄主的絕唱,一為情調低沉,一為情調高亢,卻能一樣感染讀者,傳唱千古。
(2)賞析大風歌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2、漢高祖十二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