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經舞劇賞析
① 芭蕾舞劇<天鵝湖>賞析
芭蕾舞劇《天鵝湖》,4幕,作於1876年。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於民間傳說,劇情為: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
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深深愛戀奧傑塔。王子挑選新娘之夜,惡魔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奮擊惡魔,撲殺之。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以美滿結局。
芭蕾舞《天鵝湖》的魅力主要是有三點:
1、優美的旋律之王。《天鵝湖》音樂由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寫成。他採用交響樂寫作手法,構建了一個宏大的音樂場景,許多樂曲成為傳世經典。在這部芭蕾舞曲中,有如泣如訴的管樂嗚咽,表達奧傑塔公主純潔的內心世界;也有華麗明朗的舞曲,表現齊格費里德王子的陽光和活力。
2、純美無比的童話。《天鵝湖》故事取材於民間故事,即惡魔把美麗的少女變作天鵝,但愛情和正義的力量最終戰勝邪惡。
最初《天鵝湖》擁有兩個不同的結局,通常是混合上演:第一個版本里王子被幻象所惑,最後與奧傑塔公主雙雙逝去;但在著名的聖彼得堡版本里,盡管結尾音樂悲戚,卻是個愛情戰勝邪惡的大團圓結局。
3、32個「揮鞭轉」的震撼。《天鵝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鵝奧吉莉婭獨舞變奏中,黑天鵝要一口氣做32個被稱作「揮鞭轉」的單足立地旋轉。這一絕技由義大利芭蕾演員皮瑞娜·萊格納尼於1892年獨創,在聖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現。
舞者以細膩的感覺、輕盈的舞姿、堅韌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詮釋了白天鵝和黑天鵝完全不同的心靈世界,這一絕技至今保留在《天鵝湖》中,成為衡量芭蕾演員和舞團實力的試金石。
(1)舞經舞劇賞析擴展閱讀:
從1895年在聖彼得堡演出大獲成功至今,芭蕾舞劇《天鵝湖》成為舞蹈家遵循的楷模,柴可夫斯基通過《天鵝湖》實現了舞劇音樂的革新。
如同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天鵝湖》在世界各地千變萬化,英國人既有在羅馬競技場排出60隻天鵝跳群舞的壯舉,又有讓清一色男演員出演天鵝的另類版本,而中國人也嘗試用雜技、用京劇改編《天鵝湖》。
不過,它們通通只是一種表現方法,轉眼即逝,永恆的是真正的古典。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芭蕾衰落以後,復興芭蕾的使命就落在了俄國肩上,形成了俄羅斯舞派,流傳至今。
中國人接觸到高貴、典雅、優美的芭蕾,是從前蘇聯芭蕾舞劇《天鵝湖》開始的,至今都情有獨鍾。瓦洛佳介紹:「僅俄羅斯,就有上千家芭蕾舞團,但真正執著於古典流派的一流芭團,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大約有10個,俄羅斯全國不會超過20個。
其中馬林斯基劇院最棒,俄羅斯大劇院次之,創建於1897年的基輔大劇院在前蘇聯時期和它們並駕齊驅。」自2006年起,劇團開始在聖彼得堡另一個宏偉壯麗而富有歷史感的劇院進行演出——皇宮大劇院。每年,數以千計的芭蕾舞愛好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只為一睹精彩的芭蕾演出和雄偉的劇院風采。
② 舞蹈 春江花月夜解析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古典女子獨舞
編導:栗承廉
編曲:諸信恩根據同名古曲改編
首演:1957年
主演:陳愛蓮
團體:北京舞蹈學校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摺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採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舞蹈創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栗承廉具有較深的中國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中國古典舞風韻,動律細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這個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台藝術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典作品金像獎。
③ 如何分析舞蹈作品的意境
1.舞蹈欣賞
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奼紫嫣紅,美景萬千:朝霞彩虹、鳥語花香,這屬於自然美;雄偉的長城、寬闊的水壩,這屬於社會美;妙曼的舞蹈、歡快的樂曲,這屬於藝術美。美學家們把人們對於這些美的事物、景象的感受、認識和欣賞以及對於美與丑的辨別,稱之為審美活動,並認為審美活動是人類從精神上把握現實的一種特殊方式,它的特點就是始終不能離開對具體形象的感受。審美活動主要是一種再造性和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及情感體驗活動。舞蹈是藝術的一種,所以舞蹈欣賞屬於人們對藝術美的一種審美活動。不過藝術美的存在形態多種多樣,各具特色,舞蹈藝術之所以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種類,舞蹈藝術美之所以能成為藝術花壇上的一枝奇葩,就是因為它除了具備所有藝術美所共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典型性以外,還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個特性就是人體的動態性及其飽含詩、充滿樂感的人體動態美。舞蹈藝術這種不同於其他姊妹藝術的特質——直觀、流動,以人體為情感語言,是它賴以吸引欣賞者的魅力所在。舞蹈欣賞就其質的規定性而言,它是一種以人體動態美為對象的審美活動。
具體地說,舞蹈欣賞是人們在觀看舞蹈表學時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觀眾通過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動態形象——富有審美價值的動作、姿態、構圖、技藝、表情所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具體地感受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及在其中活動著的人物(也可能是擬人化的花鳥魚蟲……)的思想情感,進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舞蹈審美的心理過程
舞蹈欣賞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感覺與理解、情感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過程。一般來說,欣賞一部舞蹈作品需要懷有飽滿的熱情,在穩定注意的基礎上,通過感受、理解、聯想、想像等積極心理活動和分析、綜合的思維,才能達到對舞蹈作品的具體把握,進而完成一次比較完滿的舞蹈審美過程。普通的觀眾欣賞新創作的舞蹈作品,多半是直到大幕拉開,作為審美主體的觀眾才與作為審美客體的作品發生審美關系。所以普通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時大體都要經歷觀舞品技、悅目賞心——由形得神、心領神會——漸入佳境、心馳神往——悟其意蘊、明理凈心的審美心理過程。
千百年來舞蹈藝術發展的獨特道路和人們對於這門藝術形式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審美要求表明,舞蹈是一種技藝性很強的表演藝術形式,所以當一個舞蹈開始時,觀念總是從觀舞蹈品技開始,看看演員跳得怎麼樣,有多高的技巧,甚至演員的形體如何,漂亮不漂亮等等。這可以說開始進入舞蹈欣賞的第一個層次。繼而欣賞者被舞蹈所吸引,審美心境也漸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穩定地密切注視著舞台上舞蹈家的各種動作發出的信息和表達出的情感。漸漸地欣賞者從反復出現、不斷更替、相互連接的各種形態中看到了人物、事件、情感的發展和變化,這可以說是進入了舞蹈欣賞的第二個層次。情緒或情節層層展開、步步深入,觀眾的情思也跟著走向深層,創造性的想像十分活躍,浮想聯翩、心馳神往。隨著舞蹈形象塑造的完成,舞蹈美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欣賞者也被引入一個美妙的境界。這是進入了舞蹈欣賞的第三個層次。舞蹈表演已經結束,但是舞蹈家創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還深深地留在欣賞者的腦際。這時,欣賞者被舞蹈美聽激動引爆的情感和形象思維開始向理性思維趨進並與之結合,並對剛才那一幕幕美的圖景、情的浪花進行總體觀照,領悟到一種由有盡之形包蘊著的無盡的情意,這豐富的意蘊使精神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至此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審美活動,達到了舞蹈欣賞的第四個層次,也是最高的層次。
以上這段對舞蹈審美過程的描述,遠非自然形態的復寫。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舞蹈欣賞活動,常常並不是完整而有序的,而是零散混亂的,思維過程也常常是感性活動和理性活動相交織,興味、想像、神性、思考、頓悟都是交織在一起的,這里只是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才作了條理化的歸納和概括。
3.舞蹈欣賞的主觀條件
①要了解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徵
舞蹈欣賞者要遵循舞蹈的藝術規律和審美特徵來欣賞舞蹈。要了解舞蹈藝術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傳情達意方面的特殊表達方式。例如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是抒情和藝技結合的藝術,它在反映生活時不是逼真地模仿,而是採取虛擬的手法、抒情的手法、誇張變形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塑造形象,以此達到反映生活的目的。觀眾如果不了解這些,而襲用欣賞話劇、小說、電影的方法來對待舞蹈,雙方就會發生矛盾,一場審美活動必以失敗而告終。1957年,我國建國後創作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劇《寶蓮燈》開始演出時,面對這一新穎的完全以人體動態來傳情達意的藝術形式,有的觀眾就提出:好是好,就是啞吧戲,為什麼不唱呢?由我國青年舞蹈家華超表演的獨舞《希望》剛剛上演時,也有人提出意見,這是哪國人呀,為什麼只穿一條褲衩?另一位青年舞蹈家王霞表演《金山戰鼓》時,當她站在鼓上,瞭望敵陣不慎中箭時,只見演員手捂傷口,慢慢地在鼓上向後下腰彎成一個橋形(後橋),然後用手撐住鼓邊翻下鼓來。這本是一組藝技結合,表現舞中人物梁紅玉受傷後疼痛萬分的情感狀態,猶如電影中的慢鏡頭,抓住在生活中可能稍縱即逝的瞬間加以突出和強化,藉以細致深刻地塑造人物,可是有人提出異議:受傷了怎麼不躺下,還在鼓上磨蹭半天干什麼?所有這些都和不了解舞蹈藝術特性有關,所以觀眾要想欣賞好舞蹈,首先對舞蹈藝術的特徵要有所了解。
②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舞蹈的種類、樣式和各種舞蹈的不同風格
舞蹈最常見的樣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音樂舞蹈史詩、舞劇等;經常見的種類有民間舞、古典舞、現代舞、芭蕾、現代芭蕾等。在這些不同種類的舞蹈中,由於民族不同,流派不同,其風格色彩也各異其趣。如果欣賞者對不同樣式、不同種類、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舞蹈都有較豐富的知識,那麼在欣賞中肯定會增添更多的樂趣。
③觀眾在欣賞舞蹈時,應當有一個注意力高度集中、主體情感高度開放的審美心境
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從不斷流動變化的人體動態中看出究竟;只有主觀情感處於一種積極開放的狀態,才能迅速地與舞蹈中人物發生情感共鳴。我們把觀眾在欣賞過程中由冷靜封閉轉入熱情感應直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情緒狀態稱之為入境。這是舞蹈欣賞過程中主客觀的統一契合,是舞蹈審美的最佳精神狀態。當然,欣賞者能否入境和入境的快慢是由主客觀雙方的條件決定的。如果舞蹈作品本身尚未創造出藝術意境,沒能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甚至根本沒有創造出舞蹈美,那麼觀眾就無境可入、無象可視,這叫舞蹈欣賞的客觀對象不成熟;如果欣賞者缺乏必要的生活實際感受、起碼的文化修養和基本的舞蹈知識以及正常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多麼優秀的舞蹈也不能成為他的欣賞對象,那就是主觀的條件不具備。因此,只有當主客觀條件都已經具備時,舞蹈欣賞才能正常進行並取得預期的效應。
④ 有關經典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鑒賞知識……
革命現代芭蕾舞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
外文名稱 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類別 芭蕾舞劇 演出單位 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中國舞劇團) 創作者編導 李承祥、王錫賢、蔣祖慧 作曲 吳祖強、杜鳴心、戴洪威、施萬春、王燕樵 舞美設計 馬運洪(景)、梁宏洲(燈光)、李克瑜(服裝) 演出者主要演員 白淑湘、鍾潤良(飾瓊花A、B)、劉慶棠、王國華(飾洪常青A、B),吳靜珠(飾娘子軍連長),李新盈(飾通訊員小龐),李承祥(飾南霸天),萬琪武(飾團丁頭目老四),許龍珠(飾南太太) 樂隊 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管弦樂隊 伴唱 中央歌劇舞劇院歌劇團 指揮 黃飛立、李華德、王若忠、卞祖善 舞劇排練者 丁寧、石聖芳
內容介紹
十年內戰時期,海南島農家姑娘吳清華,由於家中貧窮,被惡霸地主南霸天強搶為奴。她幾次想逃出 《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版
地主的樊籠,結果還是被抓了回去投進陰森的水牢。有一天,南霸天家來了一個華僑巨商,清華又被作為禮品轉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帶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華回頭看看這位年輕英俊的巨商,感到驚奇和迷惘。她冒著風雨,越過樹叢,一路急速奔跑,來到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瓊崖獨立師里一支完全由勞動婦女組成的戰斗連隊——紅色娘子軍。她見到黨代表洪常青,這時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華僑巨商就是黨代表洪常青喬裝改扮的。清華與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復仇。在一次偵察任務中,清華見到南霸天,兩眼冒出怒火,她不顧偵察紀律,擅自開槍射擊南霸天,結果暴露了目標,使南霸天逃脫。洪常青對她的錯誤進行了批評教育,使她提高了覺悟。後來,南霸天勾結國民黨軍隊進犯根據地,洪常青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後,為了掩護戰友撤退,負重傷被俘,英勇就義。不久,紅軍解放了椰林寨,擊斃了南霸天。戰斗中,清華因表現英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接任娘子軍連黨代表職務。
場次介紹
序幕 海南島,惡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內,關押著南府丫頭瓊花。團丁頭目老四奉命要賣掉她,瓊花乘老四不備,踢倒老四,在難友的掩護下,奪門而逃。 第一場 黑夜,暴雨傾盆。瓊花逃出南府,但又與前來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瓊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瓊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認為瓊花已死,率奴僕回府。 紅軍娘子軍連黨代表洪常青率領通訊員小龐化妝去執行任務,路遇蘇醒過來的瓊花,遂指引瓊花去投奔即將成立的紅色娘子軍連。 第二場 紅軍獨立師建立了紅色娘子軍連。瓊花趕到會場,受到軍民的親切關懷。瓊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標語,憤怒地控訴南霸天對她的迫害,群情激憤。黨代表洪常青接受瓊花入伍。 第三場 南霸天壽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妝為歸國探親的華僑巨商前來祝壽,而真意是約定午夜後與娘子軍里應外合,一舉消滅南霸天的團丁並生擒南霸天。 入夜,瓊花和戰友潛入南府與小龐聯絡,指點南府道路,並待機接應大隊。適遇南霸天送客,瓊花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不顧戰友阻攔,開槍打傷南霸天,破壞了原定的計劃。紅軍聽到槍聲,出擊南府,南霸天與老四從地洞逃遁。瓊花因違犯紀律,打亂了作戰部署,懊悔異常。 紅軍打開了南霸天的糧倉,把糧食分給群眾。 第四場 在紅軍的營地上,洪常青正給娘子軍上政治課。瓊花學習後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老鄉們送荔枝,斗笠慰問紅軍。軍民聯歡。 哨兵報告國民黨軍大舉進犯,紅軍主力轉移,留一小分隊阻擊敵人。 第五場 黎明前,紅軍主力部隊已插入敵後。洪常青率領小分隊阻擊敵人,堅守山口。小分隊任務完成,全隊安全撤退後,洪常青等人邊戰邊撤,不幸身負重傷,洪常青被俘。 過場 紅軍主力進軍南霸天老巢。 第六場 南府庭院混亂不堪。團丁接二連三向南霸天報告紅軍逼近的消息。南霸天幻想威脅洪常青寫信退兵。洪常青大義凜然,斷然拒絕,被綁在大榕樹上火焚,洪常青英勇就義。 紅軍解放了椰林寨,群眾歡慶解放。瓊花與小龐尋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義,悲痛萬分。軍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參軍。紅軍隊伍壯大、繼續向前進。
演出大事記
本劇是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作演出的;是我國芭蕾舞按照周總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1964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首演時,周總理出席並邀請了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觀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觀看,稱贊《紅》劇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對頭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此後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觀看,並屢屢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1964年由編導蔣祖慧等赴阿爾巴尼亞為地拉那歌舞劇院排演本劇。周總理在當地觀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也排演了本劇,由松下洋子飾瓊花。1986年中央芭蕾舞劇團去英國、蘇聯和1979年中國藝術團訪美時都演出了《紅》劇第一場。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在國內演出《紅》劇的藝術單位遍及全國。《紅》劇在中央芭蕾舞劇團曾復排多次。先後飾演瓊花的有白淑湘、鍾潤良、趙汝衡、薛菁華、郁蕾娣、張丹丹、馮英、王珊等;飾演洪常青的有劉慶棠、王國華、孫正延、王才軍、孫傑等。
⑤ 現代舞劇《紅梅贊》賞析
《紅梅贊》由閻肅作詞,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並且作為歌劇《江姐》的主題曲自1964年問世,在大眾中廣為傳唱,流傳至今。這是一首攜帶著鮮明的時代色彩與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紅色歌曲,集中表現了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面對革命斗爭的嚴峻形勢,奮力抗爭、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
《紅梅贊》這首歌能夠超越革命宣傳的政治藩籬,穿越時空,擁有廣泛的歌眾,並在新時代新世紀的音樂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永恆的藝術經典,得益於歌曲自身具有的朴實婉轉而又高亢堅定的曲調,以及規整洗練的歌詞,而這正是其保持恆久生命力的核心原因所在。
作曲者之一的羊鳴最先寫出一句主題旋律的雛形「紅岩上紅梅開」,觸發金砂的靈感,在此基礎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開、壓縮、加花、擴充,並融進一些江南灘簧音調,與四川的揚琴音樂相互滲透,剛柔並濟,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紅梅贊》主題曲。
(5)舞經舞劇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梅贊》取材於小說《紅岩》,作者截取了小說中重慶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故事為創作背景,從共產黨人的藝術形象入手,描寫了以江姐(江竹筠)為代表的一批戰斗在秘密戰線和敵人獄中的共產黨員英雄的一生, 是國共兩黨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生死搏鬥的一部分。
在這個光明戰勝黑暗的獨特戰場上, 面對叛徒的無恥出賣和敵人的威逼利誘, 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 不畏敵人的嚴刑拷打, 不怕手指被釘竹簽的殘酷折磨, 仍然堅貞不屈, 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
1949年11月14日,當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江姐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象徵解放的旗幟。
但這時,年僅29歲的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用鏹水毀屍滅跡。江姐用鏗鏘誓言和沸騰熱血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生命的輝煌,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
⑥ 舞蹈《朱䴉》為譽為「東方天鵝湖」,你對它的評價如何
上海歌舞團在牛年春晚演繹的舞劇《朱䴉》驚艷了所有觀眾,唯美的舞台效果與配樂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場令人驚艷視覺盛宴。
《朱䴉》以探尋人與自然和動物的關系為主題理念,具有世界性和普適性,同時又超越了國界、政治上的敵對關系,真正讓人們感受到了藝術的偉大之處。
《朱䴉》這部舞劇重在寫意,將感情的表達放在了第一位,沒有單純局限在人物、劇情、戲劇沖突的老套路中,而是選擇了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將劇情沖突放大到了人和自然之間,給觀眾思考想像的空間,從而上升到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探索。
這部舞劇是中國舞劇界的創新和進步,舞台充斥著滿滿的中國古典韻味兒,多元化的結構方式也非常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所以說,這部作品是一個非常難得經典的舞劇作品。
《朱䴉》這部舞劇是由上海歌舞團表演,其演員陣容可以說是非常強大,她們在表演時展現出來的專業舞蹈功底也令觀眾折服,這個團隊對藝術品味的追求和實力,可以說在全國范圍內都是一流的。
《朱䴉》用她們的獨特舞姿,將朱䴉的“涉”、“棲”、“翔”等動作元素完美的詮釋出來,她們將舞蹈與芭蕾藝術完美融合,使它成為了一部東西方舞蹈藝術完美結合的舞劇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