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寂寞卞之琳賞析

寂寞卞之琳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1-25 13:01:56

Ⅰ 簡述卞之琳《寂寞》的詩歌大意

.一首八行的詩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繪了一個小人物從童年到死亡的靜態而緩慢的一生,充滿了感情。詩歌從孩童寫起,似乎暗示著「寂寞」與生俱來。長大後,日夜操勞,夜間也不得停歇,與夜明表時時為伴,依然是寂寞。最後是孤零零地去了,連生時的這份慰藉也不能帶走。詩歌把寂寞挖掘得如此之深。本詩選取了「蟈蟈」「墓草」「夜明表」這樣幾個意象,作為主人公活著和死亡的寂寞的見證和承擔之物,訴說著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生命形態,突出了這樣的一個主題。

從結構上說,跳躍性非常大,鄉下與城裡、童年與成年、古老與現代、生與死,將時空高度概括組織到一起,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命運,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在宏大的背景下,一個小人物倍顯寂寞。

2.「寂寥」。詩人巧妙地利用瞎子的算命鑼與更夫的梆子這兩種聲音的傳導,來營造悲劇藝術的氛圍:古鎮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裡,都一樣的寂寥,一樣的清冷,一樣的凄涼。這兩種特有的聲音,使人會產生一種空靈、寂寞之感。在這空靈、寂寞中生存著的中國平民百姓是多麼的貧瘠、封閉、愚昧、空虛。詩的第四節中一個特寫,一個病兒的母親的話:「三更了,你聽哪,/毛兒的爸爸,/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覺,/老在夢里哭,/明天替他算算命?」更加重了古鎮的悲劇氣氛: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人們都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不知生活在夢中,還是夢在生活中。這些正是「寂寥」所在。
1.「如今他死了三個小時,/夜明表還不曾休止。」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襯托出靜態的死亡,我們可以聽到表針滴滴答答的走動聲,死亡的寂靜被加深。加倍寫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現了詩人對命運不公的控訴。

2.「不斷的是橋下流水的聲音。」封閉的沉寂的古鎮中這一句更能讓人感覺到古鎮的「寂寥」,這里是繼承了中國古代詩歌中以動寫靜的手法。

3.「白天是算命鑼,夜裡是梆子」高度概括了白天黑夜一樣「敲不破別人的夢」「敲沉了別人的夢」,表現古鎮中的人寂寥、封閉、愚昧的特點。《寂寞》詩中也同樣高度概括地表現了主人公一生的寂寞。

Ⅱ 大家幫我弄點卞之琳的詩歌鑒賞,越多越好

在中國現代新詩史上, 卞之琳既是最早「為中國新詩開啟了智慧之門」的詩人, 也是最注重形式探索與創新的詩人, 卞詩的獨特形式如其知性內容一樣持久地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卞之琳的詩歌,也是卞之琳最廣為流傳的一首。詩雖只短短4行,卻試圖用簡明的意象闡釋深刻的道理。詩人通過對「風景」的剎那間感悟,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而相對於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於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非常簡單,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後又覺得不全懂,似乎簡單的字眼裡藏著很深的道理。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兩個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含著無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又說:「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這樣看來,詩人的主要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卻能通過這樣一首極其短小、通俗易懂、畫面鮮明的小詩表現出來,其高超的表現技巧令人佩服。卞之琳給我們拓開了一個新的審美空間。從此我們再讀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就有了「人在風景中」的聯想,因為「相看兩不厭」的詩人與敬亭山,都成了我們。審美對象。

卞之琳的詩歌是寂寞的,而真正給予卞之琳生命也是這點寂寞的感覺。他的詩是從中國知識分子的寂寞心境中浸潤出來的,《斷章》其中的任何事物都沒有內在情感上的聯系,每個事物都只是其它事物的觀賞對象,它們在觀賞中獲得的只是剎那的、表層的愉悅感,而在被觀賞的感覺里卻是孤獨的、寂寞的。他的《距離的組織》語言本身傳達的是同樣一種落寞的、空洞的感覺。

想獨上高樓讀一遍《羅馬衰亡史》,
忽有羅馬滅亡星出現在報上。
報紙落。地圖開,因想起遠人的囑咐。
寄來的風景也暮色蒼茫了。
(醒來天欲暮,無聊,一訪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兒了?我又不會向燈下驗一把土。
忽聽得一千重門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沒有人戲弄嗎?
友人帶來了雪意和五點鍾。

「獨上高樓」是一個孤獨落寞詩人的孤獨落寞的行為,他讀的是《羅馬衰亡史》,隨及想到報紙上的「羅馬衰亡星」,它們同時加強著對現實世界的衰亡感覺,同時也是詩人荒涼心情的表現形式。展開了空間的高遠與時間的悠久,給人無限的聯想,頗有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古典情調。接下來就屬於意識的流動,友人寄來的畫片上的畫也是「暮色蒼茫」,「醒來天欲暮」,「無聊」,「灰色的天」,「灰色的地」,「灰色的路」, 所有這一切,都強化著讀者的同一種心靈感受。其實褪色的不僅僅是風景,這些顏色、聲音和相關的意象或者是詩人情緒的表現,或者影響著詩人的情緒,同時它們也創造著讀者的情緒感受,這就成了連接詩人和讀者情緒的橋梁。與戴望舒寂寞中帶有一種溫潤的情意相比,卞之琳的寂寞中卻更有一種枯槁的感覺。卞之琳在注中說:「這里涉及存在與覺識的關系。但整詩並非講哲理,也並不是表達什麼玄秘的思想,而是沿襲我國詩詞的傳統,表現一種心情或意境,採取近似我國一折舊戲的結構方式。」

卞詩語言的最突出風格, 就是平淡。詩人說, 他作詩「喜愛淘洗, 喜愛提煉, 期待結晶, 期待升華。」或許本意針對感情, 卻同樣適用於他的語言。感情上, 卞詩追求「以冷淡蓋深沉」 , 這「冷淡」的感覺即來自言語的平淡, 平淡如水、平淡如話。然而, 正如艾青所言:「深厚博大的思想, 通過最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 才是最理想的詩」。 卞之琳言語操作的最重要的技巧, 正在於熟練而不露聲色地在言語中製造意念的斷裂, 並在此基礎上製造強烈的交錯感: 時空的交錯、虛實的交錯、生死的交錯、物我的交錯、主客體的交錯等等, 如: 充分調動文言詞彙的文化積淀, 使語詞獲得雙重影像性; 巧妙變通主語, 使主語具備極強的詩化功能; 通過對句子間邏輯關系的解構與破格, 製造「言語道斷」等等。

從卞之琳的詩看中國現代詩,我們不難發現,卞詩是對傳統的現代詩的發揚與繼承,即創新的繼承。中國近現代詩歌的主體新詩,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詩詞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現代詩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先後產生多種流派:文學研究會、湖畔詩派、新月派、中國現代派詩群、等等,卞之琳於20世紀30年代出現在詩壇,受過"新月派"的影響,但他更醉心於法國象徵派,並且善於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詩精巧玲瓏,聯想豐富,跳躍性強,尤其注意理智化、戲劇化和哲理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詩的內容並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涵,詩意偏於晦澀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尋味。

卞之琳1929 年進北京大學, 主修英文。1930年,他對法國象徵主義產生興趣,閱讀法文原文作品,並開始譯成中文。同時,作為主修課程,他學習英美詩歌,主要是從浪漫主義到現代詩歌的一段。大學期間,卞氏還與兩位詩人成為密友,他們是何其芳和李廣田。何其芳尤其熟悉法國象徵主義和中國古典詩詞。這也影響到了卞之琳今後的創作。

對卞之琳來說,兩方面攜手並存:一是他所承認的對西方現代主義的認同,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詩人運用傳統的新角度新方法,證實了詩人與傳統之間的深刻關系。傳統可以影響(可能多半是無意識而非有意識地)現代詩人接受消化外國資源的方法和角度不管融合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是建構性的還是解構性的,傳統在現代漢詩中的運用顯示,傳統不是一些僵化的實踐和不變的成規的總合,而從來就是一個不斷演化、不斷成長的有機體,不斷向個別作者的修正和新穎的詮釋開放。因此,當現代詩人援引他們欣賞的古典詩人時,他們召喚的是那些現代世界裡最能受到認同的詩人典範,諸如被世俗誤解的詩人、堅定不阿的個人主義者、自給自足的孤獨者、痛苦激昂的天才等等。現代如何與傳統掛鉤,這是一個引起許多辯論的爭議性問題,而且這類的辯論可能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當一個新的開始浮出地表時,這是在所難免的。令人欣慰的是, 20世紀初以來的現代漢詩,不斷地以其豐富的原創力來面對這個課題。在半個多世紀中,卞之琳堅持不懈地進行詩歌創作和理論研究,廣泛地從中國古詩和西方現代派詩吸取營養,自成一格,充滿智慧的閃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國文壇"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成功地實驗和引進了西方多種現代詩歌形式,對中國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詩歌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景觀,有著很大的啟蒙意義和重要的貢獻,並取得了相當的藝術成就。

Ⅲ 詩歌《寂寞》的作者

1、卞之琳的名來篇《寂寞》
寂寞
鄉下源小孩子怕寂寞,
枕頭邊養一隻蟈蟈;
長大了在城裡操勞,
他買了一個夜明表。
小時候他常常羨艷
墓草做蟈蟈的家園;
如今他死了三小時,
夜明表還不曾休止。
卞之琳,詩人、學者,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 《三秋草》《魚目集》《十年詩草》等。
2、戴望舒名篇《寂寞》
寂寞
園中野草漸離離,
托根於我舊時的腳印。
給他們披青春的綵衣;
星下的盤桓從茲消隱。
日子過去,寂寞永存,
寄魂於離離的野草。
像那些可憐的靈魂,
長得和我一般高。
我今不復到園中去,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
我夜坐聽風,晝眠聽雨,
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戴望舒,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又稱「雨巷詩人」。

Ⅳ 卞之琳 <斷章> 賞析

賞析

詩的前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

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待想像,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意趣的戲劇性關繫上。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面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裡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你」,是什麼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麼深深打動了那顆心,不得而知。

這耐思耐品的一「看」,可謂是風流蘊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面頓時春情盪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趣的戲劇性場面來。那忘情於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雲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鍾情於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於風光,憨態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

一個含情脈脈、痴態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言不與人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許多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而詩人正是在這短短的兩行詩中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恆的寫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詩人以短短四行「斷章」,便充分表達出了人物內心綿綿的情思,同時又包含著深廣的哲學象徵意義。

(4)寂寞卞之琳賞析擴展閱讀:

《斷章》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一首短詩。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以「斷章」為題,看似一般,實則是妙語雙關。其一是從一首完整的長詩中抽出來的片斷,其二是人類內心那份失落的、難以言傳的情感,而這份內心獨特的感受往往能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創作背景:《斷章》創作於1935年10月。據作者自雲,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

作者曾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又說:「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可見詩人主要希望表現一種相對關系,因而創作了此詩。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