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樂極生悲的名言
1.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的上一句是什麼
上一句是: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無不斷續。出自宋·朱熹《近思錄》引宋·程頤曰:「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無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
解釋:道家哲學,是謂陰陽互動,欲觸極則而反。由此循環相生,不熄不滅在其固有法則之中。若遇極而反者,則出。若出者,必須創造出更大的反極才能入。此時,或許空間已有不同。
而將這一觀點提出並貫徹始終的,是公元前楚國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在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中第五十五章,有言道:「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其中」物壯則老「的意思即是:事物壯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朽。
(1)關於樂極生悲的名言擴展閱讀
中國哲學史上關於運動變化的命題。老子首先提出物極必反的思想。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善可為妖,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由道產生運動,到一定極限,又復歸於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這一思想,在以後的《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揚雄的《太玄》等書中,都有所承述。
至北宋,程頤明確使用了「物極必反」一詞。他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故萬物本身包含著對立,以至互相摩盪,形成往來屈伸的運動。其運動達於極點,即向反面變化,故萬物呈現為盛極必衰、動極必靜等情況。這就是「物理極而必反」、「物極則反,事極則變」。
2. 樂極生悲,至理名言,和藹可親連起來造句
1. 我還沒回到故鄉,故鄉就傳遍了我樂極生悲,從高枝上一落千丈的消息。
2. 諺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3. 諺樂極生悲。
4. 快樂,是人之所求,但太樂則樂極生悲;憂苦,是人之所厭,但太苦則無以奮志。
1. 「驕必敗」乃至理名言。
2. 「時不我與」,確是至理名言。
3. 斯洛普先生對這句至理名言的明智之處一無所知。
4. 這句話似乎已經被他奉為至理名言,溶入他的血肉。
5. 他的妹妹只得在這一席庄嚴的至理名言中,默默退出屋子。
6. 這句至理名言就是:這一切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