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詞賞析
⑴ 請幫我解釋一下這首詞。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內容】:
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辟寒無。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製)的點燃熏香的鴨形香爐。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斗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繪制了兩幅清淡典雅的畫面:一是室外「閨婦夜晚傷春圖」,一是室內「閨婦夜晚懷人圖」。不同感受通過基本相同之處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現,因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意境。兩幅畫面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突出了詞旨。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內容】:
綉面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綉面:唐宋以前婦女面額及頰上均貼紋飾花樣。
芙蓉:荷花,此處指很好看。
飛:《歷代詩余》作「偎」
寶鴨:指兩頰所貼鴉形圖案,可參敦煌壁畫供養人之婦女繪畫,或以為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釵,古代婦女頭上的飾物。
香腮:美麗芳香的面頰。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標致。
箋:紙,指信箋、詩箋。
【賞析】:
此詞當是易安早期作品。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寫採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內容】: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莫許:不要。
琥珀:松柏的樹脂積壓在地底億萬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紅褐色。琥珀濃,指酒的顏色很濃,色如琥珀。
疏鍾:斷續的鍾聲。
瑞腦:一種熏香的名字,也叫龍腦,即冰片。
魂夢:即夢魂,指睡夢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異記》:「三國時,昆明國貢魏嗽金鳥。鳥形雀,色黃,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鳥畏霜雪,魏帝乃起溫室以處之,名曰辟寒台。故謂吐此金為辟寒金。」詩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貴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頭飾小巧。辟《樂府雅詞》作「碎」,誤。
髻鬟:古代婦女的兩種發式。
燭花:蠟燭燃燒時的燼結。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作。寫女主人晚來用酒遣愁,夢里醒來的孤寂,隱含無限的離情別緒。通過夢前夢後的對比,把年輕少婦沉重的愁苦情思從側面烘托出來。全詞寫的相思,卻不著相思一字,具有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內容】:
小院閑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閑窗:原作「間窗」蓋「閑」之誤。帶護闌的窗子。閑,闌也。閑窗,一般用作幽閑之意。
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
理瑤琴:理,調理定調,一般指代彈琴。瑤琴:玉為飾,美的琴。
遠岫:遠山。
薄暮:傍晚,黃昏。
細風:微風。
輕陰:暗淡的輕去。
【賞析】:
此詞當屬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傷春、懷人,相輔相承。「崔」、「弄」兩詞琢煉得妙。「弄」字寫出一幅風雨戲雲,陰雲飄卷的動畫面,表現了女主人孜然獨處的凄寂心境。
東西蠻多的,,,,自己認真看哦~~~~~~~學習加油
⑵ 李清照詩歌鑒賞
一、李清照詩歌鑒賞: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像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涼憔悴作對比,寄託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於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二、擴展知識:
1、人物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個人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當時就曾刻印行世。《直齋書錄解題》載《漱玉集》1卷,「別本」分5卷。黃升《花庵詞選》稱有《漱玉詞》3卷。《宋史·藝文志》載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詞》6卷。都久已不傳。現存的詩文及詞集是後人所輯。四印齋本有《漱玉詞》1卷,李文編的《漱玉集》5卷,輯錄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詞多有贗品。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的《漱玉詞》收有60首。今人孔凡禮《全宋詞補遺》中有新發現的李清照詞。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
⑶ 李清照所有的詞及其評析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紅藕香殘,鮮艷的荷花凋謝了,從竹席上感到深深的涼意,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隊形飛回來,(有沒有)傳回誰的家書?鴻雁飛回的時候,(轉眼間)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傾瀉在西樓,(我這在這盼望著)。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描述詞人的獨居生活。
「紅藕香殘玉簟秋」是以點帶面的寫法,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詞人眼中的余香裊裊的秋景圖。荷花已謝,雖仍留有殘香,卻不免透出秋的冷落與蕭條。玉席也已涼了,秋意漸來,秋涼漸濃。中國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況是獨守空閨的女詞人呢?怎能不讓她倍感孤獨寂寥、怎能不思念遠行的丈夫呢?
為排遣心中的愁緒而「輕解羅賞,獨上蘭舟」。一個「獨」字而意境全出:曾經是夫唱婦隨,曾經是攜手並肩,曾經是舉案齊眉,而現在卻是煢煢孑立,形單影只;舉目四望,相伴的只一「蘭舟」而已!本是為「消愁」而來,怎奈卻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濃。
看到鴻雁,詞人想像著也許是丈夫托鴻雁捎來家信,她把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巧妙地融於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餘味無窮。我們可以設想:詞人甚至會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訴自己歸期、行程,那種企盼之情溢於字里行間。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到雁群飛回故里,自然會強化企盼丈夫回來的心緒。我們似乎看到詞人獨自憑欄遠眺,柔柔的月光灑滿西樓,雁字回時,那種清冷,那種孤獨,那種寂寥,怎可言傳?
下片是詞人抒發內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詞人用「花自飄零水自流」起興,這既是寫她在舟中所見,也是她的內心所感。花飄水流本是物之自態,卻使詞人觸景生情:流水落花無從體味她的情懷,依舊我行我素地流走飄落,這更增加了詞人的傷感與凄涼。句中「自」用得最妙,詞人移情於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說「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表達 了對韶光易逝的感慨。這樣,詞中的感情就使人覺得比單純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層,更富有暗示性,給讀者留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直接抒發相思之情。詞人把夫妻雙方合起來寫,這是她設身處地地想像丈夫也如自己一樣深深地思念著對方,可是空間上的距離使二人不能相互傾訴,只好各自思念著、愁悶著。這也是女性特有的細膩之處。
但是這只是鋪墊,詞的主旨落在最後兩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上。相思之情要用「計」來「消除」,卻又「無計可消除」,可見相思之深 之苦。眉間心上,「斬不斷,理還亂」。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詞人的萬千愁緒,這與她的「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通觀全篇,詞人以細膩委婉的筆觸抒寫自己對丈夫的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用平常無奇的文字表現新奇的意境。此詞是李清照細膩深婉的風格的最好詮釋,也使《一剪梅》成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 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 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台上憶吹簫》中「起 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 」,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 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前兩句,含蓄;後兩句,真率。含蓄,是由於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於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 昨夜雨疏風驟 」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 。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 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作者以 「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卷簾 」,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獨處陋室,若有所思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它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光景又引起我內心的感傷。於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心扉、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 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卻見一行行秋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盡
《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要注意的是,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凄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雲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燒完了在爐金獸。美好的節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捲起是由於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賞析:
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 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補充資料:
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後,趙明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如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說:「只三句絕 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本詞的最後三句。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錯誤地劃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