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萊義民賞析
A. 中外喜劇性藝術作品比較
1《簪花仕女圖》《拾穗》《清明上河圖》
《青卞隱居圖》《蒙娜麗莎》
《血衣》
《宮女》
《寒江獨釣圖》
《韓熙載夜宴圖》
《簪花仕女圖》
《李白行吟圖》
《溪山行旅圖》
《千里江山圖》
《早春圖賞析》
《青卞隱居圖》
《瀟湘圖》
《廬山高圖》
《五牛圖》
《雜花圖卷》
《荷花水鳥圖》
《開國大典》
《狼牙山五壯士》
《春》
《最後的晚餐》
《創世紀》
《椅中聖母》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荷拉斯兄弟之誓》
《濕婆之舞》
《馬賽曲》
《加萊義民》
《格爾尼卡》
《洛神賦圖》
《思想者》
(斷臂的維納斯)。
《梅杜薩之筏》
《在激流中前進》
《韓熙載夜宴圖》
《楓鷹雉雞圖》
《孟蜀宮伎圖》
《步輦圖》。
《富春山居圖》。
《擲鐵餅者》
《夜巡》
2中國美術簡史
外國美術簡史
好像是中央美院出的
3找到個藝術概論,應該對你有幫助
《藝術理論》試題 A卷 評分標准
一、解詞:(每題5分,共50分)
1、什麼是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指思想傾向、審美觀念、藝術趣味、創作風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藝術家所組成的藝術派別。他們既要有明確的藝術主張,還要有具體的創作實踐、藝術成果和成就顯著的代表人物。
2、什麼是藝術作品的內容?
藝術作品的內容,指的是經過藝術家選擇、提煉、加工和改造過的人類生活的外部客觀世界和內部主觀世界。其構成因素包括題材、主題、人物、情感、環境等諸因素,其中最為主要的構成因素是題材和主題。
3、什麼是藝術批評?
藝術批評是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藝術作品及一切藝術活動、藝術現象予以理性分析、評價和判斷的科學活動。
4、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種,即現場傳播方式、展覽性傳播方式和大眾傳播方式。
5、什麼是美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指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能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6、什麼是藝術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劇性的一種獨特形態,它把內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復雜因素交合為一種直率而風趣的形式外化出來。幽默所引發的笑,常常帶有輕微的諷刺意味。
7、書法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書法是以線組合文字的藝術形式, 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線條與組合; (2 ) 具象與抽象; (3 ) 情感與象徵。
8、什麼是藝術欣賞的審美效應?
審美效應是藝術欣賞活動具體運作的結果,也是藝術欣賞的作用和目的。藝術欣賞活動最為顯著的審美效應,是能夠產生共鳴;其二是能夠陶冶欣賞者的情緒,凈化他們的靈魂;其三是能夠深化人們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麼是藝術創作的物化與表現?
即藝術家將自己在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並以物態化的形式得以顯現,使之成為具體的、穩定的、可感的藝術形象、藝術情態或形象體系的過程。
10、雕塑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雕塑是一門直接利用物質材料,運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體(三度空間)的空間中創造出具有實體形象藝術品的藝術。 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物質與技藝的統一;(2) 造型與觀念的融合。
二、簡答:(每題10分,共50分)
1、簡述藝術與宗教的關系。(要點)
藝術與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後的發展進程中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在認識與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著相似之處。宗教長期利用藝術來宣傳宗教,客觀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同時藝術也在不斷影響著宗教。但由於宗教反科學的性質,決定了它與藝術的本質不同。
2、簡述藝術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要點)
在藝術創造活動中,藝術主體和藝術客體是一對重要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運動形式,決定著藝術創造的總體趨勢;藝術主體是指在藝術活動中的社會歷史實踐中形成的與審美對象相對應的具有一定創造能力的認識和實踐者,藝術客體是與藝術主體相對立的諸客觀審美事物,是藝術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藝術主體具有能動的創造性;藝術主體需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藝術創造能力;藝術創造主體與藝術客體的相互交流運動與相互作用,是藝術活動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運動是雙向的,同時主體應處於矛盾統一體的主要方面。
3、簡述藝術活動中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藝術家在創作活動中從發現和體驗生活、到進行藝術構思、形成藝術意象和意念,並將其物化為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主要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具有很強的具象性、情感性、創造性和整體性,它以具體的形象作為思維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為思維的中介和動力,並體現出濃烈的創造色彩和藝術家對事物的整體把握。
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崇高。(要點)
崇高是在實踐主體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現實客體的歷史要求,並且已經或必將趨於實現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崇高以現實客體壓倒實踐主體為其外表特徵;而其實質在於受到壓抑的實踐主體,充分激發起人的本質力量,轉而征服、掌握(或趨向於征服、掌握)客體。崇高不是主客體的和諧統一的靜態美,而是雙方在對立、沖突中趨向統一的動態美。在這里,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呈現為實踐主體迫使現實客體與之趨向統一的過程。
5、簡述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和能力(要點)
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 :(1) 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傾向;(2) 廣博的知識;(3) 深邃的思想;(4) 豐富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藝術家應具有的審美創造能力: (1) 敏銳的感知能力;(2) 豐富的想像能力;
(3) 精湛的藝術技能。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生產的意義與特徵(要點)
藝術生產,既不像一般物質生產那樣,完全基於實用的目的,生產人類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產那樣,是一種純粹的理論演繹和概念論證,而是將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審美意識滲透於生產過程,並物化為審美產品的活動。藝術生產是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統一。
藝術生產,就是以審美思維和審美物化為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和製作的活動。藝術生產,是藝術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藝術創制的精神實踐和物質實踐的統一。藝術生產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製作,藝術生產涵蓋藝術思維的過程,但不能取代藝術思維的方式,藝術思維方式主要是對客體世界的認知和反映,藝術生產則主要是對客體世界的變革與創造。
由於藝術生產同時具有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產過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產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物質生產的一般規律;由於藝術生產具有與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許多不同的特點,因而藝術生產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產或物質生產的規律,而要在此基礎上,遵循與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有密切聯系的、屬於藝術生產特有的規律。藝術生產的規律,是藝術整體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活動多種規律中的一種。藝術生產的規律,就是在藝術規律的規范和制導下,遵循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基本原則,按照美的規律和藝術特性的要求,創制審美產品的一般性規律。藝術生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精神性與物質性的統一。 第二,審美屬性與商品屬性的並重; 第三,創造性與工藝性的結合。第四,個體生產與集體生產的交叉。
2、論述藝術意境的審美特徵(要點)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兩個類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見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人們對於和諧美意境的創造和追求。意境,應是實境和虛境相互轉化和融合的結果。(6分)
第三,意與境諧。即指主體在藝術活動中得以升華的審美精神和生命意識與作品中建構而成的具有濃郁美感氛圍的交融與和諧。(6分)
第四,韻味無窮。是指意境中那種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韻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體從空靈、飛動、含蓄等方面來闡述。(7分)
《藝術理論》試題 B卷 評分標准
一、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什麼是靈感?
靈感或靈感思維是指藝術家在創造活動中,由於大腦皮質的高度興奮,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顯意識和潛意識的相互作用,產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頓悟式和突發性的思維方式。靈感思維具有突發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點。
2、什麼是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指藝術創作的整體上所呈現出來的代表性的特點,是由藝術家的主觀方面的特點和作品的客觀特徵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貌。風格是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藝術家的創作見解通過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表現,是一個藝術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基本特色和創作個性。風格,是一個藝術家創作上成熟的重要標志。
3、什麼是藝術傳播?
藝術傳播就是藝術的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遷徙、變動、蔓延,達到公共化或社會化的過程。藝術信息、受傳者、傳播主體和傳播媒介(或加上傳播效果),就是藝術傳播得以構成和運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 共鳴
共鳴是指在鑒賞過程中,鑒賞者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願望及人物命運所打動,從而形成的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不同時代、階級、民族的鑒賞者,在鑒賞同一部藝術作品時可能會產生相同或相近的審美感受,也可以稱作共鳴。
5、什麼是藝術典型
藝術典型指的是藝術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體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藝術典型的主體,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築藝術的涵義及其審美特徵是什麼
建築是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以形體、線條、色彩、質感、裝飾、空間組合等為語言,建構成實體形象的造型與空間藝術。 建築的基本特徵: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2) 環境的人格化體現; (3) 多重的象徵性意味。
7、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藝術形象或情境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能夠蘊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識的至高境界,它是主體情感與客觀物象的有機統一。(5分)
8、藝術的審美價值是什麼?
藝術的審美價值,是指客體對象與審美主體在審美關系的生成中所體現出的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引起人的審美感受的具有某種社會性的客觀屬性。
9、什麼是悲劇?
悲劇是同崇高有密切聯系而又互有區別的一個范疇。悲劇的美學特徵表現為一種主體與客體的矛盾斗爭趨向於統一的過程,即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的實踐主體暫時被否定而最終被肯定,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實踐主體暫時受挫折而終將獲得勝利。
10、音樂
音樂是以人聲或樂器聲音為材料,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的流動中創造審美情境的表現性藝術。音樂以旋律、和聲、配器、復調等為基本手段,以表達人的審美情感為目標,具有較強的情感表現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現力的因素。 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徵: (1) 情感的涌流;(2) 想像的自由;(3) 象徵的意味。
二、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藝術與經濟的關系(要點)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經濟基礎的發展對於意識形態具有較強的制約和影響作用。一般說來,經濟對於藝術的制約和影響並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經過一些中介環節。這個中介包括政治的、社會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藉助了這些中介,才使得作為時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藝術接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與影響,同時也藉助這些中介,使藝術又對經濟基礎施加影響。我們在強調經濟對藝術的制約和決定作用的同時,又應看到,經濟的興衰與藝術的興衰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並不是機械地互為因果關系的。那種認為經濟繁盛,藝術一定繁榮,經濟衰退、藝術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據的。
2、簡述藝術鑒賞的過程。 (要點)
藝術鑒賞一般可分為三個環節。首先,藝術鑒賞往往從感知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美開始,欣賞者對藝術作品外在形式美的發現和感受,主要是通過感、知覺來進行的;其次,是對藝術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觀賞和體驗,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聯想、想像來實現的;第三,審美理解,是指欣賞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斷能力,對藝術作品和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思想、境界等作出較深層次的理解、認識和評價。
3、簡述藝術分類的方法。(要點)
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等)、空間藝術(繪畫、雕塑等)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等)(2.5分);以對作品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對客體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文學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等)和再現表現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和靜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等)(2.5分)
4、簡述藝術活動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態是藝術中的喜劇、相聲、漫畫等。滑稽側重於在對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存在。當實踐主體在矛盾斗爭中已經居於主導地位時,現實對象作為實踐主體的對立面,已經或即將被戰勝,從而成為失去了存在依據的事物,成為可以任意揶揄、擺弄的對象。作品以其內容與形式的尖銳矛盾、不協調以及形式的虛假性而引人發笑。
5、簡述藝術創作的構思與意象的形成。(要點)
藝術構思,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作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使藝術意象得以創造和生成的過程。在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構思過程中,顯現出藝術意象及其形成過程的差異。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主體觀念中的藝術形象或情境。藝術構思主要有綜合、變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活動中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 (要點)
藝術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其內在結構是有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性。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為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繼承和接受。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還表現在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借鑒。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首先,體現在藝術的形式方面,許多藝術種類基本形式特點的形成,都經歷了若干年代和無數藝術家的努力而逐漸成熟和完善起來的;其次,表現在內容方面,藝術的繼承性也是很明顯的;再次,表現在民族的審美觀念及其創作方法上,這種歷史的繼承性更是潛在的、在整個藝術傳統中起著主導作用的。(13分)
藝術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其間,繼承與創新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沒有繼承,便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繼承只能是一句空話。在這對范疇中,繼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
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為了創新,就必須批判地繼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同時,在藝術活動中,又要堅持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創造,不斷適應新的時代人們對於審美文化和藝術的需求。(12分)
2、論述藝術形式組合的基本法則 。(要點)
其一,整齊純一,亦稱齊一、單純齊一、整齊一律。這一法則體現為最基本、最簡要的形式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狀態或嚴整、劃一的氣氛。(4分)
其二,對稱均衡。對稱是生物體自身結構的一種合規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對稱的延伸,又多了一些變化。對稱均衡比整齊純一更富有變化,在藝術中體現的是對立的統一。(4分)
其三,節奏韻律。節奏是一種有規律的反復呈現,具有很強的秩序感,注重在時間及空間的變化組合。不同的節奏傳達出不同的情緒,而在節奏的變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韻和情調,使之通過聲韻和節律的變化,具有了某種聲音的色彩感,就是韻律。(4分)
其四,調和對比。是矛盾著的事物的兩種狀態,或在矛盾中趨向統一,或在統一中呈現對立。調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並列,將差異引向一致,對比是把差異更大的事物相並列,使其在統一體中呈現強烈的對比和差異。(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在體積、重量、長度等量的方面的關系,符合認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關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則,是對形式美其他一切規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藝術創造辯證法思想的體現。多樣即指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統一則是指個性事物間所蘊含的整體性和共性。多樣統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諸種形式因素的多樣性和變化,同時又在多樣性和變化中取得與外在事物聯系的和諧與統一。(5分)
藝術理論》試題 C卷 評分標准
一、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藝術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藝術的具體功能有多種,但主要的應當是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審美娛樂作用三種。也可回答為娛樂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
2、什麼是藝術鑒賞?
欣賞性的藝術消費活動就是藝術欣賞,其內涵主要是指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受眾為主體、力求獲得多元審美價值的積極能動的欣賞和再創造活動,是接受者在審美經驗基礎上對藝術作品的價值、屬性的主動選擇、吸納和揚棄。
3、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創造主體------藝術家,是人類審美活動的體驗者和實踐者,也是審美精神產品的創造者和生產者。他們通常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養和突出的審美能力。同時,藝術家又是具體的和社會的人。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創造。
4、什麼是審美期待?
欣賞者的審美期待可呈現為文體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蘊期待。文體期待是指藝術欣賞者由於藝術作品的類型或形式特徵而引發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賞者由於藝術作品的某種特定意象而引發的期待指向;意蘊期待是指欣賞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態度及思想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舞蹈是以審美規范化了的有組織、 有節奏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節奏、表情、構圖、造型等要素,創造形象和表現情感的藝術樣式。 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動作與姿態;(2) 抒情與表現;(3) 節奏與韻律。
6、什麼是藝術體驗
藝術體驗,是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
7、工藝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工藝是指既具有審美特性、又具有較強的物質特性,既表現出審美價值、又可以體現一定實用價值的造型與空間藝術。 工藝藝術的基本特徵是:(1) 實用與審美;(2)物質與精神; (3) 技能與創造。
8、什麼是藝術中的諷刺?
諷刺是以真實而誇張或真實而巧妙之類的手段,及其簡練地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引發人們從中得到否定和貶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悅。
9、什麼是藝術意象?
藝術意象,是藝術主體的審美認知和審美情愫與客體物象實現化合的心理形態,同時也氤氳於這種心理形態的物態化表現之中。藝術意象是主體藝術思維及其情感活動的結果,是凝結了主體生命意識和審美理想的感性顯現。
10、什麼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藝術作品的形式,就是藝術作品的內容的存在方式,即藝術作品內容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外部表現形態。藝術作品形式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藝術作品的結構和語言。
二、簡答:(每題10分,共50分)
1、簡述藝術起源的基本學說(要點)
第一,模仿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對於自然和現實的模仿。這是一種有關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等人持這種觀點;第二、游戲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游戲,席勒、康德、斯賓塞、谷魯斯等持這一觀點;第三、表現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雪萊、列夫.托爾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術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原始民族的巫術活動,愛德華.泰勒、弗雷澤等人持這一觀點;第五、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德國的畢歇爾、芬蘭的希爾恩,以及普列諾夫等持這一觀點。(每種學說得2分)
2、簡述丑在藝術表現中的審美意義。(要點)
丑在藝術表現中可以滿足人們的特殊審美需要,獲得特殊的審美感受。丑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
第一,丑可以襯托美,從反面烘托和諧美與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蘊含美的內涵。
第三,丑在藝術表現中可以轉化為美。
第四,適度的丑的形式表現可以生成獨特的形式美感效應。
(每個方面可得3分)
3、簡述藝術創造中雅與俗的關系 。(要點)
雅與俗,是指藝術創造及作品的審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緻等,俗是指通俗,並非低俗。一般來講,雅的作品,具有較復雜和完善的藝術形式,以及較深刻較高遠的意蘊,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達、曉暢的藝術追求,更注重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高雅藝術在一定意義上能夠代表特定時代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藝術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應警惕低俗化傾向的蔓延。藝術創作應倡導雅俗共賞。
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優美。
藝術活動中的優美,首先,它沒有任何統一過程的 痕跡,是一個已經實現統一的形象實體,以比較單純直接的形態表現了現實對實踐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種壓倒式的統一,而是現實與實踐、真與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交融無間的統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構成中包含著丑,而恰是在與丑的抗爭中顯現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美的形態。它本身排除了丑,並與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較而存在。優美最根本的美學特性是和諧。(5分)
5、簡述藝術與政治的關系。
藝術與政 治從來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因為,其一,藝術與政治都屬於建築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藝術則是一種觀念形態性的上層建築,他們都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又能夠反過來作用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其二,藝術與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樣與經濟基礎和物質生產發生直接的聯系,藝術與經濟的聯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藝術與政治之間可以相互產生作用,藝術要接受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施加影響。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作品的三個基本層次(要點)
其一,藝術作品的語言層。藝術活動的每一個種類選擇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學規律,進行排列組合而構成的表現手段或表現方式。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藝術活動的每一個種類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8分)
其二,藝術作品的形象層。藝術形象是藝術家從人類生活的外部客觀世界與內部主觀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創造出來的,既包括性格鮮明的各種人物形象,也包括具體、生動、完整的各種生活畫面;既包括情與景融匯互化的各種境界,也包括由純粹的物質媒介材料構成的各種形式結構。(9分)
其三,藝術作品的意蘊層。藝術形象及它的高級形態意境與典型,具有深邃的啟示性,啟示著人們透過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態,去聯想,去追索,去領悟隱匿在藝術形象之外的藝術意蘊。(8分)
2、論述藝術創造的主要審美心理要素。 (要點)
藝術創造的心理活動,經歷了一個由審美感覺、審美知覺、審美想像、審美聯想、審美情感、到審美判斷等若干審美心理要素構成的過程,並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5分)審美感知,包括審美的感覺和知覺。感覺是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的主管映像,審美感覺是人的一種特殊感覺,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綜合的整體的把握,審美知覺的對象是事物的審美屬性;審美想像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經過有目的的組織和改造,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情境的過程,想像又分為再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想像,藝術家的創造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想像;審美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映;審美理解詩人在審美過程中對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相互聯系、內容與形式的審美特性及其規律的認識、領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B. 美術論文咋寫一千字左右
學生的論文:
「美術」一詞就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不知從什麼時候我開始喜歡上美術,但這種喜歡並不意味著我對美術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美術,以我個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思想上的享受,當然這指得是好的美術作品。每次我看到一幅我感覺好的作品時,我就會愛不釋手欣賞很久很久,我有時甚至會身臨其境。
下面我就來談談對美術鑒賞課的感想:
當初,我一開始並不是想選美術鑒賞的,而是為了工作,我選了就業技巧。後來我回到寢室經過反復思考,我既然比較喜歡美術,為什麼不選美術鑒賞呢?大學應該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第二天,我選擇了美術鑒賞。
第一次上課給我的感覺是讓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對這個課堂產生了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每次上課我都感覺心情很好,課堂上也很輕松,,美術鑒賞在我個人認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如果你在經過練習就更好了。
通過美術鑒賞課,可以使我們的視野更開闊,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在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賞一幅畫,以及畫家在畫一幅畫的時候是抱著何種心情。還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畫中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美術,在現實生活中到處可以感受到美術的氣息,一張桌子、懸掛的衣服等等這些隨處可見。學了美術鑒賞課,真讓我受益匪淺,平常對生活粗略地觀察也變得細心起來了。我漸漸地發現原來生活那麼美好,有時觀察一棵樹,我會獃獃地看很久,彷彿自己身臨其境了。
美術,淺意識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種不同顏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畫面。一般人們都只了解一幅畫的表面含義,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層次地了解美術了。美術,更進一步的理解就是藝術,美術是一門藝術,同時也包含著作者在作畫時往往蘊涵著深刻的含義,把自己的心情表現在一幅畫中,使欣賞畫的人產生共鳴。還有一些作品表現出了某一個時期特定的社會現象,蘊涵著社會矛盾,反映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在戰爭時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們無法了解的只能憑感性去認識畫家的意圖,這些通常具有寶貴的文化和研究價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畫的一些畫總是讓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畫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當然美術不僅僅是畫,美術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廣泛。美術鑒賞課讓我學到了許多,尤其是在欣賞古代繪畫時。欣賞古代繪畫,不能以現代的眼光去欣賞,而要結合歷史,講究意境、章法和筆墨。中國古代繪畫有其發展歷程,可分為五個時期。原始社會開始(美之感萌生),漢以前(線之形確立),唐以前(神之韻高揚),之後過渡到清末以前(靈之魂主旋律),五四起(中與西交融)。
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美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元化。現代美術與古代美術有著本質的差別,現代的美術更多的帶有現代的氣息,現代畫也十分地簡明、易懂;而古代美術卻讓我們很難理解,以現代人的眼光,我認為古畫看上去很難讓人產生共鳴,必須與歷史結合起來,才有所體會。古畫也並不講究進大遠小的規律,以人物畫為例,重點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較大,次要部分佔的比例較小。
學了美術鑒賞,讓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得到了提高,還學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識,讓我時刻觀察生活中的美,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課堂讓我學到可如此多的知識。在這課堂上也讓我感受到了大學的氣息。
老師的論文
高中美術主題性鑒賞教學學生活動設計的原則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要的組成部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關繫到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全局的重大改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要不斷地探索、不斷的創造、積累經驗。我們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客觀科學的態度來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
美術鑒賞教學的教材內容豐富,知識蘊含量大,給教師的備課和教學帶來較大的難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特別提出了要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求通過課改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以往我們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狹隘理解,容易使得「教」與「學」均停留在使學生獲取知識這一層面上,雖然學得認真,實際並沒有形成素質。我們認為鑒賞的教學結構、內容、設計應將學生的學習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考慮。實踐證明鑒賞教學如果沒有學生參與,課堂將會如同一潭死水,無法實現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因此,要實現高中課程的目標要求,我們的教學不能脫離發展主體的積極主動參與。科學研究表明:「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經驗和深層次的思維、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習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由此可見,教學中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改變過去的學生學習方式是鑒賞課有效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和潛能得以發展的客觀需要。
我們的廣大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深層次的體驗,嘗試了新的教法和新的課堂學生學習的活動方式,現將課改以來高中鑒賞教學學生活動設計的多種形式作一個回顧。
【問題點擊】
美術鑒賞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即對美術作品由表及裡的充分感悟的過程。過去教師貫用的辦法就是滿堂灌,鑒賞教學容易上成「講賞課」這種現象較普遍,教師在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積極參與的習慣意識,創造性思維更無從談起。
【行動反思】
一、情境引入式的鑒賞教學活動
一節鑒賞課好的開頭是上好課的關鍵,導入的形式很多,教師應注意講究導課的藝術,必須慎重地對待導入形式的創造性和靈活性,例如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聞、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乃至一個實物,甚至一條消息都可以化為引入課文的內容,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並且還有利於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讓學生開始就專注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情趣盎然中進入對新知識的求索過程。
案例片段:
1、《現代雕塑》的鑒賞課,引入新課的方式如:由復習古代雕塑引入,讓學生回憶舊知識,提問古代雕塑的特點是什麼?從而引出課題《現代雕塑》。
2、《走進抽象藝術》的鑒賞課引出課題的方式如:
教師:由於受傳統審美心理的影響,我們常用「栩栩如生」這樣的詞彙來稱贊我們認為好的作品。(通過提問,同學再補充幾個「栩栩如生」的近義詞,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靈活現……)我們現在從畫冊上,展覽中看到的許多外國現代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世界藝術大師的作品,卻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這個標准去衡量了,有的畫得不像,有的讓人看不懂,是不是沒有具體形象的作品就不是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怎樣來觀賞?教師又播放貝多芬的音樂,讓學生去感受,說出他們的感覺,說明音樂既然可以通過沒有具體形象的聲音而為人們所接受,那麼也可以用色彩和線條來組成有審美意義和畫面。
這種由成語的相反意思提問,得到學生的互應,再加上音樂的欣賞感受直接讓學生的思維集中在對點,線面的抽象繪畫的形式欣賞方面。
3、《希臘羅馬美術》鑒賞課,組織教學導入方式如:
教師首先以音樂導入,播放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中希臘雕塑文化展示的部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自然引入新課的學習情境之中。情境導入教學活動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的特點,平面、立體形象相互交匯,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
教師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以至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磁場,從而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通過引入情境,為開拓學生廣遠的想像空間,促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教材,發展學生的聯想及想像能力。
二、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形式的鑒賞教學活動
教與學的雙邊關系主要依賴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決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領悟力和創造潛能,只有學生主體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從而促使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觀察、理解、思考、分析,一直上升到討論交流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參與評述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的過程。
案例片段:
鑒賞《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一課,就不能光從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來欣賞,首先需要教師介紹畫中所表達的耶穌被猶太出賣的故事,作品的主題是歌頌耶穌的偉大人格,也鞭撻了叛徒的苟且偷生出賣靈魂的丑惡嘴臉,充分體現了畫家的愛和憎。通過對作品內涵的介紹,能夠很快地激發起學生興趣。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剖析作品,比如作品中有幾個人物,他們的動態表情、裝束、道具,表達了什麼事件以及周圍的環境氣候,光線的作用等,從而引導學生逐漸對這一作品的了解,在學生參與感悟之後,教師在歸納時可以結合作品適當介紹作者生平、創作意圖、創作過程,以及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作品內容主題以及作品價值的理解。
在此課之前,教師還布置過預習題,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縮短學生與作品間的距離,課前的「讀畫」,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直覺印象,教師也出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觀察體味,還可以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評述,讓學生有一定的空間去思考,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形式實際就是新課程觀念下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形式。
三、學生主動探究的鑒賞教學活動
美國沃·爾夫等認為:「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教師的任務不是教會學生理解某件藝術作品,而是為他們提供機會,促進他們自己獲得對作品的理解,這種對作品的感受性是不能教會的,只有在學生理解作品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學生應該自由地與作品進行交流,教師應尊重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在提倡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今天,應該特別鼓勵一開始讓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願望以直覺的方式,調度生活經驗,融入自己的感情,不帶任何框框和偏見地觀賞作品。」
案例片段:《千資百態的美術作品》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介紹完課件中的雕塑家羅丹的《巴爾扎克》的創作背景之後,由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可用探究式方法分組寫出作者的創作意圖,然後派選代表進行講解,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代表宣讀討論結果: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小組觀摩此作品感想很多,羅丹的作品大氣、灑脫、富有大師氣魄,不但這件作品精彩,前課中的《歐米哀爾》也十分大氣,從作品的創作意圖中看出羅丹是一位階級感情十分明朗的雕塑家,也是一位極富同情心的藝術家,他的許多作品如《加萊義民》、《思想者》等都是為人民而吶喊的,他具有國際主義精神,有民族自強精神,他的作品的表現手法誇張中有洗練的氣度,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氣勢,讓人觀後久久不能忘懷,作品《巴爾扎克》是羅丹一生最得意的作品,他的動態選擇恰如其分,巴爾扎克夜間寫作後的踱步情景,加上雕塑家大膽、誇張表現手法,准確地表現出大文豪巴爾扎克的精神氣度。」
發言後教師給予適當評價。
本課講述的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理解美術作品的必要環節,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關於美術語言、藝術美、形式美等概念,直接分析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通過其它藝術形式的比較來分析。這種學生代表發表直覺觀點的教學活動形式,體現了新課改以後課堂教學形式變化的典型。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尊重學生的反應,要注意尊重學生感受的全部內容,以及面對每一件藝術作品的瞬間所表現出的興趣關注。
四、角色扮演形式的鑒賞教學活動
在鑒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會滿足於講教材,深堂氣氛冷清,學生的學習無興趣可言。讓學生角色轉變,成為扮演鑒賞作品中相關角色活動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快地成為教學中的「有我之境」。他們積極熱情地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思考、去表達,成為作品鑒賞的主動參與者,同時激發了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使一堂鑒賞課上得有聲有色,給學習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片段:
教師在鑒賞教學中,結合畫面內容讓學生扮演角色展開活動,現在的中學生在了解了繪畫的相關背景資料後,可以勝任角色扮演,這種鑒賞方法很容易激起學生對作品賞析的興趣。教師在宗教繪畫欣賞課程中,預先給學生們布置了相關課題,讓學生去尋找畫面背後的歷史宗教故事,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介紹故事及畫家創作動機,演繹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揮,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想像和表現的空間。如某班的一組同學借《小崔說事》節目形式,就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這一宗教故事畫進行了生動的演繹,跨越時空請來「達芬奇」先生進行訪談……在角色訪談中主持人介紹「嘉賓達芬奇」讓同學們了解畫家的生平,「達芬奇」的介紹讓大家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這種角色轉換的學習活動形式,教學內容最好是以人物為主的作品,將原來從教師口中說出的變換到由角色(學生扮演)說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給課堂帶來了生機,顯得豐富多彩,很好地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和活動性,教學模式的改變突出了教學的活動的娛樂性,體現了活動課程的生機,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的體現。
五、實踐體驗形式的鑒賞教學活動
目前的高中教學模塊的選擇,本市大多學校選擇了鑒賞必修和繪畫模塊選修,甚至有個別學校有機地將繪畫模塊與鑒賞模塊加以整合,仔細思考,我們不難發現「繪畫」教學中有鑒賞,鑒賞教學中容有大量繪畫作品,應當說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尤其是繪畫作品中的大量形式語言,幫助學生全方面、深入地鑒賞作品。鑒賞與學生實踐、體驗的有機結合給人感覺教學更有節奏,有張有弛,學生都能動起來,氣氛比較活躍。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識,再通過動手實踐體驗感知的認識,提升認知思維,從而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可從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像體驗、情感審美想像體驗等五個方面進行嘗試。
案例片段:
一位教師在上《中國書法藝術》鑒賞課時,先對課本內容作適當講解外,為提高學生對書法認識水平,特意讓學生做一次簡單的局部點畫臨摹練習,並注意讓學生採取如下的步驟:1、線的力度;2、字的結體3、墨的濃淡干濕;4、字的布局等,進行綜合的臨摹。練習前,先請學生談一下自己對作業要求的理解,然後教師進行當場示範,演習並側重於前兩項的練習要求,當學生明白作業要求之後再進行作業的具體練習。練習後,選取部分優秀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
教師的評價應以優點方面為主,適當地指出影響學生作品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如用筆方法,用筆習慣等)。通過這樣一番體驗練習活動,使學生對書法的認識和印象會比教師平淡無奇的講授效果好。「體驗性」學習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鑒賞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自身的教學條件,開動腦筋,結合不同的鑒賞教學內容,適當選擇實踐體驗性教學活動的方法和切入點,讓學生在實踐體驗性學習活動中得以感悟和認識,從而順利地進入鑒賞教學內容之中,「體驗性」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綜合素質高,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設計出良好的鑒賞活動學習方案。總之,「體驗性」學習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體現自身的價值,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讓「體驗性」教學與鑒賞課形成互融協作的良好關系。
六、利用網路信息探索形式的鑒賞教學活動
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資源的整合,是新課程實施後一大新的美術教學特徵。在建構理論的指導下,信息技術為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使自主性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形式得到真正實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鑒賞、評價、研究性學習等美術鑒賞教學活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
案例片段:
1、一個高校的全新做法是:
建立了美術網路教學網站「網路美術實驗室」網路分為資源區、學習區、交流區、教師區等。資源區分為站內資源和網路資源,站內資源有在線圖書館、名家名作,美術展覽,美術院校,鄉土美術、學術史論等;網路資源精選網上相關網站進行鏈接;學習區分為基礎知識、高考特區、美術史、學習方法,相關資源課件等幾個模塊。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相應的板塊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學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專用的網路教學工作室為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可以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和與廣泛的社區相聯系的學習環境,這樣可以有效地改進對課程的教學和開展更有效的鑒賞活動。總之,網路信息探索形式的教學,對於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了學生獲取,選擇、傳遞、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養;同時又有利於促進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
案例片段:
2、一個學校在「服裝賞析」課的教學中,利用網路給學生們搜集了許多世界服裝大師的個性時裝作品圖片,利用媒體展示各種千奇百怪的服裝,學生邊看教師邊講解服裝的顏色的搭配、風格、款式等服裝要素,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在鑒賞教學活動中採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
C. 簡述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1) 物質與技藝的統一;(2) 造型與觀念的融合。
1《簪花仕女圖》《拾穗》《清明上河圖》
《青卞隱居圖》《蒙娜麗莎》
《血衣》
《宮女》
《寒江獨釣圖》
《韓熙載夜宴圖》
《簪花仕女圖》
《李白行吟圖》
《溪山行旅圖》
《千里江山圖》
《早春圖賞析》
《青卞隱居圖》
《瀟湘圖》
《廬山高圖》
《五牛圖》
《雜花圖卷》
《荷花水鳥圖》
《開國大典》
《狼牙山五壯士》
《春》
《最後的晚餐》
《創世紀》
《椅中聖母》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荷拉斯兄弟之誓》
《濕婆之舞》
《馬賽曲》
《加萊義民》
《格爾尼卡》
《洛神賦圖》
《思想者》
(斷臂的維納斯)。
《梅杜薩之筏》
《在激流中前進》
《韓熙載夜宴圖》
《楓鷹雉雞圖》
《孟蜀宮伎圖》
《步輦圖》。
《富春山居圖》。
《擲鐵餅者》
《夜巡》
2中國美術簡史
外國美術簡史
好像是中央美院出的
3找到個藝術概論,應該對你有幫助
《藝術理論》試題 A卷 評分標准
一、解詞:(每題5分,共50分)
1、什麼是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指思想傾向、審美觀念、藝術趣味、創作風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藝術家所組成的藝術派別。他們既要有明確的藝術主張,還要有具體的創作實踐、藝術成果和成就顯著的代表人物。
2、什麼是藝術作品的內容?
藝術作品的內容,指的是經過藝術家選擇、提煉、加工和改造過的人類生活的外部客觀世界和內部主觀世界。其構成因素包括題材、主題、人物、情感、環境等諸因素,其中最為主要的構成因素是題材和主題。
3、什麼是藝術批評?
藝術批評是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藝術作品及一切藝術活動、藝術現象予以理性分析、評價和判斷的科學活動。
4、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種,即現場傳播方式、展覽性傳播方式和大眾傳播方式。
5、什麼是美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指運用審美的方式實施教育,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能力、審美創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6、什麼是藝術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劇性的一種獨特形態,它把內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復雜因素交合為一種直率而風趣的形式外化出來。幽默所引發的笑,常常帶有輕微的諷刺意味。
7、書法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書法是以線組合文字的藝術形式, 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線條與組合; (2 ) 具象與抽象; (3 ) 情感與象徵。
8、什麼是藝術欣賞的審美效應?
審美效應是藝術欣賞活動具體運作的結果,也是藝術欣賞的作用和目的。藝術欣賞活動最為顯著的審美效應,是能夠產生共鳴;其二是能夠陶冶欣賞者的情緒,凈化他們的靈魂;其三是能夠深化人們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麼是藝術創作的物化與表現?
即藝術家將自己在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並以物態化的形式得以顯現,使之成為具體的、穩定的、可感的藝術形象、藝術情態或形象體系的過程。
10、雕塑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雕塑是一門直接利用物質材料,運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體(三度空間)的空間中創造出具有實體形象藝術品的藝術。 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物質與技藝的統一;(2) 造型與觀念的融合。
二、簡答:(每題10分,共50分)
1、簡述藝術與宗教的關系。(要點)
藝術與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後的發展進程中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在認識與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著相似之處。宗教長期利用藝術來宣傳宗教,客觀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同時藝術也在不斷影響著宗教。但由於宗教反科學的性質,決定了它與藝術的本質不同。
2、簡述藝術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要點)
在藝術創造活動中,藝術主體和藝術客體是一對重要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運動形式,決定著藝術創造的總體趨勢;藝術主體是指在藝術活動中的社會歷史實踐中形成的與審美對象相對應的具有一定創造能力的認識和實踐者,藝術客體是與藝術主體相對立的諸客觀審美事物,是藝術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藝術主體具有能動的創造性;藝術主體需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藝術創造能力;藝術創造主體與藝術客體的相互交流運動與相互作用,是藝術活動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運動是雙向的,同時主體應處於矛盾統一體的主要方面。
3、簡述藝術活動中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藝術家在創作活動中從發現和體驗生活、到進行藝術構思、形成藝術意象和意念,並將其物化為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主要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具有很強的具象性、情感性、創造性和整體性,它以具體的形象作為思維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為思維的中介和動力,並體現出濃烈的創造色彩和藝術家對事物的整體把握。
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崇高。(要點)
崇高是在實踐主體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現實客體的歷史要求,並且已經或必將趨於實現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崇高以現實客體壓倒實踐主體為其外表特徵;而其實質在於受到壓抑的實踐主體,充分激發起人的本質力量,轉而征服、掌握(或趨向於征服、掌握)客體。崇高不是主客體的和諧統一的靜態美,而是雙方在對立、沖突中趨向統一的動態美。在這里,人的本質力量的顯現,呈現為實踐主體迫使現實客體與之趨向統一的過程。
5、簡述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和能力(要點)
藝術家應具有的修養 :(1) 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傾向;(2) 廣博的知識;(3) 深邃的思想;(4) 豐富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
藝術家應具有的審美創造能力: (1) 敏銳的感知能力;(2) 豐富的想像能力;
(3) 精湛的藝術技能。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生產的意義與特徵(要點)
藝術生產,既不像一般物質生產那樣,完全基於實用的目的,生產人類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產那樣,是一種純粹的理論演繹和概念論證,而是將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審美意識滲透於生產過程,並物化為審美產品的活動。藝術生產是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統一。
藝術生產,就是以審美思維和審美物化為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和製作的活動。藝術生產,是藝術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藝術創制的精神實踐和物質實踐的統一。藝術生產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製作,藝術生產涵蓋藝術思維的過程,但不能取代藝術思維的方式,藝術思維方式主要是對客體世界的認知和反映,藝術生產則主要是對客體世界的變革與創造。
由於藝術生產同時具有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產過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產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物質生產的一般規律;由於藝術生產具有與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許多不同的特點,因而藝術生產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產或物質生產的規律,而要在此基礎上,遵循與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有密切聯系的、屬於藝術生產特有的規律。藝術生產的規律,是藝術整體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活動多種規律中的一種。藝術生產的規律,就是在藝術規律的規范和制導下,遵循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基本原則,按照美的規律和藝術特性的要求,創制審美產品的一般性規律。藝術生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精神性與物質性的統一。 第二,審美屬性與商品屬性的並重; 第三,創造性與工藝性的結合。第四,個體生產與集體生產的交叉。
2、論述藝術意境的審美特徵(要點)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兩個類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見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人們對於和諧美意境的創造和追求。意境,應是實境和虛境相互轉化和融合的結果。(6分)
第三,意與境諧。即指主體在藝術活動中得以升華的審美精神和生命意識與作品中建構而成的具有濃郁美感氛圍的交融與和諧。(6分)
第四,韻味無窮。是指意境中那種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韻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體從空靈、飛動、含蓄等方面來闡述。(7分)
《藝術理論》試題 B卷 評分標准
一、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什麼是靈感?
靈感或靈感思維是指藝術家在創造活動中,由於大腦皮質的高度興奮,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顯意識和潛意識的相互作用,產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頓悟式和突發性的思維方式。靈感思維具有突發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點。
2、什麼是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指藝術創作的整體上所呈現出來的代表性的特點,是由藝術家的主觀方面的特點和作品的客觀特徵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貌。風格是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藝術家的創作見解通過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表現,是一個藝術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基本特色和創作個性。風格,是一個藝術家創作上成熟的重要標志。
3、什麼是藝術傳播?
藝術傳播就是藝術的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遷徙、變動、蔓延,達到公共化或社會化的過程。藝術信息、受傳者、傳播主體和傳播媒介(或加上傳播效果),就是藝術傳播得以構成和運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 共鳴
共鳴是指在鑒賞過程中,鑒賞者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願望及人物命運所打動,從而形成的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不同時代、階級、民族的鑒賞者,在鑒賞同一部藝術作品時可能會產生相同或相近的審美感受,也可以稱作共鳴。
5、什麼是藝術典型
藝術典型指的是藝術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體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藝術典型的主體,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築藝術的涵義及其審美特徵是什麼
建築是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以形體、線條、色彩、質感、裝飾、空間組合等為語言,建構成實體形象的造型與空間藝術。 建築的基本特徵: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2) 環境的人格化體現; (3) 多重的象徵性意味。
7、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藝術形象或情境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能夠蘊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識的至高境界,它是主體情感與客觀物象的有機統一。(5分)
8、藝術的審美價值是什麼?
藝術的審美價值,是指客體對象與審美主體在審美關系的生成中所體現出的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引起人的審美感受的具有某種社會性的客觀屬性。
9、什麼是悲劇?
悲劇是同崇高有密切聯系而又互有區別的一個范疇。悲劇的美學特徵表現為一種主體與客體的矛盾斗爭趨向於統一的過程,即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的實踐主體暫時被否定而最終被肯定,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實踐主體暫時受挫折而終將獲得勝利。
10、音樂
音樂是以人聲或樂器聲音為材料,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的流動中創造審美情境的表現性藝術。音樂以旋律、和聲、配器、復調等為基本手段,以表達人的審美情感為目標,具有較強的情感表現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現力的因素。 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徵: (1) 情感的涌流;(2) 想像的自由;(3) 象徵的意味。
二、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藝術與經濟的關系(要點)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經濟基礎的發展對於意識形態具有較強的制約和影響作用。一般說來,經濟對於藝術的制約和影響並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經過一些中介環節。這個中介包括政治的、社會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藉助了這些中介,才使得作為時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藝術接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與影響,同時也藉助這些中介,使藝術又對經濟基礎施加影響。我們在強調經濟對藝術的制約和決定作用的同時,又應看到,經濟的興衰與藝術的興衰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並不是機械地互為因果關系的。那種認為經濟繁盛,藝術一定繁榮,經濟衰退、藝術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據的。
2、簡述藝術鑒賞的過程。 (要點)
藝術鑒賞一般可分為三個環節。首先,藝術鑒賞往往從感知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美開始,欣賞者對藝術作品外在形式美的發現和感受,主要是通過感、知覺來進行的;其次,是對藝術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觀賞和體驗,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聯想、想像來實現的;第三,審美理解,是指欣賞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斷能力,對藝術作品和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思想、境界等作出較深層次的理解、認識和評價。
3、簡述藝術分類的方法。(要點)
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等)、空間藝術(繪畫、雕塑等)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等)(2.5分);以對作品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對客體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文學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築等)和再現表現藝術(戲劇、影視)(2.5分);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和靜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等)(2.5分)
4、簡述藝術活動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態是藝術中的喜劇、相聲、漫畫等。滑稽側重於在對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存在。當實踐主體在矛盾斗爭中已經居於主導地位時,現實對象作為實踐主體的對立面,已經或即將被戰勝,從而成為失去了存在依據的事物,成為可以任意揶揄、擺弄的對象。作品以其內容與形式的尖銳矛盾、不協調以及形式的虛假性而引人發笑。
5、簡述藝術創作的構思與意象的形成。(要點)
藝術構思,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作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使藝術意象得以創造和生成的過程。在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構思過程中,顯現出藝術意象及其形成過程的差異。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主體觀念中的藝術形象或情境。藝術構思主要有綜合、變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活動中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 (要點)
藝術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其內在結構是有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性。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為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繼承和接受。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還表現在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借鑒。
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首先,體現在藝術的形式方面,許多藝術種類基本形式特點的形成,都經歷了若干年代和無數藝術家的努力而逐漸成熟和完善起來的;其次,表現在內容方面,藝術的繼承性也是很明顯的;再次,表現在民族的審美觀念及其創作方法上,這種歷史的繼承性更是潛在的、在整個藝術傳統中起著主導作用的。(13分)
藝術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其間,繼承與創新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沒有繼承,便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繼承只能是一句空話。在這對范疇中,繼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
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為了創新,就必須批判地繼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同時,在藝術活動中,又要堅持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創造,不斷適應新的時代人們對於審美文化和藝術的需求。(12分)
2、論述藝術形式組合的基本法則 。(要點)
其一,整齊純一,亦稱齊一、單純齊一、整齊一律。這一法則體現為最基本、最簡要的形式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狀態或嚴整、劃一的氣氛。(4分)
其二,對稱均衡。對稱是生物體自身結構的一種合規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對稱的延伸,又多了一些變化。對稱均衡比整齊純一更富有變化,在藝術中體現的是對立的統一。(4分)
其三,節奏韻律。節奏是一種有規律的反復呈現,具有很強的秩序感,注重在時間及空間的變化組合。不同的節奏傳達出不同的情緒,而在節奏的變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韻和情調,使之通過聲韻和節律的變化,具有了某種聲音的色彩感,就是韻律。(4分)
其四,調和對比。是矛盾著的事物的兩種狀態,或在矛盾中趨向統一,或在統一中呈現對立。調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並列,將差異引向一致,對比是把差異更大的事物相並列,使其在統一體中呈現強烈的對比和差異。(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在體積、重量、長度等量的方面的關系,符合認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關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則,是對形式美其他一切規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藝術創造辯證法思想的體現。多樣即指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統一則是指個性事物間所蘊含的整體性和共性。多樣統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諸種形式因素的多樣性和變化,同時又在多樣性和變化中取得與外在事物聯系的和諧與統一。(5分)
藝術理論》試題 C卷 評分標准
一、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藝術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藝術的具體功能有多種,但主要的應當是審美認知作用、審美教育作用、審美娛樂作用三種。也可回答為娛樂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
2、什麼是藝術鑒賞?
欣賞性的藝術消費活動就是藝術欣賞,其內涵主要是指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受眾為主體、力求獲得多元審美價值的積極能動的欣賞和再創造活動,是接受者在審美經驗基礎上對藝術作品的價值、屬性的主動選擇、吸納和揚棄。
3、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創造主體------藝術家,是人類審美活動的體驗者和實踐者,也是審美精神產品的創造者和生產者。他們通常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養和突出的審美能力。同時,藝術家又是具體的和社會的人。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創造。
4、什麼是審美期待?
欣賞者的審美期待可呈現為文體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蘊期待。文體期待是指藝術欣賞者由於藝術作品的類型或形式特徵而引發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賞者由於藝術作品的某種特定意象而引發的期待指向;意蘊期待是指欣賞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態度及思想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舞蹈是以審美規范化了的有組織、 有節奏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節奏、表情、構圖、造型等要素,創造形象和表現情感的藝術樣式。 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動作與姿態;(2) 抒情與表現;(3) 節奏與韻律。
6、什麼是藝術體驗
藝術體驗,是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
7、工藝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工藝是指既具有審美特性、又具有較強的物質特性,既表現出審美價值、又可以體現一定實用價值的造型與空間藝術。 工藝藝術的基本特徵是:(1) 實用與審美;(2)物質與精神; (3) 技能與創造。
8、什麼是藝術中的諷刺?
諷刺是以真實而誇張或真實而巧妙之類的手段,及其簡練地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引發人們從中得到否定和貶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悅。
9、什麼是藝術意象?
藝術意象,是藝術主體的審美認知和審美情愫與客體物象實現化合的心理形態,同時也氤氳於這種心理形態的物態化表現之中。藝術意象是主體藝術思維及其情感活動的結果,是凝結了主體生命意識和審美理想的感性顯現。
10、什麼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藝術作品的形式,就是藝術作品的內容的存在方式,即藝術作品內容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外部表現形態。藝術作品形式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藝術作品的結構和語言。
二、簡答:(每題10分,共50分)
1、簡述藝術起源的基本學說(要點)
第一,模仿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對於自然和現實的模仿。這是一種有關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等人持這種觀點;第二、游戲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游戲,席勒、康德、斯賓塞、谷魯斯等持這一觀點;第三、表現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雪萊、列夫.托爾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術發生說,認為藝術起源於原始民族的巫術活動,愛德華.泰勒、弗雷澤等人持這一觀點;第五、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德國的畢歇爾、芬蘭的希爾恩,以及普列諾夫等持這一觀點。(每種學說得2分)
2、簡述丑在藝術表現中的審美意義。(要點)
丑在藝術表現中可以滿足人們的特殊審美需要,獲得特殊的審美感受。丑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
第一,丑可以襯托美,從反面烘托和諧美與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蘊含美的內涵。
第三,丑在藝術表現中可以轉化為美。
第四,適度的丑的形式表現可以生成獨特的形式美感效應。
(每個方面可得3分)
3、簡述藝術創造中雅與俗的關系 。(要點)
雅與俗,是指藝術創造及作品的審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緻等,俗是指通俗,並非低俗。一般來講,雅的作品,具有較復雜和完善的藝術形式,以及較深刻較高遠的意蘊,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達、曉暢的藝術追求,更注重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高雅藝術在一定意義上能夠代表特定時代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藝術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應警惕低俗化傾向的蔓延。藝術創作應倡導雅俗共賞。
4、簡述藝術創造中的優美。
藝術活動中的優美,首先,它沒有任何統一過程的 痕跡,是一個已經實現統一的形象實體,以比較單純直接的形態表現了現實對實踐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種壓倒式的統一,而是現實與實踐、真與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交融無間的統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構成中包含著丑,而恰是在與丑的抗爭中顯現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美的形態。它本身排除了丑,並與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較而存在。優美最根本的美學特性是和諧。(5分)
5、簡述藝術與政治的關系。
藝術與政 治從來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因為,其一,藝術與政治都屬於建築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藝術則是一種觀念形態性的上層建築,他們都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又能夠反過來作用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其二,藝術與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樣與經濟基礎和物質生產發生直接的聯系,藝術與經濟的聯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藝術與政治之間可以相互產生作用,藝術要接受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施加影響。
三、論述:(每題25分,共50分)
1、論述藝術作品的三個基本層次(要點)
其一,藝術作品的語言層。藝術活動的每一個種類選擇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學規律,進行排列組合而構成的表現手段或表現方式。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藝術活動的每一個種類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8分)
其二,藝術作品的形象層。藝術形象是藝術家從人類生活的外部客觀世界與內部主觀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創造出來的,既包括性格鮮明的各種人物形象,也包括具體、生動、完整的各種生活畫面;既包括情與景融匯互化的各種境界,也包括由純粹的物質媒介材料構成的各種形式結構。(9分)
其三,藝術作品的意蘊層。藝術形象及它的高級形態意境與典型,具有深邃的啟示性,啟示著人們透過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態,去聯想,去追索,去領悟隱匿在藝術形象之外的藝術意蘊。(8分)
2、論述藝術創造的主要審美心理要素。 (要點)
藝術創造的心理活動,經歷了一個由審美感覺、審美知覺、審美想像、審美聯想、審美情感、到審美判斷等若干審美心理要素構成的過程,並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5分)審美感知,包括審美的感覺和知覺。感覺是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的主管映像,審美感覺是人的一種特殊感覺,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綜合的整體的把握,審美知覺的對象是事物的審美屬性;審美想像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經過有目的的組織和改造,創造新的藝術形象或情境的過程,想像又分為再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想像,藝術家的創造活動主要依靠創造性想像;審美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審美情感則是審美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映;審美理解詩人在審美過程中對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相互聯系、內容與形式的審美特性及其規律的認識、領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你好,希望採納!
D. 著名雕塑《加萊義民》群雕共有幾個人物1.八個;2.十個;3.六個
3,六個加萊義民賞析:
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爆發後,法軍節節敗退。1347年8月,英王愛德華三世指揮大軍在克雷西大敗法軍,受傷的法王腓力六世率領殘軍落荒而逃。英軍乘勝追擊,北上包圍了港口城市加萊,斷絕了進城的糧草。加萊人奮勇抗戰,拚死守城,但是腓力六世不願派兵增援。在堅持了11個月後,彈盡糧絕的加萊人被迫乞降——加萊市長約翰·德維耶納(John de Vienne)爬上城垛舉起了英國國旗。
加萊人乞降,終於讓愛德華三世鬆了口氣,不禁竊喜,便派他的手下沃爾特·曼尼和巴西特前往恰談. 約翰·德維耶納對他們說:「尊敬的先生,你們是非常勇敢的騎士,應該知道我們是作為法王的臣民,奉旨守衛這座城市,我們已經竭盡全力了。沒有得到增援的希望,我們已陷入絕境;如果你們的主人,仁慈的國王,不憐憫我們,我們必定飢餓而死。因此,我懇請你們在你們國王面前為我們求情,請他同情同情我們,給我們一條生路;我們願意交出這座城市及其所有的一切。」 加萊自古就是海盜的根據地,英國商船常遭掠奪,英王一直對加萊人有很深的敵意。這次圍困加萊,不僅軍事上損失慘重,而且惹得國內怨聲載道,軍隊差點還發生嘩變。因此,愛德華三世並不想輕易放過加萊人,要好好羞辱他們一番。他提出:「如果加萊市長讓六名有聲望的加萊市民身著襯衣,光頭赤腳,頸套繩索,帶著加萊城門的鑰匙前來,並任由我們處置,其他人則可饒恕。」 約翰·德維耶納來到市場,敲響了集合的鍾聲,全城男女老少蜂擁而至。他向市民宣布了英國人提出的條件。聽罷這種屈辱的條件,人們無不悲傷和絕望,就連市長也泣不成聲。不一會兒,尤斯塔斯·德·聖皮埃爾,全市最富有的市民,站起來說:「先生們,如果我們本來能找到辦法使市民不因飢餓而大量喪生,我們卻沒有去做,那將是最大的遺憾;如果我們能夠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在吾主耶穌基督眼裡也將是值得稱道的。如果我的犧牲能拯救我的同胞,我願成為六人中的第一個。」尤斯塔斯話音剛落,人們全體起立,向他表示敬意。接著,富有而又受人尊敬的約翰·戴爾站起身說,他願意成為第二個。此後,又有四人相繼報名。
悲痛欲絕的市民護送六位勇士到了城門口,約翰·德維耶納帶著他們六人出了城。他對沃爾特·曼尼說:「作為加萊市長,在市民的同意下,我把這六人交給你;我向你發誓,他們過去、現在都是加萊最富有、最受人尊敬的居民。我懇求你哀求你們的國王不要處死他們。」
當六人由沃爾特·曼尼帶到愛德華三世面前後,他們雙腿下跪,雙手高舉,說道:「英武無比的國王,在您面前的是六位加萊市民,我們都是富有的商人,給您帶來了城門的鑰匙。我們完全遵照您的意願投降,是為了拯救飢寒交迫的加萊市民。因此,懇求仁慈的國王慈悲為懷,寬恕我們吧。」
目睹此情此景,在場的所有男爵、騎士、護衛無不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愛德華三世怒目而視,命令砍下六人的頭。在場的所有人乞求國王慈悲為懷,寬恕他們,可是國王根本不聽。這時,沃爾特·曼尼力諫道:「仁慈的陛下,請息怒。陛下有偉大而高尚心靈的美譽,不能因此事而受損,陛下也不要因此事讓他人鄙視。如果陛下處死了這六位令人尊敬的人,全世界會說陛下殘酷無情,因為他們是自願向仁慈的陛下投降,是為了拯救他們的同胞。」愛德華三世還是無動於衷,說道:「朕意已決。」並下令處死他們。
這時,身懷六甲的王後親自下跪,淚流滿面地哀求說:「仁慈的陛下,既然我冒著千難萬險渡海來看陛下,我以前從未求過陛下什麼事,現在我懇求陛下,為了仁慈的聖母瑪麗亞之子耶穌基督,為了陛下對我的愛,寬恕這六個人,以作為陛下送給我的禮物吧。」 國王看著王後,沉默良久,然後說道:「哦,親愛的,朕真希望你在別處而不是在這里;既然你以這種方式求朕,朕怎麼能拒絕;就把他們交給你吧,由你全權處置。」王後把這六位市民帶到她下榻處,讓人解開套在他們頸上的繩索,給他們換上新衣服,為他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後,給他們每人六個金幣,由護衛送他們安全離開了營地。
六位義民英勇赴難的精神感動了整個加萊市,被市民奉為加萊的城市英雄。他們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被人們傳頌。1884年,為了紀念這六位義民,加萊市市長邀請雕塑家羅丹製作一座忠魂碑。羅丹興奮地接受了這一任務,創作了不朽的《加萊義民》群雕。這組雕像於1895年揭幕,如今仍矗立在加萊市的里席爾廣場。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次投降,一次屈辱的投降,這六人代表加萊屈辱地投降,怎麼能算義民?但是,我們也不能說只有那些寧死不屈者才是真英雄吧。投降不是好事,是屈辱,卻也不應一味反對。如果是竭盡全力仍不敵而降,又有什麼可值得指責的呢?再說,中國不是還有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