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詩句三步
Ⅰ 賞析律詩的3個步驟
1、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多次朗讀把握中心內容。
2、理解詩歌中的形象。
3把握詩歌所抒發的感情。
4、找准詩歌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5、賞析詩歌中的名句。
Ⅱ 詩歌分析的步驟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一、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1、作者簡介。
2、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3、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4、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5、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二、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2)賞析詩句三步擴展閱讀:
古典詩詞賞析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
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
古詩詞鑒賞也成為一門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在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比較大,當然學習古詩詞鑒賞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感情,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鑒賞。
Ⅲ 有關詩歌賞析的具體步驟
古詩鑒賞的知識准備
第一步通語言,明意象。
首先,面對一首古詩,我們應能讀通基本詞義。在理解詞義方面,我們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注意動詞。詩詞中的詞最具表現力,如「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中的「剩」有「殘存」、「殘余」的意思,且具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這是「留」「見」等詞無法表達的。又如「羌笛何須怨楊柳」中的「怨」亦如此。
2、注意形容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
3、注意疊音詞、象聲詞等。最典型的莫過於「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其作用是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
4、注意語序。古詩為了押韻或強調,常常語序倒置。
5、語言特點。主要有:清新,即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飾,平白易懂;絢麗,即詞藻富麗、有文采;明快,即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含蓄,即不直接敘述,而曲折傾訴,言此而意彼;簡潔,即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其次,我們要能夠明確詩歌所表現的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內在的思想感情內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體。一般地說,一首詩有很多個意象,但是一般只有一個意境。意象並不是景物與景物的簡單排列組合,「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並沒有感情色彩,但在馬致遠的《天凈沙》里,分別加上了「枯」、「老」、「昏」,組合在一起,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帶有強烈主觀感情的意象,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可見,我們應從景物的特徵入手,根據景物的組合整體感悟詩人的情感。同時,我們還要明確一些特殊意象的含義,如梅、竹、菊、柳、蓬、鳥、子規、月、雨、流水等。
第二步悟情感,析主旨
應明確古詩主要的主題傾向:
愛國憂民類有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如唐朝邊塞詩人的多數作品,岳飛的《滿江紅》,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等;有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的,如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陸游「嘉穀如焚稗草青,沉憂耿耿欲忘生」等;有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的,如「三吏三別」;
身世類古代的詩人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是詩人們的清高、自負又常常使詩人四處碰壁、遭人排擠,遠大理想總是不能實現,所以抒發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詩作在古詩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特點大多是憂郁、悲憤。李白最為典型,青年時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充滿自信和樂觀,經過長安十年受人排擠、不受重用的生活後,不禁產生「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無奈感慨,最後不得不「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其它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此外,羈旅思鄉、貶謫愁思等也屬此類。
愛情類有歌頌愛情的美好,如《詩經•靜女》,有表達相思之苦,如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有反對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壓迫的,如《孔雀東南飛》。這類作品中還有大量的表達徵人思歸、思婦念夫的詩作,如李白的《子夜吳歌》等。
閑適類陶淵明的作品除去憎惡世俗、蔑視權貴的感情外,大多是隱逸生活的閑適;唐代的山水田園詩人,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等抒寫的都是一種寄情山水的情趣。這類詩歌往往以山川田園的美好來反襯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腐敗。
友情類杜甫《客至》抒發的是友人看望自己的喜悅之情,《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等則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心和祝願,是送別詩中的絕唱。《春日憶李白》則表達了詩人之間的友誼。
其它有嘆光陰易逝(少小離家老大回)、感物是人非(舊時王謝堂前燕)的,有蘊含哲理的(橫看成嶺側成峰、也無風雨也無晴)等。
在體會詩歌主題時,還要明確詩人生活的時代及詩人的身世。
第三步看風格,辨手法
1、風格流派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飄逸灑脫,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的柔美婉麗等。
2、古代詩歌的常見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古代詩歌中的「景語皆情語」,可以說景物中都包含著詩人的感情,都是詩人情感的委婉流露。景物的色調尤其值得注意,一般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奮發;冷色代表著冷漠低沉,消極頹唐,孤寂凄涼。「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給人一種因離別而產生的凝重之情;「萬紫千紅總是春」中大紅大紫卻給人盎然的春意。相應的術語還有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等。
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詩人總是不願或不能直接傾訴,於是詩人就將這些情感寄託在外物上。象徵手法也屬於這一類。如明朝於謙的《石灰吟》,借對石灰的贊美來表達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情懷。
借古諷今:這在詠史、懷古詩中是最常見的。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借對歷史上人、事的評價來諷喻時事,表達情感。杜牧的詠史詩更是如此。
襯托:有映襯,也可以說是烘托,如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來襯托分別時悲涼凄清的感情;有反襯,如「鳥鳴山更幽」以鳥鳴來反襯山的幽靜。
虛實相映:實象側重客觀事物的再現,而虛象則是由實象而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具體表現在詩文中多是一種暗示、象徵或修辭的運用。
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詠之詞,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等。
此外,還要明確詩中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Ⅳ 賞析古詩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題目——生疑。
拿到一首詩歌,首先是對詩歌的題目進行理解。理解題目的目的,就是「生疑」,即「產生疑問」。也就是說,拿到題目,學生必須緊接著就要做自己的大腦裡面產生一些疑問,這些疑問是幫助、帶領學生理解詩歌的關鍵所在。
第二步:了解作者——溯源。
「了解作者」是為了知人論世,也就是追蹤作者寫作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原因,這對學生理解詩歌有很大幫助。思路如下:
1.作者是誰?
2.生活在什麼時期?
3.什麼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
示範:《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唐代,唐代宗「中唐時期」,其間發生了「安史之亂」。
和好友陳鴻一起路過馬嵬驛相約寫作(直接觸發原因)。
第三步:梳理課文——翻譯。
如果要問孩子的學習有沒有效果,踏實不踏實,從這第三步「梳理課文」就可以看出來啦!因為這一個任務完成起來非常累,比較花費時間,絕不是吊兒郎當就可以完成的。凡是吊兒郎當,不認真,不踏實的孩子,都會在這一步「停滯不前」。然而,如果這一步「斷」了,後面的幾步就沒法繼續啦。
梳理課文包括兩個內容:
1.翻譯:學生在翻譯詩歌的時候,可以藉助的資料有:課文下方的注釋,翻譯書,練習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
2.理解:這里的「理解」只要是指「梳理結構」和「主題歸納」,其主要目的就是「化繁為簡」,將詩歌內容簡化,歸納出幾個要點,讓人看了之後一目瞭然。
第四部:賞析名句——背誦。
一篇詩歌,最終留在讀者心中的,不過是幾句名句罷了。無論長短,只要我們讀過的詩歌,都能夠記得其中一兩句典型的名句。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將詩歌「化整為零」,方便記憶和理解。
1.找出名句。每一首詩歌都至少有1個名句,一定要把那個名句找到,先勾畫出來,在理解之後再摘抄到筆記本上。
2.分析名句。很多時候,詩歌的名句就是「詩眼」,是理解整首詩歌的關鍵或中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講,當你讀懂了這某個名句,就基本上理解了整首詩歌。
3.背誦名句。背誦名句實際上是對理解名句的深化和鞏固,如果我們不能背誦,就不能真正領會詩句其中的奧秘;當我們真正驚嘆並領略了某句詩的奧妙,肯定也能脫口而出。
第五步:體悟感情——釋疑。
要真正理解一首詩歌,就不僅僅要去梳理詩歌的內容,更要去梳理詩中的情感,因為情感和主題緊密相連。體悟詩歌的情況包括兩種:一種是「詩中人物的情感」,一種是「作者的情感」。
第六步:分析手法——運用。
分析手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閱讀識別」,二是「寫作運用」。
「閱讀識別」:就是為了在我們閱讀詩歌、賞析詩歌的時候,能夠准確地指出這首詩或者這句詩運用了什麼手法,起到了什麼效果。尤其是在考場上,你要能快速的識別出來。
「寫作運用」:就是把在課文中所學過的技巧、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當中,以此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Ⅳ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及步驟有那些
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是考慮詩歌的表現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敘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題步驟
(1)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具體含義,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
(2)點明該詞運用疊音的手法。
(3)展開聯想或想像,描述該詞所在詩句的內容或景象。
(4)分析該詞烘託了怎樣的景物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點明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這類題的答題模式:
這首詩中()是疊音詞。這個詞的意思是(),描繪了()畫面,烘託了()的意境,表達了()情感,妙用疊音詞,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表達效果。
(5)賞析詩句三步擴展閱讀:
常見古代詩詞的六種描寫手法介紹: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2)各種修辭手法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Ⅵ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