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溫庭筠賞析
⑴ 商山早行賞析
1近體詩中的五律,韻腳為āng。
2 頷聯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既有視覺,如「人跡板橋霜」;又有聽覺,如「雞聲茅店月」。
3有動有靜, 思鄉懷親、急於返家的迫切之情
4 「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牆,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5 描繪了羈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裡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
6 這兩句詩寫景,純用名詞(或運用「列錦」的手法),連綴成一個意象組合體。在這個意象組合體中,有聲音,有形體;有人物,有動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視之景。描繪出生動的視覺形象,營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7 作者通過想像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遊子思鄉之悲。
⑵ 商山早行 溫庭筠 的中心思想
《商山早行》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全詩原文如下: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白話文釋義: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牆。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戲在圓而曲折的池塘。
(2)商山早行溫庭筠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首二句概括地描寫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裡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於一般旅客。「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句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麼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徵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徵性的景物。
「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裡,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乾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裡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裡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