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吟韋庄賞析
㈠ 韋庄的《台城》的寫作背景和中心思想和賞析是什麼。麻煩告訴我
韋庄《台城》賞析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台城,舊址在現在南京雞鳴山南,原為三國時吳國的後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台城一直是朝廷台省(就是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是政治的中心,也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地方。南朝消逝後,台城也就隨之衰敗,到晚唐詩人韋庄出現在它面前的時候,早已破敗不堪了。
唐代詩人韋庄的七言絕句《台城》就是憑吊台城的吊古詩。
但詩歌並沒有直接向讀者展示台城的破敗情狀,相反倒是呈現出了一幅頗具江南風味的圖景。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江雨霏霏,江岸草長;鳥兒如在夢中啼叫,堤岸的楊柳如同煙籠。這四樣景物的組合,便是典型的江南好風景了。
然而當我們細細品味,注意到幾個能體現詩人情感態度的「關鍵詞」,就會發現本詩的內蘊並非「點染風景」 可盡。
先看「空」字:六朝如夢鳥空啼。最容易使我們想起詩聖杜甫《蜀相》里的 「隔葉黃鸝空好音」。為什麼「空」?杜甫言「空」,是因為丞相祠堂無人來拜,黃鸝啼聲雖美,卻無人來聽,進而叩出:諸葛武侯功業雖著,卻已為人所忘。韋庄言「空」,則是因六朝繁華早已「如夢」消逝,人事不再,啼聲雖美,同樣無人來聽。此一「空」字,立時點出了台城的不勝蕭瑟之狀。
再是「無情」兩字:無情最是台城柳。草木本就無情,又何故指責它無情?可見詩人實際上是把台城柳當成有情之物來寫的。而從傳統的物象運用上來看,「柳」也的確與人情相關:在離別時分折柳相贈蘊意「留」字,離別後睹柳傷情,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個時代的告別。
在韋庄眼中,為六朝的離別作見證的柳也該「老去」才是,但卻「依舊煙籠十里堤」,一片枝繁葉茂。要注意此句中「依舊」兩字,形成了今昔對比,並在裡面蘊含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深沉感喟。恐也正因為「柳」在傳統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會使詩人用上了「最是」一詞。「無情最是」的正常語序是「最無情是」,倒裝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強化台城柳「無情」的同時,又凸現了一個回顧歷史帶點「怨」氣的詩人的形象。
詩人韋庄憑吊台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好比後之視今的感嘆。亡國的不詳預感,在寫《台城》詩的時候,縈繞在詩人韋庄的心頭。
㈡ 求韋庄的菩薩蠻(其二)的賞析
【菩薩蠻】韋庄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庄《菩薩蠻》共五首,是前後相呼應的組詞。本詞為第二篇,採用白描手法,抒寫遊子春日所見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圖。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寫江南水鄉景色美,一寫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壚邊」二句進一層寫壚邊肌膚潔白嬌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於天」的美景,又有「畫船聽雨眠」的生活,還有雙臂潔白如雪的美女,組合成「遊人」只應該在江南終老的情意。然而結末二句轉入「未老莫還鄉」的深沉感嘆之中。詞人以避亂入蜀,飽嘗離亂之苦,時值中原鼎沸,欲歸不能,「還鄉須斷腸」一句,巧妙地刻劃出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詞人思鄉懷人的心態,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游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以前王粲《登樓賦》曾說:「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願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而韋庄這兩句詞,似直而紆,把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蘊藏在這表面看來非常真率的話中了。「只合」,合者,該也,什麼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庄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麼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庄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綉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韋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的特色,就正在這表面率直而內里千回百轉的文字中得到充分體現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卧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這幾層寫風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寫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層,他下面的「未老莫還鄉」,這么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折,佛經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就應該聯想到陸放翁的《釵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那一連三個「莫」字所道出的一片無可奈何之情是極為深婉而且沉痛的,韋庄詞此處的「莫」字,也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而現在卻有不能還鄉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系,王粲《登樓賦》說:「情眷眷而懷歸。」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韋庄詞似達而郁,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後面他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贊美韋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6344827.html?fr=qrl3
㈢ 過揚州韋庄詩詞解讀,(當年人未識兵戈)
過揚州
當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內後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容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韋庄這首詩的解讀我感覺字面上並不難,他做為晚唐詩人,歷經戰亂,對此有感,這首詩應該不是他的重要作品,在網路上查不到這首詩的賞析。
頭四句是說,在不知道會有戰亂的候歌舞昇平的景象,五六句是用歷史說事,戰火燒起時,受苦的都是百姓。最後也是描寫戰後的凄慘景象。並且韋庄本人對阻止戰爭的發生做出了貢獻。
㈣ 早發唐韋庄 全文賞析翻譯
詩歌題為「早發」,請簡要分析全詩是怎樣扣住「早」字來寫的。
首聯用「早露」直接點題,第二聯用「雞未唱,馬頻嘶」強調客人起得早,第三聯「樹色遙,泉聲暗」用霧濃突出早,尾聯寫詩人行「三十里」後月亮依然高掛,可見詩人出發之早。
尾聯,與前面三聯一樣,運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作者旅途奔波勞碌的艱辛。如果注重局部,單看「如珪」二字,是比喻的修辭方法。
早起趕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還很明亮。這里也可以說運用襯托的手法,月光越皎潔,周圍的一切就越是朦朧,就越突出「發」之「早」
韋庄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於咸通十哲(指方干、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並稱為「華岳三峰」(《五代詩話·例言》)。
他前逢黃巢農民大起義,後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志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忠於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盪的社會面貌。
譯文:
早晨有霧濃度在下雨,田深黍稻低。出門雞不唱,過客馬頻嘶。樹色逼收藏店,泉水黑暗沿著畦。獨吟三十里,在月亮還如蓋。
原文:
《早發》
唐.韋庄
早霧濃於雨,田深黍稻低。出門雞未唱,過客馬頻嘶。
樹色遙藏店,泉聲暗傍畦。獨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4)獨吟韋庄賞析擴展閱讀:
韋庄的詩詞特點:
詩人客居他鄉,孤獨寂寞應該是經常有的感受,也許起床「早發」之前就承受了這種折磨。但是,在這首《早發》一詩里,字里行間並沒有孤獨和寂寞,有的是戰勝「早發」種種困難的悠閑自得,和這悠閑自得背後的堅強與豁達。
韋庄與溫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溫庭筠並稱溫韋。溫、韋詞在內容上並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
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於作者情感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5首,學習白居易、劉禹錫《憶江南》的寫法,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游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
風格上,韋詞不象溫詞那樣濃艷華美,而善於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
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游」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於率直中見郁結;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思鄉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
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於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也是從這點著眼的。但韋詞間有艷褻語,為其不足處。
本集和研究資料 《蜀檮杌》著錄韋庄《浣花集》20卷。《補五代史·藝文志》著錄《韋庄箋表》1卷、《諫草》2卷、《蜀程記》1卷、《峽程記》1卷、《韋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僅存《浣花集》及所選詩《又玄集》,余皆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