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詩賞析三百字

詩賞析三百字

發布時間: 2022-11-06 07:06:57

⑴ 300-400字的古詩賞析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⑵ 300字左右的古詩賞析,是針對所有的古詩,急求!!!!!!!!!!!!!!!!!!!!!!!!!!!!

古詩《憫農》讀後感:
我國的古詩眾多,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讀著這首詩,眼前彷彿出現了烈日當空,農民們流著滿頭大汗,辛勤地鋤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來,滴進了泥土裡的情境。
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粒米飯,都凝結了農民伯伯們的勞苦!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在飯堂吃飯的時候,我看見有的小同學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總是隨便把飯菜倒進垃圾桶里。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古詩《示兒》讀後感: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情景交融,表達出深刻的意境。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背過這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給兒子所寫的《示兒》,陸游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收復祖國的失地。
古人的這腔愛國情懷,令我深受感動。作為新中國培養起來的一代新人,我們更要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與未來,貢獻自己的熱血!

⑶ 求蒹葭的賞析三百字

這首詩以秋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溫馨、優美的,並且充滿神秘感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經凝結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距離產生美」,這種美因距離而產生了朦朧的、模糊的意象。主人公、依人的面目、身份、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若隱若現、朦朧飄渺的感覺。蒹葭、白露、秋水、依人,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開頭採用了賦中見興的手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描繪出一個空靈渺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了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濃墨淡彩進行描繪渲染了深秋空寂悲涼的氣氛,以抒寫詩人愴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詩的每章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和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蒹葭」、「秋水」、「依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世界。

詩的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出現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側面顯示了詩中主人公——朦朧的愛的境界,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

這比較詳細,你可以每段摘抄一些~

⑷ 求一篇古詩賞析 三百字左右

《感遇·其一》
作者: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評析】:

⑸ 古詩鑒賞(300字左右)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約作於天寶三載(744),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月徘徊,如聽歌;影零亂,如伴舞。醒時雖同歡,醉後各分散;聚時似無情,情深得永結;雲漢邈相期,相親慰獨酌。此詩一步一轉,愈轉愈奇,雖奇而不離其宗。青蓮奇才,故能爾爾,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盪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凄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如上)
查看全部3個回答
七言絕句字帖古詩_找七言絕句字帖古詩就上拼多多_拼團優惠

值得一看的七言絕句字帖相關信息推薦
七言絕句字帖古詩,熱賣排行,七言絕句字帖古詩_超值性價比,品質保障。免費下載拼多多APP查看熱門商品。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廣告 
大學生必背古詩詞300首-淘寶海量精品好書,網友力薦的這兒都有!
古詩詞相關信息推薦
大學生必背古詩詞300首-網上買書,上淘寶,品類齊全,折扣多多,這些必讀好物現在買更劃算!來淘寶,一站式購物網站新體驗,一網打盡,淘,你喜歡!
杭州易宏廣告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300字左右的古詩賞析,是針對所有的古詩,急求!!!!!!!!!!!!!!!!!!!!!!!!!!!!
古詩《憫農》讀後感: 我國的古詩眾多,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讀著這首詩,眼前彷彿出現了烈日當空,農民們流著滿頭大汗,辛勤地鋤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來,滴進了泥土裡的情境。 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粒米飯,都凝結了農民伯伯們的勞苦!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在飯堂吃飯的時候,我看見有的小同學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總是隨便把飯菜倒進垃圾桶里。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古詩《示兒》讀後感: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情景交融,表達出深刻的意境。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背過這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給兒子所寫的《示兒》,陸游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收復祖國的失地。 古人的這腔愛國情懷,令我深受感動。作為新中國培養起來的一代新人,我們更要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與未來,貢獻自己的熱血!
19 瀏覽29932017-12-16
求300字左右的古詩文句子賞析,很急,在線等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後點染出蘭亭優美的自然環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繁盛。在這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後一部分,筆鋒一轉,變為抒情、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向激盪。他說: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生的哲理思辨。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產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於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後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縱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嚮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總之,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後人以啟迪、思考 可能有些多,刪一些沒用的吧
3 瀏覽351
需要一篇古詩或現代詩的賞析,300字左右.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本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727——736),此時他常往來於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下了深厚友誼。詩的風格自然飄逸,描繪了孟浩然風流儒雅的形象,同時也抒發了李白與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首聯即點題,開門見山,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一個「愛」字是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風流」指浩然瀟灑清遠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這一聯提綱挈領,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流,就要看中間二聯的筆墨了。 中二聯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高卧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紅顏」對「白首」,概括了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雲,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白首」句著一「卧」字,活畫出人物風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說頷聯是從縱的方面寫浩然的生平,那麼頸聯則是在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於沉醉,有時則於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採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取,頸聯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縱橫正反,筆姿靈活。 中二聯是在形象描寫中蘊含敬愛之情,尾聯則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進一步升華。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地寫仰望又翻進了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仰,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束。
2 瀏覽187
紅樓夢詩詞鑒賞每篇300字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詞鑒賞】 《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於發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歷,便是賈寶玉的經歷;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徵,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歷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他曾經心愛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特別是對他熱烈贊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也未必有辦法)去干一番事業。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也未嘗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嘆。 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稜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性格的寫照。這字面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贊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會合作的叛逆性格。 題《金陵十二釵》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詩詞鑒賞】 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里。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里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並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並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雲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 《紅樓夢》今天已成為飲譽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寫書的那個時代,小說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無聊的東西,正統的知識分子是不屑為之的。從封建階級的正統觀念來看,作者寫石頭「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寫大觀園內小兒女之間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愛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詩禮蓉纓之族、鍾鳴鼎食之家內部的腐朽墮落,則更是荒唐、無有意義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認」是「滿紙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破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寄託他難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贊歌,又是悲歌和輓歌。 和作者關系最密切的「脂硯齋」(名姓已無可考)在書上寫下這樣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見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部書的。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來人們對<紅樓夢>及其作者的議論真是五花八門,贊嘆其博學多才者有之,欣賞其生花妙筆者有之,艷羨書中描寫的歌舞繁華者有之,以寶玉或箋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學家認為這部書是「誘為不軌」、「棄禮滅義」,是「淫書」,主張燒毀禁絕;並且有人編出故事詛咒作者斷子絕孫,死後得了「冥報」等等。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癩頭僧嘲甄士隱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抱著可愛的獨生女兒英蓮到街上散心,突然走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破足道士,那癲頭僧看見甄土隱懷中的英蓮便放聲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讓甄士隱把孩子舍給他。甄士隱以為是瘋話,轉身回去,那疙頭僧便指著甄士隱大笑,念出這四句讖語式的詩。 《紅樓夢》一開頭,就寫了甄士隱和樂甜美的小家庭破敗的慘劇,脂硯齋批語稱之為「小榮枯」。甄士隱家的敗落,是從元宵節英蓮被拐子偷走開始的。惟一的愛女丟了後,甄士隱夫婦痛不欲生,接著三月十五隔壁葫蘆廟起火;殃及甄家,把一個小康家業燒得一干二凈。好好一個家庭就這樣急劇地瓦敗冰消了。 從癲頭和尚口裡念出的這幾句詩,就是甄家由榮到枯的「讖語」。所謂讖語,是一種神秘的預示吉凶的預言。勿庸解釋,這是不科學也不足信的。作者從自身經歷和對社會的觀察中,看到許許多多人事的興衰,覺得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的力量在支配著,感到無可奈何,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濃厚的宿命論的色彩。 作者在全書開頭插進一段甄家小榮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紅樓夢》描寫的賈家大榮枯的一個縮影。甄士隱的出家也是對後采賈寶玉出家的一種暗示。全書開始就造成一股悲劇氣氛,即使後來寫到賈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錦的富貴榮華時,也常常有一種悲涼的氣息透出來,使人預感到下場不妙。這是一種極高明的藝術手法。 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詩詞鑒賞】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凈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賈雨村口吟聯語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詩詞鑒賞】 賈雨村吟完那首單相思的詩後,興猶未盡,「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及搔首對天長嘆」,又吟出這聯聯語。 賈雨村是個利慾黛心的人,同時又才幹優長,不是草包。這種人正是封建社會名利場中富有競爭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窮困落魄之時,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萬家團圓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蘆廟里,對著冷月清渾,想著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無出路,前程茫茫,念出這樣聯語,抒發自己大志難酬的情緒。這副聯語恰合他的身分。這種「按頭制帽」(清人張新之語)的手法,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 這副聯語的高明處,還在於把賈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進去。「求善價」的「價」,諧「賈」的音;「待時飛」的「時飛」恰是賈雨村的字. 有人以為,上聯的「玉」字隱指賈寶玉,隱喻寶玉後來被捕坐牢,黛玉憂忿而死,寶玉理想落空;下聯的「釵」字隱指薛寶釵,隱喻寶釵安分守拙,但總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備一說。又有人據「釵於奩內待時飛」句說,將來賈家敗落後,寶釵要落到賈雨村手裡,給他做妾。這種猜測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牽強、武斷了。 賈雨村對月口佔五言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里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准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詩詞鑒賞】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 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 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 霜?昨日黃土壠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卧 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 ,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 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 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 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 為他人做嫁衣裳。 【詩詞鑒賞】 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啟發甄士隱「覺悟」;而甄士隱是聰明的讀書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經歷,一聽就懂了,接著就為《好了歌》作了這篇解注,進一步引申發揮了《好了歌》的思想。 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布。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台,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於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忽陰忽晴,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於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於一盆透頂

熱點內容
錦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1-17 23:14:48 瀏覽:86
現代歷史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49 瀏覽:43
龜兔比賽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34 瀏覽:780
轉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2:32:38 瀏覽:484
成語513 發布:2024-11-17 22:03:08 瀏覽:212
成語節 發布:2024-11-17 21:51:25 瀏覽:542
帶睿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6:39 瀏覽:841
什麼閃閃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5:49 瀏覽:248
故事兩只小熊 發布:2024-11-17 21:40:46 瀏覽:439
形容月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1:26:00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