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名句
回答:
1、寶刀未老:(bǎo dāo wèi lǎo)
【解釋】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出處】魏將張郃攻打蜀國的漢中地區守將告急。老將黃忠請纓出戰,並且讓同是老將的嚴顏當副將。到了關上,兩軍對峙,張郃便笑黃忠這么老了還出來打。黃忠怒道:「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不老。」
2、老當益壯:(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釋】形容年紀雖大但志氣豪壯。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lǎo jì fú lì ,zhì zài qiān lǐ)
【解釋】: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本義】:老馬雖然卧在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4、烈士暮年,壯心不已;(liè shì mù nián, 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釋】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門前流水還能向西流呢,不要在老年的時候,感嘆時光流逝,而自傷衰老。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出處】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㈡ 求三國演義中經典對話或經典的名句
關羽斬顏良
操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 關公曰:「以吾關之如土雞瓦犬爾。」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綉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隆中對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周瑜經典:
1登台號令威嚴,躍馬勇冠三軍,上可以抱君侯知遇之厚恩,下可榮妻蔭子,日撫搖琴以聽音,夜有驕妻拌讀,吾平生之原足以!
2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煮酒論英雄
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綉、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諸葛罵死王朗 號稱三國里最經典的一場舌戰
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朗曰:「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JUE、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曹操祭袁紹 紹以兵力強盛而虎視天下 操以任用天下智能之士 用正道駕御他們由此看來操不得不勝爾
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
關公戰徐晃
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
曹操悲郭嘉
奉孝死,乃天喪吾也!」回顧眾官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
最後一個
最經典的 宴長江之短歌行
操令:「置酒設樂於大船之上,吾今夕欲會諸將。」天色向晚,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長江一帶,如橫素練。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數百人,皆錦衣綉襖,荷戈執戟。文武眾官,各依次而坐。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謂眾官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凶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文武皆起謝曰:「願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飲至半夜,操酒酣,遙指南岸曰:「周瑜、魯肅,不識天時!今幸有投降之人,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操大笑曰:「座上諸公,與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礙!」又指夏口曰:「劉備、諸葛亮,汝不料螻蟻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顧謂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言罷大笑。唐人杜牧之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歌罷,眾和之,共皆歡笑。
㈢ 三國演義名句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的:「今英雄,為使君與操爾」
㈣ 誰有三國演義的名詞名句要很多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仲達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仁得之。今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殘;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於斯著矣。----孔明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士元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評袁紹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評袁紹 (袁紹、劉表)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仲達評孔明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孔明評曹操 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諫孫權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楊顒諫孔明 (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採納哦
㈤ 三國演義名言
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的:「今英雄,為使君與操爾」
三國成語 :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㈥ 關於三國演義和諸葛亮的名言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諸葛亮
3、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4、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5、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
7、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8、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9、卧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
10、(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㈦ 三國名人名言
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含義: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火燒不起來。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含義:國家內政方面的大事遲疑難下決心,可以多問問張昭;國家外交、對外戰爭等方面的事情,如果一時決心難下,可以多聽聽的周瑜的意見。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孫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3.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含義: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賢良的臣子會選擇英明的君主作為自己輔佐的對象。比喻優秀的人才應該選擇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好單位、善用自己的好領導。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4.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含義: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5.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含義:如果身逢治世,那能夠成為一個能臣;你如果身逢亂世,那就是一個奸雄。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之大喜。
㈧ 關於三國演義的名言。歇後語,成語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如: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3、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4、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5、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2、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14、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15、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16、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1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1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2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21、言過其實(馬謖):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22、寶刀未老:(黃忠)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23、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雲: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25、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27、作姦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28、欲擒故縱: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呂蒙)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師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釋卷:(呂蒙)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2、堅壁清野:(荀彧)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三)出自《三國演義》中的俗語、歇後語。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司馬懿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個願打,一個願挨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4、與《三國演義》有關的詩詞:
(1)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5)劉禹錫《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 來舞魏宮前。」
(6)李商隱的《東阿王》:「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7)杜宣的《江陵懷古之二》:「春風吹遍古荊州,西蜀雄關壯兩眸。三國英雄茅屋裡,綸巾羽扇說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