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陰賞析
❶ 怎樣鑒賞詩歌
詩歌鑒賞萬能答題模式例說
閱讀詩歌,應注意意象的特徵,形象的特徵,以及意境的特徵,它們共同為表達情感而服務。
從詩歌的形式方面提問:煉字、分析語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構思。
從詩歌的內容方面提問: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
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鬱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簡練傳神、凝練沉鬱、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庄諧俱見……);
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題
1、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准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虛實、動靜)、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議論、鋪陳等。
表現手法,如起興、聯想、烘托、襯托(正襯或反襯)、抑揚、照應、象徵、對比、虛實(虛實結合或由實入虛)、用典、化用、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
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可參看《導與練》
01、比興:渲染或導引 02、比喻:突出、化虛為實 03、比擬:形象生動
04、對偶:整齊含蓄 05、對比:鮮明突出 06、用典: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07、雙關:含蓄委婉、趣味 08、誇張: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簡練含蓄
10、互文:言簡意賅 11、反問 設問:承啟深化、強調 12、反復:強調突出
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構思(結構思路)型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首尾照應 過渡
開門見山 鋪墊
層層深入 伏筆
先總後分 照應等
先景後情
卒章顯志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
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
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句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
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
④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
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②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❷ 古代詩歌應從哪幾方面進行鑒賞
1、熟悉作者鑒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所謂「知人」就是明確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風格。
「論世」就是弄清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
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王安石等著名詩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題中涉及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體風格及主流思想。
李白的詩熾烈奔放,懷才不遇;杜甫的詩沉鬱凝重,憂國憂民;王維的詩含蓄生動,閑適空寂;杜牧的詩含蓄綽約,借古諷今;蘇軾的詞雄健豪放,曠達樂觀;秦觀的詞情真意切,傷春離愁;李清照的詞婉轉凄切,憂國傷時;辛棄疾的詞氣勢雄壯,報國無門。
試題會在注釋中交代詩人所處時代或當時處境,這些注釋內容恰是解題所需的關鍵信息。
2、懂「詩家語」掌握了古詩語言在詞彙和語法上的特點,才能消除文字隔閡。
要積累熟記古詩中常出現的雙音詞,如「端居(閑居)、取次(隨便)、若為(怎能)、闌干(縱橫)、無那(無奈)」等。
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詩中常出現倒裝句和省略句,並常以「敢(怎敢)、肯(豈肯)、忍(怎忍)」等詞表反問語氣,解讀時要有還原語序和補充字詞的意識。
古詩常用借代、互文和互體修辭。
3、抓情感語「情感語」是指古詩標題或正文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語言。
詩歌的標題不僅交待詩歌所詠對象和事件,還常以「怨、憤、哀、喜、別」等詞語點明全詩感情基調和寫作目的。許多詩中常有「孤」、「獨」、「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詩眼。
4、把握結構。
律詩一般分為兩層,前兩聯是敘事寫景,後兩聯是抒情言志。
詞一般上闋敘事寫景,下闋抒情言志,每闋內也是先敘事寫景後議論抒情。
因此把握全詩主旨的捷徑就是深入探究詩詞中末幾句含意。
5、抓住意象古詩中有許多具有固定象徵義的意象。
孤蓬、浮雲、長亭、南浦等表達離愁別緒,明月、楊柳、芳草、鴻雁、杜鵑等表達思鄉懷人,落花、流水、夕陽等表達時光流逝、美人遲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隱喻正道直行、堅貞孤傲的君子,等等。
利用這些「情感載體」即可管中窺豹,見微知著,把握全詩抒發的情思。
6、明確類別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思鄉詩、詠物詩、詠史詩等七類古詩抒發的情感是有規律可循的。
山水詩抒發喜愛山川美景之情;田園詩抒發怡然自得的閑適情趣,表達遠離污濁官場的潔身自好情懷;邊塞詩表達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徵人久戍邊關的鄉思或壯志未酬的怨憤;送別詩抒發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表達對情人或親人的依戀,寄託對友人誠摯的安慰和祝願;
思鄉詩表達客居他鄉遊子和遠戍邊關徵人的思鄉懷人;詠物詩表達自己的高潔傲岸的品格;詠史詩表達緬懷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業之志,抒發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懣,抒發國土淪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發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擊昏庸腐朽統治集團。
7、以詩解詩「以詩解詩」就是藉助已掌握的古詩來解讀未知新詩的閱讀方法,即利用自己積累的古詩與要求分析古詩之間在意象、意境、手法、構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進行類比聯想或相關聯想,來突破分析未知古詩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