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秋興八首其三賞析

秋興八首其三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0-31 21:29:18

Ⅰ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賞析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漢武帝開辟的游獵場所,傍終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戶縣、長安、藍田等縣。「御宿」,因武帝曾宿於此而得名。「紫閣峰」,在終南山寺之西,在縣(今作戶縣)東南30里。紫閣,其形上聳如樓閣,太陽初升時,山呈紫色,故謂之「紫閣」。「?陂」(bēi),水池名,在縣(今作戶縣)西5里,水出終南山諸谷,合胡公泉為陂,周長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稱「陂」,是當時的游覽勝地。陂,水池。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香稻乃鸚鵡啄余之粒,碧梧乃鳳凰棲老之枝,因為描寫重在說「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見陂物產之豐、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裝的句法。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為後來的律句創作開了法門。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雲:「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語本曹植《洛神賦》:「或探明珠,或拾翠羽。」問,問遺、饋贈。詩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參兄弟一道去的,開始刮大風,黃昏時水面月出,所以繼續游覽。「仙侶」,指同舟遊人。移,行,這里指泛舟。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彩筆」,比喻文才高超。相傳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曾夢見晉文學家郭璞向他索還彩筆,從此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干氣象」,氣勢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一首是詩人回憶在長安時與友人同游?陂的情形。首聯記游蹤,即從長安出發,經過昆吾、御宿兩地,再沿紫閣峰北面的山路而達於?陂。頷聯以「鸚鵡粒」寫?陂物產之豐,以「鳳凰枝」寫?陂景色之美。頸聯記?陂泛舟中的盛事。結尾以當年才華橫溢反襯今日才思枯竭,總結全詩,言外有無窮感慨。
在眾多的杜詩選本中,對該組詩結構、用事、詩法、詞句訓詁、歧義斷定,各家舉證等方面,既詳盡豐富,又有獨到見解的,以蕭滌非先生《杜甫詩選注》最佳。即前三首由現實(夔州)走向回憶(思長安),詳夔州而略長安;後五首由回憶(思長安)回到現實(夔州),詳長安而略夔州。蕭先生還認為從第五首起,都是前六句說長安、說過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現在,都應在第六句分。
該詩所獨具的「夔州--長安」的心理時空結構,前人已看出來了。浦起龍說,「首章八詩之綱領」,實拈「夔府」暗提「京華」。他特別著眼於該章的「他日」、「故園」,認為後七首雲雲……都在這四字中包舉無遺。典型的是第二首,首聯標明「夔府--京華」,以下諸句便在二地往返推移、流轉:聽猿--夔州,奉使--憶京;畫省--憶京,山樓--夔州。末兩句回歸現實中漂泊的家園,而精神歸屬的家園北斗下的京華,是詩人生命皈依所在。作者這種心理時空焦點的兩地流轉,非常靈活自由,如第六章首句「瞿唐峽口曲江頭」,竟超越了「萬里風煙」,把夔州、長安兩地對接起來,變萬里為比鄰,這種流轉宛如現代意識流。
這種兩地流轉的心理時空結構,最早可溯源到《詩經?東山》。該詩從第二章起,在結構上每章以作為背景的實景開端(前4),中間是寫想像、幻景(從第二章想像中家鄉戰亂後荒涼,到妻子具象(三章)再到第四章新婚場景),結尾又回到現實,以抒情結束。時間上展現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綰合家鄉、征途兩地。這一切,都是徵人心理活動的產物。所謂意識流者,古已有之,並非舶來物,而《秋興八首》用得最巧妙,最具獨創性罷了。
結構是具體的,而詩中透出對中華氣象的體悟卻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他是在陵夷時以大手筆寫大繁華,寫一個已經失落卻還未完全冷卻,也並不遙遠的盛唐繁華夢。諸如「雲移雉尾」、「日繞龍鱗」的皇家氣象;「珠簾綉柱」、「錦纜牙檣」的壯麗圖景;「佳人拾翠」、「仙侶同舟」的太平景象,既歷歷在目,又是一場幻夢。而眼前現實卻是皇輿播遷、侯門易主、衣冠變幻。在盛衰遽變中他隱隱感到唐王朝根基動搖,感到歷史的荒謬、人生價值的顛倒。「自古帝王州」也保持不了永久的繁華。自己當年雖曾「彩筆昔曾干氣象」,如今卻孤獨到「江湖滿地一漁翁」。在「每依北斗望京華」的苦戀、「日日江樓坐翠微」的反思之餘,只能細細咀嚼昔日的風光,在盛衰今昔的巨大背景和心理反差中,只能「白頭吟望苦低垂」而已。在這場幻夢中,老杜不僅對唐王朝盛衰引起哲理性思考,更感到人生變幻無常,價值顛倒,榮華難恃。全詩結尾「苦低垂」三字值得玩味,此中體悟應是詩人對宇宙人生的生命體驗盡在不言中了。寫律詩一般的都脫不了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套,但這一首描寫?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頭吟望苦低垂」才用轉筆作結。這種寫法,在唐宋詩人所作絕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詩里則很少見。杜甫能輾轉格律之中而不為其所拘。

Ⅱ 杜甫的秋興八首及賞析

杜甫 秋興八首

(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上,下啟第二、三首。

(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上應第一首。最後兩句,側重寫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懷渭北,「每依北斗望京華」,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

(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面臨種種矛盾,深深感嘆自己一生的事與願違。

(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前三首詩的憂郁不安步步緊逼,至此才揭示它們的中心內容,接觸到「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核心:長安象「弈棋」一樣彼爭此奪,反復不定。人事的更變,綱紀的崩壞,以及回紇、吐蕃的連年進犯,這一切使詩人深感國運大非昔比。對杜甫說來,長安不是個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過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戀,有愛慕,有歡笑,也有到處「潛悲辛」的苦悶。當此國家殘破、秋江清冷、個人孤獨之際,所熟悉的長安景象,一一浮現眼前。「故國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卧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第五首,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庄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聖顏」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值此滄江病卧,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
(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綉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帝王佚樂游宴引來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了「自古帝王州」,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

(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產富饒的盛景。
(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第八首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彩筆昔曾干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

熱點內容
錦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1-17 23:14:48 瀏覽:86
現代歷史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49 瀏覽:43
龜兔比賽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34 瀏覽:780
轉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2:32:38 瀏覽:484
成語513 發布:2024-11-17 22:03:08 瀏覽:212
成語節 發布:2024-11-17 21:51:25 瀏覽:542
帶睿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6:39 瀏覽:841
什麼閃閃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5:49 瀏覽:248
故事兩只小熊 發布:2024-11-17 21:40:46 瀏覽:439
形容月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1:26:00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