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重點賞析
A. 急求<詩經 式微>的賞析
《詩經·邶風·式微》譯注
題解:役夫怨恨勞役沒有休止。
原 文 譯 文 注 釋
式微,式微1!
胡不歸?
微君之故2,
胡為乎中露3!
式微,式微!
胡不歸?
微君之躬4,
胡為乎泥中!
譯 文
天黑了,天黑了,
為什麼還不回家?
如果不是為君主,
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為什麼還不回家?
如果不是為君主,
何以還在泥漿中!
注 釋
1.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黃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
4.躬:身體。
【賞析】
關於本詩主旨,《毛詩序》說是黎侯為狄所逐,流亡於衛,其臣作此勸他歸國。劉向《列女傳·貞順篇》說是衛侯之女嫁黎國庄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則「終執貞一,不違婦道,以俟君命」,並賦此詩以明志。二說均牽強附會,因為無論是實指黎侯或黎庄婦人,都缺乏史實佐證。余冠英認為「這是苦於勞役的人所發的怨聲」(《詩經選》),乃最切詩旨。
詩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詩人緊接著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懣,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藝術上,這首詩有兩個特點。一是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並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櫛省J
B. 詩經.式微,式微,胡不歸的含義是
「式微,式微,胡不歸?」的含義是: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出自《國風·邶風·式微》,是一首先秦時代的詩歌,作者無名氏。採用反問、隱語、互文等多種修辭方式,情感表達宛轉而有情致。
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如下: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詞句注釋如下:
①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黃昏或天黑。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
④躬:身體。
(2)式微重點賞析擴展閱讀: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這時可稱為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應了社會現實的詩歌。
C. 式微的詩意是什麼
式微 - 《詩經·國風》中詩歌
詩歌譯文
暮色昏暗天將黑,
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為了官家事,
怎會頂風又飲露!
暮色昏暗天將黑,
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為了老爺們,
怎會污泥沾滿身!
鑒賞
春秋時等待候的衛國似乎盛產詩人,「詩三百」裡面,光是衛國的詩就有二十六、七首,又分了《邶風》、《鄘風》、《衛風》,而這些詩裡面,有愛情的、有軍旅的、有刺政的、有言志的種種不一,表現手法也非常多樣。可以說,衛地的詩歌,在整個《國風》裡面是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這一首詩,雖然每句並不出名,在網上卻真正是一首被用濫了的詩。衛詩中長詩很多,但這首《式微》,從形式上面來看,卻像一首小令。一節短短的十六個字,分了五句,卻非常精妙的刻畫了一個場景,兩個形象,一份豐富曲折的感情。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是指減弱,也就是天色將要黑,卻還沒有黑下來的時候。白天明亮的日光漸漸的減弱下來,可是被等待的那個人,卻還沒有回來。用「微」字,來寫這種天色的變化,而不是用「暗」、「黑」這種表示狀態的詞,其實是描寫了一種等待的過程。因為等待而關注了天色的變化,又因為天色漸晚而心生焦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發問「胡不歸?」為什麼還沒有回來呢?這句話的重點,在「胡」上面,因為天晚,所以按照常理,應該是歸去的,可是卻沒有,那麼自然是發生了一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