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齊白石畫作賞析

齊白石畫作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0-31 04:13:27

1. 如何欣賞齊白石的畫作

葡萄難滿架,空處補絲瓜
——齊白石題畫賞析文_施煥煥欣賞齊白石的畫作,觀者往往會有這樣一個印象:齊白石的畫如此高深又如此通俗,既有傳統文人畫的雅緻又有來自民間的樸素味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管欣賞者的文化層次還是興趣愛好有多大差異,總可以在他的畫中找到共鳴,這就是貫穿在作品裡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齊白石的作品洋溢著樸素的情操、樂觀的氣概。他通過對生活的捕捉,能把俗升華為雅,特別是題畫的點綴,使得他的畫有非比尋常的縱深感和豐富感。
醇厚的民間意識
齊白石出身於農民家庭,12歲學木匠,成為家鄉的雕花名手,這期間也在刻苦學畫。到了27歲,他的藝術天才為當地的文人所重視,幫助他拜師,於是和當地一些文人有了往來,因而有機會接觸古今山水名作。歷史上山水畫家對待山水的態度,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凡天下山水都是造物為文人雅士所設,不能為凡夫俗子所賞,山水畫家必須滌盡人間煙火氣,他們的作品愈是飄逸超脫,其品類愈高;另一類認為山水雖為造物所設,但離不開人間享用,要可觀、可游、可居,才算好山水。後者比較接近人情;可是他們認為可觀、可游、可居的山水,不一定是凡夫俗子可觀、可進、可居的地方。
齊白石在生活上和士大夫文人有了廣泛的接觸,但仍始終保持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品質,並且一改文人畫只能以梅蘭竹菊入畫的藩籬,凡日常生活場景皆可入畫:「滿園蔬菜繞門青」,「家家田舍識蔬香」,最有趣的是這一首
刪除草木打虛花,卻笑平生為口嗟。
新種葡萄難滿架,復將空處補絲瓜。
這些看來平常的事物到了他手底似乎都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作品表現出了民間氣派和民族傳統的高度統一,畫中總是響徹著一種世俗的、生意盎然的愉悅情調,滿眼天趣之中透露著對勞動生活的摯愛和信賴,俗中寓雅,雅中見俗。
濃濃的思鄉情懷
1917年,為避家鄉兵匪之亂,齊白石離開家鄉,隻身赴京;後又因張勛復辟之亂隨郭葆生避居天津租界數日,回京後的齊白石以賣畫、刻印為生。像許多文人一樣,齊白石剛開始「北漂」時,就抑制不住思鄉之情,寫下了《燕京果盛有懷小園》:「家園尚剩種花地,梨橘葡萄四角多。安得趕山鞭在手,一家草木過黃河。」他畫小雞與葫蘆所題寫的「昨夜夢還家山所見」更是寄託了對家鄉的無限思念。感時懷鄉,念及家中親人,愁思百結,手中的畫筆成了他宣洩情感的主要工具了。第二年,他在畫《石榴》時題:
幾句話,語淺情濃,饒有詩意。
齊白石以文人特有的方式,通過題跋記述了過去的一些往事,將情感延伸到了畫外。在他的晚年這種鄉愁則表現得更為突出,通過書畫題跋表述對故鄉、親人的憶念及愈老彌深的赤子之情,作為「尋常百姓人家」的「杏子塢老民」,齊白石時時憶念或歌詠自己中年在家鄉半勞動半文藝的生活。如題《竹院圍棋圖》 :
闔辟縱橫萬竹間,且消日月兩轉閑。
笑儂尤勝林和靖,除卻能棋糞可擔。
對自己既能下棋又能擔糞的生活追懷不已。「擔糞」這樣的事,很難出於文人雅士之口,在齊白石這位民間匠人出身的大畫家筆下,卻充滿生活情趣。
齊白石60歲時仍懷著赤子之心回憶童年生活:
兒戲追思常砍竹,星塘屋後路高低。
而今老子年六十,恍惚昨朝作馬騎。 (題《畫竹》)
92歲畫牧牛圖,還憶起自己幼時「身系一鈴,祖母聞鈴聲,遂不復倚門矣」,且題詩雲:
祖母聞鈴心始歡,也曾總角牧牛還。
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顏。
兒時所用的工具,成了畫家寄託思鄉之情的絕好題材。
在眾多的蔬果題材作品中,白菜、冬筍是他的最愛。「白菜之佳無過北地,菌野之美唯有南方」。所以,他在畫《白菜冬筍》時題:
曾文正公雲:雞鴨湯煮蘿卜白菜,遠勝滿漢宴席二十四味。余謂文正公此語猶有富貴氣。不若冬筍炒白菜,不借他味,滿漢宴席真不如也。
更有甚者,他還在《白菜蘑菇》上題:「南方之菌遠勝蘑菇,惜不能還家共老婦喜食也。」齊白石愛畫蔬果,但有了這些文字的蔬果,其意義已經超越了繪畫本身的內容和形式,展現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思鄉情懷。

2. 齊白石的藝術特點

1、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2、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

3、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4、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2)齊白石畫作賞析擴展閱讀: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以齊白石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當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鴨子時,將冊頁變為四尺條幅,上部三尺皆為縱向題跋,已顯露了齊白石在構成上的奇思;

《雛雞》一畫,僅在下方五分之一處畫三隻小雞,左上方五分之一處落窮款,三個點與一條線遙相呼應,把那大片空白化為有生命的空間;

《蓮蓬蜻蜓》中,四尺長的一條縱向線與一尺長的一條斜線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韻,已簡到不能再簡,這是齊白石的奇思妙構。

3. 求高手齊白石的《蝦》賞析

齊白石的《蝦》賞析:

齊白石蝦圖,體現了高度的筆墨技巧,在表現了水墨、宣紙的獨物性能外,又將蝦之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是白石筆下最寫實的對象之一。

齊白石曾無奈地說:「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78歲題畫蝦)」,誠然,認為齊白石只會畫蝦是外行家言,就像提起徐悲鴻是畫馬的,黃胄是畫驢的一樣可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齊白石的蝦確實畫的好,人們喜聞樂見,亦是事實。

齊白石畫蝦可說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

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畫家寫蝦,來自生活,卻超越生活,大膽概括簡化,更得傳神妙筆。

(3)齊白石畫作賞析擴展閱讀

《蝦》創作背景:

齊白石以畫蝦而聞名,蝦,齊白石不光畫得多,而且是他的「發明」,他的「專利」,成了他的「象徵」和「符號」。齊白石畫蝦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畫蝦,十兩一隻。」懂藝術的人都說:「潤格不高,值!值!」求畫者多不討價還價,交錢取畫,各有所得。

這一天,偏有一個光頭猴腮的乖巧顧主,拿了35兩銀子去向齊白石購畫,心想,這老兒必畫四隻,豈不賺他半隻?心中得意洋洋敲開了齊家大門。齊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銀子,要光頭顧主次日取畫。

第二天,光頭顧主來到齊家,打開畫卷一看,畫面上只有三隻小蝦米,蝦不大,卻也活蹦歡跳神氣活現。光頭心想,我那五兩銀子不能白給,望著齊白石正要發作,齊白石指指畫,讓他再細細看看。

光頭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兩株水草之間露出一隻蝦尾巴,那蝦頭正扎進水中覓食呢!光頭顧主自無話說,嘿嘿笑笑,抱著畫走了。

《蝦》作者簡介:

齊白石(1863-1957),現代傑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原名齊璜,純芝,字渭青、號白石、瀕生、阿芝、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歲學粗木工,後做雕花木匠,兼習畫。亦習詩文,書法、篆刻,初為畫工,為鄉里人畫衣冠像。

六十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刻印為職業。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前輩諸家,重視創新,不斷變化,創造了獨特不群的風貌。所畫作品,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

其篆刻朴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4. 齊白石的作品賞析

齊白石是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
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萃。他的藝術創作極其豐富。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齊白石(1863~1957),現代傑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原名齊璜、純芝,字渭青,號白石、瀕生、阿芝、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12歲學粗木工,後做雕花木匠,兼習畫。亦習詩文,書法、篆刻,初為畫工,為鄉里人畫衣冠像。齊先生在畫蝦上有重要的三段變法:第一階段是如實畫來,寫實,宗法自然,更像寫生;第二階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蝦身主體簡化為九筆。所謂「零碎」一共是八樣:雙眼、短須、長須、大鉗、前足、腹足、尾,還有一筆深墨勾出的內腔,這種結構便是齊白石的蝦所獨有的重要風格;第三階段是畫上的墨色不均一,筆先蘸墨,然後用另一支筆在筆肚上注水,把蝦的「透明」畫了出來,蝦一下子就活了。齊白石的蝦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畫紙上的五段,這包含了一個極重要的藝術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蝦,在比例上在畫面上擺出合理,最好看,最美。終於,五段由六段中飛騰了起來。這個飛騰,太重要了,非常偉大,因為五段是藝術的真實,是一種超越,是一種非常,是比真實還美麗的璀璨,這就是齊白石變法的深刻。齊先生一定試驗過,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於是,五段便成了藝術的必然,也衍生了一個有普遍藝術規律的美學原理。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 。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摹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齊白石畫的蝦下筆有神,栩栩如生。可他在開始學習畫蝦的時候,只會臨摹,畫的蝦一點也不活,都是很呆調的。後來經過自己養蝦、觀察、寫生,幾十年如一日,終於把蝦畫得活靈活現。成為了世界傑出的藝術家。齊白石60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刻印為職業。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前輩諸家,重視創新,不斷變化,創造了獨特不群的風貌。所畫作品,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其篆刻朴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5. 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賞析

齊白石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筆墨表現出來。畫面上沒有蛙,而有如聞蛙聲之感,這是絕妙之至的構思。在四尺長的立軸上,用簡略的筆墨在一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隻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蝌蚪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

人們見到搖頭擺尾活靈活現的蝌蚪游盪在溪水的源頭,自然會想到蛙和蛙的叫聲。可以從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蛙媽媽還在大聲鳴叫,似乎那蛙聲隨著水聲由遠而近。雖然畫面上不見一隻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真是畫中有畫,畫外還有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聲情並茂,惜墨如金,使人產生無盡聯想!

該畫不是直接去描寫那些鼓腮鳴叫的青蛙,在對『遠山』、『山澗』、『急流』、『蝌蚪』的處理上,齊白石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駕馭得游刃有餘。由於齊白石對『時』、『空』領域的熟練掌握,才在畫面上表現那樣勝似閑庭信步。」在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中,詩情畫意榫鑿相吻,水乳交融,充滿了濃郁的藝術魅力。

拓展資料: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的一幅重要作品,僅這幅畫的創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個文學家和一個書畫家在藝術領域對高層次藝術理論的共同探討。

齊白石用高超的技法展現了一幅精彩絕倫的視覺與聽覺雙重享受的畫作。

《蛙聲十里出山泉》並沒有蛙,只有蝌蚪,讓人聯想到蝌蚪長成青蛙的樣子。這幅畫從簡單的二維空間跨越到了四維空間,蝌蚪長成青蛙,是質的變化,齊白石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了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准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齊白石家做客,老舍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次實君溪邊步月韻》,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

齊白石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根據老舍寫給齊白石的信件內容(蛙聲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隨水搖曳,無蛙而蛙聲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啟示,就在「泉」上作文章。齊白石憑借幾十年的藝術修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畫成了《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齊白石舊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劈才胡同內跨車胡同13號,東鄰南鑼鼓巷。據傳此宅為清代中晚期內務府一總管大臣的宅子,後分割出售。新中國成立後由文化部購買,作為齊白石的住所。「文革」期間,紀念館被撤消,改為北京畫院。現為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和北京美術家協會所在地。

該宅院建於清代中晚期,13號院僅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較完整的單體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一間(不是原來的大門),倒座房兩間。院內南、北、東、西各有三間房屋,均為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間有雀替,盡間上有倒掛楣子,下有坐凳欄桿。房子之間由轉角廊相連。北房帶東西耳房各三間,南房西接順山倒座房三間。

各房墀頭處均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各廊間的走馬板處有書法篆刻磚雕,北房明間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聯。西耳房南側西牆上裝飾一磚刻「紫氣東來」四字。此院的磚、木雕飾具有較大價值,1986年1月21日,北京市東城區將齊白石舊居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童話故事題 發布:2024-11-18 09:20:42 瀏覽:839
錦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1-17 23:14:48 瀏覽:86
現代歷史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49 瀏覽:43
龜兔比賽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34 瀏覽:780
轉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2:32:38 瀏覽:484
成語513 發布:2024-11-17 22:03:08 瀏覽:212
成語節 發布:2024-11-17 21:51:25 瀏覽:542
帶睿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6:39 瀏覽:841
什麼閃閃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5:49 瀏覽:248
故事兩只小熊 發布:2024-11-17 21:40:46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