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軍隊進行曲賞析

軍隊進行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0-31 02:41:09

1. 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詳細曲式賞析

無法超越的封筆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Symphony No.9 in D minor,Op.125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第九交響曲》的創作開始於1817年,歷時近七年的時間,完成於1823年年底-1824年春。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
終於,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合同,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音樂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沖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音樂已經過時。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扎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正指揮由烏姆勞夫擔任,貝多芬也手執指揮棒站在指揮台上擔任副指揮。但是,耳聾的貝多芬不可能聽見樂隊和合唱,隊員們盯著烏姆勞夫的指揮棒,貝多芬的揮揮棒只是在空中徒勞地劃著圓弧。
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練逐漸有了起色,並且越來越好!終於,在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音樂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台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宏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他把此曲獻給了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在眾多的交響曲當中,把這部具有帝王氣魄的作品獻給當時的帝王,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如今距離1823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音樂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宏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余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音樂哲理、音樂氣度所感染!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第九交響曲章節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部作品,走進貝多芬的理想王國。《第九交響曲》一共四個樂章。

Ⅰ.第一樂章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庄嚴而不太快的快板
奏鳴曲式,d小調,2/4拍子
描寫了巨大而緊張的斗爭場面。開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復辟時期令人窒息的空氣的寫照。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了艱苦鬥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後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作曲家一上來就用一種嚴肅、宏大的氣勢表達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實這是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復表現過的主題——斗爭,也折射出斗爭的必然過程——艱辛。旋律跌宕起伏,時而壓抑、時而悲壯,我們似乎看到的是勇士們不斷沖擊關口,前赴後繼企盼勝利的景象。
宏偉的樂章,彷彿在描繪無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納評論道:
「這明暗的、失去了歡樂的氣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脹,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嚴之中,占據了現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據了為了神的歡樂而創造的這個世界。」
音樂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一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穩約感到有一種力量的燥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緊接著音樂由弱到強,由平穩、低沉、朦朧、漸漸發展到明朗、剛勁、節奏鮮明和震撼人心。表現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生命從無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不可抗拒。這個過程也包含著人類的形成、生存和發展,與異常險惡的自然界進行頑強的搏鬥,在斗爭中,人類變得更加強大。人類的出現是神聖的、必然的,必將成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樂章
Molto vivace
極活潑的快板
D小調,3/4拍,龐大的詼諧曲式
緊接著的,按照傳統通常應該是慢版,但是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居然用了極活潑的而且是龐大的詼諧曲式。整個第二樂章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奧地利民間舞曲「連德勒」的特徵,和諧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給正在戰斗的勇士們以積極的鼓勵,似乎讓人們一下子在陰雲密布的戰場上看到了和煦的陽光和藍色的天空。但仔細品味,大家不難發現,到了樂章最後,旋律重新開始急促起來,隱約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氣氛。
第二主題悲嘆的音調表現了苦難、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開部中各種矛盾的形象交織在一起,並與再現部聯結起來,如同一場暴風雨般的激戰。結尾悲壯的氣氛再一次體現了艱苦鬥爭的堅強意志。在第一樂章悲劇性地結束後,為更好的體現英雄主義創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樂章的程式,將第二樂章定成急速活躍的詼諧曲,表現出明朗振奮的情緒和積極的行動。這一樂章是三段體結構。第一段為奏鳴曲式,主題堅毅、激動;樂章中段安靜柔美,同前後形成強烈對比,表現出田園般的夢幻境界。
極為快速的諧謔曲。這是非常卓越的諧謔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亂。
「幾乎是被絕望追逐著,又從絕望中脫逃,在不間斷地、無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獲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納
與之相反,中間部(trio)卻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發出誘人的音響。也許那就是年老的貝多芬心中燃燒的愛情的聖火吧。
本樂章表現人類在戰勝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的蓬勃發展。前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的蓬勃發展是在戰勝了自然界之後,而人類社會在自身的發展中又不斷地出現新的矛盾。人類與自身存在的丑惡的東西的斗爭又變的漸漸突出,這種與自身的斗爭不同於與自然界的斗爭,具有更多的復雜性。貝多芬堅信人類最終會戰勝自身丑惡的東西。

Ⅲ.第三樂章
Adagio moi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
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
第三樂章倒是慢板樂章了,可見貝多芬有意在編排上作了創新。
整個樂章都以變奏曲形式寫成,歡樂到來得愈遲,就愈強烈。像暴風雨到來前可伯的靜謐那樣,歡樂到來之前露出純情的微笑。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如此洋溢著愛情的崇高的樂章是絕無僅有的。
「音樂藝術一旦被貝多芬這樣的人物所駕馭,就能自由自在地發揮用筆墨在狹小的紙面上難以表達的錯綜復雜的愛情和思想。」
——羅曼•羅蘭
這個樂章相對前面兩個樂章顯得寧靜、安詳了許多,旋律雖然平緩,但是不失柔美。法國著名作曲家、樂評家柏遼茲評價此樂章是「偉大的樂章」。第三樂章共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抒情流暢,讓人感受到脆弱心靈的顫動。它不斷變奏發展,逐漸表現出巨大的感情力量;第二主題優雅抒情,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在平靜的氣氛中結束。
在前兩個樂章表現出激烈的戰斗場面之後,第三樂章彷彿是歷經悲劇性事件和暴風雨之後的沉思。
第三樂章是表現人們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遠慮之中,同時也沉浸在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之中。對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解放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輩們報以真誠的追憶和思念。在這思考與追憶、回顧與總結之中,人們展望未來,互相鼓勵、凝聚著新的力量、准備為迎接新的斗爭、為全人類得到徹底解放、得到神聖的歡樂和幸福,而進行最有意義的拼搏。第三樂章結束前的音樂已預示著暴風雨般的變革即將到來。
Ⅳ第四樂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調,4/4拍,變奏曲
第四樂章是整個交響曲的總結,以變奏曲形式寫成。作者在這里又一次突破傳統,將合唱引入交響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與高潮,從而更深刻地體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第四樂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劃分為兩個部分——序奏以及人聲。在一些唱片中,第四樂章單獨占據一個軌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聲獨唱、重唱、合唱部分分為兩軌,但其實上兩者都屬於第四樂章這個整體。其中的人聲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但在人聲部分上台之前,音樂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
這個序奏部分是堅強剛毅,驚心動魄的。接著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歡樂頌」的主題,好像一縷陽光突破濃密的雲層灑向大地,整個歡樂的主題漸漸拉開序幕,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國就在眼前!
經過了一系列的鋪墊,人聲部分終於浮上水面,開始了《歡樂頌》的吟唱!前面就說到過,這首詩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所以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甚至還不捨得過早的就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並不願意把《第九交響曲》作為自己在交響樂領域的封筆之作,作為自己最高理想的體現,當時他還在計劃著《第十交響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後樂聖還是妥協了。或許是宿命、或許是巧合,《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麴生涯的巔峰。
第一部分開始時,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沖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丑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音樂緊跟著片斷重復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管樂吹出驚心動魄的急板樂句,如猛烈可怖的號角聲,但很快就被低音弦樂的宜敘調打斷。
貝多芬曾為宜敘調寫過唱詞,雖未用上,卻可以使我們更准確地了解作者的構思和意圖。第一次在管樂器的一聲怒吼後宜敘調唱詞為:
「不,這會使我們都想起絕望的時候,今天是勝利的日子,應該用歌舞來慶祝」;
在第一樂章引子主題之後唱詞是:
「啊,不,不要這個,要別的更愉快的」;
樂曲剛回到詼諧主題時,宜敘調又喊:
「也不要這個,這只是戲謔,要更好更高尚的」;
慢板樂章奏響時,回答仍是不滿:
「這也太纖柔了,要找一些使人振奮的東西」。
這時,《歡樂頌》的主題隱約出現,宜敘調立即附和:
「這才對了,終於找到了!」
經過緊張而充分的准備之後。終於千呼萬喚地出現了《歡樂頌》主題,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斗之後,終於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接著,由低音弦樂器開始,庄嚴地奏出《歡樂頌》主題,純朴的旋律和著暗啞的聲音從遠方傳來,反復時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並以弦樂轉到管樂,音響也漸增強,最後樂隊全奏,造成強有力的聲勢。在進入聲樂部分之前,又出現樂間開始時猛烈的號角聲,形成巨大洪流,勢不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歡樂頌》主題變奏之後,再次出現急風暴雨般的聲響。但這次引出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
隨後男中音獨唱揭開「歡樂頌」大合唱的序幕: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還是讓我們的歌聲匯合成歡樂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這些詩句都是從獨唱或重唱開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復,主題在每次變奏時都有色調上的變化,但一直保持歡樂的情緒。第七變奏是純器樂的軍隊進行曲;第九變奏是樂隊賦格曲。在輝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現後,音樂轉入庄嚴的行板,一個新的主題如宣敘調式的贊美詩一般,號召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在第十一變奏中與歡樂主題構成雙主題賦格段。最後合唱與樂隊的演奏愈來愈火熱、速度越來越快、尾聲高昂激越,氣氛歡騰。音樂以急板的速度在團結勝利的歡呼聲、激越的歡騰氣氛中結束。
在這兒我們必須了解,在《歡樂頌》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貝多芬與席勒的不同,席勒認為歡樂是變成兄弟的前提,而貝多芬則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歡樂的前提,人們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解放,歡樂不是上帝的贈品,而是靠人們去奮斗,歡樂屬於解放了的人們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音樂進入一個神聖的境界,思想、情感升華了,一切丑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斗,終於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入一個神聖的理想世界。
評價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傲然聳立在古今眾多的交響樂之林。 羅曼•羅蘭評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寫道: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匯流點。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而且是從完全不同的地方匯集來的許多奔流——一切時代的、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夢想和希望,都混雜在里邊。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響樂也不一樣,也可以說它是從山頂俯瞰過去的一切。
由於《第八交響曲》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間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它的視野變得格外寬闊,所以才能俯瞰著他的『生涯的全書』而飛翔。」
這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可以說就是貝多芬的「生涯的全書」。羅曼•羅蘭還說:「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風雨的一天。」的確,他的一生就是悲慘的苦難的延續。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喪母,他不得不為了照顧酗酒的父親和弟弟們而苦鬥,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麗葉塔•格依恰爾蒂的戀愛將要成熟,卻又橫道失敗,26歲就患了可詛咒的耳疾,終於導致他決心自殺。
羅曼•羅蘭說過:
「音樂和思想從來不犧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對方豐滿。」
「幾個世紀以來從未達到的『詩與音樂』的結合,在這里完全融合了。」
李茨拉說:
「單憑大音樂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僅是同時代的世界,它還包括後來的世界已經處於興奮狀態100多年的,除了這部《第九交響曲》,再也沒有其它了。」
他說得太對了。在席勒的詩中「世界」這個詞一再出現,不論是席勒還是貝多芬,都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世界」和「和平」的人。這部交響曲之所以具有永恆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於擁有這種精神。
如果要我們為人類的音樂文化推舉一部作品作為代表,怎麼辦?這個令人惱怒的問題,通過美國人在1979年的一次壯舉向我們提了出來:他們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飛船,發射到太空,用它來作地球人類給外星生命的介紹信。我們從未聽到有人對這個選擇發表不同意見!「合唱」享有至高無上的聲譽,是公認的宏偉庄嚴的巨作。它具有最強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現力,就是第一次聽,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聽者的是,寧可把人聲看作一種樂器,而不要只把器樂部分當成人聲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為第四樂章「歡樂頌」的盛名所累,而忽視了前面三個樂章。
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當然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音樂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樂章的最後,這種氣氛被表現到了極致,整部作品在無比光明、無比輝煌的情景下結束。
《第九交響曲》已經成為了歐盟的盟歌。
如今《第九交響曲》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樂家認為已經沒有任何作品能夠超越《合唱》的成就,無論這種說法是不是有偏頗的地方,《第九交響曲》都將是永恆的!歡樂頌精神永不滅! 這華麗的轉身!是貝多芬創造的又一高峰,在這部交響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爭、不屈,面對生活的苦難笑著面對,這是多麼崇高的一種人生境界,「上帝沒有給他歡樂,而他卻創造出歡樂來給予世界!」

配器、備注
樂器:長笛1,短笛1,雙簧管2,單簧管2,巴頌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號2,法國號4,長號3,定音鼓2,三角鐵,釵,低音鼓及弦樂組。
獻給Moritz和Von Fries伯爵,首次公演於1813年12月8日。

2. 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詳細曲式賞析

無法超越的封筆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Symphony No.9 in D minor,Op.125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第九交響曲》的創作開始於1817年,歷時近七年的時間,完成於1823年年底-1824年春。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
終於,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合同,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音樂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沖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音樂已經過時。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扎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正指揮由烏姆勞夫擔任,貝多芬也手執指揮棒站在指揮台上擔任副指揮。但是,耳聾的貝多芬不可能聽見樂隊和合唱,隊員們盯著烏姆勞夫的指揮棒,貝多芬的揮揮棒只是在空中徒勞地劃著圓弧。
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練逐漸有了起色,並且越來越好!終於,在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音樂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台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宏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他把此曲獻給了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在眾多的交響曲當中,把這部具有帝王氣魄的作品獻給當時的帝王,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如今距離1823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音樂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宏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余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音樂哲理、音樂氣度所感染!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第九交響曲章節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部作品,走進貝多芬的理想王國。《第九交響曲》一共四個樂章。

Ⅰ.第一樂章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庄嚴而不太快的快板
奏鳴曲式,d小調,2/4拍子
描寫了巨大而緊張的斗爭場面。開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復辟時期令人窒息的空氣的寫照。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了艱苦鬥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後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作曲家一上來就用一種嚴肅、宏大的氣勢表達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實這是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復表現過的主題——斗爭,也折射出斗爭的必然過程——艱辛。旋律跌宕起伏,時而壓抑、時而悲壯,我們似乎看到的是勇士們不斷沖擊關口,前赴後繼企盼勝利的景象。
宏偉的樂章,彷彿在描繪無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納評論道:
「這明暗的、失去了歡樂的氣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脹,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嚴之中,占據了現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據了為了神的歡樂而創造的這個世界。」
音樂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一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穩約感到有一種力量的燥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緊接著音樂由弱到強,由平穩、低沉、朦朧、漸漸發展到明朗、剛勁、節奏鮮明和震撼人心。表現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生命從無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不可抗拒。這個過程也包含著人類的形成、生存和發展,與異常險惡的自然界進行頑強的搏鬥,在斗爭中,人類變得更加強大。人類的出現是神聖的、必然的,必將成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樂章
Molto vivace
極活潑的快板
D小調,3/4拍,龐大的詼諧曲式
緊接著的,按照傳統通常應該是慢版,但是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居然用了極活潑的而且是龐大的詼諧曲式。整個第二樂章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奧地利民間舞曲「連德勒」的特徵,和諧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給正在戰斗的勇士們以積極的鼓勵,似乎讓人們一下子在陰雲密布的戰場上看到了和煦的陽光和藍色的天空。但仔細品味,大家不難發現,到了樂章最後,旋律重新開始急促起來,隱約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氣氛。
第二主題悲嘆的音調表現了苦難、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開部中各種矛盾的形象交織在一起,並與再現部聯結起來,如同一場暴風雨般的激戰。結尾悲壯的氣氛再一次體現了艱苦鬥爭的堅強意志。在第一樂章悲劇性地結束後,為更好的體現英雄主義創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樂章的程式,將第二樂章定成急速活躍的詼諧曲,表現出明朗振奮的情緒和積極的行動。這一樂章是三段體結構。第一段為奏鳴曲式,主題堅毅、激動;樂章中段安靜柔美,同前後形成強烈對比,表現出田園般的夢幻境界。
極為快速的諧謔曲。這是非常卓越的諧謔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亂。
「幾乎是被絕望追逐著,又從絕望中脫逃,在不間斷地、無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獲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納
與之相反,中間部(trio)卻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發出誘人的音響。也許那就是年老的貝多芬心中燃燒的愛情的聖火吧。
本樂章表現人類在戰勝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的蓬勃發展。前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歷史的必然。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的蓬勃發展是在戰勝了自然界之後,而人類社會在自身的發展中又不斷地出現新的矛盾。人類與自身存在的丑惡的東西的斗爭又變的漸漸突出,這種與自身的斗爭不同於與自然界的斗爭,具有更多的復雜性。貝多芬堅信人類最終會戰勝自身丑惡的東西。

Ⅲ.第三樂章
Adagio moi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
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
第三樂章倒是慢板樂章了,可見貝多芬有意在編排上作了創新。
整個樂章都以變奏曲形式寫成,歡樂到來得愈遲,就愈強烈。像暴風雨到來前可伯的靜謐那樣,歡樂到來之前露出純情的微笑。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如此洋溢著愛情的崇高的樂章是絕無僅有的。
「音樂藝術一旦被貝多芬這樣的人物所駕馭,就能自由自在地發揮用筆墨在狹小的紙面上難以表達的錯綜復雜的愛情和思想。」
——羅曼•羅蘭
這個樂章相對前面兩個樂章顯得寧靜、安詳了許多,旋律雖然平緩,但是不失柔美。法國著名作曲家、樂評家柏遼茲評價此樂章是「偉大的樂章」。第三樂章共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抒情流暢,讓人感受到脆弱心靈的顫動。它不斷變奏發展,逐漸表現出巨大的感情力量;第二主題優雅抒情,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在平靜的氣氛中結束。
在前兩個樂章表現出激烈的戰斗場面之後,第三樂章彷彿是歷經悲劇性事件和暴風雨之後的沉思。
第三樂章是表現人們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遠慮之中,同時也沉浸在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之中。對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解放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輩們報以真誠的追憶和思念。在這思考與追憶、回顧與總結之中,人們展望未來,互相鼓勵、凝聚著新的力量、准備為迎接新的斗爭、為全人類得到徹底解放、得到神聖的歡樂和幸福,而進行最有意義的拼搏。第三樂章結束前的音樂已預示著暴風雨般的變革即將到來。
Ⅳ第四樂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調,4/4拍,變奏曲
第四樂章是整個交響曲的總結,以變奏曲形式寫成。作者在這里又一次突破傳統,將合唱引入交響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與高潮,從而更深刻地體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第四樂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劃分為兩個部分——序奏以及人聲。在一些唱片中,第四樂章單獨占據一個軌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聲獨唱、重唱、合唱部分分為兩軌,但其實上兩者都屬於第四樂章這個整體。其中的人聲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但在人聲部分上台之前,音樂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
這個序奏部分是堅強剛毅,驚心動魄的。接著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歡樂頌」的主題,好像一縷陽光突破濃密的雲層灑向大地,整個歡樂的主題漸漸拉開序幕,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國就在眼前!
經過了一系列的鋪墊,人聲部分終於浮上水面,開始了《歡樂頌》的吟唱!前面就說到過,這首詩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所以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甚至還不捨得過早的就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並不願意把《第九交響曲》作為自己在交響樂領域的封筆之作,作為自己最高理想的體現,當時他還在計劃著《第十交響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後樂聖還是妥協了。或許是宿命、或許是巧合,《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麴生涯的巔峰。
第一部分開始時,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沖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丑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音樂緊跟著片斷重復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管樂吹出驚心動魄的急板樂句,如猛烈可怖的號角聲,但很快就被低音弦樂的宜敘調打斷。
貝多芬曾為宜敘調寫過唱詞,雖未用上,卻可以使我們更准確地了解作者的構思和意圖。第一次在管樂器的一聲怒吼後宜敘調唱詞為:
「不,這會使我們都想起絕望的時候,今天是勝利的日子,應該用歌舞來慶祝」;
在第一樂章引子主題之後唱詞是:
「啊,不,不要這個,要別的更愉快的」;
樂曲剛回到詼諧主題時,宜敘調又喊:
「也不要這個,這只是戲謔,要更好更高尚的」;
慢板樂章奏響時,回答仍是不滿:
「這也太纖柔了,要找一些使人振奮的東西」。
這時,《歡樂頌》的主題隱約出現,宜敘調立即附和:
「這才對了,終於找到了!」
經過緊張而充分的准備之後。終於千呼萬喚地出現了《歡樂頌》主題,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斗之後,終於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接著,由低音弦樂器開始,庄嚴地奏出《歡樂頌》主題,純朴的旋律和著暗啞的聲音從遠方傳來,反復時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並以弦樂轉到管樂,音響也漸增強,最後樂隊全奏,造成強有力的聲勢。在進入聲樂部分之前,又出現樂間開始時猛烈的號角聲,形成巨大洪流,勢不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歡樂頌》主題變奏之後,再次出現急風暴雨般的聲響。但這次引出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
隨後男中音獨唱揭開「歡樂頌」大合唱的序幕: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還是讓我們的歌聲匯合成歡樂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這些詩句都是從獨唱或重唱開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復,主題在每次變奏時都有色調上的變化,但一直保持歡樂的情緒。第七變奏是純器樂的軍隊進行曲;第九變奏是樂隊賦格曲。在輝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現後,音樂轉入庄嚴的行板,一個新的主題如宣敘調式的贊美詩一般,號召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在第十一變奏中與歡樂主題構成雙主題賦格段。最後合唱與樂隊的演奏愈來愈火熱、速度越來越快、尾聲高昂激越,氣氛歡騰。音樂以急板的速度在團結勝利的歡呼聲、激越的歡騰氣氛中結束。
在這兒我們必須了解,在《歡樂頌》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貝多芬與席勒的不同,席勒認為歡樂是變成兄弟的前提,而貝多芬則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歡樂的前提,人們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解放,歡樂不是上帝的贈品,而是靠人們去奮斗,歡樂屬於解放了的人們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音樂進入一個神聖的境界,思想、情感升華了,一切丑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斗,終於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入一個神聖的理想世界。
評價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傲然聳立在古今眾多的交響樂之林。 羅曼•羅蘭評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寫道: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匯流點。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而且是從完全不同的地方匯集來的許多奔流——一切時代的、人類的各種各樣的夢想和希望,都混雜在里邊。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響樂也不一樣,也可以說它是從山頂俯瞰過去的一切。
由於《第八交響曲》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間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它的視野變得格外寬闊,所以才能俯瞰著他的『生涯的全書』而飛翔。」
這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可以說就是貝多芬的「生涯的全書」。羅曼•羅蘭還說:「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風雨的一天。」的確,他的一生就是悲慘的苦難的延續。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喪母,他不得不為了照顧酗酒的父親和弟弟們而苦鬥,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麗葉塔•格依恰爾蒂的戀愛將要成熟,卻又橫道失敗,26歲就患了可詛咒的耳疾,終於導致他決心自殺。
羅曼•羅蘭說過:
「音樂和思想從來不犧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對方豐滿。」
「幾個世紀以來從未達到的『詩與音樂』的結合,在這里完全融合了。」
李茨拉說:
「單憑大音樂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僅是同時代的世界,它還包括後來的世界已經處於興奮狀態100多年的,除了這部《第九交響曲》,再也沒有其它了。」
他說得太對了。在席勒的詩中「世界」這個詞一再出現,不論是席勒還是貝多芬,都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世界」和「和平」的人。這部交響曲之所以具有永恆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於擁有這種精神。
如果要我們為人類的音樂文化推舉一部作品作為代表,怎麼辦?這個令人惱怒的問題,通過美國人在1979年的一次壯舉向我們提了出來:他們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飛船,發射到太空,用它來作地球人類給外星生命的介紹信。我們從未聽到有人對這個選擇發表不同意見!「合唱」享有至高無上的聲譽,是公認的宏偉庄嚴的巨作。它具有最強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現力,就是第一次聽,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聽者的是,寧可把人聲看作一種樂器,而不要只把器樂部分當成人聲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為第四樂章「歡樂頌」的盛名所累,而忽視了前面三個樂章。
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當然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音樂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樂章的最後,這種氣氛被表現到了極致,整部作品在無比光明、無比輝煌的情景下結束。
《第九交響曲》已經成為了歐盟的盟歌。
如今《第九交響曲》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樂家認為已經沒有任何作品能夠超越《合唱》的成就,無論這種說法是不是有偏頗的地方,《第九交響曲》都將是永恆的!歡樂頌精神永不滅! 這華麗的轉身!是貝多芬創造的又一高峰,在這部交響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爭、不屈,面對生活的苦難笑著面對,這是多麼崇高的一種人生境界,「上帝沒有給他歡樂,而他卻創造出歡樂來給予世界!」

配器、備注
樂器:長笛1,短笛1,雙簧管2,單簧管2,巴頌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號2,法國號4,長號3,定音鼓2,三角鐵,釵,低音鼓及弦樂組。
獻給Moritz和Von Fries伯爵,首次公演於1813年12月8日。

3. 20首名曲(作者,創作背景,特點,賞析)

世界名曲 埃爾加
愛的禮贊
巴赫
E調前奏曲
G弦上的詠嘆調
愛的協奏曲
布藍登堡舞曲
布藍登堡協奏曲
詠嘆調(巴哈)
雅克的迦可琳眼淚(巴哈)
舞樂組曲(巴哈)
船歌(巴哈)
愛的協奏曲(巴哈)
E大調前奏曲(巴哈)
G弦之歌(巴哈)
貝多芬
英雄
悲愴奏鳴曲(貝多芬)
快樂頌(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
致愛麗絲(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暴風雨奏鳴曲
熱情奏鳴曲
比才
阿萊城姑娘(比才)
卡門(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勃拉姆斯
第三號交響樂(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勃拉姆斯)
搖籃曲(勃拉姆斯)
圓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調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
羅密歐與朱莉葉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雙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個小天鵝(柴可夫斯基)
天鵝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圓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發少女(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陸(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進行曲(德沃夏克)
馬斯奈
朱爾的哀思(馬斯奈)
泰綺思冥想曲(馬斯奈)
沉思曲(馬斯奈)
門德爾松
仲夏夜之夢序曲(門德爾松)
結婚進行曲(門德爾松)
春之歌(門德爾松)
乘著歌聲的翅膀(門德爾松)
芬格爾山洞(門德爾松)
第一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
無詞歌(門德爾松)
義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
蘇格蘭交響曲(門德爾松)
莫扎特
弦樂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響曲(莫扎特)
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莫扎特)
聖詩(莫扎特)
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號橫笛協奏曲(莫扎特)
D大調圓號協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鱒魚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響樂(舒伯特)
聖母頌(舒伯特)
菩提樹(舒伯特)
樂與之時(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舒伯特)
F小調樂與之時(舒伯特)
舒曼
夢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
斯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圓舞曲
風流寡婦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爾第
四季
吉他奏鳴曲
曼陀鈴協奏曲
威爾第
茶花女
弄臣
阿依達
奧塞羅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維瓦爾第」與「威爾第」弄混
肖邦
馬祖卡(肖邦)
波蘭圓舞曲(肖邦)
F大調夜曲(肖邦)
F大調船歌(肖邦)
C小調夜曲(肖邦)
C小調即興幻想曲(肖邦)
穆索爾斯基
展會上的圖畫
哈恰圖良
大刀進行曲
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斯基進行曲

熱點內容
童話故事題 發布:2024-11-18 09:20:42 瀏覽:839
錦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1-17 23:14:48 瀏覽:86
現代歷史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49 瀏覽:43
龜兔比賽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22:54:34 瀏覽:780
轉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22:32:38 瀏覽:484
成語513 發布:2024-11-17 22:03:08 瀏覽:212
成語節 發布:2024-11-17 21:51:25 瀏覽:542
帶睿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6:39 瀏覽:841
什麼閃閃成語 發布:2024-11-17 21:45:49 瀏覽:248
故事兩只小熊 發布:2024-11-17 21:40:46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