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字賞析
Ⅰ 貝奧武夫的作品賞析
《貝奧武夫》的作者採用的詩的基本形式是頭韻 , 即用來押韻的字都以同一輔音開始。每一行通常有四個重讀音節, 在第二與第三重音節之間有一個停頓, 這樣就把一行分為兩個部分。通常頭三個重讀音節, 更多的是頭兩個重讀音節(其中一個照例就是第三個重讀音節) ,都用頭韻, 如:
Steap stanhlitho! stige near we
( steap stone! slopes! paths narrow )
(陡峭的! 狹窄的小路)
Tha com of more under mist-hleo thowm Grendel gongan; godes yrre bar
( There came from the more under the mist-clouds Grendel going; God's ire he bore)
(從雲霧迷茫的荒野格蘭代爾走了出來, 他忍受著上帝的憤怒)
《貝奧武夫》的作者在語言上大量地運用各種濃縮比喻, 叫做「比喻名稱」 ( kenning) , 即通常是由兩個名片語成的復合名詞, 例如, 「 鯨路」(whale-path)、「天鵝路」 ( swan-rood )、「海豹浴場」 (seal-bath)等都指大海; 「天空的蠟燭」( sky『s candle)和「天上的寶石」 ( heaven』s jewel) 指太陽; 「榮譽的揮動者」( glory』s wielder)和「勝利的賜予者」 ( v ictory『s bestower)指上帝; 「古墓的守衛者」 ( barrow『s guardian) 和「夜晚的獨飛者」( hight』s alone-flier ) 指惡龍;「 戰斗的閃光物」( battle-flasher)指刀劍等等。《貝奧武夫》的作者喜歡用委婉語和剋制的陳述手段, 例如: 把戰斗稱作「 刀槍游戲」, 把戰勝征服比喻作「 剝奪了喝蜂蜜酒的席位」, 把死亡比喻作「睡眠」或「選擇上帝的光明」等。作者也運用插曲和離題的話把神話故事提升到史詩的高度, 這就大大地加深和加寬了作品的內容。作者運用兩種不同的寫作手法: 一種是充分詳盡的史詩敘述手法, 用來開展貝奧武夫降妖除怪的主要情節; 另一種是簡練省略的隱喻暗示手法, 用來呈現這些插曲和離題的話。這些語言的運用使得史詩庄嚴、華麗、隱晦、迷離、多比喻、多省略, 既簡練又復雜, 既含蓄又強烈。 史詩《貝奧武夫》以斯堪地那維亞的英雄貝奧武夫的英雄事跡構成主要內容, 集中展現並歌頌了日耳曼民族的傳統英雄價值觀: 力量、勇氣、忠誠、慷慨、好客和強烈的榮譽觀等。我們所看到的詩是八九世紀期間由一個英國詩人寫定的, 它反映了從氏族到早期封建社會許多世紀中的生活與風氣。
《貝奧武夫》是一個冒險故事, 是來自原始條頓族的民間傳說。如我們所知, 這些民族住在歐洲大陸東北部沿海一帶, 從萊茵河口到日特蘭半島, 他們居住的是一些狹小的地方, 後邊是一片廣闊無邊的森林, 前面是波濤洶涌的北海。他們必須與野獸斗爭, 與神秘莫測的自然界搏鬥。當武士冒險遠征或航海歸來時, 就會講述那些住在海底下或在大澤森林裡的奇異妖魔的故事。因此, 史詩具有較濃的神魔色彩和巫術氣氛。
《貝奧武夫》是篇異教題材的故事, 但絕不是一首只反映原始時代的詩篇。它是在基督教已傳入英國後寫定的, 那時英國社會正在向封建社會過渡。因此, 這首詩也反映七八世紀英國的生活與風貌, 呈現出民間的一種新舊生活方式的混合, 兼有民族時期的英雄主義和封建時期的理想, 即前一時期的剛毅和後一時期的柔和相結合, 前一時期的勇敢加上後一時期的美德, 便更加高貴。
《貝奧武夫》是封建主義黎明時期所復述的一個民族社會的故事。貝奧武夫這位英雄是一位民族的酋長, 忘我無私, 具有高度責任感。他雖然是部落貴族, 但不脫離人民, 體現了氏族社會瓦解時期部落人民的理想, 體現了騎士的品德。 史詩《貝奧武夫》反映了氏族部落社會的價值觀念。對武士們來說, 最高的美德是忠誠和勇敢。忠於國王, 也就是忠於集體。武士憑著勇敢來達到自我完善。雖然人們相信命運,但是勇敢的人也會從命運手裡得救。一個勇敢的戰士, 在最終被命運戰勝以前, 必須做出最英勇的事績。這些事績將使他永遠活在後世人們的記憶里, 這樣他就獲得了永生, 成為永垂不朽的英雄。這些氏族部落社會的價值觀念是異教的, 非基督教的。另一方面, 史詩
《貝奧武夫》也是一部表現善惡斗爭的基督教作品。葛倫得是該隱( Cain) 的後代, 他和他的水怪母親代表邪惡。貝奧武夫戰勝了他們, 這就象徵著善戰勝了惡。火龍在教會的寓言里象徵撒旦( Satan) 。貝奧武夫戰勝了火龍, 這也就象徵著耶穌基督戰勝了撒旦。在貝奧武夫身上的確也體現了救世主的精神。從這個角度看, 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和17 世紀彌爾頓的宗教史詩《失樂園》似乎也有精神上的聯系。
Ⅱ 嚴武的軍城早秋賞析
「秋風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了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
"朔雲邊月滿西山"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布的「眼中形勢」,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
上面的答案是我自己找資料組織的,如果要標準的答案,在下面. 不過我覺得這答案不怎麼好,三步都沒走出來,應該修改修改
濰坊市二模語文試題4.30
16. 閱讀下邊這首唐詩 然後回答問題。(6 分)
軍城早秋
嚴武
咋夜秋風入漢關 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①前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2 分)
②三、四兩句寫出了詩中這位將軍怎樣的形象特點?(4 分)
16. ①渲染了一種陰沉肅穆的氣氛; 明寫景物 暗寫外敵人侵 戰雲密布。(2 分。 兩個要點中 一個要點1 分)
②對戰爭的警覺和敏感; 剛毅果斷的氣魄; 必勝的信心和決心。(4 分。三個要點中學生答出其中一點得2 分 答兩點即可得4 分)
http://www.haohaoxuexi.cn/index.php/group_thread/view/id-200355
Ⅲ 水滸傳楊志性格特徵摘抄加賞析
楊志的性格:一方面重義氣,守信義,謹慎精明。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粗暴蠻橫、剛愎自用。
摘抄: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雲彩,其實那熱不可當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腳疼,走不得。眾軍漢道:「這般天氣熱,兀的不曬殺人!」楊志喝著軍漢道:「快走!趕過前面岡子去,卻再理會。」正行之間,前面迎著那土岡子。一行十五人奔土岡子來,歇下擔仗,十四人都去松林樹下睡倒了。
楊志說道:「苦也!這里是甚麼去處,你們卻在這里歇涼!起來快走!」眾軍漢道:「你便利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楊志拿起藤條,劈頭劈腦打去。打得這個起來,那個睡倒,楊志無可奈何。只見兩個虞候和老都管氣喘急急,也巴到岡子上松樹下坐下喘氣。
楊志拿著藤條,喝道:「一個不走的吃他二十棍!」眾軍漢一齊叫將起來。數內一個分說道:「提轄,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須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當人!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也容我們說一句。你好不知疼癢!只顧逞辯!」楊志罵道:「這畜生不慪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條,劈臉又打去。
賞析:其實結合《水滸》中其他描寫楊志的章節,可以看出,楊志是一個精明能乾的人。 楊志久在江湖,知道押運生辰綱的凶險,剛一接受任務,就多次推託,推辭不掉時,才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趕路。後又要求梁中書給自己提調眾人的權力。 後來在路上,也是根據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開始是趁涼行路,後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天正熱時趕路,而且不允許大家在黃泥崗的松林里休息。
後來兵士要買酒喝,他又千方百計阻攔。這都體現了楊志的精明。 還有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蠻橫、剛愎自用。
(3)武字賞析擴展閱讀
楊志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青面獸,楊家將後人,武舉出身,曾任殿帥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後在東京謀求復職不果,窮困賣刀,殺死潑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書的賞識,提拔為管軍提轄使,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龍山落草。
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位列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征方臘時病逝於丹徒縣,追封忠武郎。
人物出身
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因臉上生有一大塊青記,人稱青面獸。他自幼流落關西,早年曾應武舉,官至殿司制使官。後押送花石綱,卻在黃河裡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難江湖。
賣刀殺人
林沖風雪山神廟後,投奔梁山,受到寨主王倫刁難,只得下山去取投名狀。楊志正逢恩赦,要去東京謀求復職,恰好路經梁山泊,遇到林沖。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最終被王倫勸下。王倫有意招納楊志入伙,卻被楊志婉拒,只得放他離開。
楊志到東京後,通過門路見到了太尉高俅,卻被高俅趕出。他盤纏用盡,只得到天漢橋街市上變賣祖傳寶刀,卻又遇潑皮牛二尋釁滋事。牛二要強奪寶刀,再三糾纏。楊志「一時性起」,怒殺牛二,而後到開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天漢橋百姓感念楊志為民除害,替他花錢上下打點。最終,楊志被免除死罪,只以「斗毆殺傷,誤傷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東郭鬥武
楊志到大名府後,卻得到北京留守梁中書的賞識,被留在府中聽用。梁中書見他做事勤謹,有心提拔他為軍中副牌,但卻擔心有人不服,便安排東郭門教場演武。 楊志比槍、斗箭,連敗副牌軍周謹。梁中書讓楊志接替周謹擔任副牌軍,卻惹惱了正牌軍索超。索超出場與楊志比武,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都監聞達擔心兩敗俱傷,急命鳴鑼,並和李成一道稟報梁中書,稱二人皆可重用。梁中書便將索超、楊志同時提拔為管軍提轄使。東郭鬥武影響很大,北京百姓看了也都歡欣不已。此後,楊志更得梁中書器重,與索超也是惺惺相惜。
中計失綱
梁中書為給岳父蔡京賀壽,搜刮十萬貫金珠寶貝,命楊志送往東京,號稱生辰綱。楊志為防盜賊劫奪,建議挑選十名軍士扮成普通商客,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他得知府中謝都管以及兩位虞候也要一同前往,又索要提調眾人之權。梁中書全部應允。
趕赴東京途中,楊志催促軍士在天氣正熱時趕路,以致軍士都怨悵不已。他又不會安撫,遇到軍士懈怠,「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更激化了內部矛盾。謝都管也有所不滿。路經黃泥崗時,眾軍士不顧楊志勸阻,執意到松林里休息。這時,晁蓋、吳用等七人扮作販棗商人,也到岡上休息。
而後,七人在白日鼠白勝的配合下,用下了蒙汗葯的白酒迷倒楊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綱。楊志酒醒後,不敢回北京復命,只得逃走,欲投奔梁山。眾軍士擔心梁中書問罪,見楊志已走,便將過失都推到楊志身上,稱他勾結強盜,劫走生辰綱。
Ⅳ 清任頤蘇武牧羊圖的作品賞析
在任頤眾多的人物故事畫中,「蘇武牧羊」是他描繪較多的題材之一。《漢書·蘇武回傳》中記載:蘇武,答字子卿,曾奉漢武帝命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單於欲降蘇武,蘇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貝加爾湖)長達19年,蘇武「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旌盡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作為出身於市民,又一度隨太平軍轉戰的任伯年,面對加速殖民化的國土,深感「身居十里洋場,無異置身異域」,甚至寄希望於「草莽英雄」,正是這種思想驅使他在畫中寄託憂患意識,歌頌高尚的愛國情操。圖中蘇武手持漢節,如堅石般站立於畫面中心,雙目望於畫外,似在遙望漢國,目光堅定自信,表現了不屈的精神。
Ⅳ 賞析散文蘇武傳一千字一下,
《蘇武傳復》雖附見於《漢制書·蘇建傳》,但卻是班固傾全力而寫成的得意之作。它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記述蘇武出使匈奴後歷經磨難、可歌可泣的事跡,是傳記的主體。第二部分敘寫蘇武歸漢後英名遠播、深受尊寵的情形。第三部分是作者對傳記人物所作的贊語。本篇節選的是傳記的第一部分,通過蘇武在匈奴長期的殊死斗爭,頌揚了他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了民族尊嚴與國家利益而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