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尺名句
『壹』 中國格言有哪些
這些都是影響中國年的名句. 一、古代中國(從先秦到1840):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蕃傳》 東漢名臣陳蕃少時獨居一室而院內齷齪,薛勤批評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二、近現代中國: (1840-1949) 30:師夷長技以制夷 鴉片戰爭失敗後,以魏源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強調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反擊外來侵略,這句話成為近代中國探索國家出路的先聲。 31:習兵戰不如習商戰 19世紀60年代起,早期維新派鄭觀應等人提出,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外,還有另外一種戰爭,即「商戰」,中國的工商業者自此以「富國」理想的擔當者步入歷史。 32:變法自強 甲午戰爭後,亡國滅種危機空前加劇。洋務派和維新派中很多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東漸中國的趨勢,於是提出該口號。 3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學為體,即堅持形而上的中國孔孟之道;西學為用,就是採納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這句口號為晚清社會傳播西方近代文明,推進洋務改革做出很大貢獻。 34:振興中華 孫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國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時提出。 35:扶清滅洋 1898年10月,趙三多等人領導山東冠縣人民舉行反教會斗爭之時,其所用旗幟即標「扶清滅洋」,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強烈願望。 36: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1905年7月,中國同盟會通過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1906年孫中山首次將其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37:打倒帝國主義 1922年五一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召開第一次勞動大會,大會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此口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口號之一。 38:勿忘國恥 1915年5月,袁世凱承認了賣國的「二十一條」。全國各地商民、學生及海外華僑紛紛集會,宣傳反日救亡,號召「抵制日貨,勿忘國恥」。 39:擁護共和萬歲 來自1915年護國運動期間,昆明人民張貼的一條旨在反對復辟,擁護共和的標語。 40:實業救國 產生於洋務運動時期,盛行於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前後,是中國近代史上主張以興辦實業拯救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 中國現代無產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代傑出畫家徐悲鴻——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恆、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勤能補拙,勤儉立業。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宜正、肩宜平、胸宜寬、背宜直;氣度: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周恩來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 陳毅曾請人在自己心愛的硯盒上刻了這樣17個字:「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幹事,自強不息。」陳毅的一生以高風亮節的品質為其銘文留下了注腳。 蒲松齡將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對聯刻在鎮尺之上,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信心,被稱為「尺銘」。 中國近代文學家林琴南,自幼十分刻苦,勤奮好學,一生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還翻譯了170多部外國文學著作。他曾在居室的牆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寫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ZHUANZAI>
滿意請採納
『貳』 關於成長的名言警句
名人給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長
你喜歡讀書嗎?你知道書中描繪的純潔美好的世界嗎?你體會過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無窮的樂趣嗎?朋友,讀書吧!你會受益終生的。
我很小就開始讀書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讀,後來我被書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歡上了讀書。讀了書中的至理名言後,我掌握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你先看看我書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它告訴我,時間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必須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現在;「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要緊緊抓住現在,不讓光陰虛度。
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就身體力行,做事不拖拉不鬆懈。我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多次科考都名落孫山,後來專心創作,為了激勵自己,他在銅鎮尺上刻了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正是用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踐卧薪嘗膽終於滅掉越國的歷史故事來激勵自己埋頭寫書的。由於他從不懈怠,終於創作出傳世佳作《聊齋志異》。蒲松齡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立下志願,要努力奮斗,爭取成功。人們做事情,開始時熱情高漲,勁頭十足,但往往是虎頭蛇尾,不能堅持到底,圓滿結束。「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句名言時時鞭策我,做事不要懼怕困難,要堅持到底。
書籍給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詩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為,人能有所作為;孫臏修兵法、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告訴我,做人要自尊自愛,力爭上游,不甘落後。這樣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變恥辱為光榮;齊桓公重用曾經是自己對手的管仲,告訴我對人要寬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與信任;東漢太學範式不遠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訴我「言必信行必果。」
名人給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長,人類積累起來的一切經驗與智慧,在知識的彼岸在等待著我們,等待我們去采擷去吸收。而到達彼岸的航船就是讀書。開卷有益,讓這些名人名言作為我們心中的燈塔,為生命之舟導航,讓我們在生活的波濤中不畏困難,劈波斬浪,駛向理想的彼岸。
『叄』 朋友們幫忙想幾句適合放在鎮紙上面的詞或者詩句,都可以。雅緻霸氣都行,謝謝啦!!!
君子三端擅一名,秋毫雖細握非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