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片段摘抄加賞析
❶ 名人傳的摘抄及賞析
1、摘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名人傳》
賞析:在艱難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時刻給自己打氣,在遭遇了生活的挫折之後,不要心灰意冷,灰頭喪氣,面對生活要充滿熱愛之情,這便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2、摘抄: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幸運的頂點,往往也是厄運的開端。——羅曼羅蘭《名人傳》
賞析:這句話提示我們,當我們身在順境當中時,要有憂患意識,當我們身處逆境中時,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論命運如何變化,我們都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軌跡。
3、摘抄: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在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羅曼羅蘭《名人傳》
賞析:這句話替我們解答了信仰的含義,學會如何思考。我們常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越來越缺乏信仰,這就是指的逐漸喪失了敬畏之心」,我們如果擁有信仰,就應該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帶著自己的信仰去完成理想和目標。
4、摘抄: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羅曼羅蘭《名人傳》
賞析:作者的話語中,除了自由,還應該善良,心地善良的人不論什麼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挫折,總會有人幫助,也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這就是善良的力量。
5、摘抄: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羅曼羅蘭《名人傳》
賞析:這段文字是對貝多芬等藝術家的最精準的描述,他們的人生都充滿了挫折,也並非一帆風順,貧窮、殘疾、孤獨都圍繞著他們,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頹廢下去,而是充滿了理想的一如既往的奮斗,為了力量為奮斗終身的人,最後也都有了巨大的成就,為世界帶來了藝術作品,給世人帶來了歡樂。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人身上,但絕大多數人都會因此而喪志,最後一事無成。
(1)名人傳片段摘抄加賞析擴展閱讀
《名人傳》經典佳句
一切使他不安;他的家庭也嘲笑這永遠的不安。他如自己所說的一般,在「一種悲哀的或竟是癲狂的狀態」中過生活。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覓得一種悲苦的樂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歡喜。」
對於他,一切都成為痛苦的題目,甚至愛,甚至善。
「我的歡樂是悲哀。」
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接近歡樂而更傾向於痛苦的了。他在無垠的宇宙中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觀主義都包含在這絕望的呼聲,這極端偏狂的語句中。
「千萬的歡樂不值一單獨的苦惱!……」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幾乎完全隔離了。」
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晚年,他令人發生一種宗教般的尊敬。他威臨著他的時代。那時,他稍微鎮靜了些。他從高處看人,人們從低處看他。他從沒有休息,也從沒有最微賤的生靈所能享受的溫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鍾的時間在別人的愛撫中睡眠。婦人的愛情於他是無緣的。在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倫娜冷靜而純潔的友誼,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剎那。周圍盡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劇烈旋轉,他的意念與幻夢在其中回盪。貝多芬的憂郁是人類的過失,他天性是快樂的,他希望快樂。米開朗基羅卻是內心憂郁,這憂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他在周圍造成一片空虛。
這還算不得什麼。最壞的並非是成為孤獨,卻是對自己亦孤獨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為自己的主宰,而且否認自己,與自己斗爭,毀壞自己。他的心魂永遠在欺妄他的天才。人們時常說起他有一種「反對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實現他任何偉大的計劃。這宿命便是他自己。他的不幸的關鍵足以解釋他一生的悲劇。而為人們所最少看到或也不去看的關鍵,只是缺乏意志和稟性懦怯。
--《米開朗基羅傳》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偉大的音樂家)(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在維也納政府語)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貝多芬(一七九二年手冊)
賭博欲,可能戰勝的。肉慾,極難戰勝的。虛榮欲,一切中最可怕的。——列夫·托爾斯泰
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
終於從大理石的牢獄中解放出來了。——米開朗基羅
科學的事業就是為人民服務。——列夫·托爾斯泰
心靈純潔的人, 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丑。
被人愛和愛別人是同樣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夠受用一輩子。
為了要獲得幸福,我們應當相信幸福的可能。
愛和善就是真實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實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不錯,達到生活中真實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樣,漫無限制地從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愛的蛛網,從中隨便捕捉落到網上的一切。
科學與藝術和麵包與水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列夫·托爾斯泰
❷ 名人傳佳句賞析
1.人生是艱苦的,再不甘於平庸的人,那是一場無休止的戰斗,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
賞析:人生的漫漫長路就是不斷追求的過程,然而追求的過程並不都盡如人意,現實是殘酷的,但是勇於面對現實,鍥而不舍的戰斗才是成功的真理
2.「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
賞析:概括了貝多芬由於耳聾引起的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的可憐和自私。
3.「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背著手,望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魯道爾夫對我脫帽;皇後先對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為了好玩起見,我看著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裡。事後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毫不同他客氣……」。
賞析:這一段是貝多芬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時的情景。其中「背著手」和「撞」等描寫,出了他對皇親國戚滿不在乎的態度,表現了貝多芬的叛逆性格。
4.俄羅斯的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著光焰的,對於我的一代,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
賞析:運用深情熱烈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欽佩與贊美。他把托爾斯泰比作巨星,表現了托爾斯泰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5.這一切卑微的心靈對於托爾斯泰的長成上的影響當然是昭然若揭的事.暮年的托爾斯泰似乎已在這些靈魂上萌櫱,試練了.他們的祈禱與愛,在兒童的精神上散播了信仰的種子,到老年時便看到這種子的收獲.
賞析:你可以知道一個蘋果中有多少種子,但卻無法知道一粒種子可以結出多少蘋果。用愛灑下的希望必回果實累累。
6.他對於民眾的愛情,好久以來已使他體味通俗言語之美。童時他受過行乞說書者所講的故事的熏陶。成人而變了名作家之後,他在和鄉人的談話中感到一種藝術的樂趣。
賞析:這段話繼續交代列夫托爾斯泰文學語言特點的成因。不斷強調對民眾的融入,表現了托爾斯泰文學作品裡語言的通俗以及對民眾的青睞之情。
7.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賞析:有心的人才會擁有整個世界。人們稱之以英雄,必然為之折服,而想要使人信服,不僅靠強大的思想力量,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光滿四射的心靈。
8.當我們對德與惡的庸俗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
賞析:這是《貝多芬傳》的最後一段,是這一部分的總結。他隱忍自己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概括了貝多芬的音樂的本質。
9.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化成了不朽的音樂,彌蓋郎基羅用他的生命的鮮血雕塑了後人須仰視才見的巨作,托爾斯泰相信「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才有幸福的存在。」
賞析:在不幸的遭遇下仍能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以高尚聖潔的心靈感染身邊的人事,以他們的無畏報答整個世界
10.貝多芬故意看著這群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事後,貝多芬還毫不客氣地把歌德教訓了一番。這讓當時任魏瑪大公樞密參贊的歌德永遠不能原諒他,而貝多芬卻不以為然。
賞析:做人最可貴的便是尊嚴,不在強勢立下低頭,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2)名人傳片段摘抄加賞析擴展閱讀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年)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或譯作米開朗基羅)(1906)、《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稱「巨人三傳」。現已被選中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名著閱讀。
這本書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1886年,羅曼·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考取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而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於是他給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長的回信,並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丑。」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蘭的一生構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20世紀初,在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
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他制訂了詳細的創作計劃,並先後寫成《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
❸ 《名人傳》精彩片段摘抄及賞析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喜,他卻創造了歡喜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喜,恰似他用那句豪語來申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平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喜,他卻創造了歡喜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喜,恰似他用那句豪語來申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平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喜。"序中的句子(我保舉一下,很經典):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
"人的生活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之的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福祉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貧窮,日常的煩慮,極重繁重與愚蠢的勞作,壓在她們身上,無益地耗損著她們的精力,沒可望,沒有一道歡喜之光,大多數還相互隔離著,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一援手的安慰都沒有,她們不懂得相互的存在。她們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時連最強的人都不免在苦難中磋跌。
……
我稱為英雄的,並非是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恰似她們之中最偉大的一個,就是咱們要敘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謂:"除了仁愛之外,我不承認另有什麼優越的標記。"沒有偉大的人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步履者;所有的只是些虛空的崇拜對象,匹配下賤的群眾的;時間會把她們一齊摧毀。成敗又有什麼相關?主如果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BY 作者羅曼.羅蘭
以下是《貝多芬傳》中的:
竭力為善,愛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貝多芬
……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安享過家子的溫情。一開始,人的生活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
……
特.波恩哈德夫人以及葛林克說他很高傲,舉止粗魯,態度陰郁,帶著很是強烈的內地口音。但他懂得藏在這自滿的笨拙之下的慈悲,惟有幾個親密的朋友懂得。
……
這種慘劇式的痛苦,在當時的一些作品裡有所體現,例如……奇怪的是並非所有的作品都帶郁悶的情緒,如……都反映著一種年輕人的天真。沒有疑問的,要使心靈愁苦也得相當的時間。它是那樣的需要歡喜,當它現實沒有快樂時就自己來創造。當"現在"太殘酷時,它就在"過去"中生活。往昔美妙的歲月,一會兒是消滅沒完的;它們不復存在時,毫光還會持久地照耀。
……
一八二四年5月七日,(貝多芬)在維也納進行《D大調彌撒曲》以及《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閑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動的性質。當貝多芬出場時,受到群眾五次鼓掌的接待;在此講求禮節的國度,對皇族的出場,習氣也只有三次的鼓掌禮。是以警察不得不出面干預干與。……可是勝利是暫時的,對貝多芬毫無盈利。音樂會未曾給他掙什麼錢。物質生活的窘迫傲然如故。他貧病交迫,孤獨無依,可是戰勝了:-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他自己的運氣(此時他已耳聾),戰勝了他的痛苦。
……
貝多芬是偉大的之聲。他自己也感到。他經常提起,他的責任是把他的藝術來奉獻於"哀憐的人類","將來的人類",為她們造福利,給她們勇氣,叫醒她們的痴夢,斥責她們的膽小。他寫信給他的侄子說:"咱們的時代,需要有力的心靈來把這些個哀憐的人群加以鞭策。"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頌贊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啻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一般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佳的朋友。當咱們對著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就會到咱們身邊來,恰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在琴上唱著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咱們對德與善的庸俗,斗爭到怠倦的辰光,至此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益處。他分贈咱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喜,一種感到與神同在的醉意。
他的平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只有幾陣懶懶的輕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有隱隱的威脅,極重繁重的預見。之後,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布滿著聲音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子復一陣子的狂風。然而白日的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喜傲然是歡喜,悲哀永恆生存著一縷希望。但自一八一零年後,心靈的平衡喪掉了。日光變得異樣。最清晰的思想,也看來彷佛水汽一般在升華: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們的又凄涼又古怪的騷動,罩住了心;往往樂思在薄霧之中浮沉了一兩次以後,完全消掉了,覆沒了,直至曲終才在一陣子狂飆中從頭出現。
黃昏將臨,雷雨也隨之醞釀。隨後是極重繁重的雲,飽蓄著雷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暗中裂了縫,夜在天空被趕走,由於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咱們。
什麼勝利可以以及這場勝利比擬?哪天的陽光,曾達到這種超人的起勁的光榮?曾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喜,他卻創造了歡喜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喜,恰似他用那句豪語來申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平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喜。"
玲瓏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迴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詩情畫意 齊心協力 目不暇接
流連忘返 奇形怪狀 高聳入雲
賞心悅目 蜿蜒盤旋 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