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的賞析
㈠ 怎樣評價穆旦的詩歌《贊美》
評價
現代詩人、翻譯家王佐良《雨天停在老橡樹下》:「無論如何,穆旦是到達中國詩壇的前區了,帶著新的詩歌主題和新的詩歌語言,只不過批評家和文學史家遲遲地不來接近他罷了。」
現代詩人、評論家袁可嘉《詩人穆旦的位置——紀念穆旦逝世十周年》:「穆旦佳作的動人處卻正在這等歌中帶血的地方。本來無節制的悲痛往往淪為感傷,有損雄健之風,但穆旦沒有這樣,他在每個詩段結束處都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宏大呼聲壓住了詩篇的陣腳,使它顯得悲中有壯,沉痛中有力量。贊歌人人能唱,但會唱帶血的贊歌者卻不多。「
現代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穆旦逝世二十八周年祭》:」悲壯滴血的六十行長詩《贊美》,歌唱民族深重的苦難和血泊中的再生。「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陸耀東《中國新詩史》第3卷:「《贊美》一改一般「抗戰詩歌」廉價的感情宣洩和直抒胸臆式的大喊大叫,將深沉的愛國情感融於獨特的象徵、意象以及陌生化的句法、語言當中,獨具一格,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贊美的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此詩是一首意象繁多、意境深邃朦朧的詩歌。詩人目睹了在抗戰階段的困難之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的狀況,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他們勇敢抗戰的贊美,同時也寄寓著對民族崛起的希望。詩作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人公,既表達了作者個體的感受,也涵蓋了所有憂國憂民的炎黃子孫的心聲。
全詩規模宏大,激情澎湃。盡管流露了低沉悲愴的情調,但貫穿全篇的是一種強烈的愛,是作者對「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堅定信念。作者從「恥辱的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
詩人把希望寄託在舍家保國、義無返顧的農夫身上。當戰爭打破了鄉村的安寧,農夫便聽從時代的召喚,踏上一條征戰之路。他是單個的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徵著整個中華民族。
在詩歌語言上,這首詩充分發揮了漢語的彈性,善於利用多義的詞語、繁復的句式、反復的詠嘆來傳達復雜的詩情。同時,不時運用現代漢語的關聯詞以揭示抽象的詞語、跳躍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創造出一種「介乎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文體」。
㈡ 對穆旦詩歌《贊美》的賞析,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捲曲又捲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春,是一個被古今中外詩人寫得太多的題材。想到它,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一系列相關詞語與意象。那麼,如何用陳舊的想像寫出新的、給人以強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覺方式、新的詩學觀念以及新的詞語力量都是必須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九葉派"詩人的一個代表,也是現代詩人中非常成功的一個,他的創作被譽為"最能表現現代知識分子那種近乎冷酷的自覺性"(袁可嘉語)。他對英美現代詩人特別是葉芝、艾略特、奧登的熟悉,對他們的詩歌理論與批評理論的吸收,以及他年輕的活力,都使他的詩歌具有突出的現代特質。在《春》這首小詩中,這一切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現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詩歌內在的張力和戲劇性,往往將一系列充滿對抗、沖突的詞語和意象組織在一起,以形成錯綜、復雜而又強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發現三組不同色調的詞語。其一是強烈而動感的:火焰、搖曳、渴求、擁抱、反抗、伸、推、點燃;其二是靜態的:綠色、土地、看、歸依;這是草與花朵的對立, 春天內在的對立;也是"醒"與"蠱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動的慾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窗子"是一種媒介,它分隔又聯系了"慾望"與"看",從而帶來第三組體現著張力共存的詞語:緊閉、捲曲、組合。這三組詞匯相互交織,組構了詩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詩歌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緊湊而充滿張力的語言;以及飽滿的節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麼,春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慾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與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後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三位一體,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的和思想的敞盪,它們共同等待新的組合的出現。
詩人感受到對立觀念的沖突: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他們得以表現出來:綠色/火焰、擁抱/反抗、緊閉/赤裸、土地/花朵、泥土/歌、捲曲/伸入。詩人的情緒也在變化著,從暖風吹來的煩惱和歡樂,到緊張的痛苦。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觀看著;如鳥,他歌唱和期待著。這是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與等待。
㈢ 穆旦的詩《贊美》表達了什麼主題
穆旦詩歌的主題創新
參考答案:
1、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與火熱時代相一致的強烈民族意識。不是表面的情緒宣洩,以其特殊的痛苦的嗓音,表達出濃厚的對民族苦難的感知,表現出客觀、冷靜、節制、深廣的憂患意識。 2、「豐富」和「豐富的痛苦」 這是最能表現穆旦詩歌藝術功力的方面。詩人對自我、現實及至整個歷史、真理的黑暗拷問,它表現了「現代知識分子近乎冷酷的自覺性」。在穆旦筆下,「現實的荒謬,以及個體地歷史中體驗到的心靈扭曲得到了『剝皮見骨『的展現」。穆旦的「豐富和豐富的痛苦』表達的是對世界人生的整體性觀照」。具體而言這種「豐富和豐富的痛苦」之表達,又可以分成這樣幾方面:「首先,它存在於詩人對現實、歷史的深入批判中」,其次「也是現代知識分子心靈歷程的披露」。 3、表現「殘缺的我」 從「五四」開始,新詩中的「自我」一直是完整的、英雄式的。郭沫若表達了浪漫化的自我意識。 穆旦的詩表現出自我被放回到現實與精神的擠壓當中,高度展現復雜、混亂、非理性。 同時也表現為自我剖析、自我質問、自我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