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問孝賞析
㈠ 求高手對於《論語》中四則問孝的論語做一下賞析!!!
一、「孟懿子問孝」。
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逆。
孟懿子可能沒懂孔子的意思,沒答話,總之這對話就結束了。他不答話,孔子後面一肚子話就沒法倒出來。所以他要找別的地方倒出來,才能把這話流傳出去。「樊遲御」,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就跟樊遲聊天。
孔子對樊遲說:「孟孫氏問孝於我,我跟他說,孝就是不要違逆。」
樊遲問:「先生此話怎講呢?」
孔子說:「父母在的時候,事之以禮。父母去世的時候,葬之以禮。每年的祭祀,也不違背禮節,這就是孝。」
孔子這里,主要是指葬禮、祭禮,你若太簡略,是不孝。若太過分,則陷父母於不忠不義,也是不孝。
「孟懿子」,是魯國大夫,三家之一,孟孫氏宗主。他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這回答,本來是專針對他的,因為「三家」是大夫級別,當時三家的葬禮祭禮,都經常僭越,有時用魯公之禮,有時甚至用天子之禮。這就是不孝,也是亂政,魯國之亂也由此而起。
二、孟武伯問孝。
孟武伯,就是上一條孟懿子的兒子,他也來問孔子什麼是孝。
孔子說,就是讓父母只需要為你生病操心。意思是說能做到自己不要讓父母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這個生病,偶爾是免不了的,但也只有你生病的時候,父母為你憂心,其他都不需要。
今天來說,你工作、結婚、買房子都不用父母操心,更不用擔心你學壞吸毒什麼的,對你的任何事情都放心,最多就你生病的時候憂心一下。能做到這一點,你不用為父母做什麼,你已經很孝了。
三、子游問孝。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門十哲」之一,吳國人。孔子稱贊他:「吾門有偃,吾道其南。」也就是說有了子游,孔子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
孔子回答說:「今天的孝子,說能食衣住行供養父母,就是孝。那犬馬不也一樣能養老哺幼嗎?如果沒有敬,只是養,和犬馬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孝敬」一詞的來歷,要有孝,必先有敬,敬在心裡,孝在行動。
所以不要光是給父母寄錢就是孝了,要能養,還要能敬。年輕人認為自己比老人懂得多,輕視老人,沒有敬心、敬意也是不孝。
四、子夏問孝。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門十哲」之一。
孔子說,最難是臉色!永遠保持和顏悅色。有事的時候,年輕人搶著干,不讓老人操勞。有酒食,先為長者陳設奉上,讓長者先吃。難道這就算孝了嗎?
這不算。《禮記・祭義篇》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深愛父母的孝子首先要態度溫和,態度溫和了才會對父母和顏悅色,和顏悅色了就會對父母有真誠的笑容。
所以對父母的臉色也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婉容必須源自於內心。面對父母的時候臉上假笑,背過臉去就心裡怨恨一下:真麻煩。這是要不得的,這是大不敬,大不孝。
(1)孟懿子問孝賞析擴展閱讀:
從「問孝」看孔子的因材施教
孟懿子問孝的時候,父母早已不在人世,想要在父母膝前盡孝是不可能的,因此孔子主要是從父母去世後應怎麼做來談孝,於是才有了「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回答。且孟懿子作為大夫,卻以下犯上,公然攻伐魯昭公,迫使昭公出逃,這顯然已經違背了君臣之禮。
因此,我們有理由可以相信,孔子之所以在孝的問題上獨獨對孟懿子強調「禮」,很可能是想藉此一語雙關訓誡孟懿子要依禮行事,不可越禮,父子如此,君臣也是如此。不難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並不僅局限於就事論事的「教」上,有時還可以表達其政治上的立場和觀念。
而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相傳他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且有諸多不義之行。直至今日仍傳有其「食言而肥」的臭名。因此,對於他的問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憂」,即父母對孩子除了健康其他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這就是孝。
而孟武伯恰恰相反,他既謚號為「武」,想必生前好勇、好鬥,在身體上應該沒有什麼疾病需要父母過多擔心。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德行、名聲,他需不需要父母擔心呢?這就需要孟武伯好好反省了。
㈡ 孟懿子問孝賞析
孟懿子問孝,出自《論語•為政》原文是: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知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魯國的大夫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的准則。」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懿子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的准則。」樊遲說: 「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這段話是對為政者修德的解讀。為政者不僅自己要做到這些,他為政的目的是讓民眾也做到這些。可以說這些是為政的綱目。
孝,實施主體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場合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人這個實施孝的主體卻是一樣的。「生,事之以禮。」怎麼才能叫有禮呢?具體有三個方面:
1、厭惡和憂慮父母厭惡和憂慮的,說白了就是幫父母做事。這一點做到了,就學到了父母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
2、奉養父母時必須要恭敬,這是態度問題。如果只是給父母生活用品,其實與畜生無異,必須要心裏面想著父母。
3、對父母要和顏悅色。比如父母有事情你幫著做,你有好吃的東西讓父母吃,這些都比較容易做到。但做事的時候和讓父母吃東西的時候,面無表情,就很難讓人相信你的心底是真的想幫父母做事和請父母吃東西。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按照禮節和當地的風俗,來為父母送葬、祭祀,不能拋開禮節另搞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