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屋頂賞析
㈠ 名人美文摘抄並賞析
1
張曉風
《光陰的故事》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霉了。
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壇壇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鍾,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點評: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里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麼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
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時間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讓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後釀造的是一壇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喜歡這種哲理性的文字,讓我思索,回味無窮。
2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點評:喜歡席慕容的文字,我總是喜歡在黃昏時分一遍遍地讀她,沉醉於文字間的浪漫,詩行間的唯美。我感動於她對生活的態度,感動於她那顆隨處發現美的雙眼,感動於她手中那寫得出涓涓文字畫得出潺潺流水的筆。
而這篇《窗前的青春》,讓我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我想能與孩子們在一起的人才會永葆年輕吧。接手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看一張張稚氣的臉走向成熟,然後又開始下一輪航渡。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3秋雨
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料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點評:
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溫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栗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致,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於這文來說,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寫這文時,據說她僅有15歲,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體會得那麼深刻,更不明白她走不出內心的陰霾,是一種什麼樣的道理。然而,她的文字卻是那樣的爛漫,繁花似錦,靈動鮮活,精緻得大概只有中國文字才能夠完整表達的高度
㈡ 摘抄簡短現代詩進行賞析
《送行》
作者:林泠
那掛上紅燈馳來的
是最後的一班車
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回頭
我看得見你的影子
真奇怪啊,為什麼冬天竟會不冷
為什麼,一份聯想永不能被分割
縱然那懸著紅燈的車已駛來,載你離開
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
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
賞析
林泠作品通常帶有一種冷冷的色調,她很擅長把這種冷變為豐富的意象,轉化為詩進行情感的表達,如《散場以後》、如《造訪》、再如這首《送行》,幾乎都是冷冷淡淡的,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清涼澄澈,如風如水.這種冷調子並不會使人寒冷,而是清清爽爽的,如一杯涼水,從口到喉,再經過食道到達胃裡,它總會讓人慢慢回味.
這首詩正是如此,「那掛上紅燈馳來的/是最後的一班車/你輕輕躍上去,不要回頭/我看得見你的影子"朋友風別也好,親人分別也好,本應該是依依不捨的,這里作者卻說不要回頭,
只願看著你的影子就好.「為什麼冬天竟會不冷」,「而我的歸途上,雨落著/有人豎起大衣的領子……」,真的不冷嗎?那為什麼會豎起領子?這里作者是矛盾的,把這種冷調子渲染得極為特別,
讓人讀起來反而暖暖的,這是林泠許多作品都有的一個現象。
㈢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賞析
這首詩以明朗清新的語言,唱出了詩人的真誠善良——願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摯。
這首詩共三節,第一節虛構了詩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圖景:既有詩人嚮往的平凡生活的內容(關心糧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閑散的生活風格(喂馬,劈柴,周遊世界),更關鍵地在於它的清靜與獨立——獨立於社會人群的邊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幸福是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統一,屬於未來,屬於幻想。第二、三節由描繪景象轉為抒發情感,詩人由已及人,表達了對親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開,胸襟逐漸開闊,尤其詩歌第三節對「陌生人」的三「願」中,最後的「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在全詩中起著總括的作用,博愛之情溢於言外。然而詩歌至此,情感突然發生逆轉,「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猶言塵世的幸福與詩人無關,顯示出詩人矛盾心理狀態:剛對世人表露赤誠心懷,很快轉過身,面朝大海,背對眾人;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和其光,同其塵」,不甘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一個「只」字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決心,他終於還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春暖花開」的祝願只是詩人臨行的贈品。
這首詩集中體現了詩人單純而明凈的特有風格。鄒建軍《試論海子的詩歌創作》總結海子詩的特點:一是意象空曠;二是以實顯虛,以近顯遠;三是語言純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兩個短語可謂海子的天才創造,不僅意象開闊深遠,而且韻味無窮。詩歌平白如話,情感表達真實、自然、朴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