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賞析皆字
1. 客至 賞析
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紀事詩,表現出詩人純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可見詩題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體情況不詳,杜甫母親姓崔,有人認為,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親戚。「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尊稱。相「過」,即探望、相訪。
這是一首工整而流暢的七律。前兩聯寫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後兩聯寫待客,見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鷗」引興,篇尾以「鄰翁」陪結。在結構上,作者兼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從空間上看,從外到內,由大到小;
從時間上看,則寫了迎客、待客的全過程。銜接自然,渾然一體。但前兩句先寫日常生活的孤獨,從而與接待客人的歡樂情景形成對比。這兩句又有「興」的意味:用「春水」、「群鷗」意象,渲染出一種充滿情趣的生活氛圍,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歡欣的心情。
原文:
客至
【作者】杜甫【朝代】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譯文: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只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今天才為您掃,這柴門不曾為客開過,今天為您打開。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菜餚,家底太薄只有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隔壁的老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盡餘杯!
(1)客至賞析皆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