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賞析
A. 「大風起兮雲飛揚,力拔山兮氣蓋世」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全詩如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如下:
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此詩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
(1)大風歌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作品賞析
此詩全篇只有區區三句,卻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現別具一格的轉折。其詩用大風、飛雲開篇,令人拍案叫絕。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
B. 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意思
意思是來:大風勁吹啊自浮雲飛揚。
出自西漢劉邦《大風歌》,原文為: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2)大風歌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親自出征,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日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思想主題:
此詩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
作者簡介: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中陽里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生了影響。
C. 《大風歌》與《垓下歌》賞析和比較
《垓下歌》和《大風歌》雖同為楚歌體抒情短歌,但一是慷慨悲歌,一為雄豪絕唱;一是寫打江山者得江山之瞬間心胸,一是寫蓋世英雄之壯烈扼腕。真可謂各有千秋,不同凡響。
一、背景不同:
1、《垓下歌》是項羽困於垓下。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兵少糧盡,自知敗局已定。夜飲帳中,面對美人虞姬,寶馬烏騅,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氣蓋一世的英雄豪傑窮途末路的悲慨。《垓下歌》這首詩從項羽口中唱出,使人感到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英雄末路的無奈溢於言表。
2、《大風歌》是劉邦班師回朝。淮南王英布叛亂,劉邦親自率軍征討,英布敗逃,劉邦命其部將乘勝追擊,自己則班師回朝。歸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鄉沛縣,在沛宮擺下筵席,與家鄉父老縱情歡歌,酒酣劉邦擊築起舞,慷慨悲歌。《大風歌》劉邦唱得躊躇滿志,抒發了他的政治抱負。
二、情懷不同:
1、《垓下歌》是英雄氣短。動情地抒寫了一個曾經讓歷史也為之驚嘆的慷慨悲壯英雄的悲哀,令人動容兼動情。四面楚歌中,項王在驚訝之餘心生悲涼之感
2、劉邦吟唱《大風歌》是躊躇滿志。表現出了自己奪得天下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對人生經歷的一種思考,也是面對這個龐大的漢帝國如何發展的一種躊躇與興奮。
三、風格不同:
《垓下歌》與《大風歌》,雖一為英雄末路的悲歌,一為開國雄主的絕唱,一為情調低沉,一為情調高亢,卻能一樣感染讀者,傳唱千古。
(3)大風歌賞析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2、漢高祖十二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