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靜女及賞析

靜女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0-07 01:46:21

㈠ 《靜女》的翻譯和賞析

引用網友
大毛大毛大蓒
的帖子
靜女其殊,
姑娘文靜真美麗,
俟我於城隅.
約我相會城角里專.
愛而不見,
有意藏屬起不相見,
搔首踟躕.
撓頭徘徊令人急.
靜女其孌,
姑娘文靜容貌俏,
貽我彤管.
送我一株赤紅草.
彤管有煒,
紅色小草閃光彩,
說懌女美.
我為美女而傾倒.
自牧歸荑,
放牧歸來贈茅荑,
洵美且異.
茅荑潔白美得奇.
匪女之為美,
並非茅荑多美麗,
美人之貽.
美人所贈含情意.
這是一首反映青年男女幽期秘約的詩作.日暮黃昏,小夥子得意洋洋到城角赴約,年輕活潑的姑娘故意藏起來不見他,急得小夥子抓耳撓腮團團轉.姑娘贈給他一株小草,他高興地視為珍寶.幽默、詼諧、活潑、浪漫是本詩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動人的戀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約時的興奮與喜悅!

㈡ 《靜女》如何賞析

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贊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構思靈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通篇以男子的口吻來寫,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於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

《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作者無名氏。

原文如下: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如下:

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

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

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詞句注釋如下:

⑴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靜當讀靖,謂善女,猶雲淑女、碩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隱蔽處。一說城上角樓。

⑶愛:「薆」的假借字。隱蔽,躲藏。

⑷踟(chí)躕(chú):徘徊不定。

(2)靜女及賞析擴展閱讀:

《邶風·靜女》是一首愛情詩。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而舊時的各家之說,則有多解。最早《毛詩序》雲:「《靜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雲:「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躕,結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之句,則反映齊詩之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遂謂「此媵俟迎而嫡作詩也」。

宋人解詩,能破除舊說,歐陽修《詩本義》以為「此乃述衛風俗男女淫奔之詩」,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說法已經表明此詩寫的是男女的愛情活動。

㈢ 《詩經 靜女》的賞析是什麼

開頭用"靜女其姝"來寫那位女子,表示男子對女子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十分羨慕的感情。第二章寫那位調皮的姑娘鄭重的把一隻小草作為見面的
禮物送到男子面前。第三章是說女子從牧場上帶回一支荑草贈給男子。

㈣ 關於詩經《邶風·靜女》的賞析

《詩經·邶風·靜女》賞析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女》大概是整部《詩經》里最生動活潑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兒女約會情景的表演劇。可是歷史上的學者並不這樣認為,封建時代對這一篇作品的權威性解釋是:衛國的國君和夫人道德大有問題,於是詩人寫了這篇作品,歌頌靜女貞潔守禮的美德,用來諷刺和鞭策衛國的國君和夫人。他們將「靜女」的「靜」字解釋成「貞靜」,把這「靜女」塑造成一個深沉文靜、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際,胡適、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學家對這篇作品有過熱烈的討論,一致的意見是這個「靜女」一點兒也不靜,所謂「貞靜」之說根本就是瞎掰。
我們今天該如何閱讀和欣賞這篇作品呢?關於《詩經》該如何讀,聞一多曾經提出兩個原則:一是帶讀者走進《詩經》時代,二是把《詩經》帶到讀者的時代。前一個原則是提醒大家注意《詩經》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後一個原則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詩經》作品當成是自己參與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許有些讀者認為《詩經》離我們的時代過於久遠,理解起來太難。其實不然。我們覺得《詩經》難,往往是因為存在文字上的障礙。但只要突破這一障礙,理解《詩經》便不難了。非但不難,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詩歌還要好懂。因為《詩經》作品更接近於生活的原生態,讀懂之後,我們往往要驚訝於《詩經》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們自己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是介入作品。
實際上,《邶風·靜女》是頂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簡單不過,我們很可以把它當作「郭靖黃蓉初相識」的一幕場景。郭靖、黃蓉是大家頂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實誠,黃蓉機靈刁鑽,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這樣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換成郭靖和黃蓉。這樣來理解,會容易和有趣許多。
這篇無非是寫「郭靖」(我)和「黃蓉」(「靜女」)相約在城牆根兒見面以及見面的情形。敘述是從「郭靖」的角度。他們應該是第一次約會。約會之前,他們曾經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黃蓉是何等聰明之人,自然對人生有個很好的判斷,郭靖那樣憨厚老實,將來斷不會欺負、背叛自己,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嘗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黃蓉內心潛藏的母愛關懷。這兩個人真可以說是天作之合。黃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終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這樣的智商,可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如此聰明、可愛的女子,又如何能無動於衷呢!這一次的約會應該是由「黃蓉」發起,他們兩個人的世界,總是黃蓉掌握著主動權,郭靖的性格習慣於回應,然而這回應無比深沉。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且看這兩句是何等地歡快和喜悅。「那個可愛的女孩子呦!她在城牆的拐角等著我!」(「姝」,漂亮。「俟」,等。)劈空來這兩句,正是未經情事的郭靖口吻。試想:一個從未談過戀愛的人,突然間就有了個可人兒來約會,心裡可不是比「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還要美!估計自從上次邂逅黃蓉提出約會之後,郭靖滿腦子想的便是「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了。
接下來兩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一下子便有了戲劇效果。滿心歡喜的「郭靖」撲了個空,那個大大方方提出約會的女孩子,居然沒有來!以郭靖的為人,可以想見他一定是為這約會做了很多安排,一定是很笨拙地拾掇自己,一定是提前了大半天到約會現場的。他一定想過要給蓉兒妹妹一個驚喜:我老早就到這里,我收拾得精神又漂亮!估計離約好的時間還差半來個小時,郭靖就在東張西望了,他要看看可愛的蓉兒妹妹是從哪個方向來,他心裡早有了主意,遠遠看見她就跑過去。可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蓉兒妹妹沒有來。約會的時間到了,可憐的靖哥哥傻了眼:究竟怎麼回事呢?蓉兒妹妹為什麼不來呢?是不是她出事了不能來?會不會是自己把約會的時間和地點記錯了?要是約了明天記成今天,還有希望;萬一是約的昨天記成了今天,豈不是要玩完了!會不會說的是城牆南角兒自己記成了北角兒呢?傻傻的靖哥哥一定在這落空的等待中折騰壞了自己,他一定是不時拍打自己的腦袋,一會兒踮起腳尖伸長頸子,一會兒爬到城牆的高處看,還要朝蓉兒妹妹可能走過來的方向跑好遠,看看蓉兒妹妹在不在路上。「搔首踟躕」四個字,真是好!極形象地表現了「郭靖」著急的狼狽樣。這個傻小子一定折騰了很久,把自己折騰得不行了,累癱了,就著陽光,靠著城牆根兒打起瞌睡。
「黃蓉」當然沒有失約,只是這鬼靈精太刁鑽了,她存心要折磨傻郭靖。她或許比郭靖到得還要早,早搶佔了有利地形在一邊看熱鬧。人家可是鐵了心要嫁你的,管你將來富貴也好,落魄也好,橫豎是要跟定了你一輩子,是要好好侍侯你的,現在如何可以便宜了你呢?大凡聰明伶俐的女子婚後多半是賢妻良母,戀愛的時候卻是要極力折騰人的。也只有把愛人折騰夠了,將來才要死心塌地回報。「黃蓉」是伶俐中的伶俐,她存心要「郭靖」好看呢。我且躲起來,讓你找不著,看看你這傻小子急成個什麼樣!四句之中,寫「黃蓉」的只有一個「愛」字(通假字,同「薆」,躲藏的意思),可是我們可以做情境的還原,復原當事人的性格和心理。詩歌總是簡約,《詩經》作品更是簡之又簡,無數的情境和空間,需要我們自己用想像去填補。只有我們介入到作品自身,參與和目睹作品的事件,才能真正做到「不隔」。
傻「郭靖」在城牆下呼呼睡了,或許正做美夢,幸福得流口水呢,「黃蓉」看在眼裡,又是歡喜又是疼,她內心的母愛升騰,不顧一起地沖了過去。到了跟前,黃蓉又放慢了腳步,隨手拔了根小草,在郭靖的鼻孔里撓了撓,郭靖打了個噴嚏,跳了起來。睜眼一看,蓉兒妹妹就在跟前,傻郭靖一定以為自己還在做夢,一定是狠命掐了自己一把知道不是做夢才放了心。見面之後,郭靖說了什麼,作者沒有交代;黃蓉說了什麼,我們無從知道。「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孌」,美。「貽」,贈。「彤管」,說法不一,根據《詩經》的表達習慣,應該和下文的「荑」是一回事,理解成草根為宜。)我們所能知道的是,黃蓉把隨手拔的小草送給了郭靖。「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煒」,有光澤。「說」,通悅,喜歡。「懌」,喜歡。「女」,通「汝」,你的意思,這里指代「彤管」。)在郭靖的眼裡,這小小的草根實在是太美了,閃著奕奕的光彩。
作者的高明,在於送小草之外,不對會面場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寫會面之後,而且只從「郭靖」一面寫。「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牧」,野外。「歸」,通「饋」,贈送的意思。「荑」,草根。「洵」,確實。)是對第二章的同義反復。「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女」,通「汝」,指代「荑」。)「小草啊小草,不是因為你美,只不過因為你是我可愛的蓉兒妹妹送的,我才覺得你這樣美啊!」會面之後,兩個人散了,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傻郭靖還沉浸在相會的幸福之中。其實很普通的一根小草,可是郭靖一直拿在手裡,含情脈脈地看,看得小草熠熠生輝,光輝越來越大,整個變成了黃蓉的樣子,對著郭靖說笑呢。傻郭靖大概是沒有談過戀愛,從沒有這樣幸福過。他把小草看了又看,臨末了還要說上一句「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也只有郭靖這樣實誠的人,才一定要這樣實誠地把這話兒說出口。若是令狐沖那樣的情商、智商雙高的,打死他也不會說的。這便是作者的高妙。若主人公是令狐沖那樣的人物,心有靈犀,還要來一句「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便是大煞了風景。但主人公偏偏是憨厚實誠的郭靖,他一定要這樣說的,惟其這樣說了,才是郭靖。
這篇作品的成功是對人物性格的刻劃,雖則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語的幾句話,可是把他的憨厚實誠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刻劃男子的同時,女主人公機靈刁鑽的形象也便呼之欲出了。作品本身雖然簡約,但是為讀者留下了無數的想像空間,我們甚至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復原當時的場景,而這一場景又是這樣富有戲劇性和生活氣息。《詩經》作品不同於唐宋文人詩詞的顯著特徵之一,就在於戲劇化的場景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我這里再羅嗦幾句:一是「靜女」的「靜」字怎麼講?讀者諸君想必不能同意「貞靜」的解釋,安靜和「黃蓉」實在是太沒有緣分了。我太老師吳小如先生曾半開玩笑地說:這里的「靜女」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靚女」。其實,《詩經》作品本身就有內證的。《鄭風·女曰雞鳴》里說「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靜好」大約是同義反復,「靜」便是「好」的意思。漢樂府《陌上桑》里說「秦氏有好女」,這個「好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說模樣兒長得好。以「靚女」譯「靜女」,再傳神不過了。
再提一個問題:這篇作品大致發生在什麼季節呢?我以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貽我彤管」和「自牧歸荑」。漢代的學究們說「彤管」是女史用的紅筆,整個是瞎掰。前面說過了,「彤管」即「荑」,也就是小草根,我小時候在家放牛,就時常拔了草根兒來嚼,春天的小草根兒,白里透紅,看著歡喜,嚼來口裡生津,拿來贈人,做愛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們且看這篇作品,不著一個「春」字,卻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分明是一副青春畫卷。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便是如此了。

熱點內容
羹炙成語 發布:2024-11-19 09:15:44 瀏覽:389
草原小姐妹故事 發布:2024-11-19 08:46:04 瀏覽:942
四個9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08:19:38 瀏覽:726
什麼紫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08:09:52 瀏覽:741
什麼什麼三什麼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07:55:22 瀏覽:418
帶筆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07:43:34 瀏覽:1
什麼什麼什麼手成語 發布:2024-11-19 07:36:57 瀏覽:6
有故事的圖片 發布:2024-11-19 07:18:36 瀏覽:619
古代的感人故事 發布:2024-11-19 07:17:53 瀏覽:294
湘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07:12:33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