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劉半農君賞析
❶ 劉半農的事跡
劉半農(1891-1934),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原名壽彭,改名復,字半儂,後改半農,晚號曲庵,後以字行,筆名有寒星、范奴冬等,1891年05月27日(農歷4月20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城內西橫街,祖籍湖南省南沙市。他4歲從父識字,6歲入塾。光緒三十年(1904年)入江陰翰墨林小學,三十三年入常州府中學。宣統三年(1911年)初,回翰墨林小學任教。辛亥革命爆發,劉半農北走靖江,以書牘翻譯之事佐戎幕。民國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滿軍隊內部的混亂,旋迴鄉參加演文明戲,籌款支援革命。3月,和弟弟劉天華同往上海,先後任開明劇社編輯,《中華新報》特約編譯員,中華書局編譯員,發表了《玉簪花》、《髯俠復仇記》等小說。民國6年,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了《我之文學改良觀》、《詩與小說精神上之革新》兩文,闡述對改革散文、韻文、詩歌、小說、戲曲等方面的意見,主張以白話文為正宗,吸收文言的優點,不用不通之文字,破壞舊韻,重造新韻,增多詩體,注意分段,採用標點等,尤其強調「將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是年夏,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出任國立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員。民國7年,他與錢玄同一起在《新青年》上「合演雙簧」,錢化名王敬軒寫信給《新青年》,提出種種理由反對白話文,劉寫文從正面逐條駁斥,為當時新舊文學爭論的著名事件。劉還創造了「她」、「它」字用法,受到魯迅稱贊。他在北大教授應用文時,反對八股程式,重視實用,發表了《應用文教授》,著有《中國文法通論》及《學徒苦》、《賣蘿卜人》、《叫我如何不想她》等白話詩。他的無韻詩語言明快,思想進步,廣為流傳。還徵集到幾千首歌謠,整理發表140餘首,開創了研究民間文藝的先河。
民國8年4月,劉半農被推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起草《國語統一進行方法案》,提出改國文為國語及編纂辭典等主張。民國9年5月,被推為國語辭典委員會委員。不久,經北京政府教育部派遣出國留學。初至英國,入倫敦大學,次年轉入法國巴黎大學,主攻實驗語言學。民國12年,撰寫《守溫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和《實驗 四母之結果》兩文。次年出版《四聲實驗錄》,除介紹有關語言知識和實驗方法外,對四聲的本質做了探討。民國14年,寫了法文《漢語字聲實驗錄》、《國語運動略史》博士試論文;並發明「劉氏音鼓甲種」與「聲調推斷尺」(即劉氏尺)等測算語言樂律的儀器,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被巴黎語言學會推為會員。同年夏,又獲法蘭西研究院伏爾內語言學專獎。是年秋回國,任北大中國文學系教授及研究所國學門導師,致力於語言學研究。民國15年,所譯《茶花女》劇本出版。翌年,奉系軍閥控制北京政府,劉半農為表示對教育部長劉哲的不滿,辭去國立各校講席。次年,國民黨南京政府任命劉為特約著述員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民國18年,復任北大國文系教授,兼任輔仁大學教務長。次年5月,又兼北平大學女子學院院長。在此期間,他先後調查方言二三百種,編成《調查中國方言音標總表》一冊,出版《宋元以來俗字譜》一書。民國20年夏,任北大文學院研究教授,主管研究院文史部事,從事語音樂研究和大辭典編纂工作,陸續發表《釋吃》、《釋來去》諸文。「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撰寫《反日救國的一條正路》等文章,堅決主張抗日。民國22年,編成《中小詞典》,並附有他創造的「點直曲檢字法」。是年4月,他不顧白色恐怖,與錢 玄同等12人聯名發出為李大釗烈士舉行公葬的募款書,並書寫墓誌和墓碑。同年暑期,他走訪河南、上海,親測古樂器音律,並在鞏縣石窟市及洛陽龍門發現北朝和唐代的樂舞造象。次年,發表《西漢時代的日晷》等文章。同年暑假,帶領白滌洲等4人沿平綏線去調查西北地區方言,染回歸熱,醫治無效,於7月14日在北平逝世。蔡元培為之撰寫碑銘。劉曾自編《半農雜文》集,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收集在裡面。
劉北茂(1908-1981),字壽元,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1908年生於張家港市南沙鎮(原屬江陰)。在其兄長劉半農和劉天華的指點和熏陶之下,他自幼酷愛音樂,學生時代便已掌握了多種中外樂器的演奏技巧,對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樂器尤為擅長。
在兩位兄長的全力資助下,1927年,劉北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爾後,他曾先後在暨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女子文理學院、西南聯合大學等校從事英語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北京淪陷,日偽以重金相聘,劉北茂斷然拒絕,表現了華夏子孫偉大的民族氣節。後來,為繼承和發揚先兄劉天華「改進國樂」的遺願,他於1942年毅然放棄英語副教授的職銜,到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任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樂教學和演奏工作之中。由於自幼就在這方面有著頗為厚實的基礎,加上又潛心地作了矢志不渝的刻苦努力,他終於在音樂領域里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成績。
解放以後,劉北茂出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1955年到1957年,他臨時任教於中國盲人訓練班,培養出了甘柏林等一批著名的盲人二胡演奏家。1958年,他借調到安徽省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任教,並任安徽省第三屆政協委員、文聯委員以及音樂協會理事等職,為培養音樂新人,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作出了他所能作出的最大貢獻。
跟他的兩位兄長一樣,對生他養他的香山大地,劉北茂也「情眷眷而懷歸」,曾數度返回故里,去田塍間采風,為鄉親們演奏,跟故鄉人民一直保持著深深的血肉之情。
到了晚年,劉北茂不幸雙腿癱瘓,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音樂創作。他一生寫下了百餘首二胡曲,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漢江潮》、《前進操》、《漂泊者之歌》、《乘風破浪》、《小花鼓》、《太陽照耀著祖國邊疆》、《歡樂舞曲》、《獨弦曲》、《歡送》、《千里淮北賽江南》、《緬懷》、《迎朝暉》、《流芳曲》、《哀思》等。後來,《哀思》一曲又在他的指導下由其子劉育熙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曾在紀念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音樂作品比賽中榮獲國家創作和演出一等獎。
1981年,劉北茂不幸與世長辭。次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北京二胡研究會、北京樂器學會等單位,為紀念劉北茂逝世一周年,聯合舉辦了「劉北茂作品廣播音樂會」,介紹了他創作的15首二胡獨奏曲和4首民樂合奏曲,以表示對他的深深的懷念。
劉天華(1895-1932),字壽椿,江蘇省江陰縣城內西橫街人,民族器樂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傑出的民族音樂家。1895年02月04日出生。父劉寶珊是個寒士。系劉半農之弟,劉北茂之兄。幼時就讀於翰墨林小學,酷愛音樂。家近涌塔庵、孔廟,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靜聽鍾鼓、管弦之聲,樂而忘返、清宣統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學堂,參加校內軍樂隊,吹小號、軍笛。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學堂停辦,輟學回家。時江陰光復,他參加維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團,掌軍號。民國元年(1912)隨劉半農去上海,進開明劇社樂隊工作,業余加入萬國音樂隊學習,掌握多種西洋管弦樂器演奏藝術,並萌生改進國樂的想法。2年劇社解散,失業回澄。先後在華士澄華小學和城區澄西小學任音樂教員。曾以顧山絲竹高手周少梅為師,學習二胡、琵琶演奏技藝。4年春,父喪,又失業,貧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發內心的憂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擔任音樂教員,後利用暑假外出尋師學藝和采風,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學瀛洲古調,去河南開封學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陰,約音樂愛好者組織國樂研究會,切磋江南絲竹和吹打樂。並邀周少梅、黃致君、澈塵和尚等國樂名家數十人公開演奏,極一時之盛。11年去北京,先後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執教。為溝通中西樂理,豐富演奏藝術,發揚祖國民族音樂的特長,於1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主編《音樂雜志》。以二胡為中心,開展演奏、創作、教學研究活動。廣泛搜集民間樂曲,京昆小曲,請街頭雜耍藝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記下曲調,譜作新聲,改進民族器樂二胡、琵琶。借鑒歐洲小提琴的教學方法,創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練習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學規范化、科學化。並對我國傳統的工尺譜作了比較科學的改進。18年,曾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別姬》等記錄唱腔曲譜,翻成五線譜,寫出《梅蘭芳歌曲譜》,開創京劇唱腔固定成譜的先河。19年12月,劉天華在北京飯店大廳舉行音樂會,把中國民族音樂介紹給中外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鳥語》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當一曲終了,全場掌聲雷動。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橋聽寫鑼鼓經,不幸染上猩紅熱,治療無效,於06月08日去世。
懷念劉半農
http://www.17xie.com/read.php?pid=386916
❷ 魯迅<<憶劉半農君>>鑒賞
這是小峰出給我的一個題目。
這題目並不出得過分。半農〔2〕去世,我是應該哀悼的,因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
是,這是十來年前的話了,現在呢,可難說得很。
我已經忘記了怎麼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麼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
年》〔3〕投稿之後,由蔡孑民〔4〕先生或陳獨秀〔5〕先生去請來的,到了之後,當然
更是《新青年》里的一個戰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鐄
信〔6〕,「她」字和「它」字的創造〔7〕,就都是的。這兩件,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
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
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現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
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頭的了。然而這曾經是事實。
但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於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擊敵人的
時候,他還是好夥伴,進行之際,心口並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他是決不會的。倘
若失了算,那是因為沒有算好的緣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
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
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裡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瞭然,用不著提防。適
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
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
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
所謂親近,不過是多談閑天,一多談,就露出了缺點。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但他好像
到處都這么的亂說,使有些「學者」皺眉。有時候,連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
於寫稿,但試去看舊報去,很有幾期是沒有他的。那些人們批評他的為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
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
更不如淺一點的好。
但這些背後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的,他的到法國留學,我疑心大半就為此。
我最懶於通信,從此我們就疏遠起來了。他回來時,我才知道他在外國鈔古書,後來也要標
點《何典》〔8〕,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說了幾句老實話,事後,才知道半農
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9〕,也沒有法子。另外還有一回關於《語絲》的彼此心照的
不快活〔10〕。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會上見過一回面,那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話可
談了。
近幾年,半農漸漸的據了要津,我也漸漸的更將他忘卻;但從報章上看見他禁稱「蜜
斯」〔11〕之類,卻很起了反感:我以為這些事情是不必半農來做的。從去年來,又看見
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1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長嘆。我想,假如見
面,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不給一個「今天天氣……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許會弄到沖突的
罷。
不過,半農的忠厚,是還使我感動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後來有人通知我,半農是要來
看我的,有誰恐嚇了他一下,不敢來了。這使我很慚愧,因為我到北平後,實在未曾有過訪
問半農的心思。
現在他死去了,我對於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並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
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為戰士,即使
「淺」罷,卻於中國更為有益。我願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
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八月一日。
CC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六卷第三期。
〔2〕半農劉半農(1891—1934),名復,江蘇江陰人。歷任北京大學教授、
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等。他曾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是新文學運動初期重要作
家之一。後留學法國,研究語音學。著有《半農雜文》、詩集《揚鞭集》以及《中國文法通
論》、《四聲實驗錄》等。
〔3〕《新青年》綜合性月刊,「五四」時期倡導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
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創刊於上海,由陳獨秀主編。第一卷名《青年雜志》,第二捲起改名
《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遷至北京。從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釗等參加編輯工作。一九
二二年七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
〔4〕蔡孑民(1868—1940)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近代教
育家。反清革命組織光復會的創始人之一,後又參加同盟會,民國成立後曾任教育總長、北
京大學校長等職;「五四」時期贊成和支持新文化運動。
〔5〕陳獨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原為北京大學教授,《新
青年》雜志的創辦人,「五四」時期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
立後,任黨的總書記。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推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使革命遭到失
敗。之後,他成了取消主義者,又和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結,成立反黨小組織,於一九二九年
十一月被開除出黨。
〔6〕答王敬軒的雙鐄信一九一八年初,《新青年》為了推動文學革命運動,開展對復
古派的斗爭,曾由編者之一錢玄同化名王敬軒,把當時社會上反對新文化運動的論調集中起
來,摹仿封建復古派口吻寫信給《新青年》編輯部,又由劉半農寫回信痛加批駁。兩信同時
發表在當年三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三號。
〔7〕「她」字和「它」字的創造劉半農在一九二○年六月六日所作《她字問題》一文
中主張創造「她」、「它」二字,他說:「一,中國文字中,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
詞?二,如其要的,我們能不能就用『她』字?……我現在還覺得第三位代詞,除『她』字
外,應當再取一個『它』字,以代無生物。」(見《半農雜文》)〔8〕《何典》清代張南
庄(署名「過路人」)編著,是運用俗諺寫成、帶有諷刺而流於油滑的章回體小說,共十
回,清光緒四年(1878)上海申報館出版。一九二六年六月,劉半農將此書標點重印,
魯迅曾為它作題記,現收入《集外集拾遺》。
〔9〕「駟不及舌」語出《論語·顏淵》,據朱熹《集注》:「言出於舌,駟馬不能追
之。」
〔10〕《語絲》第四卷第九期(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曾發表劉半農的《林則徐
照會英吉利國王公文》,其中說林則徐被英人俘虜,並且「明正了典刑,在印度舁屍游
街」。不久有讀者洛卿來信指出這是史實性的錯誤,《語絲》第四卷第十四期(同年四月二
日)發表了這封信,從此劉半農就不再給《語絲》寫稿。
〔11〕禁稱「蜜斯」見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北平《世界日報》所載劉半農答記者的談
話。其中說他不贊成學生間以密斯互稱,在一九三○年他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時即
曾加以禁止;他主張廢棄「帶有奴性的」密斯稱呼,而代以國語中原有的姑娘、小姐、女士
等。密斯,英語Miss的音譯,小姐的意思。
〔12〕指劉半農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間發表於《論語》、《人間世》等刊物的
《桐花芝豆堂詩集》和《雙鳳凰磚齋小品文》等。參看《准風月談·「感舊」以後
(下)》。
❸ 散文欣賞
一、散文的特點
散文,是一中最適於抒寫坐著主觀情感、心靈的文學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餓基本特徵。形散是指取材廣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廣泛地取材且只圍繞一個主題。
二、散文的分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它側重於以敘述人物和時間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如2007課標海南、寧夏卷《葉聖陶在四川》談的是葉聖陶的事,重慶卷《告別三峽》談的是遷移民、建大壩的事,全文都蘊藏著深厚的感情。
2、寫景散文:此類散文通過描寫外在的自然景物來表現作者對此地此景的喜愛之情或以時間為線索,或移步換景以空間為線索。閱讀時抓住景物特點即可,如2007全國卷《海南雜憶》既有時間線索,又有空間線索,談到了海南島古今的巨大變化;又如上海卷閱讀文(二),談的是杭州的美景。
3、詠物散文:此類散文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於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如遼寧卷《爐火》,文中的爐火象徵了一種溫暖與活力、希望與勇氣。
三、鑒賞基本步驟
1、讀文意(略讀)
讀第一遍時,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題、作者、文末的注釋與寫作時間、開頭結尾等等,由這些綜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談的是什麼。
2、讀結構(略讀)
第二遍時,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們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當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還要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線索句。一般來說,反復出現在文中的句子就是。
3、讀字句(精讀)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即只要讀得熟,不待解讀,自然明曉其義。當然,讀時自己一定要走進作品當中。創作是作者將情感述諸筆端,鑒賞就正好相反,讀者閱讀散文則須披文以入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馳騁想像,展開聯想,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讀第三遍時就要根據題目要求,有的放矢,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地讀,讀出字句里蘊藏的內容及情感。
四、出題思路
1、字句的賞析
一般來說,所問的語句不外乎這三種:
①對文章結構起作用的句子。
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運用了一定修辭手法的句子。
第一種:入江蘇卷《麥天》第16題:「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累人的日子。」這些敘述從全文結構看有什麼作用。首先分析這話的字面義:強調麥天男人的勞累,再看下文,寫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與上文相呼應,為下文做鋪墊。
還有入福建卷《落葉是疲倦的蝴蝶》第14題:聯系全文,指出「落葉」的含義和它在結構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葉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鄉及親人的「我」;二是指辛勞一生衰老死去的母親。由此可知:落葉是本文的線索,起到組織材料、貫穿全文的作用。
第二種:如四川卷《焰火的變奏》17題:文章用「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請對此做簡要分析。此句在文末,應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這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願望。
第三種:上一種中用到了反問句,反問句加強感情。還如江蘇卷《麥天》15題:「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花,散發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的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解答如下: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這道題就要考慮包括修辭在內的各種表現手法。
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時,一般要遵循這樣的步驟:首先明確用了什麼方法,然後說用這種手法表達起到了什麼效果,最後再聯系具體語句談表達了什麼內容,公式為:方法+效果+內容。如《焰火的變奏》一題里(即上題)答案:這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願望,還有如梁遇春的《淚與笑》(我校調考)有一題是這樣的:文中「是我們心靈的堡壘下面刺目的降幡」,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答題時首先就要明確用了比喻,把什麼比喻成什麼,這里就必須搞清楚「降幡」的本義及其在文中的比喻義,再聯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人內心的感受: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把我們弄得無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失敗。」
從上面幾道題目的解答中,我們又不難發現,理解語句時,有時也要找出句中的關鍵詞的意義。這些關鍵詞先將其本文即詞典義把握清楚,再聯系整個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東卷《燈火的溫情》21題——作者最後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回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義?解答這道題時,應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詞典義,然後理解它們的語境義,最後聯繫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環境(人生)的艱難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難理解作者的觀點:外部環境(人生)的艱難困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溫暖,沒有自我救贖的靈魂。
2、情節的賞析
這類型的題目是就文中的某個細節談談它的作用。它一般都要回答兩個方面的內容——情感及結構。
遼寧卷《爐火》中有這道題: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秋去冬至」的景色,這樣寫的作用,既然在段首,解答時就要指出是伏筆(引出下文),第二步就是聯系全文中心內容具體分析了:文章的主要描寫對象是「爐火」,卻從「秋去冬來」寫走了,這就要考慮「爐火」和「秋去冬來」之間的關系。第三步就是概括結論:由自然環境的變冷寫到了作者的感傷情緒,為下文寫「爐火」的深層含義留下了空間。
四川卷《焰火的變奏》14題:作者寫象徵喜慶的焰火,為什麼要以平靜的湖水寫起?答案是這樣的:反襯了隨後施放的焰火的熱鬧;湖水的平靜又與焰火的熱鬧相結合,共同表達了對世界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肯定。
五、開放性試題
1、分析評價類試題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對文章的寫法及內容進行分析評價,屬於創造性思維范疇,既要熟讀文本,又要熟悉課文,以課文為依託,找出相關記憶,如重慶卷《告別三峽》文章第三段中寫三峽移民告別時「相擁而泣」,臨行前「磕頭祭拜」,第四段又寫「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寫是否矛盾?要回答這個內容,我們都應想到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所書法的感情。還比如北京卷《濕濕的思念》,寫的是: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鑒賞此文就要想到沈從文寫的《邊城》,想到沈從文這個人。那麼此題就不難理解了。
2007湖南卷《憶劉半農君》里有個新題型,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①簡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②簡析本文的主要修辭手法,③簡析本文的結構特徵。2006昏暗卷《在山陰道上》也有這樣的小論文。這些題目是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這就要求考生首先應熟悉高中課文中學過的表達技巧的相關知識,並結合本文的實際內容進行恰當的較為深入的分析。賞析時,考上應扣住文章表達方面的要點,既可做比較全面而概括的賞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點做比較深入具體的賞析。只要言之有理,並能敘議結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2、認識理解類
此類試題要求考生真對某個話題或與文本相關的某一生活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如山東卷《夢碎雅典》文後第22題,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心中,奧蒂何嘗不是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認識。我校考的交流捲成都市2008屆高中畢業班第一次檢測題《生命的暗示》有這樣一題,作者在文中說:「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做何種轉化,對於這個千古之謎,一個人有一千種回答。」對此,你會作出怎樣的回答?解答這類題時,一般要用第一人稱,可以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然後再談理由,要擺事實、講道理,如果題目有相關要求,還應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要做大看法明確,舉例恰當,表述清楚,言之有理。
六、答題原則
1、忠實於題干
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隱含了表述的範文、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
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到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痛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憑空去想。
另外要注意的是作答時不能找描寫或比喻、擬人的句子作文暗暗。因為這種語言的表意是間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確地回答問題。概括要點時,要盡量分條作答,看分答點(當然多多益善),一般4分至少2分,6分至少3分,一定要分條陳述,1點,2點,3點……動筆前一定要組織好語言,看清字數要求等,應在草稿紙上斟酌後再往試卷上謄寫。
散文是人類真我的袒露,是人類生命的一個精神家園,,解讀散文就是解讀品味人類自身。創作者為呈現自我而精心構建文本,解讀者為尋找自我而努力破譯文本,對文本進行再創作。因而創作有創作的規律,解讀也有解讀的規律,把握好以上這些規律,對於解題是大有裨益的。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有更大的進步,必須不斷地做題,在答題中悟出真理。
❹ 高考語文高頻考點
2012高考語文沖刺
寫作技巧
一、表現手法
1.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例]六、文章賞析(14分)
21.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07湖南 憶劉半農君)
(1)簡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
(2)簡析本文的主要修辭手法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對比
[例]17.為了表現海南島古今的巨大變化,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手法,請加以分析。(8分)(07全國卷II海南雜憶 矛盾)
②類比
③象徵
[例]21.作者最後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07山東 燈火的溫情 葉延濱)
④聯想
[例]20.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16分) (06湖南 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
(2)簡析《在山陰道上》聯想的巧妙運用
⑤想像⑥托物言志⑦鋪墊⑧襯托
[例]17. 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
(1)第三段對於篝火燃燒的大段描寫,在文中具有什麼作用?(05四川 張家界 卞毓方)
17.(8分)(1)這一描寫看似游離主題,實則以火樹銀花反襯「夜空山影如魅」的攝人魂魄。
⑨欲揚先抑⑩欲抑先揚11側面烘托12渲染13白描
[例]19.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情景?請結合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06湖北 從阿爾卑斯山歸來 [法]都德)
19.①白描(或細節描寫)。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歡樂時寫到大孔雀、母雞、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細部特徵簡筆勾勒,使羊群歸家的群像得以簡潔而傳神的表現。②擬人化的描寫。本文把羊、狗、雞等都人格化了,如寫羊兒回家後,大孔雀高興地用驚人的號筒般的鳴叫迎接羊兒歸來,母雞們興奮地談著要玩一整夜。這樣描寫給人以親切溫馨的感受,洋溢著朴實動人的生活氣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動活潑的情趣。
二、表達方式
1.記敘①順敘②倒敘③插敘④分敘
2.描寫
①肖像描寫
[例]21.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15分) (05湖南貝多芬:一個巨人 何為)
(2)「老獅」的畫像
——談談《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肖像描寫
[例]19.回答下列問題。(6分)(2004年 遼寧)
(1)請根據原文簡要描述賽艾姆外貌的具體特徵。(2分)
(2)這一外貌特徵是怎樣呈現出來的?請簡要分析。(4分)
②心理描寫③語言描寫
[例]21.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15分) (05湖南貝多芬:一個巨人 何為)
(1)「巨人」的述說
——簡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
④動作描寫⑤環境描寫(場景描寫)
[例]16.本文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楊聞宇)
[例]17.文章把「煙雨」稱為牛鷺的活動場景,作者的用意是什麼?(6分)(06江蘇 一幅煙雨牛鷺圖)
⑥細節描寫⑦以動襯靜⑧化靜為動⑨動靜結合
[例]18.文章用鮭魚的溯源開頭,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人類的歸本還源跟鮭魚的「回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6分)(05山東 溯源)
[例]14.文章開頭兩段的景物描寫各有什麼特點?你更喜歡哪一段?請從修辭手法的運用上說明理由。(5分)(06江蘇 一幅煙雨牛鷺圖)
14.(5分)第一段側重對牛作靜態描寫,第二段側重對鷺作動態描寫。
第一段: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傳神地寫出了老牛雨中的狀態。舉例。
第二段: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增加了畫面的動感,營造了和諧和氛圍。舉例。
⑩虛實結合11點面結合12明暗結合13正面描寫14側面描寫
[例]21.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15分) (05湖南貝多芬:一個巨人 何為)
(3)他者的視角
——試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側面描寫
15正側結合16聲色結合17粗筆勾勒18白描(運用簡筆勾勒事物的輪廓)19景物描寫
[例]16.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4分) (07廣東 泥濘 遲子建)
[例]20.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16分) (06湖南 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
(3)簡析《在山陰道上》景物描寫的特色
3.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18.文中,作者引述魯迅先生所說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麼?「並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於無窮」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分) (06浙江)
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
[例]17.文章把「煙雨」稱為牛鷺的活動場景,作者的用意是什麼?(6分)(06江蘇)
③情景交融
[例]16.在羊群秋歸的情景描寫中,文章主要傳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感受?(4分)(06湖北 從阿爾卑斯山歸來 [法]都德)
④以樂寫哀⑤以哀寫樂
4.議論
①例證法
[例]17.文章第五段說明「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觀點時,為什麼以中國為例?在闡明中國情況時採用了什麼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5分) (05江蘇 波茲曼的詛咒周國平)
答:⑴原書以美國為典型,作者以中國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讀者對象為中國人,有現實針對性。⑵舉例說明的方法。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服力。
②引證法③對比法④喻證法⑤歸謬法
三、修辭手法
[例]六、文章賞析(14分)
21.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07湖南 憶劉半農君)
(1)簡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
(2)簡析本文的主要修辭手法
①比喻
[例]20.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05湖北 土地 韓少功)
(2)本文主要採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3分)
(2)擬人(或比擬或比喻)。既形象生動,又充滿感情。(3分)
②比擬
[例]18.貝多芬把客人的來訪稱為「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的毛」,是因為什麼?。(4分) (05湖南貝多芬:一個巨人 何為)
③誇張
④排比
⑤對偶
⑥反復
⑦設問
⑧反問
⑨反復
四、語言特點
1.語言風格(語言特色)
[例]19.結合以上兩句話以及文中其他類似的語句,簡要說明這篇散文的語言特點。(06北京卷)
[例]18.本文的人物語言有哪些特色?請分別舉例分析。(6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楊聞宇)
①含蓄
②直露
③幽默
④豪放
⑤恬淡
⑥質朴
⑦華麗
⑧沉鬱
⑨帶地域色彩
2.語言的情感
[例]20.簡析篇末「就會跪下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及其表達上的作用。(共6分)(2004浙江卷 白鶴翔集的記憶 劉長春)
20.(6分)含義:表明對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表達對現實的憂慮;渴盼恢復大自然的原貌。表達作用:使文章在表達上顯得委婉含蓄,發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餘味;暗示主題,強化了作者的感情。
[例]17.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
(1)作者長時間地盼春尋春,為什麼最後卻對「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滿意?(2005全國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喜
②怒
③哀
④憂
⑤惆悵
⑥懷舊
⑦嚮往
⑧贊嘆
⑨復雜
3.使用某種語言形式
①人物對話
[例]18.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這樣說的原因。(2分)(06浙江 平面的生活 [法]米•圖尼埃)
②內心獨白
③人與物對語
[例]17.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06四川 鄉村的瓦 馮傑)
(2)文章最後兩段寫了「我」與「瓦」對語的情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五、人稱使用
[例]20.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05湖北 土地 韓少功)
(1)本文主要採用了哪種敘述人稱?其作用是什麼?(3分)
(2)本文主要採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3分)
[例]20.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4分)(06遼寧 楊柳 豐子愷)
1.第一人稱
2.第二人稱
3.第三人稱
4.人稱轉換
六、文體特徵
1.新聞的體裁特徵
[例]19.文章開頭兩段屬於新聞文體基本構成中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07山東 夢碎雅典楊明 馬小林)
[例]20.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 (07山東 夢碎雅典楊明 馬小林)
[例]19.統觀這篇訪談,采訪者所提的問題可以歸納為哪幾個方面? (4分) (07廣東 訪鋼琴演奏家傅聰)
2.戲劇的體裁特徵
3.傳記的體裁特徵
4.小說的體裁特徵
5.散文的體裁特徵
主旨和內容
一、標題的特點、含義及作用
1.解釋標題的含義
[例] 根據文意,解釋「匆忙走路的人」的含義。(05年江西卷,《給匆忙走路的人》)
[例] 根據原文,概括「土地」兩層含義的要點,每點不超過8個字。(05年湖北卷,《土地》)
2.思考設標題的原因
[例] 浙江紹興,古稱山陰。《世說新語》曾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通觀全文,請回答作者為什麼將這篇散文題為「在山陰道上」。(06年湖南卷,《在山陰道上》)
3.探討標題與正文的關系
[例] 本文的題目是「春天的夢」,文中又多處將「春天」與「夢」聯系在一起,請說說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05年全國卷Ⅱ,《春天的夢》)
二、主旨及主旨的表現
[例]19.結尾作者呼籲「對樹充滿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層表現這一主旨的?(5分)(06江西 秋光里的黃金樹)
三、概括相關內容
1.概括人物身世
[例]19.根據本文第四段的內容,概括「這些年輕的女性」的身世。(4分)(2004年重慶卷)
F無優美景觀的假赤壁反成了旅遊勝地
2.概括人物性格
[例]14對第三段「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這句話,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評點道:「雖是播出奇文,然亦實是林沖身份。」依據小說內容,探究「亦實是林沖身份」指的是林沖的哪一種身份,表現的是林沖什麼樣的性格和心理。(8分)(07寧夏 林沖見差撥)
3.概括人物言行或心理
[例]16.葉聖陶指導兒女們寫作有什麼特點?他對兒女們的作文又是從哪些方面評議的?請結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07寧夏 葉聖陶在四川)
4.概括人物語言特色
[例]18.本文的人物語言有哪些特色?請分別舉例分析。(6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楊聞宇)
5.概括人物觀點
[例]20.傅雷曾對傅聰說:「做人,才做藝術家。」從全文看,傅聰認為藝術家應該怎樣做人? (5分) (07廣東 訪鋼琴演奏家傅聰)
6.概括人物思想
[例]14.作者在行吟閣畔產生了哪些「遐想」?請簡要概括。(6分)(06安徽 行吟閣遐想 黃秋耘)
7.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
[例]13.差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作者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6分)(07寧夏 林沖見差撥)
[例]19.簡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點與文章主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楊聞宇)
8.概括景物形象
[例]14.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是什麼?(6分)(07全國卷Ⅰ 總想為你唱支歌)
9.概括不同特點
[例]20.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麼特點?能帶給人怎樣的不同感受?(6分) (2004大地山河 茅盾)
10.概括所寫景物
[例]15.本文具體描寫了夕照中的許多事物,請按空間位置分類列出。(4分)(06廣東 夕照透入書房馮驥才)
11. 概括描寫畫面
[例]14.文中畫線句子所說的「詩意」是通過哪幾幅畫面表現出來的?(6分) (07安徽 鄉村的風 許俊文)
12.概括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
[例]17.文中畫線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徵?這樣描寫起什麼作用?(6分)(06安徽 行吟閣遐想 黃秋耘)
13.概括景物特徵
[例]15.作者感受到家鄉的春天是什麼樣的?請簡要概括。(6分)(05全國卷II春天的夢蘇叔陽)
[例]14.本文描寫的「綿綿土」有哪些特點?(06全國卷II綿綿土 牛漢)
14.概括文章內容
[例]5.請對文章主要內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 (07年上海)
15.概括文章線索
[例]16.除了以「沙漠――綿綿土――沙漠」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本文還另有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這一線索的三個關鍵詞語。(5分)(06全國卷II綿綿土牛漢)
16.概括文章思路
[例]18.本文主要分三幅畫面來寫河、寫高原、寫雪,這些畫面是如何組織到一起的?(4分) (2004全國卷II 大地山河 茅盾)
17.概括藝術風格
[例]20.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06浙江 平面的生活 [法]米•圖尼埃)
18.概括共同之處
[例]8.五四運動中的「猛將」與「非猛將」的共同點是 。(3分)(07年上海)
19.概括寫法特點
[例]18.作者說「我這個自認為是地道的農民的所謂作家」,對「村落」也「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了」,聯繫上下文說明這樣寫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好處?(6分)(06重慶 說村落閻連科)
20.概括內容要點
[例]19.概括說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寫的是人類從哪幾個方面尋根溯源。(4分)(05山東 溯源)
[例]16.文章第三段闡述了波茲曼的媒介文化觀,請作簡要概括。(不超過40個字)(6分)(05江蘇 波茲曼的詛咒周國平)
21.概括相關感受
[例]19.請你用自己的話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樹時內心受到的影響和啟迪。(8分)(05 天津 看 樹 高林瑜)
春天看樹:
夏天看樹:
秋天看樹:
冬天看樹:
22.概括事物特徵
[例]3.根據第(4)段,概括包豪斯的相關情況(4分)
(1)主要學習內容:藝術理論與
(2)設計對象:建築物與
(3)作品主要特點: 、
23.概括注意事項
[例]23.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99年全國)
24.概括相關依據
[例]19.作者為什麼說「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為一個巍峨博大的文化符號」?請從文中找出「早已成為」的依據。(4分)(07浙江 泰山之恩 蔡家園)
25.概括重要語段
[例]18.聯系全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7分)(06山東 文赤壁朱增泉)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說:「文赤壁的全部意蘊,又恰恰全部產生在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之間。」「一連串的陰差陽錯」指哪些具體內容?請分條概述。
18.(1)陰差陽錯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A 一個文人卻掛職做了武官
B落難遭貶卻成就了他的文學創作
C本來是「赤鼻」卻誤以為是赤壁
D生前命運多舛,身後卻名傳千古
E無意與政敵周旋卻在「文戰」中獲勝
26.概括段落大意
[例]18.用自己的話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6分)(06天津 造心 畢淑敏)
第三段:
第四段:
27.概括描寫角度
[例]17.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06四川 鄉村的瓦 馮傑)
(1)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寫「瓦松」的?作者為什麼要寫「瓦松」?
[例]15.「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4分)
15.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務;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來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方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28.概括文章主旨
[例]17.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06全國卷Ⅰ陽光的香味 林清玄)
[例]19.簡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點與文章主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楊聞宇)
[例]18.文章開頭說:「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裡,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從全文看,這里所說的「神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29.概括標題含義
[例]17.根據全文,概括說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義。(4分)(06重慶 說村落閻連科)
四、概括原因
1.產生某種結果的原因
[例]11.綜觀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07上海)
[例]18.聯系全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7分)(06山東 文赤壁朱增泉)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說:「文赤壁的全部意蘊,又恰恰全部產生在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之間。」「一連串的陰差陽錯」指哪些具體內容?請分條概述。
(2)文章最後說,雖然「文赤壁」不是歷史上的古戰場,但蘇東坡在這里也打了一場勝仗,請簡要說明蘇東坡取勝的原因。
2.產生某種感情的原因
[例]16.「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請簡要概括作者深愛海棠的原因。(4分)(2005全國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例]15.從全文看,為什麼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盪著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06全國卷II綿綿土牛漢)
3.使用某些詞語的原因
[例]20.孔子、莊子、釋迦牟尼、帕斯卡爾、李白、愛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遠離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詞的含義?文章列舉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05浙江 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漢榮)
4.著力描寫某事物的原因
[例]18.文章第一段寫到了南北建築與文化,這樣寫對全文結構安排有什麼作用?(4分) (05重慶 陽台上的遺憾 韓少功)
[例]12、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07寧夏)
5.描寫不同事物的原因
[例]15.文章描寫鄉村的風,在第四自然段又寫到兩棵樹的成長,有什麼用意?(4分) (07安徽 鄉村的風 許俊文)
五、概括過程
1.概括發展階段
[例]19.從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後的鶴池環境有哪些變化?(各不超過15個字)(4分)(04湖北 白鶴翔集的記憶 劉長春)
2.概括認識過程
[例]18.請簡要概括賽艾姆「認識自我」的過程。(4分)(2004遼寧 「認識自我」 紀伯倫)
3.概括變化情況
[例]14.文中敘寫了如今關中「麥天」的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6分)(07江蘇 麥天 雷抒雁)
4.概括發展趨勢
[例]19.「所有的城市,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這說明現代城市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根據文章加以概括。(4分) (05重慶 陽台上的遺憾 韓少功)
情感和態度
一、情感和態度的特點
(從作者的角度)
1.從某語句中看出作者的情感態度
[例](2)文中說「如果一切還能重新拾撿回來……一輩子不忘回家的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07福建落葉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2.作者對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態度
[例]15.作者從「鄉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麼?結合全文簡要回答。(4分)(06四川 鄉村的瓦 馮傑)
[例]16.請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對古老農耕文明的態度是什麼。(6分)(06江蘇 一幅煙雨牛鷺圖)
(從作品的角度)
1.某語句反映了什麼樣的情感態度
[例]21.文中寫到「姐姐」的死,沒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兒描述,這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請簡要賞析。(4分) (05遼寧 切夢刀 李健吾)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情感態度
[例]18.從文章看,魯迅對有些人所批評的劉半農的「淺」持什麼態度(4分)(07湖南 憶劉半農君)
二、情感和態度的種類
(從作者的角度)
1.某語句反映了作者多少種情感態度
[例]16.作者借「鄉村的風」表達了多種情感,請分要點加以概括。(6分) (07安徽 鄉村的風 許俊文)
2.作者對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態度的種類
[例]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後和三十歲以後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4分)(05北京 合歡樹)
[例]18.簡要概括作者對三種死亡所持的態度。(3分)(2004全國卷Ⅲ 快樂的死亡 陸文夫)
(從作品的角度)
1.某語句反映了多少種情感態度
[例]16.在羊群秋歸的情景描寫中,文章主要傳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感受?(4分)(06湖北 從阿爾卑斯山歸來 [法]都德)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多少種情感態度
[例]20、通觀全文,簡要分析作者對老家有什麼樣的復雜心情。(6分)(2004老家 孫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