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問題名言
㈠ 換個角度看事物的名言
1、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3、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貝爾
4、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裡燃燒起來,那你應該高興,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應該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裡。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你應該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國家。——契訶夫
5、隨著立場,就發生我們對於各種具體事物所採取的具體態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
6、一千個觀眾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林斯基
7、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8、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葆青春。——英國諺語
9、樂觀者在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在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英國諺語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俗語
11、河有兩岸,事有兩面。——俗語
12、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俗語
13、一根蠟燭,不久便會「蠟炬成灰」但它卻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筆,只需三筆二畫,生命便會結束,但它卻在同學們心中撒下了知識的種子。
14、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把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它的是與否,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
15、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生活不就需要我們這種思維轉換嗎?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裡的一絲光明,都會給你更多的驚喜。冬天在此,春天還會遠嗎? 16、一片落葉,你也許會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悲慘命運,但是只要換個角度想,你便會發現它「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高尚節操;
㈡ 關於「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名言有哪些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周易》
3,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4,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5,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6,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葆青春。——英國諺語
7,樂觀者在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在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英國諺語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9,河有兩岸,事有兩面。——民諺
10,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頓
12,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把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它的是與否,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
13,冬天在此,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14,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
15,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貝爾
16,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㈢ 關於用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名言有哪些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蘇軾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內姆雷特。
農夫喜容其潤澤,富人惡其泥濘。--唐太宗
要領會高山,可立足低谷之淵;要看清低谷,則站在高山之上。
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貝爾
隨著立場,就發生我們對於各種具體事物所採取的具體態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毛澤東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㈣ 客觀看待問題的名言
客觀看待問題的名言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3,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
4,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5,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6,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葆青春。
——英國諺語
7,樂觀者在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在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
——英國諺語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9,河有兩岸,事有兩面。
——民諺
10,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牛頓
12,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把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它的是與否,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看,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
13,冬天在此,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14,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魯迅
15,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
——貝爾
16,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事物具有復雜的多面性,也就意味著它與外界具有豐富的「強關系」,通常來講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這種視角具有片面性,需要進行豐富。
有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所有的強關系,但往往情緒用事,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這時候放下情緒,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常常被稱為「同理心」,也叫「移情」。
能夠判斷場景,分清楚自己應有的角色,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視角選擇。
或者多視角審視,全面把控,那樣更好。
無論如何,多視角的意義在接納、傾聽、開放、包容。
㈤ 關於「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名言有哪些
1、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3、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貝爾
4、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裡燃燒起來,那你應該高興,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應該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裡。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你應該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國家。——契訶夫
5、隨著立場,就發生我們對於各種具體事物所採取的具體態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毛澤東
6、一千個觀眾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林斯基
7、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8、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葆青春。——英國諺語
9、樂觀者在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在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英國諺語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俗語
(5)換個角度看問題名言擴展閱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
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鄙語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白起 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 應侯 。」
㈥ 關於換位思考的名人名言
拿破崙·希爾說:「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換位思考的名人名句,希望能幫到您。
關於換位思考的名人名句:
1、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馬克思
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3、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盧梭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5、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增廣賢文》
6.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馬克思;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8.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盧梭;
9.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增廣賢文》;
10.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托爾斯泰 ;
11.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英·莎士比亞 ;
12.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美·愛因斯坦;
1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14.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臟的也是自己的手;
15.當我們用一個手指在指點別人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三個手指正指向我們自己。
拓展資料:
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
小故事1.
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里捉了出去,只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
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於是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 的。」豬聽了回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分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是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的。因此,對他人的失意、挫折和傷痛,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以一顆寬容的心去了解,關心他人。
小故事2.
古希臘哲學導師柏拉圖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帶徒弟們來到一片麥田,讓他們在麥田行進過程中,每人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其中兩個弟子一個剛走幾步便摘了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還有更大的;第二個弟子一直是左顧右盼,東挑西撿,一直到了終點才發現,前面幾個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前兩位教訓,當他走了1/3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再走1/3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1/3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
關於這個理論有太多的結論和評論。其實,從麥穗理論裡面我們更應該學會思考,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手握麥穗在麥田裡尋找下一個更大的麥穗時,難道我們不也是別在手中的麥穗?我們也被某個人攥在手裡,站在麥隴上,左顧右盼,那雙尋找幸福的眼睛,迷失在一片金黃之中,唯恐自己失去了最大的麥穗,到最後,只有倉促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