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一賞析
① 對陶淵明飲酒詩其一到其五做賞析對其五首詩分別賞析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② 飲酒其一 陶淵明
飲酒 其一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注釋
飲酒二十首序: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
〔說明〕
關於這組詩的寫作時間,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當以王瑤先生之說為較
可信,即約作於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五十三歲。詩人在詩序中
已說明這組詩非一時之作,但從「比夜已長」之句和詩中有關景物環境的描
寫來看,這組詩大約是寫於同一年的秋冬之際。
在這二十首詩中,詩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與情操。
這些詩無論就內容還是就藝術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詩成熟時期的風格,因此
也深受歷代人們的喜愛。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1),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C,忽焉
復醉(3)。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4)。紙墨遂多,辭無詮次(5)。聊命故人書
之(6),以為歡笑爾(7)。
其一(8)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10)!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11)。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12)。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13)。
〔注釋〕
(1)兼:加之,並且。比:近來。夜已長:秋冬之季,逐漸晝短夜長,到冬至達最大限度。
(2)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獨盡:獨自乾杯。
(3)忽焉:很快地。
(4)輒:就,總是。
(5)詮(quán 全)次:選擇和編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書:抄寫。
(7)爾:「而已」的合音,罷了。
(8)這首詩從自然變化的盛衰更替,而聯想到人生的福禍無常,正因為領悟了這個道理,所以要
隱遁以遠害,飲酒以自樂。
(9)衰榮:這里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變化不
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時為東陵侯,秦亡後為平民,因家貧而種瓜於長安城東,前後處境截然不
同。(見《史記?蕭相國世家》)這兩句是說。邵平在瓜田中種瓜時,哪裡還像做東陵侯時那般榮耀。
(11)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12)達人:通達事理的人;達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辭》:「聖人有以見天下
之動,而觀其會通。」朱熹《本義》:「會謂理之所聚。」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13)忽:盡快。筋:指酒杯。持:拿著。
[譯文]
我閑居之時很少歡樂,加之近來夜已漸長,偶爾得到名酒,無夜不飲。
對著自己的身影獨自乾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後,總要寫幾句詩自樂。詩
稿於是漸多,但未經選擇和編次。姑且請友人抄寫出來,以供自我取樂罷了。
衰敗繁榮無定數,
交相更替變不休。
邵平晚歲窮種瓜,
哪似當年東陵侯!
暑往寒來有代謝,
人生與此正相符。
通達之士悟其理。
隱遁山林逍遙游。
快快來他一杯酒。
日夕暢飲消百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