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壹』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1、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9、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1、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13、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6、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7、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1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1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貳』 傳統美德名句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版天下。——權《管子·牧民》
2、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4、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6、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7、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9、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10、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3、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叄』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名句
1、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4、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6、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8、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1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14、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1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8、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9、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2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1、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3、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2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5、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6、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7、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2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肆』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4、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6、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7、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9、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10、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3、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1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19、仁者壽。——《論語·雍也》
20、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2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2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2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24、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25、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6、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8、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29、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3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31、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2、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3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34、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35、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36、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37、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3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39、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0、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41、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4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43、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44、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46、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47、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48、人必先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後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4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50、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
51、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5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53、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5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5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5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5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58、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6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61、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6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6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64、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65、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66、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6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6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6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伍』 孝敬父母傳統美德的名言名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7、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28、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29、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