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懷賞析
⑴ 滿江紅 的原文賞析
原文: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怒發沖冠,靠在欄桿處,一場急驟而來的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向著天空大聲呼叫,豪壯的胸懷激動劇烈,三十年功績名位成了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恥辱,尚未洗去。作為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的營壘。壯士們打仗餓了就吃匈奴的肉,談笑渴了就飲匈奴的血。我要重新,收復舊日國家的疆土,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賞析:
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開頭五句「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
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詞人站在樓台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怒發沖冠」是藝術誇張,是說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
「怒發沖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沖冠」。
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和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三十功名塵於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麼成就。
「三十」是約數,當時岳飛三十二歲。「功名」,即前面說到的攻克襄陽六郡以後建節晉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節」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並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聖事業。
正如他自己所說「誓將直節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到不過象塵土一樣,微不足道。「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是對未來的瞻望。「八千」是約數,極言沙場征戰行程之遠。
「雲和月」是特意寫出,是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五嶽祠盟記》),贏得最後抗金的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這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等閑」,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於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
「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突出全詩中心,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把收復山河的宏願,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
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這首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的中華民族不敢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1)寫懷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背景,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⑵ 滿江紅·寫懷》賞析
滿江紅是詞牌,寫滿江紅的人很多,你指哪首?先給你看倆岳飛《滿江紅》賞析[b]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b]———————————[b]【注釋】[/b]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b]【譯文】[/b]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b]【賞析】[/b]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於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b]【作者簡介】[/b]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抗金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害死。孝宗時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詞》錄其三首。================================================蘇軾《滿江紅·江漢西來》賞析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談古論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在發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詞中寓情於景,寓情於事,言直意紆,表達出蒼涼悲慨、鬱勃難平的激情。上片由景及情。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浩浩盪盪、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江漢,即長江、漢水。長江、漢水自西方奔流直下,匯合於武漢,著名的黃鶴樓在武昌黃鵠山巋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遠的氣勢,抓住了當地最有特色的勝景偉觀,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詩句「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形容流經黃鶴樓前的長江呈現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猶自帶」三字振起,繼續以彩筆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帶峨眉雪」之句(《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杜甫《登樓》詩雲:「錦水江春然來天地」。蘇軾在此不僅化用前人詩句,不著痕跡,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嚮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歸」伏脈。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錦水,引動思歸之情;又將黃鶴樓與赤壁磯一線相連,觸發懷友之思。「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既總束上片,又領起下片,由風景人物引發思歸懷古之情。換頭兩句,勸友人休讀三國江左史乘《江表傳》。該書多記三國吳事跡,原書今已不傳,散見於裴松之《三國志》注中。以憤激語調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向三國人物。「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於漢室,曾不受折辱,大罵曹操,曹操不願承擔殺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給荊州剌史劉表,劉表又把他轉送到江夏太守黃祖手下,後被黃祖所殺,葬於漢陽西南沙洲上,因為禰衡曾撰《鸚鵡賦》,有聲名,故後人稱此洲為鸚鵡洲。「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以蕭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著筆鋒一轉,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爭底事」,即爭何事,意謂書生何苦與此輩糾纏,以惹禍招災。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雖能稱雄一時,不也歸於泯滅了嗎!此句流露出蘇軾超然物外、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於風高浪急的政治漩渦之外,寄意於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李白當年游覽黃鶴樓,讀到崔顥著名的《黃鶴樓》詩,曾有擱筆之嘆,後來他寫了《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等詩,據說都是有意同崔顥競勝比美的。蘇軾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寫出趕上《黃鶴樓》詩的名作。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對於永恆價值的追求。這首詞由景及情,思鄉懷古,由豪入曠,超曠中不失賦詩追黃鶴的豪情壯采,不失對於人生的執著追求。詞的上片,由江漢西來、樓前深碧聯想到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引出思歸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連接著黃鶴樓和赤壁磯,從而自然地觸發懷友之思;下片由思鄉轉入懷古,就禰衡被害事發抒議論與感慨,最後又歸到使君與黃鶴。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構的統一。一則,它即景懷古,借當地的歷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於事,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和感情,有一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間涌流。
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詩賞析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