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城堡
Ⅰ 錢鍾書圍城賞析
賞析: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
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原文:
蘇小姐領了個二十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出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妹唐曉芙。」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
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詫異為什麼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變成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踏的鞋襪,可是從沒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頭發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有許多都市女孩子已經是裝模做樣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許多女孩子只是渾沌痴頑的無性別孩子,還說不上女人。
方鴻漸立刻想在她心上造個好印象。唐小姐尊稱他為「同學老前輩」,他抗議道:「這可不成!你叫我『前輩』,我已經覺得像史前猿人的遺骸了。
出處:出自當代作家錢鍾書的《圍城》。
(1)賞析城堡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錢鍾書(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 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鑒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鍾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
Ⅱ 如何賞析卡夫卡的《城堡》
《城堡》通過對話的形式,實現了對於傳統小說敘事方式的挑戰。傳統小說的線性結構模式,又稱之為時間方式,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或主人公經歷事件的因果關系來組織故事情節的。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轉喻」。
其小說結構就像「糖葫蘆」:以主人公的經歷串起一個個事件的「糠葫蘆」。而且,只要竹簽足夠長,事件可以被無窮地串下去。因此.傳統的線性結構模式的根基和底部是無數的事件。
主人公K與小說中人物的多重對話——尤其是較長篇的對話,如同給主人公K打開了一扇扇的窗子,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我們「所見」的和所「經歷」的一切。不僅如此,「對話」還擴展了《城堡》的時間和空間。
因此,《城堡》以其佔到小說一半以上篇幅的「長篇對話」,形成了對於傳統小說的線性敘事結構的挑戰。這種獨特的對話結構方式給我們打開了無限「隱喻」的空間,使得我們對於小說的線性結構形式的假想受到沖擊。與此同時,對話也不再是傳統小說所假設的消晰、連貫、統一的形式,而是在悖謬和相互矛盾中跟隨K完成對「城堡」的立體的建構。
《城堡》以相當大的篇幅描寫婦女的遭遇和命運,橋頭客棧老闆娘的自述,奧爾加敘述自己和阿瑪利亞的故事,弗麗達的故事,各佔了一整章甚至幾章的篇幅,婦女的故事在一篇小說中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是絕無僅有的。
(2)賞析城堡擴展閱讀:
卡夫卡的《城堡》的主要內容:
土地測量員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於是主人公K同城堡當局圍繞能否進入城堡之事展開了持久煩瑣的拉鋸戰。城堡就位於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樣冷漠、威嚴,像一頭巨獸俯視著K。
它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那兒等級森嚴,有數不盡的部門和數不盡的官吏,可又有數不盡的文書塵封在那裡,長年累月無人過目,得不到處理。面對這座強大的城堡,K很無奈,直到最後也沒有進入城堡,也沒見到城堡當權者。小說至此戛然而止。
據有關資料說, K在臨死前終於接到城堡當局的傳諭:K雖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據,但考慮到某些原因,允許他在村中工作與居住。
Ⅲ 求一篇關於盧浮宮或其他著名建築的建築方面的賞析文章,要2000多字的,急用,謝了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臟,始建於1204年,歷經7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長680米,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
王宮最初始建於12世紀初,從15-18世紀歷經4次改建和擴建。中院的東立面是古典主義風格,最為人們推崇。法國總統密特朗請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金字塔形透明屋頂。藏品中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像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義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藏品2.5萬件。
曲折歷史
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復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里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這里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里生活,他們有的在這里壽終正寢,有的被謀殺,死於非命,血濺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190年,當時只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於1200年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致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義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 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對義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里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最長的時代。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 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台。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崙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崙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 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崙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里,拿破崙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 對拿破崙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崙失勢後,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崙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崙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後,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崙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
盧浮宮的場館
各館簡介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顯然,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參觀盧浮宮,得先制訂一個計劃,逐個參觀六大展館,切忌倉促地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細細品味;如果時間較緊的話,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展品觀賞。
東方藝術館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制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面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來到法國經歷過一段曲折的歷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倖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有一件我們比較熟悉的文物:《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藝術館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里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建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1800年向公眾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約有7000餘件。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的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在義大利獲勝後,劫獲了許多義大利的古代藝術品,將之運回法國充實盧浮宮。後來,法國又從各方面不斷豐富裡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該館內佔有主導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銅、象牙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贊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盡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著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裡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現在,勝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她半裸著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
「維納斯」能收藏在盧浮宮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消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准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面解決,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繪畫館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岩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家》(17世紀)、里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有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傑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外面用玻璃罩著,顯然是特別的保護。玻璃罩周圍射出的柔和的燈光,足以使觀眾看清畫面的各個細節。《蒙娜麗莎》又稱《永恆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蒙娜麗莎端莊俊秀,臉上含著深沉、溫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彷彿內含哀愁,似顯凄楚;有時又略呈揶揄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更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彷彿她就在你身邊。
雕像館
雕像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27個,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里可以看到著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十字架上的耶酥》、《聖母與天使》、義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7世紀的《童年時期的路易十四》,18世紀的名人像《伏爾泰》,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珍寶館 珍寶館原來是雕像館的一部分,後來由於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獨立組成展館。最初,珍寶館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時從王室沒收而來的珍寶。後來,博物館組織人馬到處收購,加之有人捐贈,展品便大大豐富,現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達137克拉的大鑽石,有鑲滿寶石的王冠,還有鍍金的聖母像、歷代王朝王室的傢具、裝飾用具等。
建築結構
盧浮宮博物館聞名天下,不僅僅在於她的展品之豐富、之珍貴,更在於博物館本身便是一座傑出的藝術建築。 據統計,盧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佔地19公頃,自東向西橫卧在塞納河的右岸,兩側的長度均為690米,整個建築壯麗雄偉。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細的浮雕,處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讓人嘆為觀止。參觀這座藝術殿堂也夠得上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享受。 在盧浮宮幾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較分散的建築群,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形成一個整體。這種情況到1981年後得到了改變,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後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這指的是讓財政部搬出「黎塞留側翼」。 「黎塞留側翼」建於1852~1857年間,長195米,寬80米,是盧浮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871年以來一直由財政部占據。1989年7月當時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巴拉迪爾在再三請求下方才離開這賞心悅目的地方。 「黎塞留側翼」的收回及開放,一下子使盧浮宮增加了2.1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3個庭院和165個新展廳,共展出藝術品1.2萬件,其中3000件是從存放室取出的,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金字塔」
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另一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這座「金字塔」,觀眾的參觀線路顯得更為合理。觀眾在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去一個展廳而要穿過其他幾個展廳,有時甚至要繞行七八百米。一個現代的博物館,後勤服務設施一般占總面積的一半。過去盧浮宮博物館只有20%的面積用於後勤。有了這座「金字塔」,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空間,包括接待大廳、辦公室、貯藏室以及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盧浮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因此而更加齊全。
Ⅳ 錢鍾書《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一句的賞析,50字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婚姻比作圍城,用巧妙的比喻和精妙的對比表達了對婚姻的看法,讀來耐人尋味,引人深思。這句話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圍城的主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