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竹嶺賞析
⑴ 王維詩詞鑒賞
【概括】
他的詩清新、坦然、正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樣。照、流給人以動態美;明月靜物清泉靈動。將自然美與心境完美融合,寫出了山壑之中,松林沐浴在月光下閃爍迷離之景,盡顯月華的恬靜、光潔。
【著有】
雜詩少年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紅豆
送別歸嵩山作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竹里館山居秋暝送別
出塞作鳥鳴澗觀獵過香積寺
積雨輞川庄作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桃源行漢江臨眺
長生草山中哭孟浩然青溪
老將行洛陽女兒行木蘭柴孟城坳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漆園送梓州李使君欒家瀨
文杏館西施詠菩提寺私成口號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渭城曲終南別業欹湖偶然作六首
渭川田家酬張少府息夫人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紅牡丹歸輞川作春中田園作
秋夜曲送沈子歸江東(一作送沈子福之江東)戲贈張五弟諲三首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送友人歸山歌二首冬夜書懷桃源行
隴頭吟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扶南曲歌詞五首辛夷塢
終南山新秦郡松樹歌燕支行洛陽女兒行(冊4卷125頁1258a)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伊州歌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
送李睢陽戲贈張五弟諲三首(時在常樂東園,走筆成)酬郭給事魚山神女祠歌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獻始興公同廬拾遺過韋(一作章。非)給事東山別業二丁宇田家有贈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瓜園詩(並序)?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書事扶南曲歌詞五首登樓歌榆林郡歌
哭殷遙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胡居士卧病遺米因贈人藍田山石門精舍?
觀別者贈郭給事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贈李頎
送康太守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送崔五太守雙黃鵠歌送別
送神雪中憶李楫寄河上段十六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聽百舌鳥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燕支行(時年二十一)
宋進馬哀詞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慕容承攜素饌見過
恭懿太子輓歌五首寄荊州張丞相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一作王劭詩,非)送嚴秀才還蜀
納涼濟上四賢詠(三首。濟州官舍作)飯覆釜山僧故南陽夫人樊氏輓歌
夷門歌寓言二首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從軍行
早春行早朝渭城曲送權二
休假還舊業便使同崔傅答賢弟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贈謁璿上人(並序)
過李楫宅韋侍郎山居贈祖三詠奉寄韋太守陟
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送從弟蕃游淮南送高適(一作道非)弟耽歸臨淮作別弟縉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別綦毋潛老將行林園即事寄舍弟紞(次荊州時作)贈劉藍田(一作盧象詩)
黃雀痴寒食城東即事橫吹曲辭·隴頭吟送禰郎中
送李太守赴上洛濟州過趙叟家宴三月三日勤政樓侍宴應制輞川集·宮槐陌
相和歌辭·祠漁山神女歌·送神相和歌辭·班婕妤三首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遙)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
山茱萸送韋評事雜詩三首左掖梨花(一作海棠。與丘為、皇甫冉同作)
不遇詠青雀歌答張五弟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酬黎居士淅川作(曇壁上人院走筆成)酬諸公見過(時官未出,在輞川庄)奉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奉和聖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制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寄崇梵僧(崇梵寺近東阿覆釜村)故南陽夫人樊氏輓歌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並示舍弟縉
冬日游覽送高適弟耽歸臨淮作(坐上作)藍田山石門精舍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鄭果州相過韋給事山居資聖寺送甘二
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並示舍弟縉贈房盧氏琯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送綦毋秘(一作校)書棄官還江東
過太乙觀賈生房李陵詠羽林騎閨人嘆白發
奉和聖制登降聖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隴西行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奉和聖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制李(一作石)處士山居苦熱行宿鄭州
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思歸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華岳渭川田家
與盧象集朱家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與裴迪同作)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四首故西河郡杜太守輓歌三首
涼州郊外游望(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春日上方即事喜祖三至留宿秋夜獨坐(一作冬夜書懷)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酬賀四贈葛巾之作和尹諫議史館山池
青雀歌(與盧象、崔興宗、裴迪、弟縉同賦)送孫二送李判官赴東江送劉司直赴安西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齊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趙仙舟,又作淇上別濟上四賢詠·鄭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鄭二山人
贈祖三詠(濟州官舍作)贈裴迪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題友人雲母障子(時年十五)崔興宗寫真詠闕題二首靈雲池送從弟
齊州送祖二(一作送別)贈裴旻將軍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號)戲題輞川別業
戲題盤石涼州賽神(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戲嘲史寰嘆白發
疑夢句相和歌辭·祠漁山神女歌·迎神輞川集·南垞
輞川集·白石灘過沈居士山居哭之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春日直門下省早朝(時為右補闕)
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時為右補闕)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留別丘為愚公谷三首(青龍寺與黎昕戲題)
雜詩奉和聖制上巳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奉和聖制重陽節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青龍寺曇璧上人兄院集
曉行巴峽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田家清如玉壺冰(京兆府試,時年十九)
賦得秋日懸清光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留別錢起上張令公
敕賜百官櫻桃(時為文部郎)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游悟真寺(一作王縉詩)哭褚司馬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既蒙宥罪旋復拜官,伏感聖恩竊書鄙意,兼奉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酌酒與裴迪
輞川別業早秋山中作輞川集·北垞輞川集·椒園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蓮花塢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鸕鶿堰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上平田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萍池
答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之作山中寄諸弟妹聞裴秀才迪吟詩因戲贈贈韋穆十八
臨高台送黎拾遺別輞川別業輞川集·柳浪輞川集·金屑泉
輞川集·臨湖亭輞川集·華子岡輞川集·斤竹嶺輞川集·木蘭柴
輞川集·茱萸沜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少年行四首問寇校書雙溪
寄崇梵僧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迎神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濟上四賢詠·成文學別弟妹二首(一作盧象詩)夷門歌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
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走筆成)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山西去亦對維門)丁寓田家有贈謁璿上人
瓜園詩送封太守送李員外賢郎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送孟六歸襄陽(一作張子容詩)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送楊長史赴果州黃雀痴(雜言走筆)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送張判官赴河西送岐州源長史歸(同在崔常侍幕中,時常侍已
送張道士歸山同崔興宗送衡岳瑗公南歸待儲光羲不至聽宮鶯
淇上田園即事泛前陂登河北城樓作千塔主人
晚春歸思戲題示蕭氏甥故南陽夫人樊氏輓歌過福禪師蘭若
登裴秀才迪小台游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山居即事青溪
送張五歸山齊州送祖三?送陸員外贈劉藍田
林園即事寄舍弟紞贈裴十迪早入滎陽界渡河到清河作
贈吳官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燕子龕禪師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奉送六舅歸陸渾送縉雲苗太守輞川閑居春園即事
過崔駙馬山池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登辨覺寺達奚侍郎夫人寇氏輓詞二首
送孫秀才(《紀事》作王縉詩)奉和聖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制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送錢少府還藍田
送丘為往唐州送元中丞轉運江淮(一作錢起詩)送崔九興宗游蜀送崔興宗
送平澹然判官送邢桂州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一作被出濟州)送張五諲歸宣城
送友人南歸送賀遂員外外甥送方城韋明府納涼
李陵詠(時年十九)濟上四賢詠·崔錄事送從弟蕃游淮南送李睢陽(一本以前九句自為一首)
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雙黃鵠歌送別(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送友人歸山歌二首(離騷題作山中人)白黿渦(雜言走筆)
奉和聖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早朝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燕子龕禪師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俠少類,作盧象《
送綦毋秘書棄官還江東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送方尊師歸嵩山送楊少府貶郴州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重酬苑郎中(時為庫部員外)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大同殿柱產玉芝,龍池上有慶雲神光照殿,百贈焦道士贈東岳焦煉師
奉和聖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酺宴應制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
酬慕容十一過始皇墓(時年十五,一作二十一)東溪玩月(一作王昌齡詩)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雜詩投道一師蘭若宿游化感寺春過賀遂員外葯園
過盧四員外宅看飯僧共題七韻送熊九赴任安陽山中示弟
【名篇】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君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村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卧瑤席。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晴川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乃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踐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女,效顰安可希?
李陵詠
時年十九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
長驅塞上兒,深入單於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
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射。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磋砣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山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吳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桃源行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五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一作凈),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一作忽)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一作鄉)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更聞)成仙遂(去)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一作岑)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一作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
洛陽女兒行
時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寒更催唱曉,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哀安舍,口然尚閉關。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喬木帶荒村。
石路往回駕,山家誰候門?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
唯有白雲外,疏鍾聞夜猿。
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舊簡拂塵看,鳴琴候月彈。
桃源迷漢姓,松樹有秦官。
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
羨君棲隱處,遙望白雲端。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歸嵩山作
晴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浦問樵夫。
輞川閑居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
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
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
春園即事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觀獵
風動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急,雪盡馬啼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失雁處,千里暮雲平。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風日好,留醉與山公。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鄧,積翠藹沉沉。
驛路飛泉灑,關門落照深。
野花開古戍,行客響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晝欲陰。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荊岑。
若見西山爽,應知黃綺心。
積雨輞川庄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口。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木蘭柴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茱萸泮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柳浪
分行皆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金屑泉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餘歲。
翠鳳翔文螭,羽節朝玉帝。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椒園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尊瑤席,欲下雲中君。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
鳥鳴澗
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蓮花塢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
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田園樂七首(選二)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少年行四首
一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子。
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註: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沈子福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⑵ 空山不見人的下一句是什麼
名句「空山不見人抄,但聞人語響襲。」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
鹿柴 作者:王維 年代: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賞析:
詩里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竟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⑶ 賞析鹿柴中,入的傳神之處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隱居輞川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鹿柴(zhài)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宋代劉辰翁在《唐詩品匯》卷三十九中說:「無言而有畫意。」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十九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王維此詩與陶淵明的空靈、隱逸是類似的境界。這就是說,此詩的優長之處在於蘇軾評論王維時所說的「詩中有畫」。
鹿柴(zhai)①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②聞人語響。
返景③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作品注釋
(1)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時同「影」。[2]
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輞川冊谷中購置了曾屬宋之問的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在與輞川別墅與朋友裴迪唱和,詠當地景物,並自輯其五絕二十首,題名為《輞川集》,自序雲:"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崗,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雲爾"。
此詩是其中第五首,以不見人影而人語清晰可聞來反襯空山之幽靜。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王維詩的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段。《王孟詩評》雲:"無言而有畫意"。《詩法易簡錄》"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嚴滄浪所謂'玲瓏剔透'者,應推此種。"
王維的山水詩歷來為評家看重。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曰:"不用禪語,時得禪理。"嚴羽《滄浪詩話·詩辨》雲:"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有盡而意無窮。"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主要是指他的山水詩和山水畫。
賞析一
這首詩是王維五言絕句組詩《輞(wǎng)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輞(wǎng)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沓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於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於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於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讀者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麼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原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於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了作者美學趣味中獨特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於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並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於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於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3]
賞析二
鹿柴(zhai寨),又作鹿砦.柴,柵欄.鹿柴,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個處所.這首詩是《輞川集》二十首之一.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而此濤則從一個奇特的現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層岩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於回聲的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從詩的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這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
造成聞聲不見人效果的客觀環境並不一樣。那麼,詩中是怎樣一種情況呢?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既是相對於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於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的景物形勢特點,對句的「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回盪,方才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
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後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
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近處,投在地面上的蓊鬱的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的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的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的。
詩的頭一個透視點是深林,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測知樹林深處,此詩以不可見即想像中的「無限」和「神秘莫測」寫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為最深。另一個透視點是青苔,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於陰暗潮濕之處,它的生長。是濃密的樹木遮住日光的結果,而此刻卻在夕照中。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詩意虛實相生。
王維的某些山水詩,頗有忘情世事的味道,甚至流露出幻滅之感《輞川集》中,這一類句子隨處可見,本篇外,又如:「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孟城坳》):「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敧湖》):「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這是王維詩歌創作消極的一面。
賞析三
這是一首山水詩,描繪的是傍晚時分山林幽深靜寂的景色。
詩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字突顯了山的清靜,「但聞人語響」,通過聽覺感官的感受,襯托出山林的幽深,在視覺上是「不見人」,在聽覺上是「聞人語」,將人的感受與情境結合,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
詩的後半部分,「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寫的是詩人返回到深山樹林之中,看到夕陽照在青苔上,初看與前半部分矛盾,詩人由於身處空山深處,造成視野狹小,無法看見行人,只能聽到人聲。而後面卻又寫返回山中,給人感覺前後境界不一。仔細想,應該這么理解:詩人應該看到天色漸晚,便起身往回走,因為在深山之中,視野不開闊,只聽到路人的說笑聲,但不見其人,更加感受到空山的清幽,又不覺返身走回深山樹林中,便看到夕陽「復照青苔上」。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樣一理解,全詩僅僅二十字,詩人內心感受卻經歷兩次轉變,由前兩句映射出的寄情山水發展到後兩句因空山景象而觸發的更深層次的情感。
這首詩應是其後期所寫,前期詩人熱衷政治、有遠大抱負,因安史之亂,詩人隱居山林,生活熱情沒有完全消失,對大自然有濃厚興趣。
此詩後兩句寄情於景,作者對國家未來、對自己的遠大理想猶如這夕陽余暉復照「青苔」。並未完全心灰意冷,而是希望國家能像夕陽一樣仍能發光,自己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一展宏圖。全詩流露出詩人的一絲無奈。
⑷ 描寫園林的詩句並賞析一千字急!!🙏
《輞川別業》王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賞析:
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701-761)在輞川山谷(蘭田縣西南10餘公里處)在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今已湮沒。
從山口進,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殘存古城,坳背山岡叫「華子崗」,山勢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樹,因而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和「落日松風起」句。背岡面谷,隱處可居,建有輞口庄,於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結廬古城下」句。
越過山岡,到了「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的背嶺面湖的勝處,有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大概是山野茅廬。館後崇嶺高起,嶺上多大竹,題名「斤竹嶺」。這里「一徑通山路」,沿溪而築,有「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句,狀其景色。 仿輞川別業 緣溪通往另一區,題名「木蘭柴」(木蘭花),這里景緻幽深,有詩說「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溪流之源的山岡,跟斤竹嶺對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岡多「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的山茱萸而題名。翻過茱萸片,為一谷地,有「仄徑蔭宮槐」句,題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