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過香積寺賞析

過香積寺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24 19:26:12

❶ 描寫寺廟的古詩句

留題靈隱寺方丈 蘇軾 宋

溪山處處皆可廬,獨愛靈隱飛來孤。

喬木百丈蒼髯須,擾擾著筆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鍾伐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謁老君廟 李白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❷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賞析

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賞析:

寫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

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思: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二、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三、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3、出處

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

(2)過香積寺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

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於此次出塞途中。

二、賞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

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

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三、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據《藍田縣志》記載,王維墓位於輞川鄉白家坪村東60米處,墓地前臨飛雲山下的輞川河岸,原墓地約13.3畝。現被壓在向陽公司14號廠房下。

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並著有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

《唐右丞王公維墓》碑石被向陽公司14號按石料使用,壓在水洞里。墓前遺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郵程兆聲和陝西巡撫畢沅豎立的碑石兩座,「文革」中被毀。王維的母親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處修輞川公路時將王維母墳塔平毀。

❸ 王維《過積香寺》和杜甫《江漢》的鑒賞 謝謝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字摩詰,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他少年得志,即進入官場,詩歌也早就享有盛譽。早年頗有遠大抱負,顯得英氣逼人。中年後因官場傾軋,灰心失意,經安祿山之亂後,思想更加消沉,欲求歸隱而不可得,便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退朝之後,焚香燭坐,以誦禪為事。」(《舊唐書.王維傳》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後,每日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自得其樂。晚年則沉湎在寂靜的禪境。

《過香積寺》寫探訪香積寺的所見所感。過,訪問。探訪香積寺,是詩人隱居藍田別墅,尋仙奉佛生活中的一個片段。首聯寫香積寺隱在深山裡,尋常看不見,所以常人不知,因「不知」,故欲尋訪,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情趣。進山要走好幾里路,在那雲霧繚繞的山峰之下,還沒有見到寺院,可見詩人表面寫雲峰,實則映襯香積寺的幽邃深遠。

頷聯、頸聯寫詩人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頷聯寫來到山裡,只見古木參天,杳無人跡,忽然耳邊傳來隱隱的鍾聲,循著這鍾聲尋找寺院在何處。結合首聯,短短四句詩,已經顯出山重霧隱的層次來,突出了幽深、神秘、安靜的氛圍。特別是這鍾聲的出現,增添了幾份「鳥鳴山更幽」的僻靜。「何處」一詞,巧妙的寫出了詩人尋覓知音的急切心情。

頸聯寫得最傳神。經過苦苦搜尋,詩人在天快黑時終於找到了香積寺 。只見這里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的陰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為該詩詩眼,不僅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而且映照出詩人此時冷寂暗淡的心理狀態,與紅塵繁雜、官場喧囂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山水也如人一般嗚咽、陰冷,盡可以引發你的聯想,其內容含量遠遠超出幾句詩的范圍,表現了極大的藝術張力。

尾聯抒發感想。詩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 」,想到了一個典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此時的心意。這里的「空」,正如「空山新雨後」的「空」,是空寂寧靜幽深的意思。詩人面對「空潭」,不由想起一則佛教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有一毒龍,屢屢傷害百姓,佛門高僧以無邊佛法降服了毒龍 ,還百姓一方平安。詩人運用這個典故,表面是宣揚佛法無邊,佛法萬能的觀念,實際讓人聯想的卻是多面的:人啊,面對紛擾繁雜的世界,就該學習佛家,閉目靜坐,不生雜念,不受世俗慾念影響,求得心靈安寧;在官場打鬥爭鬧的人們,能進入這種境界,世界不是會寧靜許多嗎?

懷才見棄,報國思用
——杜甫《江漢》賞析

(陝西)王周平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時所寫,當時,五十六歲的杜甫北歸無望,生計日蹙。

首聯寫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 三字飽含了無限的辛酸,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 次句寫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謙中有自負,試問,乾坤之內,像杜甫這樣心憂社稷的「腐儒」能有幾人?

頷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此聯表面上寫片雲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

頸聯生動形象地表現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落日」比喻「暮年」,「秋風」是寫實。年老的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快要好了,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無遺。

尾聯用典,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韓非子》中有「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詩人以「老馬」自比,寫自己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像老馬一樣,還是有用的。詩人顯然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當然是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的慷慨情懷,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詩,既表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也表現了「詩中有道」的意趣。在詩里,他以他沉湎於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靜迷人,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讓人獲得一種從繁雜入寧靜的美的享受,讓人的心靈平靜下來,調整心態,享受生命。

全詩採用由遠及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雲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度渾然天成,不露一絲刻意的痕跡。從這個角度講,本詩不愧是王維山水詩的典範作品.

熱點內容
懺悔故事 發布:2024-11-20 01:39:53 瀏覽:934
齒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20 01:28:33 瀏覽:653
三個獨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1:22:47 瀏覽:531
雞呆成語 發布:2024-11-20 01:11:03 瀏覽:868
波比熊故事機 發布:2024-11-20 01:05:59 瀏覽:800
喜與眉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1:05:16 瀏覽:690
做蛋糕故事 發布:2024-11-20 01:04:26 瀏覽:854
莓成語 發布:2024-11-20 00:18:21 瀏覽:72
關於高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3:53:33 瀏覽:176
搬成語 發布:2024-11-19 23:29:53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