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遙遠的絕響賞析

遙遠的絕響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24 16:57:59

㈠ 余秋雨《山居筆記》的作品賞析和內容梗概

《山居筆記》賞析:

《山居筆記》並沒有比《文化苦旅》有所進步,它的核心概念在前一本書中已經全部出現了:對文明盛衰的感慨,對尊崇文化的呼籲,對健全人格的嚮往。它的寫作模式也沒有什麼變化:先由一件什麼事起頭,在巧合和偶遇中,發現了一根什麼線索,然後「目光遙遙地投向歷史的深處」,一篇文化散文誕生了。

《山居筆記》發揚的是《文化苦旅》中的根本性缺失:在文化單一前提下的文化決定論。這是余秋雨的一貫思路。在《文化苦旅》中,藉助山水的記敘,還不那麼顯眼,到了《山居筆記》,這層依傍沒有了,這點便愈發見得分明。《天涯故事》,作者隨便拈出幾個歷史人物,就敢斷言海南文明是「女性文明」,從此便洋洋灑灑議論開去。要在幾千年的海南歷史中找出驍勇善戰、剽悍迅捷的例證,決非難事。所以還可以比余秋雨更全面地說海南島是「兩性文明」。

《山居筆記》內容簡介:

《山居筆記》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間創作成的,共11篇文章。寫作期間,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職務,不再上班;同時將寫作與考察聯在一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總體計劃上,這本《山居筆記》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第一階段的記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書中,他背負著生命的困惑,去尋找一個個文化遺跡和文化現場,然後把自己的驚訝和感動告訴讀者。但是等到走完寫完,發覺還有不少超越具體遺跡的整體性難題需要繼續探訪。

作者將這些問題歸為:對於政治功業和文化情結的互相覬覦和生死與共;對於文化靈魂的流放、毀滅和復甦;對於商業文明與中華文化的狹路相逢和擦肩而過;對於千年科舉留給社會歷史的功績和留給群體人格的禍害;對於稀有人格在中華文化中斷絕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對於君子和小人這條重要界線的無處不在和難於劃分。隨後,余秋雨便創作了這本《山居筆記》。

(1)遙遠的絕響賞析擴展閱讀

余秋雨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國際著名文化史學者、文學家、散文家、作家、中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

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海內外讀者高度評價他集「深度研究、親歷考察、有效傳播」於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為守護和解讀中華文化作出了先於他人的傑出貢獻。

㈡ 文化苦旅好句及賞析30個 急!! 求各位朋友了。

  1.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余秋雨《文化苦旅》

不論一個人多麼渺小,都有著他存在的價值。而正是因為這些看似渺小的人,豐富了世界。

2.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 座既可憑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凜然安坐著的萬古湖山。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事的變遷,無論是文章,還是仇恨。都會被時間所抹殺。只留下幾座山,幾許景物,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3.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裡,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

熱鬧堂皇的喧騰就像賈榮兩府的盛極必衰,當處於富貴中如果沒有堅定的內心,生命就容易腐爛,變得像妖怪只知道貪圖享樂害人害己,實如沒有了平凡人的理想善良

4.在夜雨中與家人圍爐閑談,幾乎都不會拌嘴;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貼;在夜 雨中思念友人,會思念到立即尋筆寫信;在夜雨中挑燈作文,文字也會變得滋潤蘊藉

夜雨總是會讓人有著諸多的感觸,有一種溫暖的味道,我最喜歡在深夜下雨的夜晚,平心靜氣的讀一本書,感覺整個心靈都會因此而凈化

5.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損,又不斷的為自我耗損而再耗 損。

㈢ 文化苦旅摘錄80句加 賞析

1、是歷史,是無數雙遠去的腳,是一代代人登攀的虔誠,把這條山道連結得那麼通暢,踩踏得那麼殷實,流轉得那麼瀟灑自如。

2、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於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

3、 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它的環抱里神人交融、時空飛騰,於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

4、在這里,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種儀式,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

5、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餾,剩下了儀式應有的玄秘、潔凈和高超。只要是知聞它的人,都會以一生來投奔這種儀式,接受它的洗禮和熏陶。

6、「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當然是一個人,李白一大清早與他告別。這位帝王著一身縞白的銀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7、他既然穿著白衣,年齡就不會很大,高個,瘦削,神情憂郁而安詳,清晨的寒風舞弄著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與他的銀袍互相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盪。

8、他沒有隨從和侍衛,獨個兒起了一個大早,詩人遠行的小船即將解纜,他還握著手細細叮嚀。

9、他的聲音也像純銀一般,在這寂靜的山河間飄盪回響。但他的話語很難聽得清楚,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他就住在山頭的小城裡,管轄著這里的叢山和碧江。

10、嚮往巔峰,嚮往高度,結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

11、在流光溢彩的日子裡,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12、我已看出了它的譏謔,於是亟亟地來試探下削的陡坡。這里沒有重復,真正的歡樂從不重復。

13、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這里什麼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

14、一連串無可超越的絕境,一重重無與倫比的壯美,一系列無法復制的偉大,包圍著你,征服著你,粉碎著你,又收納著你。

15、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卻是另一個你。即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里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

16、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匯,聚匯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㈣ 余秋雨 《遙遠的絕響》原文

《遙遠的絕響》節選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

刑場在洛陽東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縹緲,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異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樣,上山找過孫登大師,並且跟隨大師不短的時間。大師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別,才深深一嘆:「你性情剛烈而才貌出眾,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著談著來了興致,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並且反復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別人了。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里,滿耳滿腦都是《廣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個神秘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一個叫袁孝尼的人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嵇康會演奏這個曲子,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久地斷絕了?——想到這里,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面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顯然,太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請願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構成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讓呢?

嵇康望瞭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一個官員沖過人群來到刑場高台上宣布: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已經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不等官員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說:「請讓我彈一遍《廣陵散》。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廣陵散》於今絕矣!」

刑場上一片寂靜,神秘的琴聲鋪天蓋地。

彈畢,從容赴死。

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歲。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余秋雨主要從事文化散文寫作和藝術理論研究。被公認為目前全球華人社區中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現任《書城》雜志榮譽主編。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夫人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與前妻李紅育有一女。

㈤ 700字美文摘抄+200字賞析(要常見的美文)

1000字名家美文加200字讀後感

1.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關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ó)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àn)女,盪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采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斗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2.為了一個美麗的約定
作者:葉欣

命運是如此的殘酷,它讓兩朵朝氣蓬勃的花蕾還未來得及綻放,他們的青春與活力就要過早地凋謝了;而命運又是仁慈的,它讓兩顆已經瀕臨絕望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男孩和女孩在醫院的走廊上相遇了,在四目相觸的那一剎那,兩顆年輕的心靈都被深深震撼了,他們都從彼此的眼睛中讀出了那份悲涼。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到了傍晚,他倆已成了彷彿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從此以後,男孩和女孩相伴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出日落,晝夜晨昏,兩人都不再感覺孤獨而無助了。
終於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被告知他們的病情已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男孩和女孩都被接回了各自的家,他們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但男孩和女孩誰也沒有忘記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一個約定,他們唯有通過寫信這種方式來交換著彼此的關心與祝福,那每一字一句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就這樣,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已經過了三個月了,在三個月後的一個下午,女孩手中握著男孩的來信,安詳地合上了雙眼,嘴角邊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她的母親在她的身邊靜靜地哭了她默默地拿過男孩的信,一行行有力的字躍入眼簾:「……當命運捉弄你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彷徨,因為還有我,還有很多關心你,愛你的人在你身邊,我們都會幫助你,保護你,你絕不是孤單一人……」女孩的母親拿信的手顫抖了,信紙在她的手中一點點潤濕了。
女孩就這么走了,她走後的第二天,母親在女孩的抽屜中發現了一疊寫好封好但尚未寄出的信,最上面一封寫的是「媽媽收」。女孩的母親疑惑地拆開了信,是熟悉的女兒字跡,上面寫道:「媽媽,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也許我已經離開您了,但我還有一個心願沒有完成。我和一個男孩曾有一個約定,我答應他要與他共同度過人生的最後旅程,可我知道也許我無法履行我的諾言了。所以,在我走了之後,請您替我將這些信陸續寄給他,讓他以為我還堅強地活著,相信這些信能多給他一些活下去的信心……女兒」。望著女兒努力寫完的遺言,母親的眼眶再一次濕潤了,她無法再克制自己的感情,她覺得有一種力量在促使她要去見一見這個男孩,是的,她要去見他,她要告訴他有這么一個女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女孩的母親拿著女兒的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男孩的家。她看到了桌子正中鑲嵌在黑色鏡框中的照片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男孩。女孩的母親怔住了,當她轉眼向那位開門的婦人望去時,那位母親早已淚流滿臉。她緩緩地拿起桌上的一疊信,哽咽地說:「這是我兒子留下的,他一個月前就已經走了,但他說,還有一個與他相同命運的女孩在等著他的信,等著他的鼓舞,所以,這一個月來,是我代他發出了那些信……」說到這兒,男孩的母親已經泣不成聲。這時女孩的母親走了過去,緊緊地抱住了另一位母親,喃喃地念道:「為了一個美麗的約定……」

3.、冬青花
好多個春了,我一直看著冬青花開。也好多次了,我總是在冬青花開的時候折下一小穗,悄悄地遞到鼻邊,反復的聞著它那散發著幽幽的清香。
我承認我不注意冬青這花當它衰敗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也許是很凄美的吧,也許也是很壯烈的吧?
春意正濃,氣暖怡人。上班的閑隙里,我在一片綠草地上漫步,看書,思索。
遙望著小鎮的街道,總感到它許久以來是那樣的冷清,孤寂,讓人心寒。看來今天也不會生出什麼特別的地方吧,我在想。不過,好奇的雙眼還是期盼能在那冷清的街上獵奇到什麼?
一切如故,除開一些稀疏的人影,最顯眼的就是那一樹正迎春怒放的冬青花!
往日默默無聞的一棵樹,多少次路過它的身旁都不注意,今天它卻在遠處牽引著我的視線。就像我們人吧,當誰在我們周圍默默流汗,悄無聲息的奮斗時,又引起誰的注意?只是當他一鳴驚人的時候,我們才悟出他早就存在了與生俱來的一種美。因此,善於發現美的伯樂,不得不令我們肅然起敬啊!
我旁邊也有一排修整得像一塊磚的冬青,但它四季常青,也不開花的。街道旁的那棵冬青,無拘無束的生長著,從不遭受剪刀的修理和園丁的指指劃劃。遠遠看過去,它極像老女人的頭發,雪白的發絲散披下來,飄逸中略顯一絲野性。
冬青的花在開,開得正濃,開的正緊,像在趕集,每一枝都爭先恐後的。
許是花開得太多了吧,一穗一穗的壓彎了枝頭。在遠處凝視它,隱隱約約地聞到縷縷清香。
論貌美,論濃艷,冬青花是排不上號的。它的花骨朵就像一粒粒米白色的沙子,白里泛黃。一粒粒打著球兒精緻著,粉嫩著,透出一股子噴薄的生命力。綻放的花瓣也是小得像一粒穀子,近看,你便會發現,冬青花白中透著淡黃,淡黃中隱隱藏著嫩嫩的草綠來。無論是白,是黃,還是綠,都像是被晨露洗了似的,顯得潮潤、明亮、富有溫馨、甜蜜、清香感。
它不是花中的大家閨秀,而是小家碧玉。
它不喜歡濃抹,卻鍾情於淡妝;它也不喜歡大肆宣揚,卻深藏不露。它用自己的幽香引來了蜂圍蝶陣,它也用自己的含蓄之美贏得了人們的垂青,贊嘆,傾倒。
在以前中學的校園里,我就是在一次偶然的路過時發現了它的,而且還是在一個比較幽靜而且人跡罕至的角落裡。也算得上是機緣巧合吧。在這之前我是想不到它還會開花的。因為在我們的意識里,常常是見它在庭院里被園丁修整得很完美無缺的一排排,方的,要麼就是圓的。
但我卻是喜歡沒有被修整過的冬青樹,也喜歡冬青的花。喜歡它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裡獨自散放一份淡淡的清幽,無怨無悔的在春天裡奉獻自己生命中最絢麗的一刻。它無憂無求,並不刻意去轟轟烈烈地活著,但求生命里的那份純真與靜美。

4.余秋雨散文讀後感

「比梁實秋,錢鍾書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他的<<文化苦旅>>.」這是餘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的一段話.餘光中把余秋雨與梁實秋,錢鍾書相並列.的確,余秋雨散文的出現,從<<文化苦旅>>到最近的<<行者無疆>>,十多年來,余先生的散文讀者眾多,好評如潮.有人評論說:從空間上它進入了民眾,從時間上進入了散文歷史.樹立起一座散文的奇峰.

拜讀完余先生的幾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萬千!秋雨散文,由<<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千年一嘆>>以及<<行者無疆>>組成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縷清風拂人心田!.它擺脫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為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沖動與感悟,一種涌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第一次接觸秋雨散文是<<廢墟>>.「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文章中沒有細節,沒有歷史人物,沒有山水勝跡。行文中充盈著閃光的智慧,蘊涵著深刻的思考,飽蘸著濃郁的感情。

殘簡斷垣中,那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著我.走進廢墟,他體會著歷史的滄桑 ,品味著文化的內涵,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進程」的慨嘆;面對著敦煌,看到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感受著歷史的強悍與苦難,感嘆著」飛天的後人」.余秋雨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以理性的嚴峻,考察中國現存的原始文化,去貼近文化的大生命,重新審視中華文明.正如<<文化苦旅>>自序中提到的」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文人與古代文化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

就這樣,山川草木,樓台軒榭,廟宇亭閣,雲月飛鴻,都與人的呼吸相通,散發著文化的魅力!.道士塔,莫高窟,陽關寄託著他悠遠的憑吊;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承載著他濃重的感喟;白發蘇州,江南小鎮,蘊涵著他深沉的思考.貞節牌坊令人感慨,新加坡的墳人使人震撼,貴池儺事又警人反思!邊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車轍,廬山石級沾下他輕輕的腳印;江南小巷中回響著他的感嘆,殘簡斷垣中閃現著他佇立的身影.。十萬進士,遙遠的絕響,蘇東坡突圍,一幕幕歷史被用文化的眼光注視,用優美的語言闡釋.——跋涉於殘陽廢壘中臨西風古道,與一頁頁風乾的歷史對話,撫摸著古老民族胴體上的傷痕。對文明的嘆惋,對生命的珍愛,對自然山水的理性追求,匯成一種冷冽的憂患意識,這是歷史的感悟。它是冥冥夜色中一星遙遠的燈火,若明若暗,忽隱忽現。

看過《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我們覺得中華民族並不是哄傳的那樣頑固與腐朽,而是更為的強健,尤其是在我們看過<<千年一嘆>>後.余教授考察著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巴比倫文明乃至印度文明,承載著感受著它們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著中華文明歷經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以至強健的緣由.金字塔.帕特農神廟,泰姬陵,一個個熠熠閃光的名字,都進入余教授自由馳騁思考的天空!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著歷史詩情的的沉鬱柔麗,張揚著現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里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遊於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

還是以<<收獲>>上推薦大散文的評論作結語吧!」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於智慧」」對歷史和現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味---有歷史穿透力,敏於思考,有助於再鑄民族精神和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暮色四合,喧嘩的一切復於平靜。靜靜的夜裡,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有感於此,姑妄言之,姑且聽之!

㈥ 遙遠的絕響 賞析

一個真正的亂世,出現過一批名副其實的鐵血英雄,播揚過一種烈烈揚揚的生命意志,他們以自己的想法而生存,不在乎封建禮教的拘束,顯得真實而不虛偽。而在這批人當中,嵇康走在了最前面。 從來都是喜歡著嵇康的,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或許是驚異於他對生死的坦然,或許是羨慕於他能擺脫約束的心境,又或許是喜愛於他「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氣質,不管如何,這就是嵇康。 嵇康的生命樂章比阮籍的更清晰,更明亮,因為他活的比阮籍更明確,更透徹。他的心中有一個家園,遠離官場,回歸自然,享受悠閑,這個家園便是竹林。 亂世的讀書人,胸中積郁了多少苦悶?可是有七個人,個個有苦悶卻都能在苦悶中抬起頭來,於是便有了"竹林七賢"在這亂世中吟唱著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嵇康很珍惜彼此之間這份特殊的親情,濃烈且淡泊。可是,往往越是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山濤不懂他,呂巽也不懂他,鍾會更不懂他,竹林諸賢,向來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彈琴,沉默,打鐵,嘯聲相和。山濤進入官場,是否把竹林精神給忘了?是否把嵇康的人格給忘了?呂巽亂倫,是否也把嵇康「朋友」的定義給忘了?對於嵇康來說,真正能從心靈深處干擾他的,是朋友。而這兩件事,無疑給嵇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的心裡充滿了悲憤與無奈,一封接著一封的絕交書,加之鍾會的讒言,最終把他推向了死神的手中。 行刑的當天,他破例穿的很漂亮,他要盡顯龍章鳳質,他將在刑場完成他最後的生命之舞。他坐在琴前,將他最後的風度注入《廣陵散》,琴音鋪天蓋地,絲毫不亂。彈畢,從容赴死。四十歲的美男子身首異處,鮮血從頸腔噴出,三千太學生淚飛如雨...嵇康的一腔正氣化為清氣,一腔熱血化為長虹,而他所演奏的真正的《廣陵散》卻早已成為遙遠的絕響,追不回了。 嵇康用他昂貴的生命作為代價,詮釋了作為朋友的至真至誠以及對官場仕途的極度厭惡。這樣的嵇康,怎麼不讓人尊敬與崇拜? 不知道遙遠的他是怎樣度過那亂世里的歲月的?不知道遙遠的他在晴朗的夜晚是否曾在月下長嘆?如今我們也無從知曉了,但至少有我們在遙遠的今天為他嘆息,為他傾倒,點點墨跡換來後世多少的追尋。感謝他曾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曾給我們帶來空靈的回想。 嵇康,終究是活在我們心裡的吧。

熱點內容
懺悔故事 發布:2024-11-20 01:39:53 瀏覽:934
齒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20 01:28:33 瀏覽:653
三個獨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1:22:47 瀏覽:531
雞呆成語 發布:2024-11-20 01:11:03 瀏覽:868
波比熊故事機 發布:2024-11-20 01:05:59 瀏覽:800
喜與眉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1:05:16 瀏覽:690
做蛋糕故事 發布:2024-11-20 01:04:26 瀏覽:854
莓成語 發布:2024-11-20 00:18:21 瀏覽:72
關於高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3:53:33 瀏覽:176
搬成語 發布:2024-11-19 23:29:53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