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墓誌銘賞析

墓誌銘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23 06:06:07

⑴ 周君墓誌銘 賞析

至德周君墓誌銘
膠縣柯昌泗撰文
番禺商承祚篆蓋
桐鄉勞健書丹
君諱進,字季木,安徽至德縣人,系出吳南亭侯瑜,自唐荊州刺史訪,始定至德。曾祖諱光德,清贈光祿大夫。祖愨慎公諱馥,清兩廣總督。考諱學海,清光緒壬辰進士,浙江候補道。愨慎公勛庸德業,備載史牒。顯考□諸父咸以文學政事著績擅名,教子弟各專一藝,當世推為名族。
君幼而好古,獨精金石之學。乾嘉以後,金石列在專門,不復附庸□錄,名家繼踵而起,近世濰縣陳簋齋,京卿鑒別收藏最號精博。稍後有黃縣丁斡甫、□□私□陳氏。君才弱冠,已招致兩家賓客館之於家,相與討詢,深得絕旨。所收鼎㚟璽印封泥、陶甓之屬、碑刻善本、著述手稿,盈積幾案,日不暇給。下至濡脫朱墨,皆用簋齋之法。古陶昉自陳氏,訪得四千品於臨淄之墟,一時嘆為奇絕。君合丁氏舊藏,附以新發見者,亦將四千品拓以傳世,遐邇推為金石學巨學。君以古石刻舊出分域,不輊移徏,前人收藏所不及。近始有藏石之風,亦由販鬻漸多,流轉無定,藏之私家,以免散佚不傳。其為物發見最稀,重而難致,收藏者少,又不能多得。惟浭陽端陶齋尚書搜聚繁富,由漢至明,蔚然大觀。乃專收石刻,限以漢晉非篆隸之跡,不復繫心思與陶齋殊途同歸。會陶齋遺物,雜出市上,君盡展轉抉擇,賄取若漢楊叔恭碑誌,曹真碑諸石,陶齋之菁華,咸萃於君。自是搜羅不已,未十載得石一百五十餘方,後來寖增殆至三百。東獲魏三體石經君奭篇於黃縣丁氏,西從長安獲漢《朝侯小子碑》。洛陽人發地得晉石尠、石定墓誌父子志,節史傳所□,君聞即出重金輿至以歸。又得青州居巢劉君墓中石羊六事,安徽漢石,在今日為僅見者。其它有禆學問,不可遽數。士林引領覬石新獲,以饜所聞。昌泗昔序君圖錄引,韓昌黎古未嘗有之言以著,其多人以為非誇誕。然不喜豪奪巧取。西漢趙王遂刻石,在永年婁山摩崖,晉韓壽石□在洛陽存。古□有賈豎,自詭能鑿山岩賂青隸,君正色斥去,絕不與通。其所購求出於約省衣食之費,且弗計較分寸。資產為減,簡淡自處,不營世務,生事愈絀。居天津二十年間,門集古不交人事,名滿天下,時人罕識其而或疑為高資好事者而已。
歲戊辰,移家舊京。當世名流時共談䜩,睹君之容憔悴若儒。入其齋□敝陋無華飾。審其詞氣,自視欿然,不足已以尚人。至於辨析幽秘,言約旨遠,莫不驚異,稱為博物君子。居舊京久,聲名日著,造門請交者虛衷進納,終無倦容。雖疏於世俗,周旋眾益,親附幽居,讀書不輟。暇為詩文,韻致沖澹。嘗校定宋儒諸書,矻矻竟夜,知其自勖非僅金石之學。惜乎!中道而隕,不盡其識量也。丁丑十月朔,遽以疾卒,年四十有五。臨終恬然,無異平時,其冥心曠覽,不罥世綱,榮悴去來,一委自然。古人之高致識者所共悲也。遺著《居貞草堂漢晉石影》一卷,《魏石經室古璽印影》八卷,君所手定番禺商承祚以所藏夤器編入《十二家吉全圖錄》,吳縣顧廷龍以所藏陶編入《古陶文善錄》,皆行於世。
君娶楊夫人,以丙子秋卒,為營葬宛平西郊之老山家塋,因預為壽藏,年月日子理良等將奉君之柩合厝於茲。以昌泗與君交最深,請為墓銘。惟君金石之學,海內人士必能稱述不墜,想見其人。至於器局風度,含章弗曜載,筆者亦不得而略也。
銘曰:嗚呼季木,抱道以居。貞介為質,契於璠玙。螭盟圭剡,雜置庭除。二百漢晉,圖譜所無。才並向產,或卷或舒。博物之智,闇然若愚。濡繒楷墨,亦遍寰區。紛綸經籍,是翼是扶。在久彌著,沒而不渝。銘述奇偉,與金石俱。
夫人楊氏,安徽省至德縣人,卒年四十有三。側室永氏、左氏。子理良、鎮良,左出。琨良,永出。女琬良、琰良,永出。琬良適安徽省桐城縣孫潯。

[譯文]
至德周君墓誌銘
膠縣柯昌泗撰文。
番禺商承祚篆蓋。
桐鄉勞健書寫。
周進,字季木,安徽至德縣(今東至縣)人,祖先為吳南亭侯周瑜。從唐代荊州刺史周訪開始,遷至至德縣。曾祖周光德,清代官至光祿大夫。祖父周馥,清代官至兩廣總督,謚號「愨慎」。父親周學海,清光緒壬辰(1892)科進士,官至浙江候補道。祖父的功勛、德行與功業,載於史冊。周進的父親、伯父、叔父,或以文學見長,或以政務突出,享有盛名,他們教下一代各專一門學問,當代人公認周家是名門望族。
周進自幼喜好古代的事物,尤其精通金石方面的學問。清代乾隆、嘉慶以來,金石之學單獨列為一門學問,不再是傳統史學的附庸,名家連續不斷地出現。近代濰縣的陳介祺(字壽卿,號簋齋),在京城高級官員中,在鑒別、收藏方面,可謂博大精深。稍後有黃縣的丁斡甫等名家。周進剛滿二十歲,就在家接待陳、丁兩家來訪的賓客,相互探討、請教,深得要領。周進收藏的鼎㚟璽印封泥、陶磚之類,碑刻善本、著述手稿,堆積了滿滿的一桌子,整天沒有空閑。周進用的濡脫朱墨是從陳介祺那裡學來的,修復古陶的方法是從陳氏那裡學來的。他從齊國故城臨淄尋求到很多寶物,一時嘆為觀止。周進將丁斡甫過去收藏的寶物,附以自己新發現的,綜合到一起,拓出來出版,流傳後世。此書一面世,引起轟動,一致認為是金石學領域的巨著。周進將過去的石刻按區域劃分,不輕易移動,為前人收藏所不及。近年以來有收藏金石之風,販賣的漸漸多起來,流動性較大,藏在私人家裡比較保險,以免散失不傳。有的物件不易發現,相同的難得,收藏的人少,又不能多得。只有豐潤縣曾任陸軍部尚書的端方搜集繁多,從漢代到明代,蔚然大觀。周進於是專收石刻,限漢代、晉代的篆、隸兩種書體,不用再費心思,雖與端方方法不同,但能達到同一目的。遇到端方的遺物,一旦在市場上出現,周進從不放過,經過各種途徑挑選。他還用賄賂手段,得到東漢建寧四年的楊叔恭碑誌、三國時期的曹真碑等碑,端方的精華,周進全都湊齊了。從此搜羅不止,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得碑一百五十餘塊,後來漸漸增至三百塊。尤為難得的是,從黃縣丁氏那裡獲得三國時期用大篆、小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石碑,一面刻《尚書·無勉君奭篇》,另一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篇》;從西安獲得漢代《朝侯小子碑》。1920年,洛陽人從地表土壤疏鬆的地方發現晉石尠、石定墓誌父子墓誌,可補史志這不足。周進聽說後,出重金用車運至家中。後又得到青州居巢劉君墓中石羊六件,安徽出土的漢石刻,為首次發現。周進還有其它方面的學問,不可盡數。有知識的人深切盼望一睹石刻,以滿足心願。柯昌泗曾為周進的圖錄引作序,圖錄引中以唐朝文學家韓愈不曾涉及的內容而著稱,多數讀者認為言辭懇切。然而周進不喜歡巧取豪奪。西漢趙國群臣為其王劉遂祝壽時所刻的刻石,在河北省永年縣婁山山崖,晉代美男子韓壽所題石刻存於洛陽。有位石匠,詐稱能將這兩處岩石鑿下,賣與周進。周進嚴肅地對此人進行斥責,絕不與此人交往。周進所購寶物,均出於節省衣食費用,而且不太計較價格。為減少投資,周進生活簡朴,不謀世事,生活水平下降。在天津居住二十年間,往來者均為不諳世事的雅士。周進名氣不小,當時很少有人認識他,有人甚至懷疑他是有錢人辦慈善的事情。
民國十七年(1928),周進遷居北京,當時名流為他接風洗塵,見他面容憔悴,好象有病。進入他的書房,破舊簡陋,沒有華麗的裝飾。他對自己文章的氣韻或格調不滿意,不足以被人推崇。至於說到辨別分析的深奧,言語旨意的深遠,無不驚奇詫異,稱其為辨識了解各種事物的君子。在京居住時間久了,周進的名聲與日俱增。凡登門造訪、希望交朋友的人,周進都由衷地歡迎,始終沒有倦容,可見周進雖疏遠世俗,但熱心公益事業。他依附幽靜的居室,讀書不止。閑暇之時,寫詩自娛,韻味深遠澹淡。他曾考核訂正宋代的儒者的書,經常通宵達旦地寫作,可知周進自勉不公公是金石之學。可惜呀!中年逝世,沒有把他的見解和度量完全發揮出來。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月初一日,周進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臨終時安然自若,一如既往,泯滅俗念,開朗豁達,不在乎禮教對人的約束,含笑離去,順其自然,高雅的情致使認識他的人越發傷感。遺著《居貞草堂漢晉石影》一卷,《魏石經室古璽印影》八卷,商承祚的《十二家吉全圖錄》,顧廷龍的《古陶文善錄》,均經他親手編訂,都在世上流通。
周進之妻姓楊,民國二十五年(1936)秋天去世,葬於宛平縣西郊的老山周家墳,這是生前買的墳地。周進之子周理良等人護送靈柩,將周進安葬在這里。周進與柯昌泗交情最深,請他撰寫墓誌銘。周進在金石方面的學問,海內人士必能永遠地稱揚述說,由此可見其為人。至於器量、風度,包含了他美好的素質,這里就略而不述了。
銘文如下:嗚呼周進,為人正直。不倚權勢,美德賢才。碑石瓦當,放置庭院。所收寶物,圖譜所無。才並向產,或卷或舒。辨識事物,不被人知。搜集碑石,遍於世間。紛綸圖書,維護扶持。流傳世間,長久不變。銘述奇偉,與金石俱。
夫人楊氏,安徽省至德縣人,去世時四十三歲。偏房永氏、左氏。子理良、鎮良,左氏生。琨良,永氏生。女琬良、琰良,永氏生。琬良嫁給安徽省桐城縣孫潯。

[說明]
墓誌銘在老山出土。

⑵ 詩人的墓誌銘賞析

《王之渙墓誌》,全稱《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墓誌銘》,唐天寶二年(743)刻立。志呈正方形,長、寬均36厘米,24行,滿行24字,共545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土於河南洛陽。原石由國家博物館收藏。

王之渙墓誌

王之渙為唐代著名詩人,其詩作《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和《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可謂膾炙人口。惜其官職低微,史書無傳。《王之渙墓誌》的出土,為研究王之渙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一、《王之渙墓誌》主要內容及「旗亭畫壁」的故事

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王之渙在兩唐書均無傳。

王之渙畫像

撰寫王之渙墓誌銘的是一個名叫靳能的人,當時他擔任河南府永寧縣尉,他與王之渙堂弟王之咸是僚屬關系,和王之渙屬同一級別。志未署書丹者姓名。有人推測書丹者為唐著名書法家張旭或其弟子鄔彤,但無可考。

志文稱:「公名之渙,字季凌,本家晉陽,宦徙絳郡,即後魏絳州刺史隆之五代孫。曾祖信,隨朝請大夫著作佐郎,皇蒲州安邑縣令。祖表,皇朝散大夫,陽翟丞,瀛州文安縣令。父昱,皇鴻臚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儀縣令。公即浚儀第四子。」

墓誌銘說王之渙卒於天寶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歲,推之可知生於武後垂拱四年(688年)。墓誌稱王之渙「幼而聰明,秀發穎悟。不盈弱冠,則究文章之精;未及壯年,已窮經義之奧」,以門子身份調補冀州衡水主簿。

因為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因此得到了衡水縣令李滌的特別賞識。722年,李滌將年僅18歲且「性含謙順,德蘊賢和」的三女兒許配給已經35歲的王之渙。

726年,由於受到小人的誣陷攻擊,王之渙憤然辭官而去,「遂化游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閑放。」就這樣,王之渙或居家閑散,或遠游塞外,過了15年自由的生活。

十五年後,由於一些親朋好友不斷勸他入仕,王之渙又於742年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任職期間,王之渙為官清正,心繫百姓。可是,任職不久,王之渙身患重病,不幸於742年去世,享年55歲。

在墓誌銘中,靳能對王之渙的詩極力推崇,「嘗或歌從軍,吟出塞,皎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他對

熱點內容
學前班故事 發布:2024-11-20 08:26:54 瀏覽:347
冷飲的故事 發布:2024-11-20 08:10:47 瀏覽:233
關於鬧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7:42:11 瀏覽:344
胸有成語 發布:2024-11-20 07:41:34 瀏覽:738
成語萬象 發布:2024-11-20 07:33:15 瀏覽:870
家庭小故事完整版 發布:2024-11-20 07:15:58 瀏覽:45
和護士做愛故事 發布:2024-11-20 07:03:33 瀏覽:373
書魚猜成語 發布:2024-11-20 07:03:24 瀏覽:889
68個經典管理小故事 發布:2024-11-20 06:45:34 瀏覽:136
失誤的成語 發布:2024-11-20 06:24:01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