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賞析300字
發布時間: 2022-09-20 18:42:04
① 項羽之死的全片賞析
這最後一幕,由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場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陰陵失道、東城快戰、拒渡贈馬、賜頭故人等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和細節。
司馬遷懷著滿腔激情,運用史實、傳說和想像,傳寫了項羽的窮途末路,不斷豐富、發展了他的性格,讓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藝術效果。
在這最後一幕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個場次之間的節奏變化,起伏張弛,抑揚徐疾。第一場重在抒情,節奏紆徐,情如悲笳怨笛,以變徵之音形成了嗚咽深沉的境界。
第二場重在敘事,全用短節奏,進行速度,鐵馬金戈,聲情激越。
第三場江畔陳辭,羽聲慷慨。「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連用兩反詰句,頓挫抑揚,極唱嘆之勝。
(1)項羽之死賞析300字擴展閱讀:
文章的最後一段寫項羽烏江自刎。這一段寫了兩個場面。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贈馬亭長。「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這番話發自肺腑,表現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在生與義,苟活倖存與維護尊嚴之間,從容地做出選擇。
第二個場面是賜頭故人、自刎而死。看到了背楚歸漢的故人呂馬童,於是贈頭給他,自刎而死。故人追之、認之,必欲殺之以邀功取賞。
項羽卻慷慨賜頭,「吾為若德」;螻蟻之微,泰山之高,兩兩對比,何等鮮明!可以看出項羽的高貴感和英雄氣質,這個情節表現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