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社戲原文賞析

社戲原文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18 14:02:31

⑴ 魯迅 《社戲》的賞析

《社戲》精彩片斷賞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社戲》是一篇充滿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過記敘「我」在平橋村夜航到趙庄看社戲的一段經歷,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的可愛形象,再現了自由快樂的農村生活圖景。
月下出航,魯迅先生運用白描手法,勾畫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深夜歸航,又以生動比喻描繪行船的情景,極富童話色彩。在如詩如畫的景色中,孩子們的自由天性充分得到彰顯,對此,不再贅言。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對「觀看社戲」這個片段的評析都很簡略。如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學參考書》中只有這樣一句話:作者寫看戲的情況,把角色的出場表演同孩子們的反應(語言、動作、心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寫得波瀾起伏,情景交融。是的,粗略地讀去,許多人會以為「看社戲」段落,作者似乎沒有像以上兩部分內容那樣,作細致逼真的描繪,以至於以為只是平淡的敘述,推動情節的發展,甚至只是為下文的「深夜歸航偷豆」作一個鋪墊,形成行文的波瀾。難道這部分內容真的只是一個陪襯嗎?筆者不以為然。
從社戲的內容來看,的確不精彩:想看的沒看到——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的鐵頭老生「卻又並不翻筋斗」,最願意看的蛇精、跳老虎「等了許多時都不見」;看到的多是不感興趣的——小旦「咿咿呀呀的唱」,老旦「是我最怕的東西」,偏偏「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來唱;當晚「算得最好的一折」就是「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台柱子上」被鞭打了。並不精彩的社戲內容,在作者筆下原汁原味地一一道來,要知道,這都是以一個孩子的眼睛來看的,非常鮮明地反映著孩子的喜好:喜打鬥、愛熱鬧,要的就是「好玩」兩個字!對自己的想法一點也不加掩飾,這就是孩子的率真和坦白!
從孩子們的反應來看,社戲對他們的吸引力也是很小的:「疲倦了」,只想喝豆漿提神;「多打呵欠了」「只管自己談話」,台上的表演已不入眼;雙喜他們「破口喃喃的罵」,終於「熬不住」,在罵聲中回轉船頭。這就是孩子,心裡怎麼想,嘴上就怎麼說,沒有任何顧忌,沒有一絲虛偽,終於在戲還沒有結束就揚長而去。雖然嘴上罵著,可一旦離去,情緒照樣不受影響,如來時一樣開心歡快。這就是孩子的單純和透明!
所以,我以為,高明就在於社戲本身並不精彩,而魯迅先生卻能出神入化地把「看社戲」的過程寫精彩。同樣還是運用白描手法,把角色的表演、孩子的心理緊密結合在一起,把整個看社戲的過程寫得妙趣橫生。如文中這樣的一句話:「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麼,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麼高低。」學生們讀到這一句時沒有不笑的。為什麼?為孩子真實而幼稚的心理,更為魯迅先生毫不雕琢、簡潔傳神的文字。再如寫老旦「後來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不料他卻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一個「競」字,一個「不料」,把孩子對老且的不喜歡表露無遺,讓人不禁為孩子的率直、坦誠甚至粗野發出理解的一笑。
綜上所述可見,「看社戲」的內容雖然沒有誘人的色彩和豐富的聽覺形象,但同樣精彩紛呈,尤其是這群孩子天真質朴的性格得到了生動表現,有力地突出了作品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如何使本片段的教學與其內容相得益彰,同樣精彩呢?我的設計是:首先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內容,明確是從哪兩個方面寫的。學生很快討論得出,是從演員和觀眾兩方面進行描寫的。接著引出下面一問:寫了哪些角色,觀眾對他們的表演反應如何?不急於回答,投影出思考題:
根據上聯,結合課文內容,請對出下聯,看誰對得最好!
上聯是:老旦出台,掃興。
設計這一問題的目的很清楚,既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閱讀情況,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前半句是角色方面,後半句是觀眾方面),還很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表達的訓練(本單元的誦讀欣賞安排的是對聯賞析),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對於初一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也極富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我設計的答案是:小丑登場,開心。上下聯結合起來,概括了當晚社戲中兩個最值得一提的角色的表演:前者為「最怕」,後者為「最好」,相映成趣,對仗也很工整。學生們先是小組內討論,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指點,共同推敲。然後是全班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答案可謂五花八門,有「小生上場,疲倦」「小生登場,想睡」「小丑被打,好笑」「小丑上台,高興」「小旦咿呀,沒勁」「老生打仗,失望」等。有的學生別出心裁,把沒有看到的表演也概括出來了,如「鐵頭(老生)不翻(筋斗),沒趣」「蛇精未見,難過」。當然,在學生回答時,還要求他們說出依據,並傾聽其他同學的點評,這就必然要聯系課文的具體內容和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達到對文本的有效解讀。
這一片段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教師課前應深入鑽研教材,准確理解作者意旨,並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行為,才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充滿活力的、凸現語文魅力的課堂!

⑵ 魯迅《社戲》全文賞析

一、整體把握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後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後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二、問題研究 1.作者為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者作為客人,「在這里」「得到優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夥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書,而且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對於自幼就壓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這樣的自由是一種多麼寶貴的享受;而且在農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掘蚯蚓」「釣蝦」「放牛」,相對於城鎮宅院中「我」那種受束縛的生活而言,無疑是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了。 2.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至於他誇「我」「讀過書」「將來一定要中狀元」之類的話,只不過像今日誇某個孩子聰明,將來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一樣。也有觀點認為六一公公雖是個好人,但是有農民的局限。他誇「我」的話,表明他意識深處受封建禮教的影響,這在當時也是難免的。 練習說明 一、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庄,……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三、揣摩下列詞語,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麼說「踴躍」?) 3.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 此題意在讓學生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 1.「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因為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四、△有人認為本文直接寫社戲的內容太少,而寫社戲以外的內容太多,因此建議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之類的題目。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麼?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不妨開一次小組會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此題意在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回答。 教學建議 一、這篇文章主要是回憶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學時要以此為重點。有觀點認為這篇文章有批判封建禮教、抨擊黑暗社會的內容,這種看法有些偏頗,教學時應避免。 二、有些問題,如小夥伴們「偷」豆,六一公公的「感激」,依現在的道德觀衡量,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學時要適當引導和講解。 三、可以學習本文為契機,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開展語文活動。

⑶ 社戲 魯迅 賞析 快點

賞析:

魯迅的這篇《社戲》大體可以分為這么幾部分:在北京的兩次看戲的經歷;童年時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以及對看社戲的期待;期待落空,卻又峰迴路轉;去看社戲的路上的情景;看社戲的過程;看社戲回家的路上,吃羅漢豆;尾聲。

這篇文章名為《社戲》,但卻以再北京兩次看戲的經歷開頭,這是用了個抑揚的手法。抑揚的手法在文學中經常被用到,且常常發生顯著的效果,抑揚或者對同一事物的先抑後揚,或著對兩個相似事物的一抑一揚,如果使用的好可以使相對比的兩者的性質更加顯明。

魯迅在《故鄉》這篇文章中用的也是同樣的手法,成年後閏土的一聲「老爺」,頓時將童年閏土天真、淳樸的小英雄的形象一下子消滅。

有一點值得注意,魯迅在講述北京看戲的經歷時候,把兩次看戲的經歷均詳細的描寫出來,一般而言,文章最是忌諱重復,同一篇文章中的兩件相同或者相似的事件,往往著重描寫其中一件,而把另一件輕輕帶過。

若果把兩件相似的事件以同樣筆墨細致描寫,那其中體現的情態一定是相關聯而又不同的。魯迅在北京看戲的兩次經歷,第一次是在一個不知道」什麼園「,是以」興致勃勃「的心情去的,結果被裡面的擁擠與嘈雜弄的大失所望。

而第二次則是」第一舞台「,唱戲的也都是名角,但結果是同樣的擁擠、嘈雜,周圍的人是」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的看客,然後就是漫長的無聊的等待名角出場,更高級的舞台,更差的體驗,這其中表現的是失望情緒的加深的,到此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在這樣的情況下,魯迅筆鋒一轉,寫」我確記得在野外看過很好的好戲「的時候,就使讀者產生了一種好奇與期待,也即雖然還未寫到社戲,讀者已經在呼喚著社戲,只要後面的描寫滿足了讀者的這種期待,文章必然產生很好的效果。

文章的第十一段以後寫童年在外祖母家消夏以及看社戲的經歷,文章雖名為」社戲「,但是讀後會發現真正看社戲的過程,在這部分中僅佔五分之一,更多的筆墨用在與小夥伴們平日的游戲,看社戲的路上以及回來的時候吃羅漢豆等場景上。

這就看出,這篇文章雖名為」社戲「,但關注點卻不在戲上,其抑揚手法點運用,所抑與所揚的也並不是兩種不同的戲,小時候的社戲並不必然比北京的名角們唱的戲更精彩。所對比的實際上是小時候夥伴們的天真、淳樸,以及他們之間天然親密情感與長大了的他去看戲的時候的人的情態。

(3)社戲原文賞析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1、構思巧妙,結構嚴謹。這篇小說以看戲為線索,從「我」在北京看中國戲的感受寫起,接著追憶了少年時在農村看社戲的愉快,最後又從回憶回到了現實。

中間過渡自然,上下銜接緊密。小說雖然沒有什麼驚一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復雜的結構,但是由於作者對情節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

2、圍繞中心取捨材料。題目是《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並不多,作者用不少筆墨在開頭寫「我」到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以及看社戲遇到的困難,在結尾又寫了六一公公送羅漢豆的事,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

作者所懷戀的不是社戲本身,而是在看社戲過程中與農家孩子結下的誠摯友誼和農村的自由生活。「社戲」作為一條線索,在文中起著貫穿故事情節的作用。

⑷ 社戲句子賞析

《社戲》是魯迅的文章,很高興為您賞析裡面的句子。

(1)總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台下沒豆漿喝。

這個心理描寫特別生動,「似乎」表明迅哥兒甚至通過想像到了那個地方去,可以看見他十分想去看戲又看不成的沮喪。

(2)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來了,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這里可以看出雙喜非常聰明有考量,這些語言描寫從外界條件、內在條件和極端條件三種情況都說得清清楚楚,讓大人無法反駁,真的很聰明。

(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用比喻來寫景色,原本靜止的群山像會動一樣往後跑,這么快的形勢下,我還覺得慢,可以看出我內心想看社戲的急切心情了。

(4)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還是比喻,船像魚兒一樣靈活,不正是因為小孩子技藝高超嗎?而且這自由歡快的魚兒似乎也映襯了孩子們的心情。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