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少年蘇東坡賞析

少年蘇東坡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16 21:11:20

㈠ 蘇東坡的詩詞20首附賞析

婉約的:
水龍吟

【宋】蘇軾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像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彷彿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裡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像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麼,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像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像,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全片語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後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朴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盪、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望江南
蘇 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簡析】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於公務閑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樣"超然"?風兒以"細"狀摹,可知正吹得輕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見得飄拂動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帶環城的碧水;輝照滿城的,則有繽紛競放的春花。而後看鱗次千家的檐瓦,迷濛在飄飄灑灑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牽縈一顆"游於物外"的超然之心。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簡析】
上片句句藏著一個"春"字。殘紅褪,柳綿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綠遍,又呈生機勃鬱。春光已老,春光猶在,正是這么一個惱人的時節。中間插寫的燕子飛來,流水人家,既是補足""的信息,更使畫面增添動態的美。花殘、杏小、燕飛、水繞,柳綿紛紛芳草處處,不言"春"而春在其中,這叫做"藏中有露"。

--------------------------------------------------------------------------------

【注釋】

①從教墜:任楊花墜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綴:連接。
【簡析】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這般紅麗!倒影芙蓉池的樓台,搖漾著動人的金碧,春晚的風,吹動飄拂的柳,含怎樣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飾戴的細巧青細?然而,時光畢竟已流過七載,故園依舊,良月好侶卻已零散!過片的贊美由此化為惋嘆,朱顏已老的詞人,已再無心情賞景主。於是斜陽漸隱,金翠的樓台上,只剩下這位落拓歸客的身影,坐對著暮靄四起的黃昏……

賀新郎
蘇 軾

乳燕飛華屋。 悄無人、桐陰轉午, 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綉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 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 伴君幽獨。艷一枝細看取,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 花前對酒不忍觸。 共粉淚, 兩簌簌。

【簡析】

一邊是輕弄團扇的美人,一邊是半吐紅巾的榴花。花兒紅麗,疊皺處恰似美人微蹙的愁眉。人兒芳潔,顧盼中卻如夏日榴花般幽獨!她也曾在桐陰轉午間入夢,夢中與君王共赴瑤台。意外的欣喜,卻被推戶之聲驚破:夢醒處只聞風吹窗竹!它也有與百花爭春的風姿,卻只能開在繁華過後!誰都愛三春的"浮花浪蕊",空負了這芳心的"千重似束"!

阮郎歸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
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簡析】
初夏特有的韻味,從一伴活潑少女的感覺中傳寫,便多了幾分情性。愜意的晝眠,忽被落棋之聲驚醒,本有些惱,揉揉眼睛,卻見碧紗窗下,飄縷縷沉得之煙;窗外的槐柳綠影,傳陣陣新蟬之鳴,不禁又喜從心生。於是便挎盆出門,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涼。看雨後的小荷,隨溪流翻動得多歡!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伸纖手玩弄瀉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連濺落荷葉的碎滴,也一粒粒圓轉如珠!

卜運算元
蘇 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楓落吳江冷。

【簡析】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鴻還是幽人?靜夜如此寂寞,又何須漏壺提醒辰次?月兒依然殘缺。不見有清滿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寫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詞境,難歇哀憤的心。
洞仙歌

【宋】蘇軾

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繩②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換。

【注釋】

①金波:月光。②玉繩:星名。③不道:不覺。
【簡析】
夏夕自炎,玉人自涼,連水殿上偶來的風,也帶著縷縷池荷的清香。夜已三更,庭戶無聲,仰聽疏星時流的河漢,似也已波靜浪歇----詞人的胸際了無塵俗之氣,創造的詞境正如此清馨。於是見"一點明月",喚起花蕊夫人,在與蜀主攜手中,共對沉沉夜天。夜如何"的啟問,問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風的企待,又帶著幾多"流年暗換"的悵惘。
永遇樂
蘇 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註:□(糹+沈去掉三點水)

【簡析】
詞人蒞臨徐州,宿於唐代名妓關盼盼的燕子樓。是夜,明月皎潔如霜,好風清涼如水,此為大景,以靜襯托夜之深。魚跳曲港,露瀉圓荷,此為小景,以動反襯夜之靜。如此靜夜,自能夢遇佳人。然三更鼓響,一片葉落,忽然驚醒,於是悵然若失,起而尋夢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下片由人亡樓空,直抒感慨,把故園之思,今昔這感、人生如夢之嘆,打成一片。他從自己今日憑吊燕子樓,推想到他日後人又將憑吊自己所建的黃樓,一種人生須臾、榮枯無常的感慨襲上心頭,使他深有"古今如夢,何嘗夢覺"之慨。看來,這燕子樓的一夢,也不特是艷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鷓鴣天

【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簡析】
正宜從身披斜陽,杖藜徐步於村舍古城間的遷謫之客心上體會。遠處有明麗的山巒,聳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巔;近處則秀竹叢叢,遮隱了村舍院牆。移步間秋草衰黃、蟬聲喧亂,然後欣喜地發現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飛水天的白鳥之影,聞映照綠漣的紅荷幽香……濃淡相襯的著色,動靜相對的勾勒,給畫面帶來了何其支人的韻致!流連在其中的詞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曠閑。

豪放的:
滿江紅
蘇 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西江月
蘇 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

【注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 長圓。」
⑥嬋娟:美麗的月光。
【簡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辟,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行香子·過七里灘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西江月·重九
蘇 軾

點點樓頭細雨,
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
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
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間今古。

滿江紅·懷子由作
蘇 軾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注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又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裝。
⑥酹: 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 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釋】
瀟灑的詞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鐵溝出獵,左牽黃犬,右擎蒼鷹,相隨千騎錦士馳卷平岡,何等聲勢,何等豪氣,由此傾動了滿城老少,使老夫陡發少年狂氣,在親射虎,看孫郎的奇想中躍現的,正是當年孫權射虎的風采!但詞人的胸膽,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稱雄?連年犯邊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樣的勇將御擊!酒酣的詞人因此宣告:倘若漢文帝再遣馮唐,我便是當世魏尚,願換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徵"侵掠"的惡星天狼!

臨江仙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①?夜闌風靜谷紋②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注釋】

①營營:紛亂。②谷紋:水波紋。
【簡析】
遷謫黃州的郁憤,似乎全已在東坡夜飲中舒泄。來歸臨打開亭寓所,妙在"彷彿三更",或許不到三更?醉中誰能辨清!"敲門"是白費勁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聲。好在寓所臨江,聽江聲比自比鼾聲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兩適!

㈡ 《蘇東坡傳》的好句賞析10句,一句(原文+賞析)要有250字左右

  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解析:大江浩浩盪盪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2.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解析: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3.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解析: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

  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5.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解析: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6.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解析: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解析: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8.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解析: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9.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解析: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10.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解析: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㈢ 蘇東坡的詩詞鑒賞

例舉蘇東坡兩首詩詞進行鑒賞: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
一片深情,情深到歸於寂靜無聲。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 追憶,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著淚一滴一滴積攢,和 著淚一行一行流淌。
無語相對處,字字瀝血,柔腸才寸斷。夢境之中,已是如此; 清輝松影之下,一人獨對芳魂時,又是何等徹骨的凄涼!寫到此處 如斷弦之音,逼人潸然淚下,真是無情到此也斷腸。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

意氣風發,豪氣干雲,發前人未發之語,寒風烈酒,盡洗綺羅 香澤之態,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詞也須執鐵板唱來,方能入耳。
氣勢如挾風雷,東坡為人豪爽豁達,才能作此等佳篇流傳於世。
以下是蘇東坡的簡單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熱點內容
抗日戰爭的感人故事 發布:2024-12-27 04:47:46 瀏覽:397
緬懷先烈的故事 發布:2024-12-27 04:28:26 瀏覽:40
故事的故事劇情 發布:2024-12-27 04:13:50 瀏覽:944
肘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7 04:10:48 瀏覽:134
運氣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03:57:51 瀏覽:97
歌詞里的故事 發布:2024-12-27 03:42:49 瀏覽:582
短篇搞笑鬼故事 發布:2024-12-27 03:29:12 瀏覽:74
與仁有關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03:14:15 瀏覽:129
榮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7 03:05:46 瀏覽:96
怒看圖猜成語 發布:2024-12-27 03:02:03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