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木偶人的賞析

木偶人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9-16 19:55:46

Ⅰ 今年是魯迅逝世70周年 有對他的作品賞析的嗎

一、 主要情節

《傷逝》里的子君和涓生是比較年輕的知識分子,他們是「五四」時代的人物。子君爭取婚姻自由,不顧一切非議和譏笑,勇敢地沖出家庭,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子君要求個性解放的呼聲是堅決的,但是,個性解放卻不能夠離開社會解放而單獨解決。沒有遠大的理想,愛情也失去了附麗。不幸子君在獲得幸福和安寧的生活之後,便沉湎在日常瑣事里,未能繼續向前跨開步去,不久便讓生命隨著希望一同幻滅。涓生對日常瑣事感到煩厭。當失業的打擊威脅著他們同居生活的時候,他覺悟到:「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正如子君突破了家庭的阻撓一樣,他也突破了朋友的阻撓。煩厭的情緒恰好說明他沒有力量去粉碎社會的更大的壓力,只是歸咎於子君,歸咎於有了一個家庭,急急忙忙地想「救出自己」。然而易卜生式的個人奮斗思想居然使他為自己而願意埋掉一切,即使向新生活「跨進第一步去」,也仍然只能抱著沉痛和憤激的心情,而以「遺忘和說謊」為「前導」。

二、反思個人奮斗

這是魯迅唯一一篇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故事寫一對青年男女涓生與子君沖破封建禮教,追求戀愛自由和個性解放最後卻以悲劇告終,觸目驚心地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是魯迅對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個人奮斗出路的回答。這明顯是為糾正易卜生的《娜拉》的缺陷而寫的,並與魯迅的雜文《娜拉走後怎樣》相映成趣。娜拉走後回怎樣?不是墮落,就是回家,還有就是毀滅——小說給出了第三條出路。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表明,個性解放、個人奮斗,對廣大知識分子來說,絕不是出路。脫離群眾、脫離社會的孤軍奮戰,結果只能是失敗,只能走回頭路。要爭取徹底的解放,必須去尋求一條「新生的路」。

三、 反思愛情

魯迅指出了經濟獨立在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中的重要性,同時還揭示了愛情本身的內在規律:「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

郜元寶《沒有愛》一文對此作過分析:

還是魯迅偉大,二十年代中期創作的小說《傷逝》,就讓男主人公涓生囁嚅著然而絕對明確地告訴先前的愛人:"我已經不愛你了!"涓生認為這是"說真實","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涓生說出的真實送了子君的命,令他追悔莫及,但他仍然強調,無愛的曾經相愛者彼此說謊,結局只有空虛;說出真實,倒可以彼此敬重,"毅然前行"。他們最終沒做到這一點,除了環境險惡,主要原因還是子君不肯承認自己其實也已經沒有愛,不能絕處逢生,激起當初相愛時曾經有過的"勇敢和無畏"。不敢正視無愛,不敢說出"不愛",專靠"復習"已逝的舊愛過活,這才失去了"開辟新的生路"所必需的信心與勇氣。

《傷逝》之所以耐讀,就因為魯迅深刻表現了涓生在掩蓋"不愛"的真相而說謊與坦陳"不愛"而悔恨悲哀之間長久經受的靈魂緊張。魯迅沒有給靈魂的問題找出答案,但他的真誠書寫,畢竟讓那些王顧左右而言它的無謂的詮解紛紛落空,《傷逝》也因此一直以其不容抹殺的靈魂問題傲立於百年文學史中。相比之下,"五四"時期大多數戀愛小說之所以給人輕薄幼稚的印象,也就因為它們未能正視現代戀人沒有愛和無所愛的痛苦,未能體會他們無可奈何地說出"我已經不愛你了"之時和之後靈魂中發生的變化。

四、藝術手法

小說採取「手記」的方式,用詩一樣的語言抒寫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於事實的縷述。有追憶中的內心獨白與傾訴,也有回想里的細節點綴與刻畫,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與精湛的白描技法。

魯迅的《故鄉》中寫了三個「故鄉」:一個是回憶中的,一個是現實的,一個是理想中的。第一個是「過去時」的,第二個是「現在時」的,第三個是「未來時」的。小說突出描繪的是現實的故鄉。

(一)回憶中的「故鄉」
「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帶有神異色彩的美的故鄉。
它的「美」,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得出來:
1.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這里有「深藍」的天空,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少年閏土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海邊有五色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在這里,沒有一種色彩不是鮮艷的,明麗的,任何兩種色彩之間的對比都是鮮明的,它們構成的是一幅「神異」的圖畫,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2.它是一個寂靜而又富有動感的世界:
當「我」記起童年時的「故鄉」,浮現在腦海里的首先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沙地上的碧綠的西瓜,整個大自然是那麼靜謐,那麼安詳,但在這靜謐的世界上,卻有著活潑的生命。這活潑的生命給這個幽靜的世界帶來了動態的感覺。「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它幽靜而不沉悶,活潑而不雜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和諧自然,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世界。
3.它是一個遼闊而又鮮活的世界:
「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多麼廣闊的世界啊!這里有高遠的藍天,有一望無垠的大海,有廣闊的海邊的沙地。但在這廣闊的天和地之間,又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有活潑的少年閏土,有猹、獾豬、刺蝟,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有五彩的貝殼,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這個世界廣闊而又鮮活,一點也不狹窄,一點也不空洞。
我們可以看到,「我」回憶中的「故鄉」並不僅僅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同時更是一個想像中的世界,是「我」在與少年閏土的接觸和情感交流中想像出來的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更是「我」少年心靈狀態的一種折射。這顆心靈是純真的、自然的、活潑的、敏感的,同時又是充滿美麗的幻想和豐富的想像力的。它沒有被「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所束縛,而是在與少年閏土的情感交流中舒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給自己展開了一個廣闊而又美麗的世界。
那麼,少年「我」的這個廣闊而又美麗的世界是怎樣展開的呢?是因為兩顆童貞的心靈的自然融合。少年「我」是純真的、自然的,少年閏土也是純真的、自然的。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用封建禮法關系組織起來的,而是用兩顆心靈的自然需求聯系起來的。少年閏土不把少年「我」視為一個比自己高貴的「少爺」,少年「我」也不把少年閏土機為一個比自己低賤的「窮孩子」。他們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觀念。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暢通無阻的,是沒有任何顧忌和猶豫的。我們重新讀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可以感到,他們之間是想到什麼便說什麼的,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的。他們不是為了討好對方而說,也不是為了傷害對方而說,而是說的雙方都感興趣的話。兩個人的心靈就在這無拘無束的對話中融合在一起了。也在這融合中各自都變得豐富了。少年閏土來到城裡,「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少年「我」通過與少年閏土的談話,也像看到了過去自己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世界。
總之,「我」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我」美好心靈的反映,是少年「我」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系的產物。但是,這種心靈狀態不是固定的,這種心靈關系也是無法維持久遠的。社會生活使人的心靈變得更加沉重,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當成年的「我」重新回到「別了2O余年的故鄉」時,這個回憶中的「故鄉」就一去不復返了。在這時,他看到的是一個由成年人構成的現實的「故鄉」。 返回目錄

(二)現實的「故鄉」
現實的「故鄉」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我們對這個「故鄉」的具體感受:它是在現實社會生活的壓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
這時的「故鄉」是由三種不同的人及其三種不同的精神關系構成的。
1.豆腐西施楊二嫂
豆腐西施楊二嫂是一個可笑、可氣、可恨而又可憐的人物。她為什麼可憐呢?因為她是一個人。一個人是需要物質生活的保證的。當一個人無法通過自己正常的努力而獲得自己最起碼的物質生活保證的時候,為了生命的保存,就要通過一些非正常的、為人所不齒的手段獲取這種保證了。在這個意義上,她是值得同情的。她原來是開豆腐店的,為了豆腐店能夠賺到更多的錢,她擦著白粉,終日坐著,實際上是用自己的年輕的美來招待顧客,「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美」,在豆腐西施楊二嫂這里已經不再是一種精神的需要,而成了獲取物質利益的手段。物質實利成了她人生的惟一目的。為了這個目的,她是可以犧牲自己的道德名義的。當自己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時候,她就把任何東西都拿來當作獲取物質實利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質的人生,狹隘自私的人生。這樣一個人,親近的只是物質實利,對別人的感情已經沒有感受的能力。在這類人的感受里,「利」即是「情」,「情」即是「利」。「利」外無「情」,天地間無非一個「利」字。她感受不到別人的真摯的感情,對別人也產生不了這樣的感情,「感情」也只成了撈取好處的手段。她的眼裡只有「物」,只有「利」,只有「錢」,而沒有「人」,沒有有感情。有道德、有精神需要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她是能撈就撈,能騙就騙,能偷就偷,能搶就搶。但人類社會是在相互關聯中存在和發展的,人類為了其同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心靈的溝通,需要感情的聯系,需要道德的修養,需要精神品質的美化。像豆腐西施楊二艘這樣一個毫無道德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做著損人利己的勾當,是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厭惡乃至憎恨的。所以,就她本人命運的悲慘而言,她是可憐的,而就其對別人的態而言度,她又是可氣、可恨的。她的可笑在於長期的狹隘自私使她已經失去了對自我的正常感覺。她把虛情假意當作情感表現,把小偷小摸當作自己的聰明才智。她是屬於世俗社會所謂的「能說會道」、「手腳麻利」、「干凈利索」、「不笨不傻」的女人。但在正常人眼裡,她這些小聰明心把戲都是瞞不了人、騙不了人的。所以,人們又感到她的言行的可笑。人們無法尊重她、愛戴她,甚至也無法真正地幫助她。她是一個令人看不起的人。如果說少年「我」和少年閏土的一切言行的總體特點是自然、純真,豆腐西施楊二嫂的一切言行的總特點則是「不自然」、「不真摯」。在她這里,一切都是誇大了的,是根據自己的實利考慮變了形的。她一出場,發出的就是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這是她不感驚奇而故做驚奇的結果。她的面貌特徵也是在長期不自然的生活狀態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練就了一個「薄嘴唇」,「能說會道」,臉相卻迅速衰老下來,只留下一個「凸顴骨」,沒有了當年的風韻。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故意裝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實際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失去了做人的驕傲,但又希望別人看得起她。尊重她。她對「我」沒有懷戀.沒有感情,但又故意裝出一副有感情的樣子。她能說的只有「我還抱過你咧!」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事實,但卻把這個事實說得非常嚴重,好像這就對「我」有了多麼大的恩情,好像「我」必須對她感恩戴德,牢牢記住她的重要性。她不關心別人,因而也不會知道別人的生活狀況,不會了解別人的思想感情。她通過自己的想像把別人的生活說得無比闊氣和富裕,無非是為了從別人那裡撈取更多的好處。
豆腐西施楊二嫂體現的是「我」所說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特徵。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這種辛苦也壓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感情,不講道德,自私狹隘。
2.成年閏土
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他的父親十分愛他」,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在這些話里,跳動著的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少年閏土較之少年「我」更是一個富於表現力的少年,是一個有更多的新鮮生活和新鮮感受要表達的少年。少年「我」的知識像是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少年閏土的知識則是從大自然中,從自己的生活實感中獲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比少年「我」更像一個語言藝術家。他的語言多麼生動,多麼流暢,多麼富有感染力啊!它一下子就把少年「我」吸引住了,並給他留下了至今難以磨滅的印象。但這個富於生命力和表現力的少年閏土,到了現在,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為什麼他在少年時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現在卻形容不出了呢?因為「那時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時候是一個活潑潑的人,現在「懂事」了,卻成了一個「木偶人」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里所說的「事」,實際是中國傳統的一套封建禮法關系,以及這種禮法關系所維系著的封建等級觀念。
維系中國傳統社會的是一套完整的封建禮法關系,而所有這些封建禮法關系都是建立在人與人不平等的關系之上的。帝王與臣民,大官與小官,官僚與百姓,老師與學生。父親與兒子,兄長與弟弟,男性與女性,都被視為上下等級的關系。他們之間沒有平等的地位,也沒有平等的話語權力,上尊下卑、「上」對「下」是指揮,是命令,是教誨,「下」對「上」是服從,是馴順,是聽話。閏土之所以說小的時候是「不懂事」,是按照現在他已經懂得了的禮法關系,「我」是少爺,他是長工的兒子,二者是不能平等的。「我」尊,閏土卑,他那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卑賤地位,在「我」面前毫無顧忌地說了那麼多的話,都是極不應該的。但那時年齡小,可以原諒,一到成年,中國人都要遵守這樣一套禮法關系。不遵守這套禮法關系,就被中國社會視為一個不守「規矩」、不講「道德」的人了,就會受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懲罰。閏土就是在這樣一套禮法關系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他是一個「老實人」,是一個講「道德」的人。但一旦把這種禮法關系當成了處理人與人關系的准則,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就無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了,人與人的心靈就融合不在一起了。這就是在「我」和閏土之間發生的精神悲劇。「我」懷念著閏土,閏土也懷念著「我」,他們在童心無忌的狀態下建立了平等的、友好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兩個人的心靈中都留下了美好的、溫暖的、幸福的回憶。「我」想到故鄉,首先想到的是閏土,閏土實際上也一直念著「我」。「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次面。」只要想到他和「我」在重年一起玩耍的情景,我們就能夠想到,閏土的這些話絕不是一般的客氣話。兩個人重新見面時,「我」「很興奮」,閏土也很興奮:「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說明他心裡顫抖著多少真摯的感情呵!但封建的禮法關系卻把所有這些感情都堵在了他的內心裡。形容不出來了,表現不出來了。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在這里,我們能夠聽到兩顆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靈被生生撕裂開時所發出的那種帶血的聲音。閏土不再僅僅把「我」視為平等的、親切的朋友了。他把「我」放在了自己無法企及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上,他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悲哀,在這樣一個高高在上的人面前已經無法訴說,無法表現,這個稱呼帶著一種「敬」,但同時也透脫著一種「冷」。在這種「冷」的氛圍中,「我」的感情也被凝固在了內心裡。兩顆心靈就被這個稱呼擋在了兩邊,無法交流了,無法融合了。所以「我」「打了一個寒噤」,知道兩個人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故鄉》讓我們看到,只有少年閏土和少年「我」的關系才是符合人性的,後來這種封建禮法關系不是人的本性中就具有的,而是在社會的壓力之下形成的,是一種扭曲了的人性。人在自然的發展中不會把自己樹為一個卑賤的、無能的人,像閏土這樣一個人的封建禮法觀念是在長期的強制性的壓力下逐漸形成的。社會壓抑了一個人的人性,同時也壓抑了他的自然的生命,使他習慣了消極地忍耐所有外界的壓力。忍耐一切精神的和物質的痛苦。那個手持鋼叉向猹刺去的閏土是多麼富有朝氣,富有生命的活力呵!是多麼勇敢呵!但封建的禮法關系逐漸壓抑了他的生命力,使他在一切困苦和不幸面前只有消極地忍耐。只有意識到閏土已經沒有了少年時的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才能夠理解,為什麼「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能夠「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他已經沒有反抗現實的不幸的精神力量。他把所有這一切都視為根本不能戰勝的。他只能承受,只能忍耐,他盡量不去思考自己的不幸,盡量迅速地忘掉自己的困苦。他不再敢主動地去感受世界,思考生活、思考自己。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干癟了下去,他的感受力萎縮了下去,他的表現力衰弱了下去,他的精神一天天地麻木下去,他已經成為一個沒有感受力、沒有思想能力和表現能力的木偶人。只有宗教還能給他帶來對未來的茫遠的、朦朧的希望。他的精神已經死亡,肉體也迅速衰老下去。成年閏土體現的是「我」所說的「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類人的特徵。這些人是善良、講道德、守規矩的人。但傳統的道德是壓抑人的生命力的。他們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
3.成年「我」
「我」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他在自己的「故鄉」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落腳地。他像一個遊魂,已經沒有了自己精神的「故鄉」。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是官僚地主。在經濟上是地主,在政治上是官僚,是有權有勢的闊人。但現代的知識分子是在城市謀生的人。他已經沒有穩固的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的權力。在豆腐西施楊二嫂的心目中,值得懼怕和尊敬的是做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門坐「八抬的大轎」的「闊人」。現在「我」不「闊」了,所以也就不再懼怕他,尊重他,而成了她可以隨時掠奪、偷竊的對象。他同情豆腐西施楊二嫂的人生命運,但豆腐西施楊二嫂卻不會同情他。他無法同她建立起精神的聯系。他在她那裡感到的是被歧視、被掠奪的無奈感。閏土是他在內心所親近的人物,但閏土卻仍然按照對待傳統官僚地主知識分子的方式對待他,使他無法再與閏土進行正常的精神交流。他在精神上是孤獨的。他尋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關系,但這種關系在現在的『「故鄉」是找不到的。總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各個分離,喪失了生命活力,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幸福的情感關系的「故鄉」。 返回目錄

(三)理想中的「故鄉」
回憶中的「故鄉」是美的,但卻是消失了的、回憶中的、想像中的、不那麼「真實」的,因為它只是在少年重貞心靈感受中的「故鄉』」,而不是一個承擔著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的成年人感受中的故鄉。這種童貞的心靈是脆弱的,是註定要消失的。少年可以不承擔物質生活的壓力,不必養家糊口,也不必介入到成人的社會關系之中去。但人註定是要從少年成長
為成年人,成年人註定是要獨立謀生的。所以成年人眼中的「故鄉」才是一個更重要的也更真實的「故鄉」,因為它不但決定著成年人的命運,同時也決定著一代一代孩子們的前途。但是,這個現實的「故鄉」卻是痛苦的,缺乏生命力量的,缺乏發展的潛力的。豆腐西施楊二嫂用自己的自私狹隘、用自己物質實利的慾望腐化著「故鄉」的精神,瓦解著「故鄉」的前途,閏土則用自己的忍耐維持著現實的苦難,使現實的一切不可能向著美好的前途轉化。但是,我們不能不希望「故鄉」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不能不產生改變現實的「故鄉」的願望。這不但因為它毀滅了自己回憶中的那個美好的「故鄉」,更因為現實的「故鄉」決定著一代又一代故鄉人民的命運。
真正的理想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也不是別人告訴自己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為,但那不是一個人的真正的理想。那樣的「理想」對一個人的精神發展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無法深入到一個人的心靈深處去,是一個人可有可免的東西,一遇困難他就會輕易放棄它。一個人的真正的理想是在自己不同生活感受的差異中產生出來的,是從對現實生活狀況和社會狀況的不滿中產生出來的。具體到《故鄉》中來說,「我」有一個回憶中的美好的「故鄉」,也有一個令人感到痛苦的現實的「故鄉」。前一個是美好的.但卻不是「故鄉」的現實,不是全體「故鄉」人民實際生活中的「故鄉」。而現實的「故鄉」卻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我」就很自然地產生了一種希望,希望現實的「故鄉」也像回憶中的「故鄉」那麼美好、希望現實的「故鄉」中的故鄉人也像回憶中的「故鄉」中的少年閏土那麼生意盎然、朝氣蓬勃,像少年「我」與少年閏土那樣親切友好、兩心相印。但是,現在的「故鄉」已經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現實是無法改變的,改變的只能是未來,在這時,「我」就有了一個理想的「故鄉」的觀念。只有這種理想,才是「我」的最真切的理想,因為它是從自我的生活感受、社會感受中自然形成的,是從自己心靈深處升華出來的。這種理想一旦產生,「我」就永遠不會放棄它。「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輾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這就是「我」對故鄉的理想。
這個理想能夠不能夠實現呢?「我」沒有給人做出明確的回答。實際上,任何的理想都是無法做出確定無疑的回答的。因為「理想」是要人去具體地實現的,是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而人又是變化著的,並且是有各種不同的發展變化的可能的,這就使任何一個人任何一種理想都難以得到確定無疑的實現。但「我」的理想又絕對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的,因為人類自身永遠存在著向上追求的力量。在《故鄉》中,那就是水生和宏兒的友誼。它像少年閏土和少年「我」的關系一樣,也是脆弱的,也是可以瞬時即逝的,但他們到底還沒有被社會壓榨成像成年閏土、成年「我」或豆腐西施楊二嫂這樣的人物,他們是有可能變得比現在的人們更好、更有朝氣、更有美好的心靈的。
我想: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也就是說,誰也不能斷定一種理想能不能最終得到實現,關鍵在於有沒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沒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極少的人去追求,就沒有希望或沒有更大的希望。
作者沒有給我們做出美好未來的許諾。所有關於未來的許諾都是虛幻不實的。他讓我們去追求,去追求美好未來,去創造美好的未來。在《故鄉》,三個「故鄉」的關系是:
過去現在未來少年閏土成年閏土少年「我」成年「我」豆腐西施楊二嫂少年水生成年水生少年宏兒成年水生成年宏兒回憶中的「故鄉」現實的「故鄉」理想中的「故鄉」。 返回目錄

(四)「故鄉」與「祖國」的同構
真正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是有對自身的超越力量的。也就是說,它寫了一些人、一些事,但表現的卻不僅僅是這些人、這些事。它能使我們感受到更多、更大、更普遍的東西。它只是一個發光體,但這個發光體所能夠照亮的范圍卻是無限廣大的。在這里,我們首先應當看到,《故鄉》具體描繪的是「我」回故鄉時的見聞和感受,但表現的卻不僅僅是這些。什麼是「故鄉」?「故鄉」就是一個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特別是兒時生活過的地方。但這個「故鄉」的范圍卻是可大可小的、在杭州,紹興就是魯迅的故鄉;在北京,浙江就是魯迅的故鄉;而到了日本,中國就是魯迅的故鄉。在這時,「故鄉」和「祖國」就成了同一個概念。所以,在有的民族的語言里,「故鄉」和「祖國」是同一個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就是「祖國」,第一個字母不大寫就是「故鄉」。也就是說,《故鄉》具體寫的是「故鄉」,但它表現的卻是魯迅對「祖國」的感受和希望。
在我們的觀念里,「故鄉」好像只是一個物質的存在。好像一個人對自己故鄉的熱愛是天然的,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是不會改變也不應當改變的。實際上,「故鄉」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時時變動著的精神的實體,它是在一個人與它的精神聯系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在《故鄉》中,「我」與「故鄉」的精神聯系首先是由於有了少年「我」與少年閏土的友好和諧的關系,在這時,「故鄉」在他的觀念中是美好的、親切的.但當他再次回到「故鄉」,這種精神聯系淡漠了,「故鄉」的觀念就變化了,在這時,他對「故鄉」的現實是厭惡的、反感的。但「我到底是曾經與故鄉人有過親密的情感聯系的,他無法忘卻自己記憶中的那個美好的故鄉,無法對故鄉人的痛苦生活採取完全冷漠的態度,所以他希望自己的

熱點內容
抗日戰爭的感人故事 發布:2024-12-27 04:47:46 瀏覽:397
緬懷先烈的故事 發布:2024-12-27 04:28:26 瀏覽:40
故事的故事劇情 發布:2024-12-27 04:13:50 瀏覽:944
肘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7 04:10:48 瀏覽:134
運氣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03:57:51 瀏覽:97
歌詞里的故事 發布:2024-12-27 03:42:49 瀏覽:582
短篇搞笑鬼故事 發布:2024-12-27 03:29:12 瀏覽:74
與仁有關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03:14:15 瀏覽:129
榮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7 03:05:46 瀏覽:96
怒看圖猜成語 發布:2024-12-27 03:02:03 瀏覽:643